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禽流感是A型流感病毒引起的禽类烈性传染病,被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列为A类动物疫病,我国将其列为一类动物疫病。依据病毒表面的两种糖蛋白血凝素(HA)和神经氨酸酶(NA)不同,可将A型流感病毒分咸若干亚型,目前已有15种HA和9种NA,其中高致病性的亚型如H5N1和H7N7可造成毁灭性的流行爆发,并可直接感染人。由于禽流感病毒的核酸是分节段的,因此易发生交换和重排,从而发生变异,出现新的亚型。这就是流行了一个世纪的禽流感至今无有效的方法预防和控制的原因所在。1997香港、2003年3月荷兰、2004泰国和越南都出现禽流感直接感染人的事件,并引起人员死亡,因此禽流感引起全世界的关注和高度的重视。  相似文献   

2.
猪流感病毒及其人类公共卫生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猪流感是目前危害全世界养猪业的重要呼吸道疾病之一.目前猪流感的致病毒株主要有经典性H1N1,类人型流感病毒,类禽型流感病毒,H1N2亚型流感病毒,H5N1和H9N2亚型流感病毒.特别是从猪体分离H5N1和H9N2亚型流感病毒对禽流感的控制及人类公共卫生方面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收集了我国甲型H1N1流感病毒实验室确认病例数量的数据,对SIR模型进行拓展,借助微分方程解析传染病SIR模型建立SIRE模型,对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传播规律进行研究和预测,得出了决定甲型H1N1流感病毒是否发生的阈值;解析了SIRE对甲型H1N1流感传播模型无病平衡点和地方平衡点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4.
利用连续石蜡切片(包括水平切、矢状切和横切)技术,H.E染色和光镜观察的方法,对青海玉树多目涡虫咽部的组织结构进行了初步的研究,结果表明:咽壁包括三层结构,外层由单层柱状上皮构成,似合胞体,上皮细胞游离面可见三层嗜酸性带状结构,其中,外层带呈刷状;咽壁的中层分为内侧发达的环肌和外侧较薄的纵肌两部分;邻接咽腔的内层上皮在游离面呈指状突起,未见上皮细胞间界限.  相似文献   

5.
马尾松种子园2个无性系木材密度变异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22年生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初级种子园中选择2个无性系:桂GC427A和桂GC557A各3株伐倒,利用圆盘取样法于1.3m、5m和10m近伐根面各取厚3cm圆盘样品,采用最大含水量法测定纵向1.3m、5m、10m,径向外层、中层、内层的木材生材密度和基本密度共18个密度指标,研究其径向和纵向木材密度的变异规律。结果表明,木材密度径向变化表现为外层〉中层〉内层,纵向5m〉1.3m〉10m;径向中层的木材密度最接近平均密度,径向外层的木材密度与平均密度相差最远,不宜作为马尾松无性系的选择指标;2个无性系的径向和纵向均匀性均达0.93以上,具有良好的木材均匀性,幼龄材与成熟材的差异较小,其中以桂GC557A为优。  相似文献   

6.
流感病毒是流行性感冒病毒的简称,在分类上流感病毒属正粘病毒科,包括甲、乙、丙(也称A、B、C)3个型别。流感病毒可引发人类、禽类和动物类的“流行性感冒”,其中禽流感病毒是甲型流感病毒中的某些亚型(如H2N1、H9N2、H7N7等)。它们以鸡、鸭等禽类病毒贮存,宿主可以感染人类,早年已有若干先例。而此次出现的禽流感病毒主要为甲型流感病毒中的H5N1亚型。  相似文献   

7.
由军事医学科学院放射与辐射医学研究所研制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耐药性分析基因芯片采用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纳米标记信号放大技术,在准确检测到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同时,可对普通季节性毒株和新流行毒株进行甄别.并能准确检测病毒的耐药性突变位点,从而判断出病毒是否对达菲类药物产生耐药性。该芯片的灵敏度是传统方法的10倍以上.在获取样本后3~4h内即可完成检测过程。  相似文献   

