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词的所指对象依照认知经验会在人的心目中形成一定的心理意象,可以称之为语义取象。通过对嘴、口、脸、面的词义分析发现:受深层认知因素的制约,两个词即使词汇意义大致相当,但它们在人们认知体系中有不同的意象和各自突显的特征,这深刻影响着词的组合和词义的发展,对词义系统的自我调控与平衡是极有利的。聚焦于词的语义取象,能够获得词义分析的新视角,能够为词义的组合和发展趋势提供解释,也为同义词的辨析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2.
词义有语义学上的意义和语用学上的意义,认知语言学认为语义和语用是互为一体的。在语言运用中必须在语义和语用的平面上有机地释解词义。从英语课本中常出现,但又常被学生们用错的after all这个例子可以说明语义和语用的互动是释解词语意义的最为根本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丰厚的中华传统法律文化,就蕴藏在如烟似海的汉语词语意义之中。词义与文化意义之间具有全方位相互通达的关系,"凡解释一字,即是作一部文化史",因此,从词义出发对抽象的法律文化精神作研究,就是可行和必要的。本文拟从词语意义及其历史演进两个方面,来挖掘词语蕴涵的法文化精神。  相似文献   

4.
“观物取象”的方式和观念,影响了中国自彩陶装饰艺术以来的所有造型艺术。作为中国传统装饰图形设计的基本创作原则和理念,其价值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依“观物”获得形式——由对自然物象的观察研磨获得概括的艺术形象;二是通过“观物”所取之象——艺术形象来传达其精神内涵凸现其象征性。对该论点的剖析和总结对于今天的设计艺术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词汇的系统性不仅体现在共时的静态层面里,还表现在演变的历时发展过程中。系统的静态结构关系需要在动态的发展过程中才能真实地表现出来。通过对睡眠语义场与躺卧语义场从中古到近代演变的考察,可以发现单个词语的演变实际上受到整个词汇系统的控制,遵循了系统性的原则,表现出整体的协调作用。  相似文献   

6.
“很+有/象+X”结构中的“X”具有一定的语义性质,“X”进入此类结构是有条件限制的,具有限制性语义,都可以性状化,具有性状性语义,只是性状化的具体方式不同。同时,“很+有+X”结构的部分“X”具有量度性语义,“很+象+X”结构的部分“X”具有生命性语义。  相似文献   

7.
词汇语义是民族文化的最直接体现。认知语言学的原型理论对英汉词汇语义对比具有指导作用,本文试图以该理论为基础,对英汉语言中山/mountain的文化语义进行分析,进一步探讨造成语义相似和差异的认知和文化原因。  相似文献   

8.
在人类所有的概念范畴中,空间范畴是最基本、最重要的范畴之一,它反映了人们对事物间各种空间关系的认知、分类和组织.本文以认知语言学的范畴化理论为基础考察了英语介词in、on与汉语的(在)……上、(在)……里在空间范畴化上的异同.分析结果表明:英、汉语在划分这两个空间范畴的核心成员时趋于一致,而在划分它们的非核心成员.尤其是边缘成员时则有差异.造成这种差异的深层原因是由于英、汉两个民族拥有不同的空间认知系统和习惯,并在观察空间关系时采取了不同的观察视角.  相似文献   

9.
从概念整合的视角,分析网络词“宅”的来源、语义演变过程及其认知机制。研究表明,中国和日本文字外形相似,在文化交流过程中,文字经常先于文化而被接受;汉语网络流行日语词现象并不是简单的单向输入或输出,而是由汉到日、由日到汉双向综合作用的结果,是中日文化互动的结晶。由于人类共同的体验基础和认知过程,有些汉字语义与日语原词基本一致;但是中日历史背景和文化土壤有别,对另一部分汉字的理解会有偏差。  相似文献   

10.
隐喻在本质上是一种认知现象,是人类将某一领域的经验用来说明或理解另一领域的经验的一种认知活动。隐喻语义的使用和理解是一个非展示性的推理过程,语义理据则是这一过程的关键。以英、汉颜色词红与黑为例,说明隐喻认知的语义理据探究不仅可以从作为符号系统的语言系统内部入手,还可以从认知主体入手,根据联想意义、情感意义和语境意义得出隐喻认知的语义理据。  相似文献   

