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某能源规划项目打造区块之间的能源互联系统。首先对该区域可再生资源禀赋和各区块产业分布进行全面分析。根据冷热电负荷预测和区块用能特点,利用混合整数线性规划方法确定能源系统方案并制定运行策略。根据区块地理位置和周边资源禀赋,可利用周边海水资源打造区块互联的海水源热泵能源总线系统。由于公共建筑用能时间与居住建筑用能时间的互补性,公共建筑用能谷段时间可以将海水源能源总线富余部分调配给居住建筑,并起到削峰填谷和能源高效利用的作用。最终实现区块化能源微网系统对多种能源形式的高效供给和互联互通。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我国1983年~2005年的人均生活能源消费量数据为基础,建立了ARIMA(2,2,0)模型,检验结果表明,ARIMA(2,2,0)模型对原始数据序列有着较好的似合效果,模型的预测效果良好,可用于短期内我国人均生活能源消费量的预测。在此基础上,对我国2006年~2011年的人均生活能源消费量作了预测,最后给出了结论及建议。  相似文献   

3.
一 农村能源的构成对于中国农村来说,国家供应的能源有限,很多地区农民的生活用能,甚至部分生产用能,还是以柴薪、秸杆等生物质能源为主。据1979年统计,农村能源总消费为32800万吨标准煤。  相似文献   

4.
利用逻辑斯蒂曲线对吉林省经济增长和能源密度进行了分析,并利用这两个指标预测了吉林省2006-2010年间的GDP和能源需求总量区间.通过分析可知,预测结果合理,可以为吉林省政府部门制定经济政策服务.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展农村能源,对于满足农民生产生活用能需求、增加农民收入、繁荣农村经济、优化农村环境、提高农村文明程度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而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6.
为定量地研究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因能源和能源介质的使用对环境的影响,文章通过理论计算和实测获得不同能源使用时释放的各类污染物量,由此进一步计算出使用能源的环境污染转化系数。以此在现有能源数据库的基础上定量地研究企业不同产品,不同生产工序的能耗与环境负荷的关系。本文以冶金生产为例,研究了从烧结、炼铁直至最后轧制、加工成材的各类产品全生产过程的环境负荷,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工序生产过程的环境负荷有限大的不同;同一产品不同工艺过程,对环境负荷影响也很大。  相似文献   

7.
余伟 《杭州科技》2006,(1):29-30
笔者最近对淳安县富文乡进行农民生活能源使用情况调查,深感山区农村能源和生态环境问题的紧迫性,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问题:⒈农民生活用能源主要依靠森林资源。薪柴是该乡农民生活、养殖的主要能源,占除电能外全部能源的75%。全乡农业人口8236人,实际居住人口为5590人,年消耗薪柴4890吨,约为2.5万亩森林的年生长量,2350亩森林蓄积,按此比例估算,淳安县每年因烧柴烧掉11.2万亩森林蓄积,约减少水资源114.2万M3。作为千岛湖的水源保护区,在国家实行生态公益林保护措施后,还需解决山区能源问题,评估森林消耗对生态环境造成的损失,提出建…  相似文献   

8.
运用标准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NRCA)模型,计算各地市生产用能和生活用能的规模比较优势指数、效益比较优势指数和综合比较优势指数,以分析河南省各地市的能源利用状况.结果表明:1)河南省生产用能比较优势区域分异明显.农业用能优势主要分布于开封、信阳、南阳、新乡、周口等农业产业优势突出的地市;工业用能比较优势主要分布于郑州、洛阳、平顶山、焦作、濮阳、漯河等工业优势突出的地市;建筑业用能优势主要分布于郑州、洛阳、平顶山、安阳、鹤壁、许昌、焦作、南阳等地市;第三产业用能优势主要分布于郑州、洛阳、安阳、焦作等第三产业综合优势显著的地市.2)河南省生活用能比较优势与城镇化水平具有显著的相关关系.城市生活用能优势型主要包括郑州、焦作、许昌、安阳、鹤壁等地市;农村生活用能优势型主要分布于周口、驻马店、信阳等地市.”  相似文献   

9.
在调查整理并估算通渭县农村生活能源供给总量的基础上,分析了农村不同属性的生活能源构成及其产生的原因,比较了不同类型农户能源用能结构、不同村落能源资源结构的特点及其产生的正负影响。提出了贫困地区农村生活能源建设,政府责无旁贷,能源建设应与区域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相协调,积极开发、利用清洁无污染的新能源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从能源、资源、交通运输、市场和环境保护等方面,采用大量数据分析了吉林省钢铁工业可持续发展的支撑力度,提出应该把铁矿资源的开发放到首位,并大力开发汽车及铁路车辆用钢市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