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本文对防绕击属性的避雷针在架空线路上的应用进行探讨,分析了线路出现雷击的原因,研究了运用防绕击避雷针的对策,阐述了防绕击避雷针实际工作的原理,探讨了防绕击属性的避雷针在架空线路上的应用设计要点,以及解决低等级架空线路不受雷击的举措。  相似文献   

2.
阐述了防绕击避雷针遥控遥察破除机的研究情况,指出该破除机可代替人工出线,无线可视化遥控操作,进行线路防绕击避雷针破除拆除作业,为企业和社会创造了可观的效益。  相似文献   

3.
针对军用移动电站工作环境的复杂性以及自身的特点,对军用电站直击雷与感应雷防护技术进行了研究,详细介绍了避雷针防护范围计算方法,并以某型车载方舱军用电站为防护对象,法国"克雷士"避雷针为模型进行了雷电防护仿真分析研究,为军用电站机动防雷提供了相关技术手段,提高了全天候作战能力。  相似文献   

4.
避雷针电场与地面电场的相关性及其科学价值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雷雨云与大地组成的场强为E0的均匀场为参照系,求解避雷针尖端附近的电场E,首次得到避雷针电场与地面电场的相关性--E≥1×103E0.据此导出避雷针通过电晕放电可将地面场强控制于空气击穿场强的0.1%以下,从而为避雷针保护范围内被雷击中概率小于0.1%的实际观测结果提供了理论解释,从场的角度、量的方面拓展了人类对避雷针作用机理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本介绍一种具有一定波阻的避雷针(我们称它为阻抗避雷针),它和现有普通避雷针的引雷作用完全相同,但它使雷击避雷针时的雷电流幅值和陡度减小,可大大减少雷害事故,本详细地阐述了它的保护原理和应用场合。  相似文献   

6.
避雷针电晕电流的测量结果表明,避雷针的电晕电流通常为几微安到几十微安,释放的离子流不能大量“中和”雷云电荷。避雷针不能干扰雷云电荷及其分布,不能影响雷击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直击雷保护是变电站防雷保护设计中的重要内容。变电站直击雷保护一般采用独立避雷针或构架避雷针 ,常规构架避雷针多安装于构架上。该文通过理论分析与计算阐述了 35 k V线路终端安装构架避雷针的可行性。 35 k V变电站采用线路终端塔顶安装构架避雷针 ,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防雷保护装置的工程造价  相似文献   

8.
保护角法是一种确定避雷针有效保护范围的计算方法.基于闪电发生前瞬间可视为静电场,提出雷电流库仑引力比理论(①视雷电流为运动点电荷;②该电荷与避雷针尖及地面点间作用遵守库仑定律;③雷电流运动走向由其所受引力比决定),据此分析得到的避雷针保护半径理论式与IEC提供的经验公式一致,为避雷针经验保护角法形成机理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在已求得了避雷针尖端与地面电场强度对比率的基础上,提出了避雷针雷电防护中的点电荷与针地引力对比度引雷理论,由其得出的保护角和保护半径的理论值与避雷针保护角法的经验值相符;理论与实际的相符表明,理论是对避雷针雷电防护过程中本来就存有的一些本质特征的如实反映,丰富和拓展了避雷针雷电防护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闪电先导与地面建筑物的相互作用,根据长间隙放电的物理过程建立了包含上行迎面正先导的三维负极性先导发展模型。利用模拟电荷法计算了电晕区的电位分布及电晕电荷量,作为上行正先导是否满足激发起始的判断条件,建立了上行正先导的起始传播模型,利用该模型评估了建筑物形状特征对于闪击距离的影响。研究表明:随着回击电流峰值、建筑物垂直高度或避雷针高度的增大,闪击距离也逐步增大;在建筑物垂直高度不变的条件下,随着避雷针高度的增加,闪击距离逐步增大,当避雷针高度大于30m后,闪击距离的变化不再明显。  相似文献   