11.
《周易参同契》一般以丹道研究为主,从哲学的角度来研究的较少,不过,此书影射出深刻的哲学道理。从此书中可以看出中国人的象思维特点,日月悬象是表现出来的可显现象,同类合体是运行机制,是隐喻运行法则。隐喻之中体现出本体论、方法论与认识论,中国的象思维就在隐喻运行中体现出来。  相似文献   

12.
韩愈和欧阳修分别是唐宋古文运动的领袖,欧文在许多方面受到了韩文的影响,但二人在创作风格上却呈现出不同的风貌。韩愈重视语汇的创新,欧阳修则主张文章要平易自然;韩愈的文章取象奇异,欧阳修为文则多取象于现实生活。  相似文献   

13.
韩愈和欧阳修分别是唐宋古文运动的领袖,欧文在许多方面受到了韩文的影响,但二人在创作风格上却呈现出不同的风貌.韩愈重视语汇的创新,欧阳修则主张文章要平易自然;韩愈的文章取象奇异,欧阳修为文则多取象于现实生活.  相似文献   

14.
庄子无意于严谨的逻辑和系统的分析,而更在乎描述整体动态,诙谲怪的寓言之象,正是这种寓言之象完成庄子的思想创造并抵达哲学之高峰。庄子寓言之象极富象征性、暗喻性、诡异性、神秘性和启示性,她是象的直观,悟性的艺术,更能代表东方文化神韵,庄子寓言的微妙在于把一切都隐在“象”中,又在“象”中启悟。她“生生不已”,与辨析性的说理方式相比,更具原创性与启迪性。  相似文献   

15.
英汉语中有关“吃”的隐喻性词义的生成和演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隐喻性词义生成和演变的仙人掌发展模型为工作假设,分析英汉语中有关“吃”的隐喻性词义的生成和演变,指出英汉语中有关“吃”的隐喻性词义的生成和演变存在共性和个性,同时分析其背后的深层机理。本文同样可以为窥探英汉民族的文化特性、思维方式和认知特点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以“山寨”一词为对象,考察了其词义演化的历史脉络。并从语义符号的历史角度提出,这些争议并非非此即彼的对与错,而是意义的解码策略差异导致的结果。进而通过这一现象的评析,指出语义的自我演化与新意义的涌现折射出新的媒介带来的生活方式的变化必然包含表述方式的变化,而表述方式作为表意的主导力量不可逆转的全面侵入我们的生活。  相似文献   

17.
考察吉林方言里的了中缀四字格,概括出东北方言中该类词的词法和语义特征。词法方面主要分为以下三种情况:第一,词根和补语中间加了;第二,词根和后缀中间加了;第三,双音节词拆开后中间加了。通过添加了中缀可以使说话者的声音变得嘹亮,说出的话更有气势,能够更加清晰地表示说话者的主观态度和情感色彩,展现了东北方言的魅力。  相似文献   

18.
认知语言学因其体验哲学的革命性给语言学界带来了深远影响,其强调内部世界和外部世界互动和沟通的思想促进了学科的发展。其中的理论对日语学习具有很强的启发性。本文运用认知语言学的框架理论、语义扩展理论、基本范畴理论、原型理论就其对日语学习的听力训练、词汇学习及日语交际三个方面的直接和问接的指导作用进行了初步探索,同时阐述了该语言观对日语学习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关于《庄子·天地》篇中“象罔”概念,自古以来训者甚众。有从中国传统“象”思维的角度出发将其理解为“似有形而无其形质”的一种“虚象”;也有从“无”的角度将其作“无心”“无形迹”之解的。结合前人“象”与“无”的双重阐释视角,将“象罔”概念作“无心”与“几微”之象加以理解,即以“无心”之状态得“无心之象”而后才能得“道”,同时这一“无心”之象其本身也是一种“几微”之象,是在获得庄子所言“玄珠”之前的一种萌兆。  相似文献   

20.
近来,“土豪”一词卷土重来,成为网络和日常用语中的高频词.从语法、语义、语用三个方面对“土豪”的结构、功能的新变化、表达功效及流行原因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