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现行的商业信用问题是阻碍网络营销发展的重要原因。理论和实践都表明,这需要一个好的制度安排,能够形成对选择信用的激励,对信用缺失行为惩罚的制度环境。政府是网络营销信用建设的主体,制定完善的网络营销信用法规制度是制度化发展成熟的一个标志。政府应在借鉴各国建立信用制度经验的基础上,把建立信用政府作为政府职能转变的一个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2.
政府信用关系到社会整体信用建设和政局的稳定,在整体社会信用中起主导和示范作用。当前我国社会生活中的失信状况与政府信用缺失有着密切的关系。为此,我们必须加强政府信用建设,必须加强宣传教育,营造诚信氛围;加快政治体制改革步伐,尽快转变政府职能,根除政府失信的土壤;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健全干部管理体制,把诚信状况作为考核各级政府及其工作人员业绩的重要依据;建立健全政府信用制度和相关法律法规,提高政府信用缺失成本。  相似文献   

3.
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和法治经济。信用制度与法律制度一起,是市场经济体制下约束个人及法人非理性经济行为的主要手段。然而,我国当前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却严重滞后,信用体系的缺失已经成为我国市场经济进一步发展的重大障碍。尽快建立起完善、统一、权威的社会信用体系,特别是个人信用体系,应是今后我国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4.
博弈下的农产品市场信用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频繁多发的食品安全事件导致农产品市场信用问题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从农业生产领域来看,农产品市场信用缺失主要是由农产品的质量评价特殊性、质量信息不对称、生产外部性及农业生产特征等因素导致而成.农产品信用缺失危害甚大,已严重威胁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稳定发展和居民的日常生活安全.因此,笔者通过对政府干预农产品市场信用机制的博弈分析,深入探讨了农产品市场中信用机制建设,并提出了若干针对性的治理建议.  相似文献   

5.
西方政府规制从市场失灵角度来出发,认为政府对经济和社会的规制,可以克服市场的缺陷,增加社会福利,而放松规制,则是对政府规制失灵的反应。我国政府管制是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我国放松规制是在经济体制转型背景下进行的,我国规制形成的原因、放松规制和规制改革的障碍与西方有质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6.
在互联网全面渗透人们生活的当今时代,平台经济作为一种新型商业模式在市场中所占比重逐步提升,并与共享经济交互作用、互联互通。在此社会背景下,由于部分平台主道德缺失、平台主体运作程序伦理失当、共享用户缺乏公共责任和规范意识,以及政府针对互联网经济新业态的规制与监管欠缺,使共享机制在运营过程中产生诸多危机和挑战,行业垄断、窃取用户信息、破坏共享资源等道德缺失的社会现象频频出现,制约和降低了共享经济的有效发展。因此,应加强政府监管力度,构建严谨稳定的平台规则,提升用户信用水平及道德素养,建立成熟完善的共享机制,由内至外打造和谐有序的共享空间。  相似文献   

7.
市场经济既是信用经济。信用关系运行的好坏是市场完善发展的核心,但目前在市场发育过程中出现了信用机制的失衡现象,对整个国民经济的运行以及社会原则产生极大的负面效应。为此,迫切需要建立了一个合理的社会信用制度。  相似文献   

8.
首先探讨了信用本质的内涵,具体从金融信贷层面的信用、社会经济层面的信用和道德伦理层面的信用三个层面分析了信用的类型.在此基础上,揭示了经济发展水平决定信用发展的三个主要阶段.文章强调,信用制度是对信用现象的规范和制约,它的演进经历了人伦信用制度阶段、契约信用制度阶段和社会契约信用制度阶段三个逐渐递进的阶段.我国现实经济发展的非均质性决定了信用制度建设的区域性;把信用与信用制度演变的阶段性与我国现实经济发展的非均质性特征相结合,导出我国信用制度建设构成中滞后模式、跨越式模式和平行模式三种基本模式.  相似文献   

9.
论信用的本质、类型以及信用制度的历史嬗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先探讨了信用本质的内涵,具体从金融信贷层面的信用、社会经济层面的信用和道德伦理层面的信用三个层面分析了信用的类型.在此基础上,揭示了经济发展水平决定信用发展的三个主要阶段.文章强调,信用制度是对信用现象的规范和制约,它的演进经历了人伦信用制度阶段、契约信用制度阶段和社会契约信用制度阶段三个逐渐递进的阶段.我国现实经济发展的非均质性决定了信用制度建设的区域性;把信用与信用制度演变的阶段性与我国现实经济发展的非均质性特征相结合,导出我国信用制度建设构成中滞后模式、跨越式模式和平行模式三种基本模式.  相似文献   

