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研究《资本论》、政治经济学和辩证逻辑的同志总要涉及到《资本论》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法。而在这里更经常讨论到什么是《资本论》的逻辑起点,什么是《资本论》的最抽象范畴的问题。毫无疑问,大多数人认为的《资本论》作为逻辑起点的最抽象范畴是商品,这个论点是正确的。然而却有许多人把这个论点等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恩格斯当年共识于“价值是对效用和劳动花费的衡量”。这种价值理论与唯物史观原理相适应,因为,这里的“价值”与“生产力”同义。但是,这种价值理论在《资本论》各卷中的展述却是按照“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法,从抽象的“劳动价值论”出发,一步一步上升为“具体”的。细读之,可以发现,每向“具体”前进一步,都靠使劳动价值论与某种突现使用价值决定性的理论相结合而完成,其理论实质是使劳动价值论被纳入唯物史观生产力决定性的框架。其中包括,《资本论》第二卷指出,一旦要具体考察社会总资本的流通,就不能只囿于劳动价值论,还要考虑社会规模的使用价值即社会效用,并依此建立了再生产理论;《资本论》第三卷又进而指出,从总体上考察资本主义生产,更不能囿于第一卷在劳动价值论基础上对价值规律的抽象论述,而要充分理解:价值规律的进一步具体化,包括了对社会规模的使用价值即社会效用决定意义的承认,此即马克思主义的“效用/劳动价值论”。显然,马克思恩格斯的价值理论不限于劳动价值论,它是由抽象劳动价值论上升为具体的宏观“效用/劳动价值论”的理论体系。西方学者关于《资本论》第一第三卷彼此矛盾的说法,以及一些马克思主义者针锋相对的反击,虽各有些合理之处,但也均陷入了对马克思恩格斯劳动价值论的绝对化和形式主义错解,无足为凭。  相似文献   

3.
分析与综合相统一的逻辑方法和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逻辑方法是辩证思维中2种重要的思维方法。但二者并不是截然分开的,分析与综合的渗透着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逻辑方法,而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逻辑行程中又体现着分析与综合。将这2种方法交融并举,才能更好地保证我们思维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资本论》具有无法磨灭的历史价值,它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马克思主义的人道主义精神完美的结合,《资本论》摒弃了唯科学主义的片面性和抽象的人本主义空洞说教的褊狭弱点。面对当代经济学的科学化倾向,《资本论》的学术精神值得借鉴和弘扬。  相似文献   

5.
恩格思所著的《反杜林论》是一部伟大的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和百科全书。它第一次系统论述了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及其相互联系,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正如列宁所说,《反杜林论》“分析了哲学、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中最大的问题”,“是一部内容十分丰富、十分有益的书”,它和《共产党宣言》一样,是“每个工人必读的书籍”。 恩格斯在《反杜林论》哲学编中,论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大部分基本原理,描绘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立体图画:辩证唯物自然观、辩证唯物历史观和辩证唯物认识论。这既体现了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原则和从简单到复杂、从客观到主观、从特殊到普遍的辩证发展过程,也是对自然、人类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正确反映。  相似文献   

6.
匈牙利思想家兼革命家卢卡奇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之一,他在《历史与阶级意识》中表达了自己对“什么是真正马克思主义”的理解,在其中,他提出了“总体辩证法”的思想,这一思想有着深刻的背景和原因。卢卡奇受黑格尔影响较大,在黑格尔的辩证法中表述了“真理是总体”的思想,辩证法是力图把握世界总体而提出的。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表述了资本主义商品世界的生产过程,资本主义社会成了以物的依赖关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卢卡奇从《资本论》中读出了马克思的“异化”思想。既然无产阶级处于自身被异化的处境,无产阶级的任务就是在实践上打破现存的物化结构,即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为不依赖于物的关系。那么无产阶级就要确认自己在整个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确立自己的总体目标,以达到阶级意识的觉醒。为此,卢卡奇认为无产阶级就要掌握具有“总体性”实质的辩证法精神,辩证法不仅是一种认识方法,更是一种实践方法,不是抽象的描述事物运动状态的”解释世界”。在此基础上,卢卡奇表达了自己对辩证法的理解,认为辩证法即是主客体之间的互动,自然界也应归入社会历史范畴,从而不应忽视入在改造世界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和主动性。但是卢卡奇只是从“总体性”一个角度理解马克思的辩证法,并不是十分准确的,在实践中也容易造成变革现实的消极被动性,并且“总体性”并不能代表马克思原本意义上的“辩证法”。  相似文献   

7.
经济危机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它对我们分析现实中的经济问题有着重要的指导和借鉴意义。经济危机的直观现象是商品卖不出去,对这个简单的现象,马克思从商品交换、两大生产部类间的交换、平均利润率下降等三个层次进行了深刻的理论分析。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对经济危机的理论阐释遵循着一个内在的逻辑线索,即从抽象的商品内在矛盾到经济危机的现实爆发。研究马克思的经济危机理论,有助于我们分析当下的美国金融危机。  相似文献   

8.
一、逻辑起点 教育学的逻辑起点问题,曾见诸多专业杂志上发表的论文。或曰“教师’,或曰“学生”或曰“经验授受”……可谓智者见智,仁者见仁,莫衷一是。 马克思的《资本论》是公众确认的逻辑体系科学化的最高典范。在这本经典巨著中,马克思首先从资本主义社会最常见、最平凡、最普通的“商品”入手分析,然后层层、逐步深入解剖推演,从而揭示了整个资本主义社会各种错综复杂的矛盾运动。《资本论》呈现在人们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家们都不仅非常重视著作的内容,而且也十分注意著作的形式.马克思在给恩格斯的信中说过,要使他的《资本论》成为一件“完整的艺术品”.毛主席也要求“政治和艺术的统一,内容和形式的统一.”认为“缺乏艺术性的艺术品,无论在政治上怎样进步,也是没有力量的.”毛主席的每一篇著作都是一件最“完整的艺术品”.无论在语言上、风格上、或是在文章的结构上都具有“为中国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民族形式,具有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  相似文献   

