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聚氨酯/苯并恶嗪互穿聚合物网络的合成及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二步法,以部分交联的聚氨酯(PU)为聚合物,以双酚A型苯并-恶嗪(BA)为聚合物Ⅱ合成了聚氨酯/苯并恶嗪互穿聚合物网络(PU/BA IPN),对产物的性能进行了研究,同时应用升温红外对PU/BA IPN的聚合进行动态跟踪,结果表明,材料的热力学性能受体系结构形态的影响较大,而形态主要由聚合物1(即PU)的交联密度控制,体系的组成对形态影响呈非线性,体系中存在的活性官能团-氨基团对苯并恶嗪的开环聚合物有催化作用。  相似文献   

3.
聚合物多元醇合成研究杨映霞,陈瑞兰,吴兴国,陈婉华(湖北大学)(咸宁师专)聚醚多元醇是生产聚氨酯泡沫塑料的一种新型原材料。以往,聚氨酯泡沫塑料的原材料全部用聚醚多元醇,在一些场合使用时,性能不够理想,因而必须掺入部分聚合物多元醇,以增加聚氨酯泡沫塑料...  相似文献   

4.
为改善物理机械性能,将1%重量尼龙6纤维作为增强材料加入聚氨酯/环氧树脂互穿聚合物网络硬质泡沫塑料中。结果表明:添加少量尼龙6纤维可提高硬质泡沫塑料的压缩强度及150℃下的尺寸稳定性,且尼龙6纤维增强效应较纤维素纤维增强作用显著。  相似文献   

5.
聚氨酯/苯并(口恶)嗪互穿聚合物网络的合成及表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二步法 ,以部分交联的聚氨酯 (PU)为聚合物 ,以双酚 A型苯并嗪 (BA)为聚合物 合成了聚氨酯 /苯并嗪互穿聚合物网络 (PU/BA IPN) ,对产物的性能进行了研究 ,同时应用升温红外对 PU/BA IPN的聚合进行动态跟踪 .结果表明 ,材料的热力学性能受体系结构形态的影响较大 .而形态主要由聚合物 (即 PU)的交联密度控制 ,体系的组成对形态影响呈非线性 .体系中存在的活性官能团——氨基团对苯并嗪的开环聚合有催化作用 .  相似文献   

6.
常林开  余守志 《河南科学》1999,17(4):370-373
用动态机械法(DMA)研究了聚氨酯/聚丙烯酸酯互穿事物网络(PU/PEAIPN)的动态机械特性,并分别与单纯的聚氨酯(PU)和聚丙烯酸乙酯(PEA)的动态热机械性能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在玻璃化温度以下,PU/PEAIPN的DMA曲线振幅小于单纯的PU和PEA;当完全进入高弹态后,IPN的DMA曲线振幅大于单纯的PU和PEA。PU/PEAIPN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别比PU和PEA提高16.2和30.1度  相似文献   

7.
以聚醚N210、甲苯二异氰酸酯(TDI-80)为原料,MOCA为扩链剂,分别添加无机填料(石英粉、玻璃粉、煤沥青)和有机填料(环氧树脂、聚酰亚胺、羟基氯醋)合成填充型聚氨酯弹性体,考察了不同填料与不同添加量对聚氨酯弹性体的黏度、力学性能、热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填料的加入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体系的热稳定性;添加质量分数5%的环氧树脂所合成的聚氨酯弹性体,其力学性能提高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8.
聚酯型水性聚氨酯合成工艺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TDI与聚酯二元醇(T1136)和二羟甲基丙酸(DMPA)反应合成水性聚氨酯分散体,讨论了合成工艺、反应温度和时间对聚氨酸分散体性能的影响,并确定了反应温度和时间。结果表明,DMPA溶液加入分步合成法合成的水性聚氨酯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机械性能。  相似文献   

9.
聚酯型水性聚氨酯的合成与性能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与聚酯二元醇和二羟甲基丙酸(DMPA)反应制得聚酯型水性聚氨酯乳液,讨论了-NCO与-OH摩尔比值、反应温度、扩链剂种类及催化剂等对水性聚氨酯乳液及其涂膜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较好的反应条件为初始-NCO与-OH摩尔比值2.6~4.0之间,反应温度80℃。在此反应条件下,采用二月桂酸二丁基锡/三乙胺复合催化剂及二乙烯三胺/乙二胺复合扩链剂可以得到具有良好储存稳定性、耐水性和物理性能的聚酯型水性聚氨酯。  相似文献   

10.
本文讨论了聚氨酯(PU)/聚丙烯酸酯(PAA)类胶乳互穿聚合物网络(LIPN)粒径与原料配比的关系。试验结果表明影响PU/PAALIPN的粒径的关键因素是亲水基团(COOH)的含量以及成盐率  相似文献   

