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吻合血管游离腓骨移植(VFC)加自体骨、人工骨,结构性修复股骨下段大段骨缺损的临床应用。方法自2000年2月。2008年2月对16例股骨下段骨缺损6-12cm的病例采用吻合血管的游离腓骨双折叠组合式移植加自体骨、人工骨,结构性修复股骨下段大段骨缺损。结果16例股骨下段骨缺损患者经8~6年的随访(平均18月),组合式移植的腓骨达骨性愈合,X线摄片显示移植腓骨增粗变大,自体骨、人工骨与腓骨融合为一体,患肢能恢复正常生理功能。结论带血管的游离腓骨双折叠组合式移植加自体骨、人工骨是治疗股骨大段骨缺损的较为理想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2.
郑应凤 《科技信息》2010,(24):394-394
目的:探讨腹部带蒂皮瓣移植修复手指外伤的临床护理。方法:讨论我院自2006年1月以来,共行腹部带蒂皮瓣移植修复手指软组织缺损的25例病例的术前、术后护理。结果:皮瓣断蒂时间为16~29天,平均25天。术后因皮瓣血运障碍2例,感染2例;其余皮瓣完全成活。结论:通过对25例腹部带蒂皮瓣移植术患者的术前术后的悉心护理及观察病情,使患者患指的功能得到最大的康复,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3.
胫骨骨折骨不连接或骨缺损临床常见,传统植骨治疗效果不佳,甚至需多次手术。80年代以来,国内、外开展了吻合血管的骨(膜)瓣移植和带血管蒂骨膜瓣移位术,虽能取得满意疗效,但存在手术复杂费时,技术要求高,需牺牲一条小腿主干血管等许多缺点。福田区人民医院骨科彭建强自1991年以来,经过对40例动脉灌注红色乳胶成人小腿标本解剖学研究后,发现在胫骨中、下段外侧骨膜支呈节段性分市特点,并在  相似文献   

4.
在手外伤治疗中常见手掌、手背及拇指部皮肤缺损 ,导致大片肌腱、骨与关节外露 ,此类损伤大多不宜用游离皮片移植 ,需要早期应用质地较好的组织修复 ,才有利于手功能恢复。自 1994~ 1999年 ,对皮肤缺损面积较大者 ,采用带蒂皮瓣移植修复共 98例 ,疗效满意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全组 98例 ,男 76例 ,女 2 2例 ,年龄 16~ 58岁。损伤原因 :切割伤 51例 ,挤压伤 4 7例。皮肤缺损部位 :拇指部 36例 ,手掌部 35例 ,其他手指部 12例 ,手背部 6例 ,腕掌部 9例。皮瓣类型 :带指动脉、静脉、神经蒂岛状皮瓣 36例 ,远位皮瓣 62…  相似文献   

5.
急性手外伤带蒂皮瓣移植术的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带蒂皮瓣移植术修复急性手外伤的临床护理。方法:分析讨论我科自2005年1月以来所行各部位带蒂皮瓣移植修复手部缺损的127例病例的术前、术后的护理。提出护理重点在于严密观察皮瓣血运,维持有效的血液循环,采取有效措施预防感染,保持正确体位及有效的姿势固定等。结果:皮瓣断蒂时间为16~29d,平均25d,术后3例皮瓣远端出现部分坏死,其余皮瓣完全成活。结论:通过对127例带蒂皮瓣移植术患者的术前、术后的悉心护理,使患者手的功能得到最大的康复,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6.
带旋髂深血蒂骼骨块移植治疗中老年少几股骨颈骨折杨建都,柳光元(平凉地区医院744000)股骨颈骨折老年患者多见。近年来由于交通事故高发,中年以至少儿此类骨折也屡见不鲜。据文献报道,年龄越小,骨折受外力作用越大,血液供应受损程度越高,骨不连接和股骨头坏...  相似文献   

7.
带锁髓内钉治疗胫骨中下段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兴平 《甘肃科技》2011,27(12):155-156
探讨了带锁髓内钉在胫骨中下段骨折中的应用。采用带锁髓内钉治疗胫骨中下段骨折共120例,合并腓骨骨折3例,同时行腓骨骨折固定14例。所有病例随访6~36个月,平均20个月。除2例延迟愈合外,余均在术后6个月内愈合。术后3个月,膝、踝关节功能恢复正常,2例术前腓总神经瘫的病人6个月恢复正常。无出现术中误伤神经、血管,术后未发生脂肪栓塞综合征、肌间隔综合征。无内固定物松动、断裂。最终结果采用Johner-wruch评分标准,优18例,良2例。带锁髓内钉治疗胫骨中下段骨折是一种比较理想的内固定方法,手术切口小、时间短、固定效果可靠,减少了手术中出血和对骨折端血运的破坏,有利于骨后的愈合,能早期功能锻练,关节功能恢复良好。  相似文献   

