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固化/稳定化污泥填埋气产生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周灵君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4,14(14):294-297,302
固化/稳定化技术是污泥填埋处置常用的预处理手段,固化后的污泥进行填埋也会产生填埋气,产气规律是指导填埋气收集处理系统设计的重要依据。通过室内产气实验,对不同固化材料添加量以及不同类型固化材料处理后的固化污泥产气规律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固化材料添加量的增加,产气总量逐渐减小,固化材料在低添加量条件下产气过程分为抑制、加速和快速衰减三个阶段,固化材料较高添加量条件下其产气过程为快速下降和稳定衰减两个阶段。固化材料对产气的影响各不相同:膨润土对产气过程基本没有影响;生石灰对产气的抑制作用大于水泥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污泥经固化处理后可进行填埋处置,而固化污泥的压缩特性对其的填埋处置有着重要的影响。针对这种问题,开展了污泥中不同水泥添加量的固化污泥的压缩试验,并对比固化淤泥的压缩试验结果,分析固化污泥的压缩特点和压缩机理。结果表明:污泥的压缩特性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其中主要原因是污泥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固化淤泥的压缩特性具有突出特点是存在结构屈服应力,而固化污泥这样的特点表现的不明显,这是因为固化污泥中的有机物对其压缩性有重要影响;随着压缩的进行,固化污泥的胶结结构不断的被破坏,并进行调整、重组、压密,趋于封闭密实,更紧密的方向发展;有机物引起的结合水膜逐渐变薄,有机物起到的连接作用逐渐加强;结合水膜由厚变薄,颗粒的蠕动阻力逐渐增加;这三个方面不断变化的协同调整,以适应外力的变化,逐渐的抑制了固化污泥的变形。  相似文献   

3.
通过室内实验研究了不同污泥添加量条件下污泥-生活垃圾混合填埋体的产气过程,并建立了污泥-生活垃圾降解产气过程的动力学模型。研究结果表明,污泥-生活垃圾混合填埋体的产气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即调整阶段、加速阶段和衰减阶段;随着污泥添加量的增加,累计产气量逐渐增大,但是当污泥添加量超过30%后,累计产气量逐渐减少;添加污泥后,产气过程的产甲烷阶段明显提前,并且降解产气中CH4体积分数提高,缩短了填埋场达到稳定所需的时间;但是污泥对混合填埋体的降解速率的促进作用存在一定的范围,本实验中,污泥添加量为30%的混合填埋体的降解速率最快。  相似文献   

4.
甘肃省是全国铬盐大省,历史遗留铬渣数量大,如不及时处置,将对周边环境安全构成严重威胁。本研究通过对某铬盐厂产生铬渣的铬含量测定,并通过水泥固化实验,分析技术参数探讨了铬渣固化处置技术可行性。实验通过测定铬渣中六价铬及总铬含量,再通过水泥固化法,调整水泥用量比例,测定固化块渗出液中六价铬和总铬含量,最终确定能够达到《危险废物允许进入填埋场区的污染控制标准》的水泥最少用量和最佳比例。  相似文献   

5.
6.
本文分析了国内外污泥填埋处置状况和污泥填埋处置存在的问题,论述了污泥填埋在我国的大中城市将逐渐受到限制。提出了通过对污泥进行无害化、稳定化堆肥处理后资源化土地利用是符合我国国情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  相似文献   

7.
污水处理中污泥的处置与利用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介绍和分析了我国污泥产生和处置利用的现状,比较了国内外采用的方法,并根据我国国情提出了污泥资源化、能源化的处置和利用途径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针对污泥固化土填埋处置中的压缩问题,开展了不同水泥添加量和不同初始孔隙比的污泥固化土的压缩试验,分析了污泥固化土的压缩特性.结果表明:水泥添加量为40%的污泥固化土,压缩指数也达到了0.58,属于典型的高压缩性土.水泥添加量在10%~30%的情况下,压缩指数减小的幅度较大,在水泥添加量大于30%时,压缩指数减小的幅度较小.随着初始孔隙比的增加,污泥固化土的压缩指数增大.污泥固化土中的有机物对其压缩性有重要影响,随着压缩的进行,污泥固化土的结构被破坏,并不断的进行调整、重组、压密、趋于封闭密实、胶结更紧密的方向发展;有机物引起的结合水膜逐渐变薄,有机物起到的连接作用逐渐加强;结合水膜由厚变薄,颗粒的蠕动阻力逐渐增加;这3个方面不断变化的协同耦合调整,以适应外力的变化,逐渐地抑制了污泥固化土的变形.  相似文献   

9.
基于填埋处置的污水厂脱水污泥土工性质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脱水污泥处置于填埋场存在着能否承受作业机械压力和填埋坡体稳定性的工程问题.为了解一级强化混凝污水处理工艺产生的脱水污泥的土工性质,进行了密度、界限含水率、相对密度的测定,以及渗透、直接剪切、十字板剪切和抗压等土工实验.实验结果表明,与常规土相比,脱水污的泥含水率、孔隙性、饱和度、液限和塑限都很高.渗透性、抗剪和抗压强度很低,属于高液限粉质有机土.新鲜脱水污泥的含水率与有机质含量呈线性正相关关系,有机质含量高是脱水后污泥含水率高的根本原因.含水率对污泥的工程性质影响非常大.与污泥内摩擦角、抗压强度和十字板强度都是线性负相关关系.当含水率降到64%左右,污泥的强度可以满足填埋作业的要求,12.6'的边坡在填埋操作中可能不会造成滑坡.  相似文献   

