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971年湖南省邵阳市石桥公社大坡三队引入试种再生稻,获得早稻亩产880斤,再生晚稻亩产330斤,两熟合计1210斤。由于它种一次可收两熟,因此贫下中农叫它为“再生稻”。1972年扩大到六个生产队试种,共种1.64亩,获得较好收成。如:大坡三队0.95亩再生稻,早稻共收干谷899.9斤,折合亩产950斤,再生晚稻亩产300斤;市农科所早稻亩产941.2斤,再生晚稻采用稻草扦插,亩产300斤。再生稻是一个籼稻品种。株高92公分左右,茎粗0.6公分。株型松散。叶片长大,剑叶长  相似文献   

2.
一九七一年,杭州麻区广大贫下中农和革命干部遵照伟大领袖毛主席关于“中国应当对于人类有较大的贡献”的教导,在学习广东省种植两季水稻、一季络麻的先进技术基础上,试种满畦春粮、早稻、络麻三熟制初获成功。据十个生产队调查,共试种4.914亩,除春粮比原来的沟边春粮增产二、三成外,获得了亩产早稻589斤,络麻540斤的产量。其中余杭县乔司公社东风大队劲吹生产队亩产早稻723斤,络麻653斤,良仑二队早稻562斤,络麻676  相似文献   

3.
在毛主席“备战、备荒、为人民”的伟大战略方针指引下,为夺得粮食高产再高产,近年来各地的春花面积迅速扩大,于是,如何解决早稻基肥,成了全面落实农业“八字宪法”中的一个重要问题。为了广辟肥源,我们试以“麦草混作”即在紫云英田中套播稻板麦,来解决春花田早稻基肥不足的问题。据1970~1971年试种,大麦亩产444斤,紫云英(地上部分)亩产1880斤,早稻亩产850斤(在少施一次追肥的情况下,比同品种增产10%左右),春粮加早稻的亩产就将近1300斤。实践证明,实行麦草混作是解决春花田早稻基肥的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竹莲矮是浙江省农科院用尚处在分离阶段的矮秆晚籼竹矮与早籼(莲塘早×矮南早16号)的第三代单株杂交,经多次选择育成的早熟早籼新品种。1972年在省内各地试种,平均比二九青增产8.4%。1973年作绿肥田或春花田早稻栽培,也均比二九青增产。据萧山、绍兴、海宁等县5个场、队试种,平均亩产852.1斤,比二九青增产10.6%。其中绍兴东湖农场试种5.549亩,平均亩产达959.2斤,比二九青增产14.2%。  相似文献   

5.
各地粮食稳产高产事例证明,根据现时的生产条件,在我国南方稻区积极发展稻麦三熟的耕作制度,是高速增产粮食的一条可靠途径。在毛主帝革命路线指引下,在批林批孔运动的推动下,我所为了摸索粮食稳产高产的客观规律,探求掌握粮食生产的主动权,今年试种了3亩稻麦三熟高产试验田,获得了初步成果。大麦总产1419.5斤,亩产473.1斤;早稻总产2208斤,亩产735.3斤;晚稻总产2653斤,亩产884.3斤。全年稻麦三熟总产6278.5斤,平均亩产2092.8斤。现将栽培技术和我们的体会叙述于话。  相似文献   

6.
丽水县农场试种一年四熟制(一季麦三季稻)以及一季绿肥三季稻初获成功。由于他们认真处理好一季和全年的关系,一切从全局出发,又充分发挥每一季在全年产量中的作用,从而达到了季季高产,全年丰收。去年四熟制产量最高的一块2分4厘,第一熟757大麦,11/10播种,4/30收割,亩产350斤;第二熟早稻小金矮,4/5播,5/1移栽,7/10收割,亩产705斤;第三熟中稻小金矮,6/10播,7/11移栽,9/2收割,亩产457斤;第  相似文献   