8.
带蒂皮瓣修复手外伤皮肤缺损98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手外伤治疗中常见手掌、手背及拇指部皮肤缺损,导致大片肌腱、骨与关节外露,此类损伤大多不宜用游离皮片移植,需要早期应用质地较好的组织修复,才有利于手功能恢复。自1994~1999年,对皮肤缺损面积较大者,采用带蒂皮瓣移植修复共98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全组98例,男76例,女22例,年龄16~58岁。损伤原因:切割伤51例,挤压伤47例。皮肤缺损部位:拇指部36例,手掌部35例,其他手指部12例,手背部6例,腕掌部9例。皮瓣类型:带指动脉、静脉、神经蒂岛状皮瓣36例,远位皮瓣62例,其中胸腹部皮瓣51例,髂腹股沟部皮瓣11例。皮瓣面积:最大14 cm×9 cm,最小5 cm×2.5 cm。  相似文献   

9.
通过统计比较骨巨细胞瘤不同的手术治疗方式对肿瘤切除后复发率、转移率以及术后肢体功能等,分析比较不同手术方法治疗四肢长骨骨巨细胞瘤的临床效果。收集甘肃肿瘤医院2000年1月至2010年11月10年间有完整随访资料的四肢长骨骨巨细胞瘤患者60例。其中男性32例,女性28例;年龄15~61岁,平均35岁;骨肿瘤组织Campanacci放射学分级:Ⅰ级6例,Ⅱ级31例,Ⅲ级23例;手术方式的选择中,刮除植骨17例,瘤段切除43例;随访17~132个月,平均随访时间68个月。比较不同手术方式的复发率及术后肢体功能。结果所有统计的患者中,复发7例,总体复发率为11.7%。其中行囊内肿瘤刮除植骨患者的复发率为17.6%,行假体置换及瘤段切除异体骨移植患者的复发率为3.3%,桡骨远端肿瘤切除自体腓骨移植功能重建患者的复发率为40%。对于肿瘤较小的病灶,采用囊内刮除植骨术仍是治疗四肢长骨骨巨细胞瘤的首选方法。对于侵袭范围较大、有恶变趋势以及反复复发的病例,采用瘤段骨切除重建是有效的手术方法,然而其手术创伤大、术后肢体功能受损严重,需严格掌握适应证。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用自体带骨膜髂骨板移植修复距骨骨折并软骨面缺损可行性。方法2004年2月~2009年2月期间,对距骨骨折并软骨面缺损病例29例,用自体带骨膜髂骨板移植进行修复后随访1.5~4年,同时对其临床效果采取Baird踝关节评分。结果采用Baird踝关节评分系统对29例患者进行功能评分,其中优8例.良13例,可2例,差6例,有效率79.31%。距骨穹解部硬化并创伤性关节炎5例,踝关节融合6例。结论应用体带骨膜髂骨板移植修复距骨骨折并软骨面缺损的疗效值得肯定.  相似文献   