10.
在我们大力提倡创建诚信社会的今天,会计诚信也是社会诚信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处于经济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会计领域渗透到经济生活的各个行业.诚信被视为现代市场经济有效运行的道德基础,市场经济的本质是信用经济,促使市场机制良好的运行必须依靠信用制度,然而信用制度这种契约关系是建立在诚信的基础上的,诚信丧失,契约关系将难以维持,社会经济秩序会紊乱,整个市场经济会逐渐失去生命力,所以关于会计诚信问题的研究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完善的市场经济离不开信用经济,我国目前的个人信用经济还不太发达,主要是信用保证缺失,没有完善的个人信用体系。要发展我国的个人信用经济就要打破这个桎梏,学习外国先进经验,结合我们自身的实际,阶段性地建立我国的个人信用体系。  相似文献   

12.
个人信用制度是整个社会信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尽快建立个人信用制度对促进北京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宏观上看,建立健全个人信用制度能够维护北京的市场秩序,保证市场竞争的有序进行,进而提高经济效率,带动北京经济增长;同时能够促进信用资源的共享、形成良好的信用环境;微观上看,个人信用制度有利于消除北京市个人信贷业务的"瓶颈"制约,促进形成银行新的利润增长点;另外,还可以摆脱束缚电子商务发展中网上支付的信用"怪圈".因此,建立个人信用制度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3.
信用问题是当前社会经济生活中的热门话题,失信已严重影响和制约了我国经济的发展,信用缺失是由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应采取对策,构建社会信用体系。  相似文献   

14.
在我国社会从传统的计划经济时代向市场经济时代转型的过程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共同影响,社会的信用体系遭到了很大程度的破坏,严重影响了人民的生活和经济的有序进行。简述了诚信原则的含义,总结和分析了“诚信缺失”的种种表现,并对造成“诚信缺失”的原因进行了深层次的剖析。  相似文献   

15.
社会诚信危机与学校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最初是指祭祀时人对上天和祖先说的诚实话,它发达于古代的政治盟约,并成为人的一种重要道德品质。当今市场经济,人们虽然十分注重“诚信经济”,但“背信弃义”现象却普遍存在。为什么曾经作为我们优秀传统文化的“信”现在反而成为稀缺资源呢?政治信仰的动摇、拜金主义的价值取向、多元文化的冲击、法律法规的不健全、社会阶层的分化带来经济的鸿沟是直接的原因,但根本的原因是教育长期被“边缘化”。因此,解决社会诚信危机的根本出路除进行社会综合治理外,最终还得依靠教育。  相似文献   

16.
提升商事信用的商法制度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商事信用是商事主体所具有的经济能力在社会上获得的相应的信赖与评价,商事信用和质量一样是企业的生命。良好商事信用的形成需要制度环境特别是法律制度作为保证。商法是商事信用的基本保障,商事信用的提升离不开商法制度的创新即程序法意义上的商法制度创新如完善商事登记和实体法意义上的商法制度创新如公司人格之否认、自然人破产、信用保险等。  相似文献   

17.
诚信是保险的生命线,但从我国保险业经营的现状来看,保险诚信不容乐观,如被保险人不尽如实告知义务或骗赔,保险公司在经营与理赔方面的不诚信等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保险业的健康发展.在分析诚信原则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解决路径.  相似文献   

18.
在生产生活方式日益变革的社会背景下,大学生的信任意识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出现多元、多样、多变的复杂情况,主要表现为信仰缺失、道德信任危机、人际信任危机和政治信任危机四种维度。大学生信任缺失的形成是社会、家庭、学校和个人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解决对策包括:重视先进理论对大学生的引导作用,引导大学生实现社会价值认同;引导大学生以唯物辩证的观点分析社会问题;深刻挖掘中国传统文化的诚信资源,提高当代大学生的诚信意识;引导学生提升个人品质,为社会信任机制的构建贡献自己的力量。  相似文献   

19.
健全社会信用体系是党中央、国务院的重大战略决策.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形成以道德为支撑、产权为基础、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是建设现代市场体系的必要条件,也是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治本之策.诚信友爱是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建设社会信用体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要加强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建设,增强全社会诚实守信意识.  相似文献   

20.
论我国社会信用体系的建立及其模式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信用体系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首先在对东西方“诚信”差异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我国社会信用体系的运行机制;其次在对国际上采用的模式进行比较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社会信用体系构建策略,实证分析后认为我国信用体系模式应采用由“央行主导”逐步向“市场化”过渡的模式,最终仍要采用“市场化”的模式为旨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