8.
自2003年12月开始,新型禽流感病毒肆虐东亚,包括我国在内的10个国家和地区遭受禽流感袭击。禽流感是禽流行性感冒的简称,这是由甲型流感病毒的一种亚型引起的传染性疾病综合症,被国际兽疫局定为A类传染病。按病原体的类型,禽流感可分为高致病性、低致病性和非致病性三大类。非致病性禽流感不会引起明显症状,仅使染病的禽鸟体内产生病毒抗体。低致病性禽流感可使禽类出现轻度呼吸道症状,食量减少、产蛋量下降,出现零星死亡。高致病性禽流感最为严重,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至今由禽鸟传给人的禽流感有三种,分别是H5N1亚型,H7N7亚型及H9N2亚…  相似文献   

9.
卫萍 《科技信息》2010,(13):409-409,402
自从2009年3月18日墨西哥发现的首例甲型H1N1流感病例以来,在众多国家科研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这种新流感病毒已经开始慢慢向人们揭开面纱。尤其是2009年4月27日公布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患者身上获得并分离得到的病毒基因序列后,研究人员陆续获得初步研究成果。研究表明:这种病毒基因组由禽流感、猪流感和人流感病毒基因混合而成,是一种新型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它所引起的流感具有高度传染、传播迅速、易流行的特点。该病毒既有甲型流感病毒的共有特征,也有其特殊性。本文对该病毒的分类与命名、基因组结构特点与变异、相关蛋白及其功能作一综述以便对甲型H1N1流感的诊断、预防、治疗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0.
奇云 《科技潮》2012,(4):64-65
最近,美国和荷兰的两个研究小组称,他们借助基因工程技术,使H5N1病毒发生基因变异,产生出一种H5N1变异病毒.这种"人造流感病毒"的致病性大大增强,可以轻易在数以百万计的人群之间快速传播.消息传出,世界为之震惊.  相似文献   

11.
为了获得2009年新型甲型H1N1流感病毒与2008流感病毒的基因序列及氨基酸序列的一致性,以便对一个基因家族的生物学特征有一个简明扼要的了解,针对目前流行的新型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基因序列及其所编码的氨基酸序列,采用动态规划算法对其一级序列进行序列相似度分析,获得了2009年新型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NA和M基因片段以及2008年猪源性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相应基因片段同源性高、在有些位点发生了基因突变增添和突变缺失等重要基因信息。为此次新型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研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2.
从科幻小说到科学发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这半个月来,占据各大媒体版面头条的新闻仍旧是甲型H1N1病毒流感.5月11日,四川省确诊中国内地首例甲型H1N1流感病例,此后山东、北京、西藏也相继出现确诊病例.半月来流感疫情的发展仍令人忧心,世卫组织(WHO)5月12日表示,甲型H1N1流感病毒还可能继续变异成毒性更强的病毒,引发流感大暴发,足以在全球引起三波疫情.WHO在<流感疫情严重程度评估>报告中写道,甲型H1N1流感病毒"似乎比季节性流感的传染性更强",而且几乎所有种族对其都没有免疫力.  相似文献   

13.
由N端保护的氨基酸或肽与β-羟基-α-氨基酸酯在三苯基膦、三乙胺、四氯化碳的存在下直接缩合,一步就可得到C端含脱氢氨基酸的肽类.在L-苏氨酸甲酯的情况下,全部生成Z型脱氢氨基酸.其可能的反应历程是N端保护的氨基酸或肽与β-羟基-α-氨基酸酯首先缩合形成肽键,然后进一步脱水生成产物.当用同样试剂处理Boc-L-ILe-L-Ser-L-ILe-OMe时,则形成肽类噁唑啉.影响反应方向的主要因素是α—C—H键质子酸性和酰胺N—H键质子酸性的相对强弱.  相似文献   

14.
牙本质的力学性能随着深度的变化而发生改变.建立了牙本质的塑性损伤模型模拟了牙本质的纳米压痕实验,并解释了纳米压痕实验卸载阶段刚度下降的原因.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内层牙本质的屈服强度低于外层和中层牙本质的屈服强度.并且更容易发生损伤.  相似文献   

15.
以捷描电镜观察了高山雪鸡卵壳和壳膜的超微结构。其卵壳由5层构成,由内向外分别是基层,乳突层,栅栏层,结晶层和护膜层。气道外孔有盖层。栅栏层有少量气泡。壳膜由3层膜构成,外层和中层为纤维膜,内层为非纤维结构的平滑的薄膜。本项观察发现了引导栅栏层形成的钙化桥。  相似文献   

