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夏玉凤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30(3):343-345
使用绿色荧光蛋白作为报告基因来研究目的蛋白的亚细胞定位得到广泛应用.使用稳定表达系统研究蛋白的亚细胞定位比较耗时,但可以先选择愈伤组织进行观察以确保构建的载体能够表达.优化了愈伤组织的培养条件,得到了质地疏松柔软的白色愈伤,不受叶绿体的荧光干扰,便于进行荧光观察. 相似文献
2.
本文研究了伪东方罂粟(Paraverpseudoorientale)愈伤组织细胞核型的变化特点,结果证明培养初期的愈伤组织细胞经常发生染色体的大量丢失.继代培养两个月的愈伤组织细胞染色体数目变化较大,培养3个月、4个月、5个月以后染色体数目减少到21条时趋于稳定,经对各个时期细胞的21条染色体测量分析,证明这些细胞不是真正的单倍性细胞.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染色体的结构变化也越大.在每一个具有21条染色体的细胞中发现都有一条较长的具中部着丝粒的染色体. 相似文献
3.
4.
银杏愈伤组织诱导与增殖的效应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君诚 《重庆师范学院学报》1999,16(3):41-48
以银杏(Ginkgo biloba L.)雄株幼叶为材料,系统研究了离体条件下不同外源激素种类与浓度、不同光质条件及不同培养基对银杏愈伤组织诱导与增殖的效应。以期为银杏细胞的进一步培养积累资料。 相似文献
5.
NaCl胁迫下枸杞愈伤组织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变化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以枸杞愈伤组织为材料,分别接种于对照及含100,200,400mmol/L NaCl的培养基上,培养1,3,5,7,11d.实验结果表明,随着盐浓度的升高.枸杞愈伤组织可溶性蛋白含量降低,且随着时间的延长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即随着盐浓度的升高,培养1,3,5d时可溶性蛋白含量上升,5d后开始下降;培养11d时在不同含盐培养基上加入外源ABA,愈伤组织可溶性蛋白含量升高,通过SDS-PAGE电泳实验发现,当NaCl浓度为400mmol/L时,在愈伤组织中诱导出一条40.5kD的新蛋白. 相似文献
6.
采用枸杞花药进行离体培养,建立细胞系,诱导植株再生,结果在含不同激素的4种培养基上都诱导出愈伤组织,诱导率在1.7% ̄16.9%,愈伤组织在MS+2,4-D0.5mg/L的固体培养基上获得大量单细胞,在液体培养基中获得含有大量胚状体的愈伤组织块,收集悬浮培养物转移到MS+6BA0.2mg/L的固体培养基上,胚状体能够萌发形成大量绿色小芽,转入生根培养基(MS+NAA0.2mg/L)中,20d后得到 相似文献
7.
8.
东北红豆杉愈伤组织培养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以东北红豆杉幼茎为培养材料诱导出愈伤组织,并分析了不同的激素组合、糖浓度、培养条件对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结果表明,NAA激素组合比2,4-D组合更有利于愈伤组织的诱导,在25℃、2%蔗糖、0.7%琼脂、每天光照12h条件下愈伤组织诱导率达100%。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不同类型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愈伤组织在组成细胞形态、细胞周期时相分布比例、基因表达等方面的差异,研究不同类型毛竹愈伤组织的增殖与分化潜力,为毛竹离体再生挑选合适的愈伤组织提供依据。【方法】以毛竹未成熟胚为外植体诱导愈伤,依据外观、质地挑选出白色半透明型、白色致密型和黄色致密型等3种不同类型的毛竹愈伤组织;通过石蜡切片组织细胞学观察、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时相分布比例,探究3种类型毛竹愈伤组织的增殖与再生能力;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 (qRT-PCR)对毛竹不同类型愈伤组织中胚性维持及生长调节相关基因的表达量进行分析,筛选可用于后续提高再生效率的候选基因。【结果】第2类白色致密型的毛竹愈伤组织表面及内部具有大量胚性细胞组成的分生组织细胞团,处于DNA合成期(S期)、DNA合成后期(G2期)的细胞比例显著高于其他两类愈伤组织,分别达到细胞总数的8.78%和8.95%;2个PeWUS基因在胚性较强的第2类和第3类愈伤中表达量较高,3个PeGRF基因在第2类愈伤组织中表达量最高。【结论】不同类型毛竹愈伤组织增殖和再生能力存在差异,第2类白色致密的愈伤组织增殖和再生能力更强,更适合作为组织培养材料,筛选出的差异基因可作为提高毛竹再生效率的候选基因。 相似文献
10.
灰霉菌毒素严重地损伤了草莓愈伤组织细胞的结构。主要表现为线粒体明显膨胀,内嵴减少;内质网槽库膨大形成若干潴泡;核糖体密度下降;细胞质减少;继而核仁固缩,染色质凝聚。胞饮液泡可能是灰霉菌毒素进入细胞的途径。 相似文献
11.
采用超声波辅助碱法提取栝楼叶蛋白.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通过正交实验得到了超声波辅助碱法提取栝楼叶蛋白的最佳工艺条件.在温度为55 ℃、pH值为10、超声时间为40 min、超声功率为150 W、料液比为1∶25(g∶mL)、NaCl的浓度为0.5 mol/L的最佳工艺条件下,叶蛋白提取率达到23.26%. 相似文献
12.
