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0 毫秒
1.
采用天然露头岩心进行驱油物理模拟,研究三元复合体系在地层中不同运移距离下的界面张力以及化学剂损失规律。结果表明:二类油层中复合体系的各组分损失严重,表面活性剂在运移前20%距离后即损失了80%,此时碱、聚合物的损失率也达到23%和12%;复合体系运移全程距离后表面活性剂、碱和聚合物的损失率分别达到了92%、42.8%和31%,损失量都较为显著。复合体系的化学剂主要损失在注入井附近地层中,且这部分损失主要为"无效损耗",对采收率的贡献值有限。化学剂的损失导致复合驱的驱油效果也逐步降低。复合体系的超低界面张力实际的有效作用距离仅为前20%距离,因而对提高采收率的贡献十分有限,而对20%井距之后的水驱残余油的进一步启动则是三元复合驱发展的潜力方向。  相似文献   

2.
针对江苏普通稠油油藏水驱采收率低的问题,通过配方优化和岩心物模驱替实验,构建了适合区块原油的三元复合驱配方。首先通过动态界面张力评价,筛选出了具有较高界面活性的表面活性剂/碱体系;同时采用不同HLB值的表面活性剂复配,优化体系的亲水亲油平衡,获得了具有超低界面张力的二元体系。最后通过岩心驱替物理模拟实验,评价了碱/表二元复合驱、聚合物驱、三元复合驱的驱油能力。结果表明,对于普通稠油油藏,单纯碱/表二元体系由于无法提高波及系数导致其提高采收率能力较差,而三元驱体系可以兼顾波及系数与洗油效率,所以获得了较高的采收率,因此对于水驱稠油提高采收率的首要指标是提高驱油剂的波及效率。  相似文献   

3.
三元复合驱数学模型及其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建立了三元复合驱数学模型,该模型罗全面地反映了三元复合驱的主要驱油机理以及在复合化学驱油过程中包含的主要质量传递现象,并结合实验模型详细地描述了传质过程中涉及的大量物理化学现象。该模型适用于低PH值三元复合驱体系,忽略也微乳液相,同时采用了新的化学反应平衡模型。运用建立的数学模型,进行了三维油藏数值模拟。与国外化学驱软件UTCHEM的计算结果对比发现,该模型的计算结果可靠,计算速度大幅度提高,同时  相似文献   

4.
依据毛管数理论,传统观点认为界面张力越低,采收率越高,因此超低界面张力一直是评价表面活性剂界面活性的重要指标。基于并联岩心物理模拟试验研究了界面张力与提高采收率的关系,发现非均质油藏条件下低界面张力体系采收率高于超低界面张力体系。通过室内试验研究驱油体系形成乳液状态及粒径分布规律,揭示采收率与乳液粒径之间的关系。研究认为,低界面张力体系形成的乳液液滴粒径与高渗透层喉道尺寸匹配,能够有效封堵高渗透层,迫使更多注入液转向进入低渗透层,在扩大波及体积的基础上提高洗油效率,因此低界面张力体系比超低界面张力体系具有更好驱油效果。  相似文献   

5.
复合热载体泡沫驱提高采收率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针对目前我国老油田非均质性严重依靠单纯提液和堵水调剖挖潜难度大、聚驱后仍有50%的剩余油未能采出、稠油油藏蒸汽多轮次吞吐后开发效果变差等问题,提出了复合热载体泡沫驱提高采收率技术.经过室内实验和油藏数值模拟研究,认为复合热载体泡沫驱具有化学驱、氮气驱、二氧化碳驱、蒸汽热力驱和泡沫驱等多重优点,能够实现对地下原油等流度、等流速均匀驱替,大幅度提高采收率,是一种有着广阔发展前景的接替技术.  相似文献   

6.
确定三元复合驱对储层关键物性特征参数变化的影响程度是保证三元复合驱应用效果的重要前提。利用岩芯驱替及原子力显微镜探测等实验,对大庆油田某区块三元复合驱前后岩芯润湿性、敏感性、孔隙度与渗透率等物性参数的变化规律进行系统评价和分析。相对渗透率测定结果表明三元复合驱后储层岩石润湿性会发生改变,亲油性储层岩芯可反转为亲水润湿性;敏感性实验表明,三元复合体系对储层不同敏感性造成不同影响,主要表现在驱后水敏性增加但速敏性、酸敏性、碱敏性等有所降低。对储层孔渗统计分析表明,三元复合驱后岩芯孔隙度和渗透率绝对值均有所增加,且二者相关性较好;结合原子力显微镜对岩芯微观孔隙结构的观测结果进一步验证了孔渗改善的相关认识。  相似文献   

