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城市广场是城市的窗口,代表了城市的形象。城市广场作为城市居民生活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的出现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本文围绕着"以人为本"的设计宗旨对城市广场的设计做了简单的解析与阐述。在社会多元化发展的今天,城市广场这一重要的文化载体也将成为一个城市规划需要深入研究的话题。  相似文献   

2.
城市商业文化步行街环境景观设计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城市中的商业文化步行街是一个重要的开放空间,是城市中人流量最大,人群活动最集中的场所;通过研究城市的地域文化、历史沿革,挖掘出文化内涵,将其溶入步行街街景设计之中,对继承城市传统的生活方式,保护古建筑、改善城市环境等,都起到重要作用;绿地是环境建设的基础,步行街中绿化形式的选择,应当根据街道环境特色进行构思,步行街中的绿化属于一种生态景观;作为城市公共场所的步行街其街具配置情况最能体现一个城市对人的关怀程度;商业文化步行街要注重路面铺装,通过具有个性化的特色铺装更好地体现商业文化特色.在城市商业文化步行街的环境设计方面,要遵循"以人为本"的理性设计原则,着力创造一个人性化的活动空间,尊重和保护历史,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相似文献   

3.
陈祺  刘卫斌  龚飞  李慧龙 《江西科学》2014,32(5):655-659
城市干道是城市的框架,是联系城市各个功能区的纽带。道路绿地在城市绿地系统中是重要的绿色线型空间,也是展示城市形象的主要载体之一。针对当前许多城市的发展中,面临着众多传统街道的改造问题,以永寿县火车站街和西兰大街绿化改造工程设计为例,立足渭北旱塬塬梁沟壑区的实际,紧扣"福寿文化"主题,探索城市道路的地域文化与绿色生态景观相融合的有效途径,以充分认识文化意蕴对城市道路景观建设的理论研究和实践之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张嘉铭 《当代地方科技》2011,(2):116-116,154
城市商业街作为现代城市商业空间的重要类型之一,作为彰显城市特色,传达地域文化的一个重要载体,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面对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剧,国内商业街区建设存在着模仿照搬、千篇一律、地域特色丧失等一系列问题,通过对珠海淇澳岛峡谷度假村商业街设计的回顾与思考,总结出为什么要强调城市商业街的地域性设计?城市商业街的地域性设计应该注意些什么?探讨了城市商业街地域性设计的原则、方式及手法。拟为今后城市商业街区的规划设计提供探索性的依据。  相似文献   

5.
李全瑞 《科技资讯》2013,(32):230-230
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火车站站前广场周边区域的改造和建设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本文以分析韶山沪昆高铁站站前广场周边地区城市设计为实例,提出了一些火车站周边区域城市设计的策略与方法,以期对火车站周边区域的城市设计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6.
现代铁路旅客车站站房已不再是单纯的出行要求了,它既要为旅客提供高质量的出行环境,也要成为城市的重要地标,反映地方特点,同时也是地域文化的载体,通过对滁州火车站站房的设计,寻找到了现代旅客车站站房新的设计之路.  相似文献   

7.
曲靖城市文化形象的构建成为曲靖城市建设中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曲靖城市文化形象的建构,应承继曲靖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保存曲靖城市文化记忆,将"麒麟"作为城市文化记忆的起点加以守护,将"爨文化"作为城市文化记忆的集成加以倡扬,以城市景观彰显曲靖历史文化特色,以打造曲靖城市文化的个性。  相似文献   

8.
城市广场作为一个城市历史文化与发展的象征,作为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但目前我国多数城市在广场设计定位方面仍存在缺失。概述了城市广场设计定位的重要性以及城市广场设计定位理论,以南京市山西路市民广场为例,详细介绍了城市广场建设的设计定位。  相似文献   

9.
在现代的设计标准当中已不再是单纯的美观、适用、创新,在现代的商业展示设计中可以真真切切的感受到,它是作为人群不可缺的一部分,所以应具有更高的文化和艺术内涵。一个好的设计作品在进行设计的同时,应融入一个民族的文化精髓,一个城市的特色,一个地域的风俗文化,这样的设计才能营造出更适合本地人和外来游客的商业环境,现代的设计也仅要体现在这个设计当它所创造的商业价值,同时它也肩负着民族和地域文化的传播。它不仅仅是一个城市的标志,也是引领这座城市大众的生活文化和消费文化的一种体现。  相似文献   

10.
城市文化和城市现代化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城市文化设计也成为重要的课题。当然城市文化设计的根本是要寻找出本城市都有的文化特色并设计发展这个特色,是城市形成固有的文化特色。  相似文献   