7.
“早新糯”,是1971年早季用较抗稻瘟病的“早稻籼糯”为母本,大穗型“创新糯”为父本杂交育成,1972年试种,表现秆韧,结实率高,穗大,糯性。1973年第四代小区产量每亩为764斤,叶瘟发病率为6%,穗颈瘟损失基本没有。1974年全区27个点试种结果,据21个点的统计资料平均亩产839.26斤,比广陆矮4号减产35.9斤,但由于是糯稻,颇受群众欢迎。  相似文献   

8.
古今中外没有的记录——欢庆我国粮食大丰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空前未有的粮食大丰收 1958年我国人民在粮食生产史上写下了灿烂的一页。五亿农民在社会主义建设总路钱的光辉照耀下,遵循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经过艰苦奋斗,战胜了各种自然灾害,创造了惊人的奇迹,粮食每亩单位产量出现了古今中外没有的记录。据最近资料:中稻亩产六万零四百三十七斤多,小麦亩产七千三百二十斤,玉米亩产二万五千七百一十五斤,谷子亩产二万一千七百八十七斤,高粱亩产五千三百三十三斤。不但如此,大面积高额丰产田也不断涌现:安徽、湖北、江苏、河南四省的一千七百三十二万亩早稻,均已达到平均亩产一千斤;江西省早稻亩产八百至一千斤的共有二百四十五万亩,千斤以上三千斤以下的有一百一十万亩。由于广大农民的忘我劳动,我们取得了1958年农业战线上第一个伟大的胜利:从夏季作物总产量来说,已达到一千零一十亿斤,比去年增产四百一十三亿斤,超  相似文献   

9.
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在批修整风运动推动下,我所干部、工人和科技人员以路线为纲,积极开展科学实验活动,在19.39亩试验田中经过全面落实农业“八字宪法”,获得了亩产春粮457斤,早稻969斤,晚稻883.3斤,全年亩产2309斤。其中1.85亩,亩产春粮542斤,早稻983斤,晚稻928斤,全年2453斤。为掌握全年亩产2400斤粮食的增产规律,为科学种田,发展粮食生产迈出了一步。  相似文献   

10.
东阳县虎鹿公社农科站三块共4.13亩“两旱一水”三熟高产试验田,去年平均亩产春粮632.2斤,早稻1189.4斤,杂交玉米1266.9斤(玉米折稻谷平均亩产1583.6斤),合计三熟平均亩产为3092.6斤,最高的一块,平均亩产3146.9斤。比1978年增产48.7斤。这三块试验田,是由县委、区委、公社党  相似文献   

11.
横港公社在学理论、抓路线、促农业增产运动中,为了把粮食生产搞上去,推广早稻养萍。全社共有二十四个生产队,放养了365亩早稻。据八个队调查,早稻放养196亩,实割分打26块对比田,其中养萍13块,17.94亩,平均亩产684.5斤,未养萍13块,20.16亩,亩产593.6斤。虽施肥量比养萍田增加2.5担,但养萍田单产还高90.8斤,增产15.2%。所有放养的生产队,从干部到群众一致认为早稻养萍有路道,明年决心要大搞。  相似文献   

12.
十里铺大队地处温黄平原。1977年晚季杂交水稻种植441亩,占晚稻总面积的51.6%,平均亩产858.5斤。全大队晚稻853亩,平均亩产820斤,比1976年晚稻亩产708斤每亩增产112斤,比历史上最高的1974年每亩增产67斤。由于种植了杂交水稻,使1977年晚稻的产量超过了当年早稻的产量,超过了历史最高水平,一季跨过了纲要。  相似文献   

13.
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我们大队深入开展农业学大寨的群众运动,认真落实农业“八字宪法”,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实行科学种田,粮食亩产连续三年超双千。在批林批孔运动的推动下,大批促大干,大干夺高产,一九七四年早稻亩产一季突破了千斤,达到了一千零九斤,高产丘亩产达到一千一百二十斤。总结我们大队一九七四年早稻夺得丰收的技术经验,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4.
1972年我县继春粮之后,早稻又获得了丰收。全县44.38万亩早稻,平均亩产达到700斤,比1971年的679斤增产3.1%;总产量达到31,047万斤,比1971年增产2.3%。更可喜的是,全县有10个公社,167个大队实现了早稻一季超《纲要》,其中有11个大队,55个生产队早稻亩产突破了千斤。这是深入开展思想和政治路线方面的教育,全县贫下中农和革命干部执行毛主席的革命路线,认真落实农业“八字宪法”,实行科学种田的丰硕成果。  相似文献   

