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齐怀琴  张弓  李春林  秦月 《高师理科学刊》2007,27(4):104-105,118
探讨了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加强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实现人才从知识型向能力型、创造型转化的途径与机制.通过在大学生中开展科技创新活动的研究,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创新素质得到了很大提高,为从学校步入工作岗位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工科大学生工程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阐述了构建工程教育的基础平台,提出了建立开放式的实践教学体系、采用系列化的培养方式和建立产学研合作教育的培养机制,是培养工科大学生工程能力和创新意识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讨论了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与数学建模课程的关系,分析了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快速发展对于数学建模课程建设及创新人才培养带来的挑战.在此基础上,详细阐述了面向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数学建模课程建设的实践措施及效果.  相似文献   

4.
近几年来,伴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步伐,高等教育显著发展,国家创新教育体系日趋成熟。为此,增进高校大学生的创新教育效果成为高等教育的迫切要求,高校大学生素质水平提高的核心即是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创新精神"。尤其是对于新升本科院校来说,创新教育的价值和意义更不容小觑。本文将从政治、经济、文化三个维度对高校大学生创新教育进行理性思考。  相似文献   

5.
《C语言程序设计》的教学改革与实践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谢中科 《理工高教研究》2004,23(3):96-97,117
本文阐述了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提出了通过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创新热情、教学互动等手段来建立大学生的编程思想,培养大学生的程序设计能力和创新意识。通过课程设计,培养大学生运用C语言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6.
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的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如何使大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在本科教育阶段得到良好的培养和训练,已成为世界范围内高等教育界的热门话题和重要研究课题。总结了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多年来围绕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一核心目标,所进行的一系列教育教学改革实践,对如何构建创新教育体系、培养创新人才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7.
为激发大学生的科技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河海大学机电工程学院于2002年开始建设创新实验室.实验室的建成为大学生提供了一个开展科技创新活动的基础平台。  相似文献   

8.
<正>课外实训活动作为一种实践教学环节,是大学生深化知识、增强能力的有益补充,是培养和提高大学生创新和实践水平、能力以及自身素质的一种有效途径,是实现高素质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教学环节[1-2].紧密结合专业特点和学生特点开展大学生课外实训活动,对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起到有力的促进作用.1整合资源,创建大学生课外实训基地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实践与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培养优秀人才,特别是培养一大批适应时代的要求、富于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人才,是高等院校义不容辞的使命。当前高校培养创新人才的思路与方法也必须由传统的教育向创新教育转变。其中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活动正是创新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形式和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0.
基于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实践教学平台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信阳师范学院为例,通过整合学校优势资源,内引外联,打造电子类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教学平台,取得了明显成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提高了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探索了一条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