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研究了铋(Ⅲ)与1-(2-吡啶偶氮)-2-萘酚(PAN)配合物的生成及其生成条件,测定了各级配合物的稳定常数和摩尔吸光系数,考虑了各级配离子百分组成的变化对摩尔吸光系数的贡献。  相似文献   

2.
本文简要介绍了国内外有关石油亚砜研制和应用概况,并应用光度法测定了4种溶剂中硫氰酸钼(Ⅴ)配合物的组成、累积稳定常数和相应的摩尔吸光系数.然后用石油亚砜为萃取剂,分别以三氯甲烷和四氯化碳为它的稀释剂,对上述体系中硫氰酸钼(Ⅴ)配合物进行了萃取光度研究.计算了在各有机相和水相中对硫氰酸钼(Ⅴ)的分配比与水相中硫氰酸根浓度的函数关系并讨论了有关的萃取机理.  相似文献   

3.
在“二甲基亚砜—丙酮—水溶液中〔CO(SCN)_n〕~(2-n)配合物的紫外分光光度研究”一文中介绍了用光度法测定了该配合物的吸光度,并用改善了的方法测定了硫氰酸钴(Ⅱ)各级配合物的稳定常数和摩尔吸光系数。本文利用该文中的实验数据(见表1),采用正文交法对稳定常数和摩尔吸光系数进行了优选。结果使该配合物的参数指标即标准差由原来的0.029996缩小到0.01909,后者为前者的64%。  相似文献   

4.
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用混合溶剂对提示的配合物在可见光区测定了它的稳定常数和摩尔吸光系数,计算了溶液中各级配合物的百分组成与配位体浓度的关系,同时考虑了百分组成的变化对摩尔吸光系数的影响及显色反应的关系,并表明混合溶剂可能不参与配合物中.  相似文献   

5.
以Bi(NO3)3·5H2O和吡嗪-2,3-二羧酸(2,3-H2pzdc)为原料,在100℃的水溶液中回流反应合成了铋(Ⅲ)配合物Bi(2,3-Hpzdc)2(μ-OH),采用元素分析、紫外光谱、红外光谱、X射线粉末衍射和热重分析等方法对配合物的组成和结构进行了表征.X射线粉末衍射数据指标化计算证实该配合物晶体结构属于单斜晶系,晶胞参数为a=1.7143 nm,b=1.383 0 nm,c=1.832 1 nm,β=95.63°.与DNA相互作用实验结果表明该配合物存在生物活性.  相似文献   

6.
合成了1-苯基-3-甲基-4(α-呋喃甲酰基)吡唑啉酮-5缩对氯苯胺新型席夫碱试剂(HL)及其铜和铬配合物,元素分析、摩尔电导数据表明配合物的组成分别为:Cu(L)2和[Cr(L)2(H2O)2]Cl,运用红外光谱、紫外光谱、差热-热重分析对配合物进行表征。  相似文献   

7.
本文首次合成了邻香兰素(3-甲氧基-2-羟基苯甲醛)与乙二胺、联苯胺、邻苯二胺、间苯二胺、对苯二胺缩合而成的双希夫碱(分别用L~1,L~2,L~3,L~4,L~5表示)的硝酸铕(Ⅲ)配合物,对它们进行了元素分析、摩尔电导、红外光谱、X射线光电子能谱测定,确定了组成,推断了结构,并研究了它们的热稳定性和发光特性。  相似文献   

8.
合成和表征了二种新的铜(Ⅱ)-铁(Ⅲ)-铜(Ⅱ)异三核配合物:[Cu2Fe(C2O4)3(Mephen)2](ClO4)(1)和[Cu2Fe(C2O4)3(Me2phen)2](ClO4)(2)(其中Mephen代表5-甲基-1,10-邻菲咯啉;Me2phen代表2,9-二甲基-1,10-邻菲咯啉)。经元素分析、摩尔电导、红外光谱和电子光谱等手段推定了配合物具有草酸根桥联结构;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配合物[Cu2Fe(C2O4)3(Mephen)2](ClO4)(1)的电化学行为。  相似文献   

9.
对配位体亲核竞争取代反应分光光度法的光谱特征、波长选择、配合物竞争能力和金属离子水解问题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讨论。该方法通过已知稳定常数的配合物作为指示配合物,由体系光密度和PH值的变化,可直线外推求解配合物的逐级稳定常数和摩尔消光系数。  相似文献   

10.
合成了新 β双酮试剂 ,1 -对硝基苯基 - 3-甲基 - 4- (α -呋喃甲酰基 )吡唑啉酮 - 5 (HL)及其铜和铬的配合物 .元素分析、摩尔电导数据表明配合物的组成为 :[CuL2 (C2 H5OH) 2 ]·C2 H5OH、[CrL2 (C2 H5OH) 2 ]OH·C2 H5OH .通过红外光谱、紫外光谱、差热 -热重分析对配合物进行表征  相似文献   

