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翻译是在语言、文本、文化和思维等多层面展开的一项具有互文性质的语言转换活动.译者必须让译文通过译语文化背景与译文读者的认知图式形成最大互文性,在此原则指导下,本文从宏观层面(语篇层面的体裁互文性)探讨了互文性对文学翻译的影响和价值.并将文学翻译中的体裁互文性的不同互文场在中英文化中进行比较,对语篇翻译调整进行探讨.作为译者,既要充分认识到翻译中的互文现象,又要采取适当的策略传递互文契合.  相似文献   

2.
论互文文本翻译的可译性限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具有互文特征的文本是译者在翻译过程中经常遇到的,如何处理好源语信息和目的语信息之间的完整传递,尽量减少文化缺损是每个译者都面临的棘手问题。但是,具有良好双重文化修养的译者只要对互文性的概念与类别、互文文本中文化的可译性限度、译者的能力和任务等方面有详细的了解和体会,正确掌握互文翻译的处理方法,就能够克服互文文本的翻译困难。  相似文献   

3.
作为沟通两种不同语言文化的桥梁,翻译在跨文化交际中起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从互文性角度来看,翻译可以说是在语言、文本、文化和思维等众多层面展开的一项具有互文性质的语言转换活动。在跨文化翻译活动中,译者必须将互文性纳入考虑范围,仔细揣摩隐藏在语言结构背后的语言和文化特征,从文本的体裁、话语和语篇出发,采用移植、补偿或省略等翻译手法,处理跨文化翻译过程中的互文指涉。  相似文献   

4.
互文性理论是当代西方后现代主义文化思潮中产生出来的一种文本理论。自从1969年法国学者朱莉娅·克里斯特瓦提出"互文"这一概念以来,互文研究在文学批评、翻译等许多领域得到了长足发展,但是,尽管实用语篇诸如广告语篇中存在着普遍的互文现象,有关实用语篇方面的互文研究依然非常少。本文运用互文分析理论,对平面广告中的细节互文现象进行分析,着重研究互文性在平面广告中的表现形式,语篇功能等。  相似文献   

5.
谈互文性理论对英语翻译教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互文性理论在本质上是在西方结构主义和后结构主义思潮中产生的一种文本理论。互文性理论对翻译实践和翻译教学带来了许多启示:翻译教学应强调要让学生认清翻译互文性的意义,注重提高学生的母语和外语运用能力,扩展学生跨文化知识面,强调学生作为译者的主体性和能动性,注重培养学生的语境意识,引导学生利用互文优化翻译效果。研究互文性理论...  相似文献   

6.
互文性理论强调文本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提倡译者根据不同的体系对文本进行翻译,从而为翻译理论和翻译实践研究开拓了新的研究方向。文章从英语电影汉译名的"变异"现象出发,阐释互文性与目的语变异的关系,并据理论证片名翻译变异的互文性原则。  相似文献   

7.
互文见义与古诗翻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倩 《科技信息》2007,(9):95-96
“互文”在中国学术传统中没有形成一种系统的理论,只是一个训诂术语、修辞方式术语,其最基本、最简单的含义就是:“互文见义”。中国文化界中的互文见义概念和西方学术界中的互文性理论有其各自的渊源和内涵,但也存在一定的共性,本文试通过分析互文见义的渊源、主要含义、其与西方互文性理论的异同点,来探讨有关互文性文本的翻译。  相似文献   

8.
从互文性的角度探讨原文与译文的互文关系以及译文在新的语言文化网络中所生成的新的互文关系,认为译文带着译者独特的互文记忆和翻译目的生成于新的语言文化网络中,成为译语文化系统中的一个新的节点,从而论证了翻译与创作的互动生成所形成的新的互文网络可以使译入语文化更加丰富多彩。  相似文献   

9.
所谓互文性,是指文本是由它以前的文本的遗迹或记忆形成。在互文性基础上,热奈特提出了承文本性,即对源文本的扩写、改编及翻译。中文歌词与古诗词之间、英语歌词与圣经神话故事之间存在着互文性。中西方歌词分别来源于中国古典诗词和西方《圣经》,实质上体现的是中西文化的差异。  相似文献   

10.
本文将互文性这一理论引入中医药说明书的翻译中,讨论并分析了中医药说明书中的互文现象,并就翻译中如何利用这一理论提出了具体的翻译策略和方法。文章认为互文性在翻译中起了切实的指导作用,也给医学翻译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1.
高业艳  黄换乃 《科技信息》2009,(28):I0146-I0146
互文分析理论已广泛运用到语篇分析实践中。本文主要探讨广告语篇互文现象,提出广告语篇的互文性特征包括细节互文性、体裁互文性和文化互文性等三个方面,并对之进行了具体的探讨和分析。  相似文献   