11.
赵钢  王正平 《应用科技》2001,28(4):31-32
分别阐述了用预聚法,一步法,反应注射成型技术(RIM)合成浇注型聚氨酯的工艺过程,并对3种方法进行了对比。  相似文献   

12.
以对苯二甲酸、己二酸、戊二醇、三羟甲基丙烷、甲苯二异氰酸酯等为原料合成的聚氨酯预聚体为组分,加入以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丙烯酸丁酯和苯乙烯混合的烯烃,制备了具有互穿网络结构的聚氨酯/聚丙烯酸酯新型粉末树脂.该树脂为球形粉末颗粒,平均粒径约3μm,具良好的稳定分散状态.加入邻苯二甲酸酐作交联剂,进行固化制成互穿网络型涂膜,其硬度、粘结力等明显高于单一聚氨酯、聚丙烯酸酯以及2种聚合物的共混物的相关性能.  相似文献   

13.
基于共轭三组分互穿聚合物网络 (CTC_IPN)和界面共轭互穿这两个新概念 ,通过互穿聚合物网络技术成功地制备了聚氧化丙烯二元醇聚氨酯 /聚 (甲基丙烯酸甲酯 共 三烯丙基异氰脲酸酯 ) /废胶粉CTC_IPN(PU/P(MMA_co_TAIC) /SRP_CTC_IPN ) ,研究了这种材料以及PU/SRP共混物的力学性能 .结果表明 ,PU /P(MMA_co_TAIC) /SRP_CTC_IPN由于含公共网络P(MMA_co_TAIC) ,其性能明显优于PU/SRP共混物 .用扫描电子显微镜 (SEM )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 )研究了PU/P(MMA_co_TAIC) /SRP_CTC_IPN和PU/SRP共混物的断面形貌 ,结果表明 ,两者具有完全不同的断裂机理 .TEM结果表明 ,P(MMA_co_TAIC)网络能分别与PU及SRP网络互穿 ,从而改善了两者之间的界面结合  相似文献   

14.
聚丁二烯聚氨酯弹性体的合成与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端羟基聚丁二烯(HTPB)、甲苯二异氰酸酯(TDI)、1,4—丁二醇(BDO)为原料,采用溶液二步法合成了4种硬段含量不同的聚丁二烯聚氨酯弹性体。探讨了反应温度、溶剂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并用红外光谱(IR)、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应力—应变(σ—ε)实验对产物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15.
聚合物试剂的合成及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聚合物支载的有机合成反应比相应的小分子合成体系有独特的优越性。我院有机化学研究室多年来在制备聚合物试剂和催化剂及其在有机化合物反应中的应用进行了系统研究,并且在聚合物试剂和催化剂在不对称有机合成反应中的应用研究方面亦取得重要成果,对此近10年的进展进行综合评述。  相似文献   

16.
采用甲苯二异氰酸酯(TDI)、聚酯多元醇和二羟甲基丙酸(DMPA)为主要原料,经分步预聚后在水中自乳化合成了阴离子型水性聚氨酯.探讨了合成工艺路线,研究了NCO/OH比例、DMPA含量等对水性聚氨酯乳液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NCO/OH值选择在1.5~2.3,DMPA用量为3%~8%时,乳液性能最佳.  相似文献   

17.
合成了表面改性大分子(C16PEG-PU),该分子中间为氨基甲酸酯基团,氨基甲酸酯基团的外侧是柔性的且具有抗粘附的聚乙二醇(PEG)链,分子的两端是具有杀菌功能的季铵盐基团.将C16PEG-Pu与普通聚醚聚氨酯(PEU)共混,用FTIR研究了C16PEG-PU与PEU的氢键结合情况,发现表面改性大分子中间为氨基甲酸酯基团可以与普通聚醚聚氨酯(PEU)中的硬段氢键结合而固定在基体材料上:力学性能测试发现少量表面改性大分子对PEU的力学性能影响不大;水解触角研究发现,少量的表面改性大分子就可以对PEU进行表面改性.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水性聚氨酯的各种合成方式,分析了其各种合成方式的优缺点,介绍了改性水性聚氨酯的几种最常用的改性方法,介绍了环氧树脂改性、有机硅改性、丙烯酸酯改性、纳米材料改性等不同改性技术的特点和制备方法并对改性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19.
新型核-多臂聚合物的合成和表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合成了以超支化聚缩水甘油为核,聚氨酯剂聚物为臂的新型星形聚合物,并利用核磁共振、Raman光谱、差热分析、X射线衍射等手段对其结构和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该聚合物超支化核的支化度为0.54,核臂比为1:4,且无明显结晶,呈无定型态.由自旋晶格驰豫时间Tl的变化可知,星形聚合物局部分子链段更容易运动.这些性质都有利于星形聚合物在固体电解质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