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何元茂 《科技信息》2013,(23):145-146
<正>在中国历史上,同为靠农民起义起家而成为"布衣天子"的除了刘邦,就是曾当过和尚和乞丐的最具传奇的明太祖朱元璋了。他还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一位由长江以南起兵而能向北夺取天下的帝王。打天下他有善聚群雄、攻无不克的骄人战绩,治天下有强化集权的"洪武之治"。作为明朝的开国皇帝,他所建立的制度奠定了明清两代的政治格局,推行的一系列政策影响了以后近600年的历史。到底是什么成就了朱元璋?其雄才大略和人脉时势固然重要,但他高超的御人之道更是取得成功的关键所在。治国之道在于任贤  相似文献   

2.
朱元璋为何要写《醉学士诗》如果在开国皇帝中挑选大老粗,首选人物必是朱元璋。但就是这么一位粗人,居然仿效屈原的骚体,写下一首《醉学士诗》:西风飒飒兮金张,会儒臣兮举觞。目苍柳兮袅娜,阅澄江兮水洋洋。  相似文献   

3.
刘基治国的社会思想之结构功能主义倾向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基是明初社会思想家,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主要谋士。其关于社会问题的基本思想和他对“人性论”观念的关怀,以及对社会组织思想、“德治”等治国理念在不同程度上都渗透着结构功能主义倾向。阐释他的思想内涵及其分析当时社会的方法和视角对于我们今天研究现实社会仍然具有的重要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4.
《科技潮》1999,(6)
过去考古界一直认为明朝皇帝陵寝共用同一神道这一陵寝制度首创于北京的明十三陵,但近来南京市考古工作者在对明东陵的勘探中,发现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与其长子朱标的陵寝就已使用同一神道及御河桥。此外,此次考古还发现这两处陵寝前部的园墙平面作弧形布置,这是目前中国首见的帝王陵寝建筑形式。南京市文物部门和中山陵园管理局近期开展的明东陵考古调查勘探首期野外工作得出这一结论。朱标陵墓明东陵位于朱元璋陵墓明孝陵东约60米处,经过600多年的侵蚀,明东陵已成废墟,不仅陵寝建筑  相似文献   

5.
明初三司会审制度考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洪武十七年,朱元璋为了强化专制皇权,减少冤狱案件数量,下诏三法司共同处理重大案件,创立了三司会审制度。三司会审是指由刑部、大理寺、都察院三法司共同审理,最终裁判权交由皇帝的一项审判制度。这项制度是朱元璋强化皇权众多措施之一,是君主独裁高度发达的产物,是明代皇帝专制的司法工具。在这项制度具体实施中,三法司严格贯彻皇帝意愿,会审结果由皇帝终裁,会审过程流于表面形式。明代初期,三司会审成为明代皇帝独裁专制的司法工具。明代中后期,因皇帝无能,司法大权被宦官和锦衣卫窃取,三司会审被厂卫控制。在明代,君权作为统治系统的最高权威,三司会审难以公正独立,在处理重大案件时经常被君主利用,三司会审制成为明代皇帝独裁专制的工具。在当代司法实践中,必须坚持审判的公正性与独立性。  相似文献   

6.
位于南京中山门以西的明故宫遗址,曾是明朝开国之君洪武大帝朱元璋的皇宫所在。如今,宫阙万间都荡然无存,除了历史留给人们的关于皇家的种种神秘传说,还因这一带经常发生的莫名事故和死亡事件,各种离奇传说层出不穷。一些人对此讳莫如深,更使这一带显得神秘莫测。  相似文献   

7.
自公元前221年秦嬴政称始皇帝,至公元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清末代皇帝溥仪,其间二千余年,中国一直推行封建专制主义的皇帝制度。皇帝是地主阶级的最高政治代表,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利,而作为皇帝妻妾的后妃,也在历史舞台上扮演了重要角色。旧史家常强调“贤妃开国,嬖宠倾邦”,未免过分,但后妃在某些时期,其作用确实超过了皇帝,影响到王朝兴衰。因此,研究一下古代的后妃,对深入批判封建皇帝制度及肃清封建主义的遗毒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8.
公元1368年,朱元璋在元末农民起义胜利的基础上,推翻了元朝的统治,建立了明朝。明朝开国之君朱元璋,是一位有作为、有见识的地主阶级政治家。他在一生的政治生涯中政绩卓。明朝初期,为了巩固朱氏王朝的统治,朱元璋重视整顿吏治,鼓励监察官吏言事,雷厉风行,打击官邪,为监察工作的开展创造了良好的气氛。同时,朱元璋还重视监察工作体制的改进,使监察机构的设置更加严密规范。明朝在监察制度的规范化方面达到了封建社会的高峰。监察法规的具体和增多,进一步的促进了监察工作的活跃,明初出现了一批敢于言事,不避权贵的监察官吏,在中国监察制度史上是一个重要的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9.
汉长陵是西汉开国皇帝刘邦之陵墓。在长陵陵园内并置吕后的陵冢,这在西汉帝陵布局中是唯一的。从中可以窥见吕后在西汉初年为稳定和巩固西汉政权所做的重大贡献。吕后的历史功绩主要表现在:助刘邦诛杀异姓诸侯王,稳定了汉初的政局;刘邦死后,吕后继续执行刘邦在位时期的政策,保持了汉初政策的一贯性。  相似文献   

