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在数学建模活动中培养学生综合素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余杨 《湖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26(1):23-26
论述了数学建模活动有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与提高,有助于师生互相提高,共同进步,阐述了数学建模是开展大学生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3.
周超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精选》2009,(9):230-230
数学建模是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桥梁,是体现数学功能的工具。它为学生提供了自主学习的空间,有助于学生体验数学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价值和作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和其他学科的联系;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本文结合自己的学习体会谈谈怎样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渗透数学建模思想,强化数学建模的应用意识,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创新思维。 相似文献
4.
加强数学建模教育,提高数学教育素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数学建模教育和数学建模竞赛对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及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具有特殊的意义和良好的效果,对推动教育体制和教学模式的改革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对建模教育和建模竞赛的论述,提出了加强教学建模教育,提高数学教育素质的观点,给出了具体的操作模式。 相似文献
5.
6.
数学建模教学与竞赛的开展,既能调整教师的知识结构,又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是数学教学中实施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7.
8.
9.
10.
11.
何军 《渝西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2(1):19-21
本主要分析大学生数学建模活动与创新教育的关系,数学建模教学课程的设置、教学内容的安排、教学方法的独特、教学工具的使用、教学评估的新颖都为创新教育的发展和研究提供了一个典型的模式,同时数学建模竞赛和一系列课外科技活动都为创新教育的改革提供了展示的平台,数学建模活动的有效开展将为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提供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12.
晏林 《文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18(4):367-370
介绍了数学建模与数学建模竞赛,结合作者组织和指导学生开展数学建模教学活动的教学实践,阐述了数学建模教学活动对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促进数学教学改革的作用。最后,提出了几点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3.
从对传统的数学教育的弊端和在知识经济社会中人才所必须具备的素质分析入手,结合数学建模在培养学生素质中的独特作用,给出了面对知识经济时代数学教育改革的一条思路 相似文献
14.
石益祥 《浙江海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20(4):356-358
介绍了三年时间来数学建模课程教学和数学建模竞赛指导过程中怕有关数学建模的基本认识、基本教学思想和基本能力培养的具体做法。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数学建模的背景,重点阐述了自主互助型教学模式,同时从教学团队建设,素质教育,人才培养等方面做了一些探讨,提出了相关创新理念,最后做了简单的总结。 相似文献
16.
创新能力是一种潜能,高等学校要致力于营造宽松的氛围和建立健全相关的机制,使学生在大学阶段培养并形成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7.
多体位推拿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患者,采用多体位推拿手法治疗,与针刺治疗对照组进行疗效比较,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经过3个疗程治疗,多体位推拿手法治疗组有效率为94.55%,针刺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80.00%,治疗组总有效率和治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多体位推拿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手法简洁、体位灵活,是对中医传统疗法的传承,疗效显著,而且无副作用、安全舒适,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两个具体的数学建模的例子,说明数学期望在数学建模中的应用。在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授课过程中,这种结合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而且能激起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热情。 相似文献
19.
数学建模是与课堂教学相补充的一种数学活动 ,是实现数学教育和数学素质教育目标的有效手段 .从数学建模的功能、数学建模问题、数学建模过程和数学建模本质几个方面论述了对数学建模教育价值的新认识 . 相似文献
20.
高师院校"数学建模"课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师院校“数学建模”课程具有综合性、实践性与活动性等特征,蕴涵观念与意识、策略与方法、技能与能力、情感与精神等多层面课程目标.采取如下措施有助于科学有效地实施高师院校“数学建模”课程:①基于“充分考虑高师院校数学教育专业学生的认知结构、兴趣特点、涉及中学数学建模教学”的原则、采取“借鉴、改造、探究相结合”的策略选择课程内容;②采取“以数学建模方法为主线”、“初等数学方法→高等数学方法→现代数学方法”和“初级建模→典型建模→综合建模”的梯级递进设计以及“问题分析→简化假设→模型建立→模型求解→模型应用→模型解释与讨论”的分步阐述等策略组织课程内容;③采取“模型模仿→模型转换→模型构建”的方式和“讲授、探究、讨论相结合”的方法实施课程教学;④采取“设计多维度的评价指标、针对多层面的评价内容、运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吸纳多元化的评价主体”等综合化的评价策略实施课程评价.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