7.
为了提高聚驱后油藏采收率,通过室内实验研究了聚驱后"正电胶调剖+三元复合驱"提高采收率技术。结果表明,正电胶可与油层中存留的聚合物发生物理化学反应,生成絮状络合物堵塞高渗层,起到调整油层非均质性的作用。该技术发挥了正电胶调剖扩大波及体积、三元复合驱提高驱油效率的双重作用,实现了"调、堵、驱"相结合。应用该技术,物理模型聚驱实验可提高采收率14.5%,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8.
针对延长稠油油藏的水驱后含水率上升的问题,通过室内实验方法,在原有聚表二元驱的基础上,研究一种适用于延长油田的有机碱,优选三元复合体系的配方;并通过物理流动驱油实验对三种化学驱油体系的驱油性能进行了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油藏的原油酸值为1.95 mg/g,适合进行三元复合驱的研究;筛选出的有机碱是乙醇胺,其能有效减低油水界面张力并对复合体系的黏度几乎没有影响,试验优化的三元复合体系的配方是:1 500 mg/L聚合物2 000 mg/L表面活性剂+3 500 mg/L乙醇胺。驱油实验表明:在均质岩心和三层非均质岩心模型中,与聚合物驱和聚表二元驱相比,三元复合驱都能提高原油的采收率,其中模拟油藏条件的三层非均质岩心条件下,采收率增值达13.38%,达到了控水增油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低张力泡沫驱油体系具有调剖封堵、乳化及提高洗油能力等多重作用,在三次采油领域具有巨大潜力。对甜菜碱类表面活性剂及烯烃磺酸盐(AOS)、十二烷基硫酸钠(SDS)、聚氧乙烯十二醇醚硫酸酯盐(AES)等三种常用阴离子起泡剂的泡沫性能和界面性能进行研究,优选得到兼具有稳定泡沫性能和低界面张力性能的泡沫驱油体系。结果表明有效含量0.1%的十二烷基羟丙基磺基甜菜碱(DSB)具有优异的发泡能力和稳泡性能,其在一定含油饱和度下具有更好的泡沫性能,遇油稳定性也明显增强;并且在250×10-6(ppm)下仍能与桩西原油达到低界面张力,即10-2m N/m;单管岩心驱油实验结果表明,0.3PV的泡沫段塞提高采收率最高可达29.7%,含水率由95%降低至55%。  相似文献   

10.
复合驱过程中化学剂损失与超低界面张力有效作用距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大庆天然油砂制作填砂管模型,通过改变复合体系的注入量,研究了碱、活性剂、聚合物3种组分的动态吸附特性,并模拟计算了不同注入量下各组分在地层中运移距离与损失量的关系.结果表明,活性剂的损失量最大,在运移1/5井距后即损失约80%;而聚合物和碱的损失分别只有12%和15%.结合界面张力随运移距离的变化情况可以判断,超低界面张力在油层中的有效作用距离有限,而体系在非超低界面张力状态下对采收率的贡献应予以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1.
重烷基苯磺酸盐的合成及其在提高石油采收率中的应用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研究了重烷基苯-十二烷基苯生产中副产物的SO3降膜式连续磺化工艺和所得重烷基苯磺酸盐作为碱-表面活性剂-聚合物三元复合驱用表面活性剂的性能。SO3/HAB摩尔比,SO3平均体积分数以及反应温度是影响磺化率的主要因素。碘酸中和值与磺化率成线性关系,因而可以作为反应的控制参数。  相似文献   

12.
In this paper, as far as the ASP flooding in the pilot area of Daqing oilfield is concerned, the effect of apparent viscosity of ASP solution on enhanced oil recovery have been studied by comparison of experiments on artificial heterogeneous cores with on natural cores.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decrease in the concentration of alkali could increase tile apparent viscosity of ASP solutions, namely, the apparent viscosity increased and the IFF couldn‘t get ultra low, and the oil recovery efficiency by ASP solution with a reasonably lower concentration of alkali was not less than that with a higher concentration of alkali and ultra low IFF. The experiments with models having impermeable interlayers between adjacent layers, and by means of “co-injection and separate production” showed that the ASP solution with a higher viscosity and a lower alkali concentration was more beneficial to starting-up medium and low permeability layers and enhancing total oil recovery. Therefore, to heterogeneous reservoir, as factors of affecting oil recovery, the apparent viscosity may be more important than the ultralow IFF. Furthermore, on the premise that the concentration of surfactant and the concentration of polymer keep constant, ASP flooding with low alkali concentration not only enlarges the selectable range of surfactants and decreases the cost of ASP flooding, but also solves the problem of alkali scales. Finally, a dynamic absorption experiment was performed with a 0.5 meter long linked-up natural core to determine alkali wastage in formation. The result being accord with the application case in the pilot confirmed that it was not necessary to add the alkali too much in ASP flooding from a new direction.  相似文献   