10.
针对黑格尔及其以前的法哲学思想,阐述了马克思《黑格尔法的批判》的地位和意义。揭示了黑格尔法哲学的“逻辑泛神论的神秘主义”,对黑格尔法的形而上学进行了批判。并指出此批判标志马克思的法哲学思想开始向唯物主义转变;批判地继承了黑格尔的“从具体到抽象”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社会再生产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在《资本论》的第一到第三卷中逻辑缜密地提出了自己关于社会生产平衡的思想,对社会再生产理论的学习有助于认识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所必需的社会各部门保持协调发展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2.
翁晓梅 《科技信息》2009,(18):126-126,128
本文从哲学分析方法入手,运用辩证唯物史观中理论的逻辑和历史的逻辑的统一来看待应用语言学的发展和分化。从抽象的理论语言学上升到具体的领域当中的应用,然后在具体的应用中得出更为具体化的某一分支学科的理论体系。文章最后对应用语言学的学科特性给出一个界定。  相似文献   

13.
邓小平在着力探索社会主义本质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中,把马克思主义创造性地发展到邓小平理论的崭新阶段,为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又立下了一块丰碑。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邓小平理论的历史起点,《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标志。邓小平理论体系的逻辑结构有两大支柱,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它的哲学理论基础;社会主义本质论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论是它的根本内容和目标。  相似文献   

14.
普通逻辑(或称形式逻辑、传统逻辑)所研究的命题形式(或称判断形式)之所以具有抽象的概括的与纯形式的性质,是因为逻辑学研究思维形式(或称思维的逻辑形式)时,要暂时撇开思维内容。而现行逻辑教材中,谈及“正确运用直言命题”时,却不顾这一特性,将命题的形式与命题的内容“相提并论”。既然逻辑学只研究逻辑问题,就不该涉足非逻辑问题;命题运用既涉及逻辑问题,也涉及非逻辑问题,就不能推给逻辑学去解决,否则,必然出现逻辑矛盾:逻辑学的研究对象只是思维形式,同时,它又不仅限于思维形式。  相似文献   

15.
恩格斯与《资本论》的关系问题,是《资本论》创作和传播中的一个重要问题.通过对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生活经历与学术理路的细致考察,不难发现,恩格斯自始至终都参与了《资本论》的创作与传播过程.在《资本论》问世前,恩格斯一直在敦促和资助马克思完成创作,并启发和影响着马克思的写作;在马克思逝世后,恩格斯一方面费尽心力地编校和出版《资本论》的后续几卷,另一方面则通过论著保卫和发扬着《资本论》.因此,可以说,在《资本论》的创作和传播过程中,马克思不是一个人在战斗,《资本论》带有马克思的“印记”,也印有恩格斯的“标签”.  相似文献   

16.
根据笔者多年来的的教学研究与教学实践,文章阐述了非数学专业《线性代数》网络课程建设的现实意义和主要内容,论述了非数学专业《线性代数》网络课程建设与精品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及提高教学质量的关系,提出了“抽象到具体、具体到抽象”的教学观点和“现代教育技术与传统教育精华完美结合”的教学方法,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的《资本论》是现代最伟大的一部政治经济学文献,也是经济学说史上最光辉的科学成果,是一部人类杰出的经济学的巨著。《资本论》不仅科学地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的运动规律,而且有着十分严谨的体系、结构。这个严谨的体系、结构对于我们建立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体系、结构,无疑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一、《资本论》的体系、结构及其特点《资本论》雄文四卷,按照马克思、恩格斯的说法,一、二、三卷是“理论部分”,第四卷是“历史部分”即剩余价值理论史的部分。这里对《资本论》体系、结构的分  相似文献   

18.
列宁的《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以下简称《唯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经典著作之一,它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特别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作出了极为重要的贡献。但在前些年,《唯批》却受到一些坚持资产阶级自由化倾向的人的责难。责难之一是,说列宁的物质定义太空洞,太抽象,没有实际内容,其信息量接近于零;责难之二是,纵观《唯批》全书,具有机械唯物论倾向;责难之三是,认为《唯批》中的“绝对真理”是一个形而上学概念,而且已经过时,  相似文献   

19.
论述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本质和逻辑,指出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逻辑就是要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广大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结合好,要从少数精英到人民大众、从抽象理论到客观实践。其路径是必须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促进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及传统文化相结合;必须与时俱进发展、深入科学宣传、灵活运用马克思主义,从而使马克思主义内化为群众的坚定信仰,外化为群众的自觉行动。  相似文献   

20.
文学作品是怎样构成的?其中包括哪些因素、层面?这是文学论必须回答的一个问题。也只有深入认识了文学作品的构成,才能进一步理解文学的本质特征。因为文学的本质特征是文学论的逻辑起点,是高度抽象的稀薄贫乏的概念规定,只有在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逻辑展开中,它才一步一步地具体显露出来,以达到对文学的“具体总体”的把握。而文学作品作为静态的存在,就是文学本质的集中体现。从作家的自由创造的角度来讲,动态的创作过程凝聚于静态形式的产品之中,因而文学作品构成的静态剖析有利于创作过程的动态考察。从读者的接受角度来看,他首先接触的是文学作品,只有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