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韩笑  王兴林  俞莉 《甘肃科技》2015,31(1):76-79
为防止建设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引发地质灾害、减少因不合理工程活动引发的地质灾害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损失,以某棚户区改造项目为例,通过分析该评估区地质环境条件、查明区内地质灾害的危险性特征,对场地进行综合分区与适宜性分区评估,并提出地质灾害防治措施及建议,为工程的顺利建设和安全运营、保障人民生命及财产安全提供地质灾害防治依据,对棚户区改造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2.
在分析上海市浅层土层地质环境条件的基础上,依据成陆年代及淤泥质土层与砂性土层的埋藏分布特征。对上海市固有地质环境条件对地下工程施工可能产生的地质灾害的危险性程度进行了分区预测研究.  相似文献   

3.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是一项有效预防、减轻或避免地质灾害对未来工程设施及其运行环境直接或间接影响的主动防灾措施。针对甘肃阳坝铜业有限责任公司大沟尾矿库治理扩容工程地质灾害危险性问题进行评估研究。通过对项目评估区气象水文、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新构造运动、地震、岩土体工程特征、水文地质条件、人类工程活动实地调研,判定地质环境的复杂程度。根据现场调查,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依据工程项目的类型、规模,对工程建设可能引发或加剧的地质灾害危险性分别进行预测评估。在现状评估、预测评估的基础上,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评估分区,并提出了合理性防治措施及建议。  相似文献   

4.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对工程项目的成败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至关重要.在综合分析巫山县城新址区地质环境背景及已有地质灾害的基础上,建立了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指标体系,并选取评估因子,用敏感因子评估模型对新址西区进行了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其结果可以作为城市规划和建设的依据.  相似文献   

5.
以黄河阶地移民安置点危险性评估项目为例,通过对移民安置点评估区的地质灾害调查分析,查明了评估区地质环境条件及地质灾害类型、分布、规模等特征;结合地质环境条件,对工程建设可能遭受地质灾害的危险性进行了评估,对工程建设和运营对地质环境的影响和可能诱发或加剧的地质灾害和危险性,作出预测及综合评估;根据工程建设的特点,结合所处的地形地貌、地质环境条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对西村村庄整体搬迁建设用地的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与区域地壳稳定性等工程地质条件的分析,对该场地的地质灾害危险性做出了现状评估、预测评估及综合分区评估,从地质角度对建设用地进行场地适宜性评价,提出了结论与建议。  相似文献   

7.
针对单一评价方法在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中的弊端,采用斜坡单元与组合赋权法相结合开展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借助ArcGIS平台,以水文分析法建立斜坡单元,选取坡度、坡向、距道路的距离、距河流的距离、距断层的距离、岩性、降水量、高程、土地利用类型9个评价因子,采用层次分析法和熵权法相结合的组合赋权法确定评价因子的综合权重,将东川区地质灾害危险性等级划分为极高危险区、高危险区、中危险区和低危险区.研究结果表明,斜坡单元能够较好地反映微观地貌特征;危险性分区结果与地质灾害点实际分布相吻合;研究区的中东部和北部地区是地质灾害分布密集区,地质环境脆弱,人类活动明显,危险性较高.  相似文献   