13.
CO2驱采油技术研究与应用现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CO2温室气体使全球气候变暖,温度幅度已经超出了其本身自然变动的范围,对人类的生存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构成了严重威胁。CO2的地质处置最有效的方式就是注入油气田,不但封存了CO2,而且还可提高油气田的采收率,国外注CO2驱提高原油采收率技术已在低渗透油藏中得到了广泛应用。针对中国低渗透油藏自然产能低、地层能量不足、地层压力下降快等引起采收率低的现状,在分析CO2混相和非混相驱提高采收率机制的基础上,系统整理和归纳了CO2驱油技术中混相驱和非混相驱两种作用方式的研究现状。通过国内外低渗透油藏注CO2驱提高采收率应用情况分析指出,CO2作为一种有效的驱油剂,CO2驱能得到明显的增油降水和提高采收率的效果,总结了目前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提出应积极开展注CO2驱油技术的研究和现场试验的建议,并对CO2驱油技术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4.
特低渗油藏储层物性差、层间非均质性强,注水开发过程中普遍存在含水率上升快,产量递减严重等问题,为进一步改善特低渗透油藏水驱开发效果,开展了低界面张力黏弹流体驱油研究。采用岩心驱油实验评价低界面张力黏弹流体驱油效果,并利用微观可视模拟技术研究低界面张力黏弹流体微观驱油机理。结果表明,岩心单管和双管驱油实验水驱结束,转注低界面张力黏弹流体后,采收率分别提高了7.47%、23.14%;低界面张力黏弹流体的注入可对驱油剖面进行有效调整,增加原油动用程度;水驱后剩余油主要以簇状、孤岛状、膜状、盲端状以及柱状5种形式存在,簇状剩余油所在比例最大;低界面张力黏弹流体可通过增黏、屏蔽暂堵、乳化以及岩石表面润湿性改变等多种作用机制协同,将水驱后剩余油以“塞流式”或乳化分散形成小油滴被夹带渗流运移产出,具有较好的流度控制和洗油能力,在特低渗油藏开发中具有优异的潜在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为进一步提高稠油热采的采出程度,开展了蒸汽空气复合驱的研究。主要从室内实验及数值模拟研究了蒸汽空气复合驱的最优空气与蒸汽的质量比。通过对不同空气与蒸汽质量比的室内实验研究,可以看出随着空气与蒸汽的质量比升高,采出程度先上升后下降。当空气与蒸汽的质量比为2:32时,蒸汽空气复合驱的采出程度最高,为68.67%;此时填砂管出口端的温度与蒸汽驱相差不大。当空气与蒸汽的质量比大于3:32时,蒸汽空气复合驱的采出程度低于蒸汽驱,此时填砂管出口端的温度远低于蒸汽驱的温度。通过CMG数值模拟对辽河油田X区块的蒸汽空气复合驱的研究,得到了与室内实验相同的趋势。由于室内实验与现场的差异性,其优化的数值有所差异。通过辽河油田X区块的现场试验,蒸汽空气复合驱空气与蒸汽的质量比为1:16.1。该现场试验区块中原油日产量上升,原油含水率下降,有力地验证了室内实验及数值模拟结果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6.
改性碱木质素产品作为牺牲剂在三次采油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改性碱木质素HML和各种石油磺酸钠的吸附特性,以及作为三次采油牺牲剂减少石油磺酸钠吸附损失的作用规律,获得了改性碱木质素与大庆四厂原油产生超低界面张力的条件。结果表明HML作为牺牲剂可以显著地减少主表面活性剂石油磺酸钠ORS-41的吸附损失(减少量>50%),HML能和石油磺酸钠、碱、聚合物配合将油水界面张力降至超低范围。改性碱木质素作为三次采油牺牲剂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胜利油区绝大部分油田的开发都已进入“三高”阶段.利用化学驱技术可以改善和提高这类油田的石油采收率.胜利油区现场应用的化学驱油技术主要是:聚合物驱和三元复合驱(SAP).在决定石油采收率的众多因素中,驱油剂的波及效率和洗油效率是最重要的参数,而聚合物驱和三元复合驱基本满足了这两个参数.经过向部分井中注入聚合物、活性剂、碱的先导试验,选定了用于聚合物驱的水溶性聚合物和三元复合驱的碱、活性剂、聚合物.采用了一泵一井注入流程、一泵对多井远距离定量供液流程、母液配制全过程自动控制技术等.通过在孤东、孤岛等油田的应用,化学驱油技术平均可以提高采收率20%,从而为化学驱油的进一步推广应用和基础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三次采油用石油磺酸盐的研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SO3膜式磺化技术,磺化了石油馏分油中的芳烃,磺化产物经中和、萃取和浓缩处理,以制得符合油田三次采油要求的石油磺酸盐产品。结果表明本研究制得的石油磺酸钠产品在其低浓度时,具有较低的界面张力和较好的驱油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