11.
本文研究了在硝酸介质中DBS—偶氮胂与铋的显色反应,其摩尔吸光系数为8.8×10~4,0~12 μg/25ml范围内符合比耳定律。查明了30余种离子干扰情况,在pH=0.5~1的盐酸介质中用p204甲苯溶液萃取可使铋(Ⅲ)进入有机相,而大量的铅(Ⅱ)、铜(Ⅱ)、锌(Ⅱ)、铝(Ⅲ)、铁(Ⅱ、Ⅲ)等元素均留在水相,用硝酸反萃取可使Bi(Ⅲ)定量返回水相。测定了保险丝中微量铋,获得了较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
在甲醇中合成了 3种 Ln( )离子与 1 ,1 0 -二氮杂菲 ( phen)、山梨酸 ( HSA)的固态三元配合物 ,通过元素分析、摩尔电导、UV、IR、TG- DTG和 XPS等研究 ,确定配合物的化学组成通式为 L n( phen) ( SA) 3· 2 H2 O[Ln=La( )、Nd( )、Sm( )离子 ],phen及山梨酸均以双齿螯合方式与金属离子配位 ,配合物的配位数为 8  相似文献   

13.
研究合成了3种新的Schiff碱配合物:双安息香缩乙二胺(H2L1)合Co(Ⅱ)、Fe(Ⅱ)和Ni(Ⅱ).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摩尔电导和磁矩测定方法对配合物予以表征用常规气体吸收容量测量装置测得配合物在DMF溶剂中不同温度下的饱和吸氧量,并研究了配合物氧合反应的热力学.  相似文献   

14.
本文研究了偶氮胂-DBS与铬(Ⅲ)的显色反应,在PH2.5的酸性介质中,在加热条件下,铬(Ⅲ)与偶氮胂-DBS生成为1∶2的兰色络合物。最大吸收峰位于620nm处,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5.5×10~4。该试剂是目前测定徵量铬(Ⅲ)最灵敏的显色剂之一。若与萃取光度法配合,可测定0.2μgC_r~(3+)(Ⅲ)/10ml,方法稳定,重现性好。用此法测定了碳素比色钢,轴承钢,工具钢中的铬,均得到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本文首次合成了六种Sn(Ⅳ)、Ti(Ⅳ)与HPMαFP及含氮配体A形成的混配配合物,其中HPMαFP1-苯基-3-甲基-4-(α-呋喃甲酰基)吡唑啉酮-5简称HL;A为1.10一二氮杂菲(phen),2.2′-联吡喧(bipy)和8-羟基喹啉(HOX)。通过无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光谱、差热-热重分析和摩尔电导分析等分析测试方法,确定了配合物的组成为MLAcl_3(M=Sn,Ti,A=phen,bipy)及MLAcl_3(A=OX),并研究了它们的性质。  相似文献   

16.
在甲酸盐缓冲溶液(pH3.5)中,锑(Ⅲ)-没食子酸丙酯配合物产生一灵敏的吸附波,峰电位在-0.52V(vs.SCE)左右,峰高与锑浓度在4.1×10~(-3)-6.6×10~(-6)mol/dm~3之间呈线性关系。机理研究表明,峰电流是由配合物中锑(Ⅲ)的还原而产生的。方法已应用于铜合金中锑的直接测定。  相似文献   

17.
利用CCK-8法考察了5种具有分子内E→Bi配位作用(E=O, N, S)的环状铋(Ⅲ)化合物对MCF-7人乳腺癌细胞的体外抑制活性。研究结果表明,这些铋化合物对MCF-7肿瘤细胞均有一定程度的抗增殖作用,且该系列铋(Ⅲ)化合物对肿瘤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明显优于常用的抗肿瘤药物顺铂。构-效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通过改变配位原子的类型及配体骨架的空间位阻能够实现对该类铋(Ⅲ)化合物抗肿瘤活性的调控。  相似文献   

18.
采用UV-Vis光谱法研究了pH=7.25的溶液中甲基百里酚蓝(MTB)-铒(Er)(Ⅲ)配合物与鲱鱼精DNA的相互作用.MTB-Er(Ⅲ)-DNA的最大吸收峰为595 nm,比MTB蓝移5 nm,比MTB-Er(Ⅲ)蓝移9 nm,比MTB-DNA蓝移6 nm.DNA对MTB-Er(Ⅲ)有明显的增色效应.应用双波长物质的量比法和平衡透析物质的量比法对MTB-Er(Ⅲ)-DNA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结合比nMTB∶nEr(Ⅲ)∶nDNA=13∶52∶1,MTB-Er(Ⅲ)配合物与DNA作用的表观结合常数K=3.28×106.  相似文献   

19.
王君  任百祥 《松辽学刊》2004,25(2):59-61
Cd(Ⅲ)-氨基多羧酸配合物(如Gd-EDTA、Gd-DTPA)常被作为磁共振成像(MRI)造影剂,本文报道了采用紫外光谱法研究(cd(Ⅲ)-氨基多羧酸配合物与血清白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并发现二者之间存在着微弱的静电作用,而且这种作用随着配合物结构的不同而不同。  相似文献   

20.
我们合成了配合物[Co(NH_3)_5Cl]Cl_2和它的水合产物[Co(NH_3)_5H_2O]Cl_3。其组成和结构经化学分析和红外光谱测定(见后面的红外及拉曼光谱图),证明无误。用分光计测定了它们的水溶液对光的摩尔吸光系数。在特定温度下,追踪反应物在水合过程中浓度变化,从而求得了水合速率常数。最后根据Arrhenius公式求得反应活化能和水合速率方程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