11.
1978年8月以来,用带血管甲状旁腺异体移植治疗药物难治的甲状旁腺机能低下症(简称甲旁低)13例,包括11例甲状腺手术后继发性甲旁低和2例特发性甲旁低。移植物取自胎儿的甲状旁腺和部分甲状腺,移植至患者的左股部。移植腺体的无名动脉和无名静脉分别与患者左股部的旋股外动脉和大隐静脉行端对端吻合,使移植腺体迅速获得血运供应。手术后应用免疫抑制药物防止排斥反应,使移植腺体长期存活,小剂量维持用药以减少免疫抑制药物的副作用。移植后1例症状无改善;其余12例移植后血钙值上升,Chvostek征和Trousseau征转阴性,手足搐搦、感觉异常等低钙症状缓解或消失。患者可停用或减用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12.
上颌骨缺损颧种植体功能设计及生物力学评价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利用Branemark颧骨种植体,结合显微外科骨移植技术重建半侧缺损和全缺损上颌骨的形态和功能,并对重建的生物力学效果进行评价.基于CT扫描和图像及图形处理技术,建立标准人的模块化颅骨三维几何和有限元力学模型.基于该模型,模拟不同颌面骨缺损状态,设计上颌骨半侧和全缺损颧种植体长度、植入位置、植入方向,及常规种植体分布和数量,并利用有限元方法评价该设计的生物力学性能.结果表明,腓骨移植Branemark颧骨种植体种植修复半、全侧上颌缺损模型的应力分布中,应力最大值出现在颧种植体植入颧骨的颈部,颧种植体上应力值较周围支持组织的大,起到了颧突支柱对牙合力的传导作用;种植体结构中弯曲变化的位移不明显,并且种植体整体位移在颧骨附近逐渐减小为零.故腓骨重建颧种植修复上颌骨缺损方法能够有效传导牙合力,其周围支持组织具有良好的应力分布,是一种安全有效修复上颌缺损、恢复咀嚼功能的临床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为临床行带血管蒂的肩胛骨移植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在30具(60侧)成人尸体上观测了肩胛骨血供的相关参数。结果:肩胛冈、肩胛骨内侧缘和肩肿骨外侧缘区分别主要由肩胛上动脉、肩胛背动脉、旋肩胛动脉供血。肩胛上动脉起始处外径(2.20±0.54)mm,66.67%发自甲状颈干;肩胛背动脉起始处外径(2.26±0.48)mm,68.33%发自颈横动脉;旋肩肿起始处外径(3.18±0.58)mm,93.33%发自肩肝下动脉。结论:肩胛骨血供属弥散性血供,但各区域均有主干血管。肩胛骨较理想的供骨部位是外侧缘。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髓芯钻孔减压植骨术和股骨颈开窗减压带血管蒂的肌骨瓣转移术治疗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NFH)的手术时间和失血量差异,评估手术创伤并通过随访比较两种手术治疗股骨头坏死的中期疗效.方法:通过对34名早期股骨头坏死的患者采用上述两种方法进行治疗的病例进行分析、随访,病例入选的标准:年龄20~55岁的非创伤性ANFH早期患者(ARCO分期均为Ⅱ期).比较两手术相关数据(术中出血量和手术时间),分别评估两手术术前、术后Harris评分,影像学随访观察股骨头无塌陷生存率.结果:通过比较分析髓芯钻孔减压植骨组的术中失血量和手术时间都明显少于带血管蒂的肌骨瓣转移组(P<0.01).髓芯钻孔减压植骨组术后平均随访3.2(2.1~5.4)年,带血管蒂的肌骨瓣转移组术后平均随访3.0(2.1~5.0)年,两手术组术前Harris评分平均分别为54.9和53.56,统计学分析无明显差异(P=0.436).带血管蒂肌骨瓣转移组术后Harris评分(平均86.8)优于髓芯钻孔减压植骨组(平均76.2)(p=0.000).通过影像学评价,以股骨头坏死进展发生股骨头塌陷为结果的生存分析显示,带血管蒂的肌骨瓣转移组在平均3.0年的随访中观察到2髋塌陷,生存率为92%,髓芯减压组在平均3.2年的随访中观察到8髋塌陷,生存率为60%,带血管蒂的肌骨瓣转移组的远期股骨头无塌陷的生存率优于髓芯钻孔减压植骨组.结论:与开窗减压带血管蒂的肌骨瓣移植术比较,虽然髓芯钻孔减压植骨术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ARCOⅡ期)具有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短期疗效较好的特点,但其远期髋关节功能以及股骨头无塌陷生存率均不如前者.  相似文献   

15.
对12例结肠代食管术治疗食管上段瘢痕狭窄的体会表明,移植结肠的血运是预防吻合口痿的关键,而吻合的方法、胃造瘘术的应用、顺蠕动吻合及熟练的外科技术是减少吻合口瘘的有效措施。本文详细地介绍了保证移植结肠血运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为临床应用阔筋膜张肌带蒂肌皮瓣移植提供形态学基础。方法对40例经股动脉灌注红色乳胶成人下肢标本就阔筋膜张肌及其血管和神经进行解剖和测量。结果阔筋膜张肌主要营养动脉来自旋股外侧动脉,其神经为臀上神经下支的一个分支。结论阔筋膜张肌是一块可游离移植用的较好供体。  相似文献   

17.
皮瓣移植可应用于创伤、烧伤等造成的软组织缺损伴有重要深部组织外露.近年来我科在成功开展运用游离胸脐皮瓣、股前外侧皮瓣修复成人四肢软组织缺损的基础上,于2006年4月及2006年10月对2例儿童创伤后足背软组织缺损伴肌腱、骨、关节外露进行修复,两例皮瓣均成活.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为肘关节成形术填充物的选用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在20侧经动脉灌注颜料的上肢标本上,解剖观测了臂内外侧筋膜、前臂后筋膜的血管来源、分支分布;血管蒂长度及筋膜瓣的切取面积等.结果:观测了以尺、桡侧返动脉为蒂的臂内外侧筋膜瓣和以骨间后动脉为蒂的前臂后筋膜瓣,这些筋膜的血管蒂长,血供丰富,可取面积大,质地坚韧致密.结论:臂内外侧筋膜瓣和前臂后筋膜瓣可作为肘关节成形术的填充物,讨论了临床应用解剖学要点.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提高股骨颈骨折愈合率、降低股骨头坏死率的治疗手段 方法:采用切开复位、中空加压螺纹钉、骨圆针内固定加带旋股外侧动脉升支和阔筋膜张肌蒂髂骨瓣植骨治疗股骨颈移位骨折 结果:术后随访1~9年共46例,发生骨折不愈合3例、股骨头缺血坏死4例,其他无严重并发症 根据X光片和功能恢复情况分析:优24例(占52.17%)、良15例(占32.61%)、可3例(占6.52%)、差4例(占8.70%),功能恢复满意率为91.30% 结论:带旋股外侧动脉升支血管和阔筋膜张肌蒂髂骨瓣移植给缺血的股骨头引入血供,能促进股骨颈骨折愈合,减少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和骨折不愈合  相似文献   

20.
上段排骨及其小头半关节作为自身替代病骨段和关节缺损,是唯一理想的选材。全文就移植代替的价值、术式、应用中的问题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