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近代第一所新型中医学堂兴衰原因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济医学堂是全国最早的一所新式中医学校,由陈虬与陈介石、陈葆善等人于光绪十一年(1885)创办于浙江温州瑞安。本文依据相关史料对我国近代第一所新式中医学校创办与解体的原因进行了剖析,指出浙江事功学派影响、西方医学传播、社会需求以及创办人经世致用的追求等是其学堂创办原因。政治、经济压力及初创时经验不足等原因,导致利济医学堂最终解体。  相似文献   

2.
清华大学的创立以及早期清华校园的建设,是用的美国退还的"庚子赔款",其名目是留美学生的预备学校(中学)。这样的洋中学,在中西文化的碰撞和交锋中,怎样转身变为独立大学,其间交织着各种势力怎样的博弈?以"教育救国"为志向的人士,他们的奋斗和探索,又给后人留下了什么样的宝贵财富?1904年12月5日,一位面色凝重的中国人离开了美国华盛顿国务卿海约翰的府邸。他行色匆匆,即使撞到路边的行人,也不会像平时那样,停下来温文尔雅地脱帽致歉,从他紧锁的双眉和抿起的微微颤抖的嘴唇可知他此时内心的激动。他就  相似文献   

3.
中国西医教育之发端:天津总督医学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天津总督医学堂是我国第一所官办的西医学校——北洋水师医学堂的前身。这所学校的成立,对于西方医学在中国的传播和植根,意义重大。在这所学校的成立过程中,伦敦会的传教士马根济和直隶总督李鸿章都发挥了关键性的作用。本文探究了这所学校成立的真正原因和历史过程,认为这所学校的成立,军事上的原因是最主要的,而并非是李鸿章信奉西医的结果。文章分析了学校的教学情况,认为当时在天津的传教士们,为这所学校提供了最新的教材和先进的教学设备,而且,这所学校的毕业生相比于其它教会学校的毕业生,享有特殊的待遇。然而,由于历史的局限性,学生在毕业以后,出路并不理想,学校也面临了很多的困难。因此,这所学校主要的意义在于它的象征性,它是中国西医教育的发端,开拓了中国西医教育领域中西合作的新模式,它起步艰难,然而意义不凡。  相似文献   

4.
本文简要介绍了作者在浙江大学求学时,老师中的许多留美科学家和后来成为留美科学家的一些同学;也介绍了在中国科学院工作时期所接触过的大量留美科学家;还介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美国建交后接触过的许多美籍华裔科学家。最后,本文简要叙述了留美华裔科学家对中国的科学技术、教育、工业、农业、医疗卫生和国防现代化的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5.
<正>毕生致力于中国古代建筑的研究和保护,是建筑历史学家、建筑教育家和建筑师梁思成是梁启超之子,1912年11岁随父亲回到北京,1915年入清华学堂,1924年留学美国,先后在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系和研究院、哈佛大学研究院学习建筑和研究建筑历史。1928年,梁思成回国前,曾与林徽因到欧洲各国考察,参观了希腊、意大利、法国、西班牙等国古建筑,亲  相似文献   

6.
1872~1875年,大清政府每年遴选30名少年赴美留学,4年共派出120名,是中国最早的官派留学生。原计划留学时限为15年,不料进行到第十年时,留美幼童全部被政府强行召回。这一事件史称“留美幼童公案”。当事者各执一词,旁观者盲人摸象,直到今天,莫衷一是,远非“保守派战胜开明派”那么简单。  相似文献   

7.
<正>高校2019年自主招生正密集启动,包括清华、北大在内的40余所高校公布了自主招生简章。与去年相比,不少高校今年的招生规模明显下降、部分学校取消文史类学科、报名门槛再提高、分数优惠有所降低、增加体  相似文献   

8.
贵刊的近几期读后,内心很有一种冲动。但此刻在迟到的今年第二期刊物面前,忍不住还是想写几句话给长期以来所敬仰的编辑同志们。我从事自然辩证法是和本刊联系在一起的。1983年在清华读书时贵刊曾把少量过刊和现刊拿到学校卖,我稍加翻阅便被吸收,毫不犹豫把几年的  相似文献   

9.
悠悠百年,水木清华名家辈出,而正是这一代代出于清华、反哺清华的莘莘学子,让清华之名长青,清华之魂不灭,尚仁成教授就是其中一员.他在清华的哺育中成长,反过来,他也把毕生心血奉献给了清华物理学与天体物理学的振兴,他舍弃个人的得失,为清华的发展鞠躬尽瘁.  相似文献   

10.
三十年代清华大学成功原因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三十年代清华大学成功原因初探刘克选清华大学在本世纪30年代所获得的成功,使原来的清华学校一跃成为一所国际闻名的大学,从而极大地缩短了我国大学与国外著名大学之间的差距,走出了一条在我国办高水平大学的路子,在我国的高等教育史上留下了一座巍峨的丰碑。在半个...  相似文献   