8.
以永登县苦水镇为研究对象,充分利用已有资料和野外实地勘察对苦水镇地质灾害的类型、地质条件、发育特征、时空分布规律等进行系统分析。明确了滑坡和不稳定斜坡均为土质斜坡,主要沿东侧黄土丘陵区第一斜坡带成带状分布,具有明显的雨季效应。基于苦水镇地质背景条件,以斜坡作为基本评价单元,分别选取滑坡和不稳定斜坡各自的指标评价因子对其易发性进行分区和评价,进而以易发性分析结果对危险性进行分区评价。结果表明:苦水镇地质灾害易发性可划分为高、中、低及非易发4个分区,面积分别为0.16km2、0.01km2、0.03km2、1.37km2;地质灾害危险性可划分为高、中、低及极低危险4个分区,面积分别为0.118km2、0.035km2、0.031km2、1.386km2。易发性与危险性分区结果与野外实地调查情况相吻合,能够较好地反映区内地质灾害发育的总体特征,这对苦水镇地质危害的预测预警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为甘肃省城镇地区滑坡地质灾害评价和防治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法拉沟煤矿工业场地建设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是在地质灾害现状评估的基础上对工程建设引发和加剧的地质灾害,以及建设工程本身可能遭受地质灾害的危险性进行综合分区评估,将评估区划分为地质灾害危险性中等区和地质灾害危险性小区两个区,提出地质灾害防治建议,做出煤矿建设场地适宜性评价结论,为该工程建设用地规划和地质灾害防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在灰色聚类分析中,把太原市西山矿区环境质量看作是一个灰色系统研究对象,运用灰色聚类法对矿区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为定量评估研究区地质灾害危险性,把整个太原市西山矿区进行单元划分。将全区划分为70个有效单元.经过筛选确定了地层岩性、断裂构造密度、地震强度、地面坡度、相对高差、矿层开采条件、多年平均降水量、植被覆盖率、矿层开采状况、灾害分布密度和规模大小十一个评估因子.由于原始数据样木中的各个输入数据值大小和单位都不同,为了避免评价结果受到数据样本数据绝对值大小和单位的影响,木文采用平均标准化方法,在应用数据样本之前进行数据的预处理,消除量纲的影响.根据危险性评估的分类标准,确定了灰类白化函数.由公式计算出了评价因子的权重值.根据太原西山矿区不同地质单元的地质要素实测值(聚类白化函数),计算出不同隶属关系的灰类的白化函数正然后计算出各加权聚类系数,即得不同隶属关系的聚类行向量,按照最大隶属关系确定该地质单元的地质灾害危险性级别.文中以第26单元为例详细说明了灰色聚类法.按照该法依次求出其它单元所属地质灾害聚类类别,从而判断出各单元所属的危险性等级.根据评价结果,结合地形和岩性条件,按地质灾害危险性程度将太原市西山矿区划分为三个区.木文用灰色聚类法两种方法对太原市西山矿区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所得结果与模糊综合评判结果、太原市西山矿区实际情况基木吻合.  相似文献   

11.
在灰色聚类分析中,把太原市西山矿区环境质量看作是一个灰色系统研究对象,运用灰色聚类法对矿区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为定量评估研究区地质灾害危险性,把整个太原市西山矿区进行单元划分,将全区划分为70个有效单元.经过筛选确定了地层岩性、断裂构造密度、地震强度、地面坡度、相对高差、矿层开采条件、多年平均降水量、植被覆盖率、矿层开采状况、灾害分布密度和规模大小十一个评估因子.由于原始数据样木中的各个输入数据值大小和单位都不同,为了避免评价结果受到数据样本数据绝对值大小和单位的影响,木文采用平均标准化方法,在应用数据样本之前进行数据的预处理,消除量纲的影响.根据危险性评估的分类标准,确定了灰类白化函数.由公式计算出了评价因子的权重值.根据太原西山矿区不同地质单元的地质要素实测值(聚类白化函数),计算出不同隶属关系的灰类的白化函数fj^k,然后计算出各加权聚类系数,即得不同隶属关系的聚类行向量,按照最大隶属关系确定该地质单元的地质灾害危险性级别.文中以第26单元为例详细说明了灰色聚类法.按照该法依次求出其它单元所属地质灾害聚类类别,从而判断出各单元所属的危险性等级.根据评价结果,结合地形和岩性条件,按地质灾害危险性程度将太原市西山矿区划分为三个区.木文用灰色聚类法两种方法对太原市西山矿区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所得结果与模糊综合评判结果、太原市西山矿区实际情况基木吻合.  相似文献   