11.
单钢管避雷针结构横截面为圆形且基频较低,在运营过程中容易发生风振现象,采用双向流固耦合方法对其进行3维数值风洞模拟,探讨7种风速下钢管避雷针结构受力性能及风振响应,并与现行的国家规范条文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典型风速下避雷针结构两侧所受横风向风压力最大为1.03 kPa,是顺风向风压力的1.72倍,且在不同节段钢管连接处风压力突变现象显著;当风速大于10 m/s时,避雷针结构所受横风向风压大于规范提供的风荷载标准值,两者相差42%,且结构顶端位移相差30.6%;当风速大于20 m/s时,避雷针结构横风向振动频率与避雷针结构高阶自振频率接近,避雷针结构易发生高阶弯曲振动,存在安全隐患。  相似文献   

12.
针对避雷针在天线防雷中对微波信号的影响,通过把避雷针的模型等效成天线,分析避雷针接收微波信号和接收徽波信号后在钢管中的传输特性,得出避雷针对微波信号传输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正>防雷工程设计人员在设计避雷针高度,大多采用GB50057-2010《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附录D"滚球法确定接闪器的保护范围"中的方法进行计算。而这种计算方法,只能算出避雷针的保护范围,不能直接计算出一个被保护物体需要多高的避雷针来保护,必须经过多次计算才能得到避雷针的大致高度。在工作实践中,黄山天威电子科技工程有限公司总结出了一种不需要计算,通过工程设计作图软件就可以迅速确定避雷针高度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在变电所设计中,为了防止直接雷击电力设备,通常采用多支等高避雷针进行保护,避雷针保护范围计算方法是折线法,参照规范为《DL/T620-1997交流电气装置的过电压保护和绝缘配合》。本文简单介绍了折线法和滚球法确定避雷针保护范围的计算方法,并通过实例对折线法和滚球法保护范围进行了分析对比。  相似文献   

15.
垂直偏差作为避雷针倾斜度状态评价的重要依据,其测量方法至关重要,但传统的测量方法无法实时跟踪避雷针的倾斜程度且测量工作效率不高.针对上述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随机Hough变换的避雷针垂直偏差检测方法.首先,对采集的避雷针图像进行灰度处理,再利用Canny算子检测、去噪,进行背景处理;其次,通过随机Hough变换确定...  相似文献   

16.
许多人都认为,装了避雷针就可以万无一失保证安全了,事实并非如此。今年七月江苏盐城就发生了一起居民在装有避雷针的自家别墅二楼阳台上被雷击烧伤的事故。而联合国安全组织的有关统计资料表明,装上避雷针后,全世界每年因雷击造成的损失仍达10亿美元之多,  相似文献   

17.
关于避雷针保护范围的确定,在我国过去都是沿用苏联的做法,其中为电力系统防雷所习用的是所谓曲线法《见参考资料1》。根据这一方法,单支避雷针在一定的被保护物高度下的保护范围(半径),可以用下式表示:式中.rx-避雷针的保护半径  相似文献   

18.
在演示避雷针的工作时,有时会有异常放电现象发生,它不是在避雷针的尖端部分而是在其球形部分出现。因为避雷针的工作不是建立在尖端放电的基础上的,故这类演示实验应从物理教科书中删除掉。  相似文献   

19.
何国新  卢子安 《广东科技》2009,18(24):52-53
本文应用滚球法原理,包括平面几何、立体几何的一些定理,对日常工作中经常遇到的避雷针保护范围的计算,特别是三角形布霄的避雷针联合保护范围的计算作了一些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20.
蔡辉 《科技资讯》2010,(9):34-34,36
雷电对雷达站具有很强的破坏性,本文从雷电形成的物理过程开始,分析了避雷针的保护范围,以及接地体的埋设过程,从而对雷达站设计中的整体防雷措施、防雷效果进行了研究和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