11.
晚清自强运动中设立的福州船政,是中国近代第一个技术教育机构。其下所属的前学堂,是中国对于技术教育体制化的最初尝试。作为一所兼具儒家文化特色的法国式技术学校,船政前学堂的制度和课程由法国顾问设计,他们将法国的"综合理工体系"进行压缩,以适用于对中国学生的培养。然而,船政作为一个孤立的机构,它并不具备法国技术教育赖以存在的军事、工业和教育相连接的环境,因此它只能移植法国的学校制度,却无法从根本上改变当时的中国。  相似文献   

12.
留美幼童对近代中国科技发展的历史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代中国首次大规模学习西方先进科技的幼童留美计划虽遭夭折,但在近代中国举步维艰的科技现代化进程中,留美幼童仍然扮演了开路先锋的角色,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考证了留美幼童回国后的主要去向,系统考察了幼童群体对近代中国科技发展的主要贡献及其历史作用与影响。  相似文献   

13.
这是一段尘封了38年的航天秘史: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初我国曾第一次选拔预备航天员,这次选拔进行得很秘密,事后没有很大反响,所以从未  相似文献   

14.
《科学大观园》2021,(13):16-19
这些半个多世纪前的海归,在新中国科学的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1950年代留美归国科学家"是一个特殊的群体.1949年前我国去美国的学者及留学生有5000多人,50年代归国的有1200人.这些半个多世纪前的海归,在新中国科学的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1988年秋天,在中国科学院工作的王德禄和杜开昔开始了一项"1950年代留美归国科学家"的研究课题,他们先后采访了44位科学家. 这些采访形成的105盘磁带由于种种原因被尘封了20年.2013年,收录了31位科学家口述的《1950年代留美归国科学家访谈录》出版.当年采访的这些科学家如今在世的不到10位.打开这些科学家的尘封往事,也就打开了他们每个个体的独特故事,更打开了那个时代下新中国科学的一段独特历程……  相似文献   

15.
正宋初利用唐代以来出现的书院,通过各种方式进行扶持,使其替代官学,为国家培养人才,形成了一批颇有影响的书院。书院,近年来频频出现在清华、复旦等高校的招生简章中,这一我国古老的高等教育专有名词也由此重新进入公众视线。书院作为中国教育史上一种独具特色的学校教育制度,萌芽于唐,经五代,兴盛于宋,延续于元,全面普及于明清。  相似文献   

16.
<正>她未满30岁即从普林斯顿博士毕业回到清华任教,成为“清华最年轻教授”。2022年11月1日上午,在2022深圳全球创新人才论坛上,结构生物学家颜宁宣布,即将辞去普林斯顿大学教职,出任深圳医学科学院创始院长。在此之前,颜宁的声名早已超出科学界而被公众所熟知。她未满30岁即从普林斯顿博士毕业回到清华任教,  相似文献   

17.
中国近代工程学来源于西方,其在中国的起步离不开归国留学生的努力。中国第一批近代工程师就产生于晚清留美幼童当中,他们接受了系统的西方工程学训练,回国后在铁路、矿冶、军事等各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成为开创我国工程事业的功臣。之后,庚款留美生更是热衷于学〉--j近代工程学,以利国家建设;留日、留欧学生中也培养了一批近代工程师。这些留学生成为促进我国近代工程事业起步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18.
《科学大观园》2006,(5):64-65
初进“黄金谷”我1974年出生在北京怀柔。22岁那年本科毕业后,以优异的成绩到美国著名的斯坦福大学攻读计算机硕士学位。学校地处硅谷,步出校门不远就能看到英特尔、IBM、苹果等世界著名公司的办公楼。拿到硕士学位证书后,我义无反顾地闯入硅谷,成了P·W电脑公司的一名程序员。成为“黄金谷”的一名职员后,我才吃惊地发现,那些清华、复旦的顶尖电脑人才大都集中在这里。一位中国同事告诉我:“在硅谷的近8000家电子、通讯及软件公司中,约有3000家由中国或印度工程师执掌业务要津,而华人员工的总数已达25万人之多。”据说,当时已经有18%的华…  相似文献   

19.
京师同文馆开设天文算学始末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京师同文馆(以下简称同文馆)是我国新旧教育之转折点。自从它增设了天文算学馆,已初具新式学堂的模型,更重要的是它掀开了中国数学教育的新一页。但是在是否增设天文算学的问题上,洋务派与顽固派产生了严重的分歧。其结果导致教育效果与初衷相距甚远。  相似文献   

20.
正1935年9月,季羡林和一些清华校友一同前往德国留学,攻读博士学位,为期只有两年。为了在留学期限内顺利拿到学位,季羡林的其他清华校友纷纷拿中国题目做起文章来。就拿季羡林的校友乔冠华来说,他本科学的专业是哲学,到了德国,将博士论文题目定为《庄子哲学的阐释》。中国人谈庄子,自然比较容易,结果,乔冠华仅用一年半时间就顺利通过论文答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