12.
报纸新闻的互文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纸新闻互文类型有互文性、元文本性和副文本性。报纸新闻互文研究既是句子角度的静态研究,更是语篇角度的动态研究。新闻是对客观现实的建构,这种建构就是互文,互文在语篇中具有概念功能、人际功能和语篇功能。互文体现出作者对"不同的互文来源+不同的互文动词+不同的互文形式+不同的互文本"的选择。互文及其成分在新闻语篇中表现出不同的语篇作用,共同建构新闻语篇的客观性、真实性、权威性、公正性,并建立作者的立场、态度。互文把文本(当下文本)引入无限的文本世界,开拓了读者的视野。  相似文献   

13.
词语的意义是多层次的和开放的,意义的建构往往和文本中其它成分或其它文本联系在一起。词语的意义被放置在互文性编织成的意义网络之中。从词语的内涵意义、感情意义、联想意义等角度探讨了互文性对词语意义建构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在汉英翻译中如何处理文化因素成为一个被广大译者所关注的问题.本文认为,《围城》英译本从典故、谚语、仿拟,引用等互文手法在生态文化、物质文化、社会文化等方面起到了文化传输的作用,表明了对互文性的深入研究对于翻译理论与实践的研究工作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5.
因文本传播介质的异质性,新媒介时代文本生成与解读越来越呈现跨媒介互文的趋势。本文回归互文性概念的本来定义,辨析当中已蕴含的跨媒介互文的可能性,认为跨媒介互文性传播有三种常见方式:中介性转移、体裁互文和重新语境化,指出跨媒介互文性既是语篇生成策略,也是一种修辞手段,旨在把某些立场和解读优先置于其余立场和解读之上,引导受众用一种特殊的方式解读文本,促成特定的读者反应。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英译《围城》为例,结合互文性理论对书中的互文性现象进行解读,分析处理互文现象所采取的策略,探讨翻译中文本的解构和重构的具体过程,表明了对互文性的深入研究对翻译理论与实践的研究工作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7.
英语报刊消息是各种文本的集合,体现了新闻语篇的互文性特征。由于互文性本身的复杂性,对其互文性进行分析存在一定困难.而辛斌提出的体裁互文与具体互文的分类法对报刊消息的汉译提供了启示。从宏观角度对英语报刊消息的体裁互文性从体裁、风格、主题、结构、功能五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汉译时处理的基本原则与方法。  相似文献   

18.
学术论文正文与参考文献的互文形式为:互文标记+互文本,互文本的语言形式可以是词语、小句、句组和语篇,互文标记可以是互文小句、名词短语、词语、引号、引用标记。互文过程就是作者从"不同的互文来源+不同的互文动词+不同的互文形式+不同的互文本"中进行选择的过程,学术论文就形成了一个语言形式和意义的互文网。互文揭示的学术论文的生成与创新是建立在参考文献这个他者的基础上的,参考文献对文本进行了不同方面的补充、更正、延伸、发展、讨论、协商等。互文形式成分的选择过程形成了学术论文的语篇特征,同时建立了作者自己的立场。参考文献是个集合体,它们又把学术论文语篇引入一个更为广阔的文本世界。互文性是一种多元性理论,互文关系理论是一种方法论。  相似文献   

19.
赵亚军 《科技信息》2009,(16):101-101
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应利用源语的互文阅读储备追踪互文线索,正确解读原作中所蕴涵的社会文化信息,完成对原文文本的“完成”和“阐释”。同时利用积年累月所建构的译语文化知识和阅读经验,深入到译语世界中去搜索信息,使读者产生共鸣和相应的互文联想。  相似文献   

20.
学术论文正文与参考文献的互文形式为:互文标记+互文本,互文本的语言形式可以是词语、小句、句组和语篇,互文标记可以是互文小句、名词短语、词语、引号、引用标记.互文过程就是作者从“不同的互文来源+不同的互文动词+不同的互文形式+不同的互文本”中进行选择的过程,学术论文就形成了一个语言形式和意义的互文网.互文揭示的学术论文的生成与创新是建立在参考文献这个他者的基础上的,参考文献对文本进行了不同方面的补充、更正、延伸、发展、讨论、协商等.互文形式成分的选择过程形成了学术论文的语篇特征,同时建立了作者自己的立场.参考文献是个集合体,它们又把学术论文语篇引入一个更为广阔的文本世界.互文性是一种多元性理论,互文关系理论是一种方法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