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874年10月至1875年5月,在外患日急的情况下,清政府各级官员中发生了一场关于筹办新式海军的讨论。这场讨论不同于海防与塞防之争,中心议题是要不要及如何筹办近  相似文献   

2.
一 20年前,一场关于真理标准的大讨论席卷神州大地。这实际上是一场关系到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大讨论。这场讨论,大大拓宽了人们的视野,开启了人们的心智,冲破了“两个凡是”的严重束缚,展示了一个反思过去、探索未来的正确而清晰的思路,推动了全国性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解放运动。这场大讨论的成果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得到充分体现。这场大讨论的成果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得到充分体现:我们党毅然抛弃“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方针,恢  相似文献   

3.
政治动员是战争动员的重要组成部分。甲午战争期间,清政府进行了一系列政治动员活动,在局部范围内取得了一些成效。但相对于日本政治动员的效果,清政府仍具有全方位的差距,即存在体制落后、目标不明、手段单一等明显缺陷。正是缺乏有效的政治动员这个很容易被忽视,但又是最基本的条件,成为清政府输掉这场战争的重要原因。从中还可窥见清政府在洋务运动中的军事变革具有很大的不彻底性,只迈出了引进舰船、枪炮的第一步改革,而没有跟进更深入的体制变革与观念更新。  相似文献   

4.
近几年来,文学创作界和文学理论界掀起了关于“寻根热”的讨论。这场讨论波及文化界与史学界。它涉及的面相当广泛,提出了许多复杂的理论问题。这场讨论,方兴未艾,对它作出简单的肯定或否定的评价,还为时过早。对于“寻根热”,本人无力对其作全面的理论的剖析与评价,只就“寻根热”讨论中提  相似文献   

5.
大事记     
16日法国将军德拉佩里尔接替科特将军出任联合国驻前南斯拉夫地区维持和平部队司令。17日俄罗斯国防部长格拉乔夫和美国国防部长佩里在莫斯科会谈,主要讨论双边关系、关于“和平伙伴关系”的构想以及改善在波黑问题上相互合作等问题。  相似文献   

6.
最近,英国政坛风云迭起,国防大臣赫塞尔廷和贸易工业大臣布里坦两位强人,竟因韦斯特兰直升飞机公司问题斗得两败俱伤,在半月之内相继挂冠而去,首相撒切尔夫人也因此受到指责,一度处于被动。这场轰动英国内外的政治风波,在撤切尔夫人承认处理欠当并获得下院多数支持后,才基本平息。风波是1月9日上午的英国内阁会议开始爆发的。这次会议由撒切尔夫人主持,讨论亟  相似文献   

7.
我国哲学界关于认识源泉问题的讨论,已经持续几年了。这个问题的讨论,既是一个涉及多方面的重大理论问题,也是一个关系到遵循什么认识路线来指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大实践问题。在这场讨论中,持不同意见的同志,大都涉及到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有关这个问题的论述的掌握和理解。我认为,有些同志对此的掌握是不够全面  相似文献   

8.
梁振冲 《科技信息》2012,(10):79-80
十九世纪60年代初期到90年代,中国处于内外交困的境地,而这时清政府统治集团内的一些开明人士为了维护清政府的封建统治,采取了一系列"自强"、"求富"的措施,虽然其目的是为了摆"内忧外患"以维护封建统治,但这一运动使国人认识到了中国与西方殖民国家间的差距,在客观上推动了中国生产力的发展,促使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促进了中国教育的近代化和国防的近代化。由于运动所存在的局限性,最后以失败而告终。  相似文献   

9.
关于目前正在发生的这场波及全球的金融危机的性质以及原因,人们已经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分析和讨论.本文选取科技与民生这样两个角度,也许能引发一些新的思考.关于科技,这里采用人们通常的理解;关于民生,本文则主要指社会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0.
第一次鸦片战争对中国来说,是一次“动筋骨、伤国体”的战争。那么它失败的原因是什么?本文从中英双方当时状况的比较中,得出最根本的原因是领导这场战争的清政府是一个腐败无能、昏聩软弱的反动政府。在战争中它推行了一条“对内害怕人民,对外畏敌如虎,投降妥协”的路线所导致的。  相似文献   

