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利用运动学理论分析以任意出手高度、出手初速度投掷铅球,应采用多大的出手角度,投掷距离最大,并计算整理出最佳出手角参照表,  相似文献   

2.
用力学原理分析了铅球的运动,得到在空气阻力情况下投掷距离与出手高度,出手初速度和出手角度的函数关系,并对最佳出手角,技术要领作了简要讨论。  相似文献   

3.
文中对投掷铅球时影响最大远度Smax的有关参数出手初速度v_0,出手高度h和最佳出手角α_j进行了分析讨论,为实现铅球在最佳运动初始状态下达到Smax,提供了一种有效的分析方法。分析结果对教练员和运动员的训练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用运动学中的抛物线理论,给出了铅球最佳出手角的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5.
本文用抛体运动规律.对影响铅球投掷远度的诸因素,采用改变因素对投掷远度变化率的分析.指出影响铅球投掷远度的主要因素是出手速度.其次是出手高度,第三是出手角度.进一步阐述了如何提高出手速度采用最佳出手角度和适宜的出手高度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本文用抛体运动规律,对影响铅球投掷远度的诸因素,采用改变因素对投掷远度变化率的分析,指出影响铅球投掷远度的主要因素是出手速度。其次是出手高度,第三是出手角度,进一步阐述了如何提高出手速度采用最佳出手角度和适宜的出手高度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影响铅球成绩的因素有三个:出手初速度、出手高度和出手角度,本文仅就出手角度对铅球成绩的影响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以女子铅球运动员刘相蓉最后用力阶段的技术特征为研究内容,运用文献资料法、三维摄像解析和比较分析等方法对其进行运动学研究。研究发现,刘相蓉在最后用力阶段躯干过早用力,髋部前移小,身体重心速度利用率低。左腿积极蹬伸支撑,出手高度高;出手角度适宜,但出手速度慢。铅球的出手差为负值,铅球做功距离缩短。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决铅球适宜投出角度公式与实践偏离的问题 ,采用抛体运动及数学分析的方法探讨了铅球成绩与抛体最大射程的函数关系 ,得出了最大成绩定理、最佳投出角度公式和最佳出手角度标志线参数式 ,从数学上证明了“与手角对应的轨迹角等于 4 5°会有最大投掷成绩”的判断。  相似文献   

10.
决定铅球成绩的因素有出手高度、出手速度、出手角度等方面。大学生的身体素质、运动能力与专业运动员相比有很大的差距 ,因此 ,对大学生背向滑步推球技术的评价不能采用专业运动员的标准。本文通过对 2 0名体育系学生背向滑步推铅球出手技术各项参数的统计分析 ,阐明了大学生背向滑步推铅球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以及解决的措施与方法  相似文献   

11.
从斜抛物体轨道方程出发,用二次方程求根公式和三角学等初等数学的简易方法,推导铅球理想抛射角的关系式。计算理想抛射角和最大投掷距离之间的最佳对应数值。  相似文献   

12.
背向原地掷铅球技术是一种有效提高专项成绩的训练技术 ,在该技术中进行橡皮条辅助练习及方向和角度的逆向练习 ,对成绩的提高起着非常显著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对超音速物体的斜上抛运动进行研究,得出空气阻力与速度立方成正比时斜上抛运动的微分方程和近似解以及计算最佳投掷角的参数方程。  相似文献   

14.
运用生物学等原理,对铅球飞行轨迹进行计算分析,提出影响铅球运行远度的因素和最后用力对运动成绩起的决定性作用,并运用人体解剖学和生物力学的方法对最后用力各个环节的技术进行全面分析,提出激发肌肉潜能,加速运作节奏,以适宜的角度,合理的高度和最快的出手速度投掷铅球的规范动作标准。  相似文献   

15.
运用生物力学的基础理论,对背向侧蹬滑步推铅球技术连续图片进行综合分析,提出予先充分拉长大肌肉群的长度,进一步加大收缩时产生的张力,加快推球的运动节奏,以适宜的角度,合理的高度和最快的出手初速度推掷铅球的动作技术。  相似文献   

16.
本文就掷铅球的最后用力效果从七个方面进行分析评价 ,期望对提高掷铅球的水平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7.
采用文献资料法,在收集整理大量相关资料的基础上对推铅球运动的产生及技术演变作了历史回顾,并就技术发展作了较为科学合理的、大胆的预测,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在铅球最后用力技术教学过程中,利用“以高求远”教学辅助装置能使初学者有效克服“一心求远”的心态,从而形成用力前的有利姿势和在最后用力过程中,使身体各部分的力量在时间—空间特征上达到较优化组合,产生较好的运动效果,通过本研究,以期为提高铅球技术教学效果提供一点参考。  相似文献   

19.
铅球是一项比较重的田径运动投掷器材.公体学生因力量素质较差,对铅球考试、达标产生害怕情绪。为探索让学生学习铅球不产生消极情绪,本文运用实验对比、技术分析、测验与达标对我校公体课铅球教学进行了初探,发现利用“追球”法提高铅球成绩有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