16.
贯众孢子壁的结构和发育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光镜、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对鳞毛蕨科(Dryopteridaceae)贯众(Cyrtomium fortuneiJ.Sm.)孢壁的形成和发育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贯众成熟孢子两侧对称,单裂缝,表面具耳状褶皱纹饰,孢子外壁由外壁内层和外壁外层构成,表面光滑;周壁可分为周壁内层和周壁外层两部分,周壁内层薄,周壁外层是由绒毡层残余物在周壁内层表面疏松沉积的同时逐渐隆起形成的,隆起进而形成了孢子的耳状褶皱纹饰.探讨了孢壁各层的形成和发育规律,为孢粉学和蕨类植物系统演化研究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7.
一、禽流感病毒的H和N是什么意 思? H和N都是指病毒的糖蛋白(蛋白 质),一种糖蛋白叫血凝素(HA),另一种 叫神经氨酸酶(NA),由于这两种糖蛋白 容易发生变异,因此,根据糖蛋白变异的 情况,HA分为H1-H15十五个不同的型 别,NA分为N1-N9九个不同的型别。其 中H5与H7为高致病亚型。 二、禽流感有哪些常见症状? 禽流感的症状依感染禽类的品种、年 龄、性别、并发感染程度、病毒毒力和环境 因素等而有所不同,主要表现为呼吸道、 消化道、生殖系统或神经系统的异常。  相似文献   

18.
微科普     
《杭州科技》2014,(1):6-7
<正>科学松鼠会人的上呼吸道(鼻窦粘膜、咽喉、气管和支气管细胞)主要分布着α-2,6唾液酸受体。本来,人流感病毒(主要是H1,H2和H3亚型)对其亲和力较大,但突变后的禽流感病毒也具有了相当的亲和力,比如H5N 1和H7N 9型。这也是为什么现在H 7N 9禽流感让人类如此重视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9.
为了研究肉桂提取物KPC-rg1对H1N1流感病毒的抗病毒活性.本研究以C57BL/6近交系小鼠为研究对象,并将小鼠分为3组,分别是健康空白组、对照组和实验组,分别对应给予磷酸缓冲盐(PBS)溶液、H1N1流感病毒溶液和H1N1流感病毒+KPC-rg1混合溶液,饲养28 d,观察实验过程中各组小鼠的存活率,通过红细胞凝集抑制实验(HI)分析KPC-rg1抗H1N1流感病毒的血凝抑制效价,并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定量检测病毒载量.与健康空白组相比,对照组小鼠接受H1N1病毒攻击后,体质量急剧下降,并在第3天出现死亡,而实验组小鼠给药后2 d内体质量略微下降,之后恢复到正常增长水平,且无小鼠死亡;小鼠感染28 d后,对照组和实验组小鼠血清中均检测出高滴度的血凝抑制效价(128 HAV);病毒攻击后3 d,对照组和实验组小鼠肺部病毒载量均达到1×10~7 copies/50 mg(1 IU≈5.6 copies);实验终点所有攻毒存活小鼠的肺组织病毒均得到了有效的清除.由此可知,KPC-rg1可有效地灭活H1N1流感病毒,对小鼠有显著的保护预防作用;被灭活的病毒保留了完整的抗原性,形成"原位固化灭活"效应;KPC-rg1可促使小鼠产生强烈的免疫应答反应,使机体产生高滴度的抗病毒抗体.  相似文献   

20.
 探讨了流感病毒在KMB17细胞上培养的可行性.将3株不同型别的流感病毒(A/Wisconsin/67/2005H3N2,A/New Caledonia/20/1999 H1N1和B/Malaysia/2506/2004)分别接种于KMB17细胞上,在无血清的条件下于不同pH值和不同胰酶浓度的维持液中35℃培养72 h后收获病毒,测定血凝效价.实验结果表明,所用的3个毒株中的H3N2亚型毒株(A/Wisconsin/67/2005 H3N2)血凝效价明显高于另外的H1N1亚型(A/NewCaledonia/20/1999 H1N1)和B型(B/Malaysia/2506/2004)毒株.因此认为KMB17细胞可作为培养流感病毒的备选培养基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