15.
在英明领袖华主席抓纲治国战略决策指引下,全国劳模、福建省莆田地区农科所付主任陈孝钦同志更加意气风发,与云路大队农科队和贫下中农一起,经过艰苦努力,1977年7.66亩三熟高产试验田获得好收成。经过验收,三熟平均亩产达到3514.2斤。其中二号田1.11亩,三熟亩产达到3925.5斤,小麦亩产1101.3斤,早稻杂优亩产1472.4斤,晚稻杂优亩产  相似文献   

16.
我所地处浙西,系低丘红壤新造田。1974年前栽培“早熟三号”大麦,亩产在350斤左右。随着土壤的不断改良,1974年试种“908”小麦2.31亩,亩产424斤。1976~1977年扩大到18.8~22.2亩,亩产475.2~409.4斤,1978年47亩,亩产496斤,丰产田亩产超过600斤。本文以丰产田资料为主,就“908”小麦苗蘖动态结构,叶面积及经济系数和产量结构等方面,结合几年来单项试验结果进行分析比较,探讨亩产600斤以上的栽培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7.
“京引15”是个中熟糯稻品种,于1969年引入我县。经过几年来的多点试种,表现早熟、高产、适应性广和抗病力强等特性,一般亩产500~600斤,比原有的糯稻品种增产1~2成。如我县良种场三年大面积种植,亩产524.6~535斤,其中最高的亩产达到720斤;城郊公社山河大队1972年种植31亩,平均亩产525斤,最高亩产718斤;海拔500公尺的双峰公社榧坑大队种  相似文献   

18.
水稻旱种     
一九六六年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以来,湖南省耒阳县城关公社沙头大队和新市公社水西大队的广大贫下中农,高举毛泽东思想伟大红旗,遵照毛主席“我们必须打破常规,尽量采用先进技术”的伟大教导,在沙土中试种水稻获得成功。一九六九年种了一百四十二亩早稻,平均亩产八百十二斤。去年扩大到五百四十五亩,平均亩产达八百十七斤。水稻旱种,不仅能保持水稻高产的特性,而且还较水田种稻具有许多的优越性:1.在孕穗前期完全不需灌水,孕穗时经常保持湿润就可;2.节省育秧工和前期车水抗旱工;3.插秧前已  相似文献   

19.
云南省弥渡县牛街公社、德苴公社广大贫下中农和革命干部坚决响应毛主席“农业学大寨”的伟大号召,一九六八年在海拔1,340—1,490米的河谷地区,栽种二季水稻、一季蚕豆的一年三熟试验获得成功,平均亩产高达2,765斤;一九六九年扩大试验,平均亩产2,217斤;一九七○年在总结前二年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种植面积,获得亩产3,000斤的高产纪录。大苴菁二生产队7亩早稻平均单产1,645斤,8亩晚稻平均单产936斤,蚕豆亩产443斤,  相似文献   

20.
丹玉六号是辽宁省农科所用自交系——旅28作母本,自交系——“331”作父本配制成的单交种。1973年引入试种,1974年春播对比试验名列第一,亩产967斤,比老品种半黄亩产468斤增产1.6倍,比郑单2号亩产687斤增产40.7%。表现秆矮、整齐、粗壮、清秀、抗病、蒲形好,颇受群众欢迎。因此,我社在批林批孔运动的推动下,由于广大群众的迫切要求,丹玉六号面积迅速扩大,1974年全社1612亩夏播旱地杂交玉米,丹王六号有820亩,占53%。作三熟制水田秋玉米栽培,在低温、病虫等严重自然灾害的威胁下,在缺肥的条件下,仍表现抗逆、抗病和抗倒等良好性状,稳产高产,适宜于我地春播、夏播旱地玉米和早熟早稻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