10.
污泥固化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研究一种经济有效的途径将污泥单独填埋,以石灰、土和粉煤灰为固化材料,研究了不同配合比下固化污泥的工程性质.通过渗透性试验和强度试验,发现采用适当的配合比,渗透性有很大提高,固化污泥的强度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增长,可以满足填埋的要求;采用冷冻干燥技术和扫描电镜研究了固化污泥的微观结构,发现固化后污泥的密实性有较大提高,这是其强度提高的一个重要原因;应用分彤几何的理论,对由扫描电镜获取的固化污泥微观结构图像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分形雏数和强度之间有较强的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
固化污泥进入填埋场需要压实,为探求一种经济有效的方法将其填埋,需要对压实过程中微观结构特征的变化进行研究,揭示污泥固化土的压实机理。对以水泥为固化材料的污泥进行击实试验,通过真空冷冻干燥技术制样,进行扫描电镜试验;借助GIS技术实现了SEM图像的三维可视化及三维孔隙率的定量计算,分析击实过程中微观孔隙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固化污泥的干密度随着击实功的增加先增加后趋于稳定、孔隙率先减小后趋于稳定。三维可视化模型实现了土体颗粒表面起伏形态的三维显示。对比结果显示三维孔隙率的变化情况,较好地描述了固化污泥击实过程中孔隙体积的变化,可以依据三维孔隙率的变化选取一个经济击实功。研究成果为污泥固化土这种特殊性质土体的基本力学性质研究提供基础参数,并为其实际填埋施工工艺选择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垃圾土降解规律及填埋场沉降计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垃圾土有机物降解试验,提出垃圾土有机物降解规律的计算公式和参数确定方法,并推导了垃圾土沉降计算模型.以深圳下坪垃圾填埋场为例,根据试验材料中的有机物和降解残余物含量以及特征降解时间,计算得到降解速率和降解量随时间变化规律.实例分析表明:变形计算模型能够反映压缩和降解引起垃圾土的变形特性.  相似文献   

13.
在技术上和经济上经过多方案优化分析,探讨了合理的污泥处理工艺和合适的污泥处理途径.  相似文献   

14.
城市污泥处理处置及有效利用的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城市化发展进程中,城市污泥的处理处置国内外一直没有很好解决,如何将这些大量污泥无害化并进行有效利用是全球共同重视的一个问题.文章探索了城市污泥脱水、污泥稳定两种较为简捷的处置方法,并探讨了污泥有效利用的几种举措.  相似文献   

15.
采用修正后一级反应动力学模型拟合Fenton法处理垃圾渗滤液结果,研究初始pH值、试剂比、H2 O2用量、初始浓度和温度等因素对动力学常数的影响并优化反应参数.结果表明:在考虑运行成本情况下,Fenton法处理渗滤液的最佳去除率为70.3%,此时反应条件初始pH值为3,[H2O2]/[TOC0]为4,[H2O2]/[Fe2+]为5,反应温度为室温.  相似文献   

16.
佛山市区垃圾处理方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大量的实地考察和调查,并分析现有的资料,对垃圾处理常见的堆肥法、焚烧法和卫生填埋法在佛山市区垃圾处理中的可行性进行了对比分析,认为:以堆肥和焚烧法为主的处理方式不适合目前佛山市区的客观实际情况,而卫生填埋法是符合目前佛山市区区情的最佳选择。处理佛山市区垃圾的方式应是卫生填埋为主,焚烧处理为辅。  相似文献   

17.
UBF用于垃圾渗滤液处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庆伟 《河南科学》2009,27(8):1003-1005
使用UBF厌氧反应器处理高浓度垃圾渗滤液,加入阳离子PAM和颗粒活性炭可加快颗粒污泥的生成,能大大缩短启动周期和提高有机物去除率,耐冲击性负荷强.  相似文献   

18.
采用无接触电阻率测定仪测定淤泥固化土的72 h内的电阻率ρ随时间t变化的特征曲线ρ(t)-t,分析淤泥固化土电阻率的变化特点;并从淤泥固化土中微观反应的角度进行了分析,试图从电阻率的角度阐释淤泥固化土早期的固化机理。试验结果表明,无接触电阻率法可以用来反映淤泥固化土早期的内部微观反应,根据电阻率曲线的特征点将淤泥固化土内部的化学反应过程划分为Ⅰ溶解期、Ⅱ诱导期、Ⅲ硬化期三个反应阶段。不同有机质含量的淤泥固化土的电阻率曲线形式类似,只是对特征点的位置有影响,验证了溶解期阻碍淤泥固化土电阻率下降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