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科技知识动漫》2012,(10):28-29
核心提示:为揭开罗布泊的真面目,古往今来,无数探险者舍生忘死深入这个神秘的荒原,不乏悲壮的故事,更为罗布泊披上神秘的面纱。有人称罗布泊地区是亚洲大陆上的一块“魔鬼三角区”,古丝绸之路就从中穿过,古往今来很多孤魂野鬼在此游荡,  相似文献   

2.
罗布泊,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里木盆地东部,若羌县东北部。它东接河西走廊西端,西至塔里木河下游,南起阿尔金山,北到库鲁克山。面积3006平方千米,海拔768米。 历史上,罗布泊的名称多有演变。《山海经》上称泑泽;《史记》为盐泽;《汉  相似文献   

3.
位于我国西北部地区的罗布泊原本是我国最大的内陆河,如今却在不断地沙漠化.其生态环境变化问题不断引起世人关注,探寻罗布泊干涸的原因,并积极探索和分析罗布泊地区沙漠化治理的现状,寻找出一条适合罗布泊地区的防沙治沙措施,对积极推进西部大开发战略和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罗布泊地区天然盐渍土中盐-冻胀规律和盐胀机制,选取罗布泊含砂低液限粉土在自动化大尺寸可控温度循环仪中冷端阶梯式持续降温,进行盐-冻胀试验。结果表明,该土为含砂低液限粉土,在土体温度为5~0℃时,发生明显土体膨胀,此温度区间为该土类盐胀起胀温度区;冷端持续降温过程土体膨胀变形可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为盐胀起胀阶段,第二阶段为盐胀增长阶段,第三阶段为盐-冻胀共同增长阶段;水分与盐分从暖端向冷端迁移,其中氯离子与水分迁移具有一定共性,而硫酸根离子与二者不同。  相似文献   

5.
中国古代社会存在一个至上神崇拜,文字出现前其名字无考,商称帝,西周时期称天,东周时期太一和帝俊混称,两汉时期多称为太一。蹲踞姿态和揽撮阴阳是其形象的基本特征。他的形象最早出现在距今约5 300年~4 000年的良渚文化时期,经商周而抵两汉,演变序列清晰。这种变化是不同时期人们的思想意识和世界观变化的反映。  相似文献   

6.
选取罗布泊地区亚硫酸盐渍土在开放系统中进行多次冻融循环试验,研究罗布泊地区亚硫酸盐渍土温度变化规律,盐冻胀特性。结果表明:罗布泊地区亚硫酸盐渍土的温度变化随时间呈抛物线型,同一深度的土体降温速率与升温速率相接近。在前六次冻融循环中,盐冻胀量与盐冻胀平均速度逐渐增大,且盐胀量具有较好累加性。并在第六次冻融循环时盐冻胀量达到最大值。土体在第七次冻融循环时盐冻胀量小于回落量,盐冻胀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7.
在新疆塔里木盆地东端,有一个扑朔迷离的大湖——罗布泊。古籍上称它为泑泽、盐泽、蒲昌海,蒙古语称它为罗布诺尔,寓意是“汇入多水之湖”。可是,要说它是大湖吧,从本世纪七十年代起,就已经名实不符了,现在已见不到一丝儿水星,湖底早结成坚硬的盐壳。要说它不是湖吧,在历史上,它确实接纳过来自塔里木河、孔雀河的滚滚奔流,故《汉书》上说它有“广袤三百里,冬夏不增减”的辽阔水面。而国外科学家从卫星拍摄的照片中看“罗布泊”,觉得它  相似文献   

8.
罗布泊从古到今已经搬过了好几次家。罗布泊为什么会搬家呢? 原来,罗布泊是个内陆湖,地处塔里木盆地东部。2500年前,罗布泊地区地壳缓慢下降,形成一个凹陷,塔里木河流经这里就成了集水中心,形成了罗布泊。供水的塔里木河是沙漠河流,河道很不稳定,在洪水期间带来大量泥沙,淤积在湖底,使湖底上升,湖水溢出,河水带着湖水改道,又在别的地方形成湖区。另外罗布泊的水很浅,最深的地方才1米深,很容易被大风带来的沙土填满,等洪水过后,水集聚在别处,原地的水就消失了。罗布泊为何会搬家@范笛  相似文献   

9.
罗布泊是我国干旱地区著名的湖泊,历史上曾是一个"广袤三百里"、鸟飞不过、波涛浩渺的大湖,塔里木河、孔雀河均有水注入.近年来,由于在入湖河流的上游建水库和大规模农垦开发等,河水断流,罗布泊干涸.罗布泊的干涸,在蒸发及蒸发泵吸作用下,储集了丰富的钾盐资源.据罗布泊综合科学考察队测算,在罗布泊5500平方公里的湖区,钾盐储量有62万吨.罗布泊何以会储集如此丰富的钾盐呢?主要取决于这里极端的干旱气候,强烈的蒸发条件,钾盐的补给条件以及封闭的湖盆环境.  相似文献   

10.
陆在动,极在移,大地构造格架、方位也随时间而变化;在对不同时期的构造线依有关大洋启开时期地轴重新定位后,太平洋两翼不对称机制可解释古板块内某些地槽的横向偏对称迁移规律和区域成矿规律.  相似文献   