11.
文化,是现代社会中使用频率较高的一个词,也是当今最流行的一个学术词汇,在一些国家的语言中,"文化"还派生出"文化人"、"文化工作者"、"文化传教士"等词汇,作为那些职业与文化事业关系密切的人的称呼。而校园文化则是一所学校的文化历史沉淀,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对于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保证大学生健康成长具有重要影响。校园文化反映了一个学校的办学水平,体现了校园的人文精神,能塑造学生良好的精神风貌。校园文化对于一个学校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2.
随着中国城市化的飞速发展,城市轨道交通在中国主要城市的交通运输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城市轨道交通作为一个"世纪工程",其耐久性设计是一个必须考虑的问题。根据城市轨道盾构隧道的结构尺寸和结构特点,本文综合传统设计方法总结了城市隧道耐久性设计的基本内容,介绍了提高城市隧道耐久性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3.
城市居住分布形态、设施及居住环境的质量反映了城市发展水平、城市文明程度,也是城市建设成就的重要标志。居住区是一个以人为主体,以环境为依托,按其规律不断运转的有机整体,所以"以人为本,环境优先"的设计理念是居住区设计所要求的。本论文研究的基本思路是从城市设计入手,来研究居住区的问题,同时,又把居住区作为城市的景观,作为一个个体和城市结合起来。住区是城市的基本构成之一,其本身是一种景观,但这种景观如何更好地与城市环境相协调,更好地体现地区的文化特点,更好的因地制宜,寻找当地的历史文脉及居民生活模式,使居住区有机地融汇在城市的大环境中,是本论文所讨论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以情感化设计的核心设计策略方向为出发点,分析了火车站建设外观设计、室内设计及基础设施建设中存在雷同与缺乏特色的严峻现象和问题,论述了火车站建筑中情感化设计策略产生的必然性和重要性。在此基础上,结合用户体验的方式对具体情感设计实例进一步说明,提出一些适合火车站未来建设中的情感化设计策略,使迅猛发展的现代化趋势与地域文化的鲜明特色紧密结合协调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张志鸿  张萍 《科技信息》2013,(21):379-380
城市公共设施设计是城市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形象和文化的重要载体。城市公共设施设计折射出这座城市的文化、品质、风格及精神面貌。安徽省六安市作为正在崛起的新兴城市,在公共设施的设计上需要具有自己的鲜明特色和地域文化特征。本文就现在六安市公共设施设计存在问题以及如何与地域文化相结合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城市作为人类为适应并促进自我发展而建造的建筑群,是一个复杂的综合体,它包含了许多因素,体现出多元的本质特征.它既是一种物质实体也是一种精神实体,既是一定技术水平的表现,也是一种生存方式的体现.石岛湾城区的规划及文化建筑单体设计旨在设计中表达在现代城市中文脉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7.
新生代农民工作为当前农民工的重要组成部分,关注其各类需求状况对推动社会进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体育文化需求被视为其真正融入城市的重要指标之一;结合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过程中体育文化需求现状及当前存在的问题,深入分析原因,并通过"政府主导、企业共建、社会参与"三位一体的方式构建一个完整的公共体育文化服务体系,实现优势互补,缩减社会距离。  相似文献   

18.
清末民初的京味儿小说集中展示了清王朝衰亡之后京城的巨大变化。这些作品讲述了作为北京人口主体的旗人命运所发生的重大转折,记录了北京这座城市在政治的漩涡中演变出的种种混乱不堪,犹如一座"人间地狱"。而作品中八大胡同的着重书写,成为认识当时社会文化的一面凹凸镜,让我们看到了老北京历史文化记忆中一个独特的存在。  相似文献   

19.
张春霞 《河南科学》2009,27(1):95-97
针对当前城市中心区域普遍存在的用地紧张、过度拥挤、交通堵塞等问题,阐述了城市立体规划的必要性以及地下空间规划的原则,指出了在地下空间规划过程中,对其功能的确定原则以及地下建筑设计的特点和重点,并以郑州市火车站区域为例,说明在地下空间规划和设计时应坚持以人为本、上下协调,立体规划的原则,规划应有前瞻性,地下建筑设计应合理,防灾应作为设计工作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20.
薛东 《广东科技》2014,(12):113-113,99
作为现代化交通运输的重要方式,地铁的建设设计风格与城市之间的联系日趋紧密,甚至不少地铁建设设计作为城市最具代表的风景线彰显城市的艺术形象与文化功能。由此可见,地域特色与地铁建筑设计风格的相结合已然成为新时期地铁建筑发展的主流趋势,它对于城市社会经济的发展都产生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从地域特色角度研究,不同国家的地铁建筑设计在展现自身民族文化魅力的同时也表达出浓浓的地域风情,这些充满地域特色的建筑设计理应得到城市设计与规范工作者的足够重视与关注。针对地域特色与地铁建筑设计之间的关联进行了细致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