11.
孙静 《科技信息》2011,(36):I0083-I0083
1894年的甲午战争,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灾难。每当讲述这段历史时,我们都会对清政府的腐朽统治和李鸿章的卖国行径感到无比愤慨。但这场战争也涌现了两位可歌可泣的民族英雄,那就是海战中的邓世昌和陆战中的左宝贵。  相似文献   

12.
晚清政府关于外国人内地游历政策的特点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在列强的武力威胁下,清政府被迫签订《天津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开始允许外国人进入中国内地游历。为加强对内地游历外国人管理,清政府相应制定了管理外国人的内地游历政策。从政策本身来看,内地游历政策是比较严密的;但就政策的制定过程和完善措施来说,内地游历政策又具有相当大的被动性与滞后性。晚清政府关于来华外国人的内地游历政策,是中国近代外交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晚清时期中国走向现代化的具体反映。  相似文献   

13.
本世纪30年代,知识界对中国工业化的道路问题进行了首次热烈的讨论。这场讨论是自近代以来中国现代化思潮发展史的重要组成部分。认真加以考察研究,意义重大。本文拟从这场讨论的由来、论争的内容及其评价等方面作些尝试,以求填补中国现代化思想史研究中的空白。  相似文献   

14.
关于真理的问题,我国哲学界于五十年代、六十年代曾几次开展过讨论。一九七八年以来,对这个问题的讨论进行得更加活跃。这场讨论的深入,对于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真理观,无疑是十分必要的。从近几年来的讨论情况看,主要内容除了真理有没有阶级性外,还涉及到真理与主义,真理与平等之类问题。在各方争论的意见中,我们觉得有一个关键性的问题必须首先弄清楚,这就是真理的本质属性究竟是什么?紧紧抓住真理的本质属性,弄清它的真实涵义,将有助于说明与此有关的其他问题。  相似文献   

15.
大学生国防意识特点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伟东 《科技信息》2009,(24):17-19
准确把握大学生国防意识的特点,是有针对性采取有效的措施,加强和改进高校国防教育,增强大学生的国防意识的前提和基础,也是当前高校国防教育理论研究一个急待解决的问题。本文采用经过信度和效度分析的自编国防意识测量问卷对大学生和军人分别进行测试,运用SPSS 11.5软件对测试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总结大学生国防意识在性别、年级方面的差异以及大学生国防意识与军人国防意识的差异,并进行讨论,用实证的方法把握大学生的国防意识的特点,以期为加强和改进高校国防教育、增强大学生国防意识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伊斯兰教自唐朝时传入中土以来,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逐步与中国的社会制度和传统文化相调适,在中国广袤的土地上和众多民族中生根、成长和发展,成为历代政权无法回避的现实存在。随着清政府统治的稳定以及穆斯林社会自身的发展(特别是苏非主义的传入),清政府关于伊斯兰教的政策也经历了从漠视到纳入统治视野的转变过程。  相似文献   

17.
清朝晚期,统治者从维护阶级统治出发,在面临民族危亡的情况下,实行了三次自救运动。这三次自救运动从主体来看是从地方势力向中央势力直至最高统治者。从基本内容上看也是从经济到政治直至国家体制。这场自救运动虽然没能挽救清政府的命运,但客观上为中国全面走向近代化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华尔街日报》刊发了一篇《Why Chinese Mothers Are Superior》的文章,英美媒体和网络掀起了一场关于中美家长育儿方法差异的大讨论。笔者通过对《华尔街日报》网站上的评论进行分析、整理,试图找出引起这场争论的背景和缘由、争论的焦点以及争论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人物,被封建地主阶级誉为一代“中兴名臣。”他在太平天国革命时期为清政府卖力,组建湘军水陆师与太平军血战十年,终于攻破天京,镇压了这场大起义。在文学方面,他长于诗文,在古文和诗词创作上,著作甚富,具有广泛的影响。曾国藩(1811—1872年),字伯涵,号涤生。湖南湘乡人。出生于一个地主阶级家庭。他的祖父曾玉屏,曾  相似文献   

20.
在1840年的鸦片战争中,清政府失败的主要原因是:当时英国正处于新兴的资本主义发展时期,清政府却处于没落的封建制度;腐败的清政府为了清皇室的利益,惧怕敌人,镇压革命力量,不支持抗英将士;清政府军武器落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