11.
罗布泊位于塔里木盆地东部,曾是我国干旱地区著名的湖泊。它地处我国古代沟通东西文化的通道——丝绸之路的要冲,在我国古代史上享有盛名。近百年来,曾有一些中外学者来到这里探险和考察,是中外探险家、考古学家、生态和地理学家向往的地方。罗布泊的变迁罗布泊有号称“广袤三百里,其水亭居,夏不增减”的浩瀚水域。然而,令人痛惜的是在1972年,罗布泊最后的一滴水消失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罗布泊白龙堆、红十井、阿奇克谷地雅丹地貌的粒度、易溶性盐、总有机碳、pH、磁化率特征进行了研究,分析了罗布泊雅丹地貌成因及其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除HSJ1外其它各点沉积物的粒度组成均以粉砂为主,AQK1,AQK2和HSJ1沉积物的粒度分选性较差;(2)各采样点沉积物中阳离子主要为K~+、Na~+、Ca~(2+)、Mg~(2+),阴离子主要为SO_4~(2-)、Cl~-、HCO~(3-);(3)各采样点沉积物中TOC含量总体从顶部至底部呈下降趋势,pH值的变化趋势与TOC相反,总体呈碱性沉积环境;(4)磁化率值的变化与TOC相似,最大值出现在AQK1,最小值出现在HSJ3,磁化率分析显示雅丹剖面沉积物的磁性变化与历史时期罗布泊地区干湿环境交替的节律;(5)综合指标表明:AQK雅丹是内营力(构造运动)与外营力(风、水)共同作用的结果;HSJ雅丹的形成以水化学沉积作用为主导;BLD雅丹的形成以风蚀作用和水化学沉积作用为主导。可知水化学沉积作用是导致AQK、HSJ、BLD三处雅丹地貌沉积物特征及形成差异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3.
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加剧了土地利用空间格局的变化,土地利用结构的变化影响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为了分析甘肃省近20年之间的土地利用变化格局,以2000、2010和2018年的土地利用产品数据为基础,利用土地类型转移矩阵、土地类型重心迁移以及土地景观格局指数等方法,分析2个时期内的土地利用变化情况.结果 表明:(1)2个时期...  相似文献   

14.
罗布泊是我国特别干旱的大型内陆盆地之一,该盆地位于新疆塔里木盆地最低部位,距哈磁海大铁矿约百余公里。罗布泊盐湖区从北到南由罗布北凹地、耳轮区和罗布泊新盐湖区组成。它的地表石盐壳主要分布在罗布北凹地和耳轮区,两区总面积近7000平方公里。罗布泊是个干盐湖,这里夏季气温高、风沙大,地面无任何盐表水,但在干盐壳下的石膏层中却有晶间卤水贮存。据测算仅罗布北凹地潜层卤水面积就达1300平方公  相似文献   

15.
2000年暑假期间的一个早上,我带着6个学生,在几个朋友的协助下,携带帐篷、睡袋、3台手提电脑、2部数码相机、3部卫星定位仪、1部卫星电话、3辆沙漠车、1部军用电台,离开玉门关,走向罗布泊和楼兰。由于生态环境的恶化,阳关道自玄奘(唐僧)在1000多年前穿过罗布泊,经阳关回到中原以后,就被沙漠彻底淹没了。近代几乎没有旅行家成功地走完这条阳关道。此次探险活动最危险、最艰苦的路段是徒步穿越罗布泊。60年代以后,罗布泊成为中国核武器试  相似文献   

16.
《大自然》1989,(3)
罗布泊地区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活动,春秋战国以来,成为我国沟通西域的古丝绸之路的门户,楼兰古城就座落在它的西北角.古时的罗布泊有塔里木河、孔雀河及车尔臣河等几大河流注入,湖面宽阔,波涛浩渺.《汉书》记载罗布泊面积"广袤三百里,  相似文献   

17.
地球在各种力学机制的作用下产生了形变,形变又导致地球引力位的变化,即形变附加位或Euler引力位的增量.在球对称地球模型下,本文基于标量球函数和矢量球函数,对地球形变的体积膨胀、质量迁移和在边界表面的质量收缩引起的Euler引力位增量进行了展开,明确了重力场变化的若干概念,可为高精度地球重力场时空变化的理论研究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18.
塔里木河,世界第二、中国最大的内陆河,它来源于雪山高原,供养着塔里木的数百万人口,人们亲切地称它是“母亲河”。在20世纪50年代以前,它流入罗布泊。60年代,河水退到台特玛湖。70年代,塔里木河的河水又退到了大西海子水库。而到了90年代,大西海子水库的水也是时多时少,时有时无,朝不保夕了。  相似文献   

19.
今年2月21日,新疆电视台晚间播报了一条新闻:有人用摄像机首次在罗布泊阿其克谷地拍摄到野骆驼。从报道中得知,野骆驼是濒危物种,全世界只残存800峰左右,在我国主要分布在塔克拉玛干沙漠、罗布泊地区、阿尔金山北麓和中蒙边境的荒漠地带,数量比大熊猫还稀少。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历史时期旬邑县文化遗址的时空分布特征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 基于多源资料,运用ArcGIS空间分析功能进行研究。结果与结论(1)历史时期旬邑县文化遗址主要分布在西南部黄土高原,整体呈“西多东少”的分布格局,遗址数量和出现频率均呈现出明显的“N”型变化趋势。(2)遗址高程呈现出“低海拔-高海拔-低海拔-高海拔”的“N”型迁移趋势,分布在相对适宜坡度(0°~9°)的遗址比重在历史时期呈增大趋势,大部分(61.14%)的遗址点均分布在相对适宜的坡向上,历史时期81.53%的遗址点分布在距河流2 km的范围内。(3)文化遗址分布是自然和人文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自然因素是影响旬邑县遗址时空分布的核心因素,人文因素是影响旬邑县遗址数量、变化速率、迁移方向的主导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