12.
以新疆天业(集团)有限公司呼图壁县东沟煤矿为研究对象,通过多种手段对其进行地质灾害现状评估,在预测评估的基础上,进行了综合分区评估,将评估区划分为地质灾害危险性中等区和地质灾害危险性小区两个区,该研究结果可为研究区建设用地规划和地质灾害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本文根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的特点,进一步提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中评价人在项目评估过程中应注意的一些问题,以便规避地质风险和指导生产,更好地促进评估工作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陈慧 《科技资讯》2023,(5):110-114
以黄山区某国道改扩建工程为例,通过对工程建设区的现场调查与收集资料,查明工程建设区的地质环境条件基本特征,对工程建设区进行现状评估、预测评估、综合评估,分析工程建设区各种地质灾害的危险性,根据评估区地质环境条件、现状评估及预测评估结果,结合评估区地质灾害的量化评估标准,该次评估划分为3个区,即崩塌、滑坡地质灾害小区(I-1),崩塌地质灾害危险性小区(I-2)和崩塌、岩溶塌陷地质灾害危险性小区(I-3),提出防治地质灾害的措施和建议,并做出建设场地适宜性评价。  相似文献   

15.
地面沉降、地裂缝地质灾害是河北平原地区多发的地质灾害类型,由于地质环境条件的差异,在不同地区灾害发生的严重程度亦各不相同,进而导致对区城内的建构筑物的影响程度也不尽相同.因此对建设项目在建设前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是十分必要的.该项目是在查明场地内的地质、构造、环境、工程地质、水文地质等地质环境条件的前提下,对建设项目拟建场地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进而提出有效的防治措施与建议.  相似文献   

16.
利用现场调查收集灾害点和区域地质环境数据,将模糊综合评判应用到区域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中,在模糊综合评判时,由于评价因素较多,因此采用二级模糊综合评判模型.评价集采用三级评价标准,即把地质灾害危险性划分为危险性小、危险性中等和危险性大三类.确定了三个参评要素:地质环境条件、地质动力和历史状况,十一个评价因子,采用半梯形分布隶属函数曲线确定其隶属度.选用在传统的层次分析方法上有所改进的模糊层次分析法(FAHP)作为评价因素权重的确定方法,确定了各评价要素、因子的权重值.然后进行模糊变换与综合评判,根据最大隶属度原则,评判计算单元所属危险性级别.为定量评估研究区地质灾害危险性,把整个太原市西山矿区进行单元划分。将全区划分为23个有效单元.文中以第15单元为例具体说明了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在整个研究区运用该方法,计算出每个单元所属地质灾害危险性类别,从而判断了各单元所属的危险性等级.  相似文献   

17.
杨杰 《科技信息》2012,(35):14-14,57
在对场地地质环境条件分析的基础上,对评估区进行了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预测评估和综合评估,结果表明:评估区主要地质灾害类型为地裂缝、地面沉降、膨胀土胀缩、基坑崩塌,将评估区划分为地质灾害危险性小区和中等区,并提出了防治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8.
通过调查评估区内发育的各类地质灾害,在此基础上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危险性预测评估,并在此基础上,综合分析评估地质灾害危害程度及危险性大小提出拟采用的防治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9.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规范》(DZ/T0286-2015)"以下简称《规范》"自2015年12月1日正式实施以来,极大规范了我国建设和规划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有效指导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机构开展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对我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起到了显著促进作用。但也存在个别条款不明确等问题。笔者根据多年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从业经验,仅对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中矿山排土场(废石场)评估界限问题作如下探讨。  相似文献   

20.
在简要分析国内外地质灾害风险评估研究进展的基础上,根据甘肃省山区城镇地质灾害风险评估项目开展的情况,重点探讨了大比例尺风险评估工作部署、技术思路和评价方法,尤其是对地质灾害危险性、易损性和风险评估量化评价方法进行了总结.根据地质灾害风险评估工作特点,指出了地质灾害风险评估是一个递进性的过程.其中致灾体识别是风险评估的核心内容,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是关键环节,易损性评价是在危险性评价的基础上得出的结果,风险区划则是危险性和易损性的综合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