对栝楼叶基本营养成分及矿质元素含量进行实验室分析测定,并与常见的7种食叶蔬菜进行比较.实验结果表明,栝楼叶中蛋白质、粗纤维、VC、灰分、水分的质量分数分别为28.53%,5.95%,0.67%,10.70%,80.87%;以质量比计,K,Mg,P,Zn,Fe,Cu,Mn含量分别为1 737.71,446.07,804.20,3.45,19.61,2.48,5.62 mg/100 g.栝楼叶的营养成分较为全面和丰富,尤其是蛋白质、粗纤维、VC、K、Mg、P的含量远高于常见蔬菜,显示出具有较高的食用和营养价值. 相似文献
13.
以栝楼皮为原料,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利用响应面法优化黄色素提取工艺.结果表明栝楼皮中黄色素的最佳提取工艺为:按料液比1∶30(质量g∶体积mL)加入体积分数40%的乙醇,在60℃用175 W超声辅助提取39 min.在此条件理,栝楼皮中黄色素提取率达到0.323,与预测值相差不大. 相似文献
14.
简要介绍了瓜蒌的属性,阐明了垂直绿化的概念及种类,重点论述了瓜萎在城市垂直绿化中的功能及其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利用超临界CO2萃取技术对栝楼籽油的萃取条件进行了研究.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分析了栝楼籽粉碎细度、萃取温度、萃取压力和萃取时间对萃取得率的影响,确定了萃取栝楼籽油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利用超临界CO2萃取栝楼籽油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栝楼籽粉碎细度90目、萃取温度50 ℃、萃取压力30 MPa、萃取时间3 h,萃取得率可达39.6%. 相似文献
16.
不同栝楼品种各药用部位无机元素含量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山东道地药材栝楼为研究对象,分别对仁瓜蒌和糖瓜蒌两个品种皮、籽中Ca,Mg,Fe,Mn,Cu,Zn的含量进行分析测定;同时对雌、雄栝楼的天花粉中无机元素的含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两个栝楼品种中的微量元素含量在皮和籽中基本没有差别,但是不同无机元素的分布不一致。其中Ca在瓜蒌皮中的含量达到0.25%~0.28%,在籽中的含量为0.1%;而其它无机元素则基本以籽中的含量较高;雌栝楼天花粉中的微量元素含量明显高于雄栝楼天花粉,表明雌栝楼有较高的吸收或贮存无机元素的能力,原因可能与雌栝楼参与的生殖生长有较大关系。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长清产栝楼3个品系果皮中无机元素的分布特征,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电感耦合等离子光谱、原子荧光等方法对3个品系栝楼果皮中的20种元素进行了测定,并用SPSS统计分析软件对其进行双变量回归分析。发现不同品系栝楼果皮均含有Cu、 Zn、 Ca、 Mg、Mn、Fe等20种无机元素,但品系间含量有差异,大量元素除Mg、K外,品系I中N、 Ca、P、S含量均高于品系II、III;有益微量元素品系I中Fe、Mn、Cu、 Se含量高于品系II、III,品系II中B、Sr含量高于品系I、III,品系III中Zn、Ni、Mo含量高于品系I、II。栝楼果皮所测元素中共有35对元素呈现显著相关(P<0.05),22对元素呈现极显著相关(P<0.01)。3个品系栝楼果皮均含有多种对心血管疾病有疗效的无机元素,种质不同对其含量有影响。该研究旨在为进一步制定瓜蒌皮药材质量标准,了解瓜蒌皮的药用价值,选育优良品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以耐寒性较强的三门峡栝楼和耐寒性较弱的安庆栝楼为实验材料,研究了低温(4℃)胁迫下喷施不同浓度(0,0.25,0.5,1和2 mmol/L)的水杨酸溶液对栝楼幼苗叶片生理生长特性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低温处理下,2个品种栝楼幼苗的细胞膜透性、游离脯氨酸(Pro)含量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均增加(P<0.05),而相对水含量出现了相反的变化趋势,植株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酯酶(EST)和细胞色素氧化酶(CYT)的活性呈现增加的现象,显示出2个栝楼品种的耐寒性差异;喷施低浓度的水杨酸溶液能够显著降低植株的相对电导率、质膜透性及Pro和可溶性蛋白的含量,而高浓度的水杨酸对于降低植株SOD,POD,PPO,EST和CYT的活性均没有低浓度的显著.由此可知,适宜浓度的水杨酸有缓解栝楼低温胁迫的效果,但不能消除冷胁迫对栝楼生长的抑制作用.外源水杨酸缓解栝楼低温胁迫的最适浓度是0.5 mmol/L. 相似文献
19.
栝楼的根段及根尖培养与器官发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陈惠 《山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4,8(1):53-57
离体培养栝楼的根段和根尖均能诱导产生不定芽.其发生部位在根尖端的0~3mm以内;最佳条件为:从茎尖或茎节段在含有NAAlmg/L的MS固体培养基上8d产生的不定根上截取长约0.5cm的根尖,接种在MS BA4mg/L的培养基上光下培养,可长出不定芽. 相似文献
20.
不同处理对栝楼种子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栝楼(Trichosanthes kirilowii)种子经适当的浸种处理和在适宜的温度下催芽,提高了发芽率和发芽势。实验表明,栝楼种子在用40℃温水浸泡6小时,再转入冷水浸泡24小时,取出放在太阳下晒到种子表层水干后,于30℃下催芽,促进萌发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