10.
高洋述论     
北齐开国皇帝高洋(公元528—559年),是中国历史上北朝后期一位出身于鲜卑族的君主。其父高欢利用北魏末年各族人民大起义的力量,在统治阶级内部的权力争夺中获胜,控制了东魏政权,高欢及其长子高澄相继为大丞相、大将军,总揽朝廷军政实权,孝静帝不过是个傀儡皇帝。武定七年(公元549年)八月,高澄未及夺得帝位,遇害而死。第二年澄弟高洋继立为大丞相、大将军,不久又封为齐王。是时“天下之大,将非魏有”,高洋代魏  相似文献   

11.
草根出身的朱元璋并非一开始就对知识阶级心怀疑惧。然而开国后不久,朱元璋与知识分子的蜜月期也没持续多久。要说中国近代史的开端,远可以追到朱明王朝甚至宋。贩夫走卒的东京府,与同样贩夫走卒摇铃铛的北京胡同可有大分别?如果说近代的显著标志是商业的崛起,交易取代馈赠成为人际间主要的经济交往形式,那《清明上河图》中的中国已  相似文献   

12.
朱元璋做为一个平民皇帝,在治国方面颇有建树。完善管理制度方面大刀阔斧,又偏于保守;驭吏过于严荷,而对百姓又较为宽和,在位期间历经二十次救灾,后人称其为救灾天子。  相似文献   

13.
朱元璋做为一个平民皇帝,在治国方面颇有建树。完善管理制度方面大刀阔斧,又偏于保守;驭吏过于严荷,而对百姓又较为宽和,在位期间历经二十次救灾,后人称其为救灾天子。  相似文献   

14.
明朝长达三百年的历史,史学界一般分为三个时期:从开国至宣德年间(1368~1435)为早期,从正统年间至弘治年间(1436~1505)为中期,从正德年间至崇祯皇帝亡国(1506~1644)为晚期.早期为奠基至鼎  相似文献   

15.
《汉中科技》2006,(3):7-7
汉中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是汉室开国皇帝刘邦奠定基业的“根据地”,是汉文化发祥地之一,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知名度。 近几年来,市委、市政府明确提出“开发和整合‘汉、绿、水’优势资源,加快汉中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要求。2005年8月,市委又专门召开了汉文化研究座谈会,进一步要求挖掘整理史料,深刻认识汉文化在中华民族发展进程中的历史地位,把汉中建成名符其实弘扬汉文化的、重量级的历史文化名城。市委在我市“十一五”规划中对汉文化建设已经提出了“改造扩建‘西汉三遗址’保护好历史文化遗址”的内容。我们从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要有重要文化标识的社会认知和体现汉文化基本特征、深刻内涵的要求出发,提出以下几条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6.
明初的学校     
一 专制独裁的君主,用以维持和巩固皇权的两套法宝,一是军队,二是官僚用武力镇压,用公文办事。皇权假如譬喻作车子,军队和官僚,便是两个车轮,一武一文,缺一不可。 明太祖朱元璋原来是红军大帅郭子兴的亲兵,一步步升官,作到韩宋的丞相国公龙凤十年(公元一三六四,元顺帝至正二十四年)作吴王,四年後索性爬上宝座作明朝的开国皇帝本来是靠武力起的家;化家为国後,有的是队伍,红军嫡系的,敌军收买过来的,投降的杂牌军,官民犯罪充军的,不够,再按户口抽壮丁;总数约摸有两百万,编制作卫(师)所(围),分驻全国各地,执行武装弹压警戒的任务;一个轮子有了…  相似文献   

17.
一、朱元璋做皇帝的背景朱元璋是封建时代登上帝王宝座的,是在元末农民大起义中出场的,是蒙古贵族同中国各族人民的民族矛盾上升时期应运而生的。元朝统治时期,蒙古贵族对全国各族人民政治压迫和经济剥削都很残酷,首先表现在枉纵歧视汉人,不许蒙古人仿学汉人的风俗,不许蒙古人和汉人通婚,不许蒙古人同汉人交往。甚至把各族人民分为四等,即蒙古人、色目人、汉人、南人,等级极为森  相似文献   

18.
书生与帝王     
文人与帝王,是两种不同的社会角色,就其作用来讲,实际上亦无高下之分,只是人们极易看到帝王身享荣华富贵、手操生杀大权,而看不到学者文人是无冕之王,是社会精神的主宰罢了。不过,必须看到的是,学者书生或是文人雅士是与帝王格格不入的,文人书生也绝对做不了开国皇帝,其原因如下:  相似文献   

19.
敕撰书是明太祖朱元璋在位期间奉行的一项重要政策,其敕撰书数量之多,是中国历史上所罕见的。这些著作以加强立法,整肃吏治为主。集中地反映了朱元璋治国安邦的思想和主张,对于向官民进行遵纪守法教育,稳定社会秩序和抑制贪法腐败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东汉王朝的开国皇帝——光武帝刘秀(公元前6年——公元57年),字文叔,南阳郡蔡阳县(今湖北省枣阳县西南)人。为汉高祖刘邦的八世孙①,是我国封建社会历史上的一位较有作为的开明君主。 刘秀当政(公元25年—57年)的三十多年间,可谓风风雨雨,红红火火,面对断壁残垣、江山破碎的社会状况,勤于国政,改革开拓,终于使东汉王朝在一片焦土和废墟中恢复和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