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提出一种不使用任何感性元件,仅由开关和电容组成的新型DC-DC变换器。该变换器采用适当的多级高阶串并电容组合结构取代传统的单级单电容,因而使各种电压变换比的DC-DC变换器都能获得较高效率,并可使升压变换与反极性变换同降压变换一样能方便实现。针对该变换器的控制问题,除PWM调节外,还就逐压反馈控制,频率调节,以及针对数字系统的固定频率开环控制和级联低压差线性稳态器的方法等展开讨论;并就理论分析了提  相似文献   

2.
采用全桥谐振C LCLC变换器和模糊PID控制的半桥Buck Boost变换器,组成两级式双向DC/DC变换器拓扑;并根据等效模型计算出谐振元件参数,即变压器的匝比为1∶1,输入输出电压为400 V,谐振电感为100 μH,谐振电容为253 μF,半桥Buck Boost变换器中的滤波电感为5 000 μH,滤波电容为127 μF。仿真结果表明,全桥谐振C LCLC谐振变换器输入电压与输出电压一致;模糊PID控制策略可有效降低充电状态下电压超调量,缩短调节时间,提高系统的抗扰动能力,说明所采用的设计工艺能有效提高电动汽车变换器的动态、稳态性能和抗扰动能力。  相似文献   

3.
本文讨论了’buck型半波式零电压准谐振变换器的设计方法,并给出了相应的输出为20W,5V的实验电路,主要器件参数及实验结果,实验与理论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4.
由于开关器件的存在,DC/DC变换器作为一种强耦合、强非线性的装置.可将静态非线性特性和动态线性特性分开考虑.提出了一种采用Hammerstein模型建立DC/DC变换器数学模型的方法.该方法从输入、输出信号的相关函数出发,采用m3序列作为输入信号,从而建立变换器的Hammerstein数学模型.最后,以CUK变换器为例,在Matlab/Simulink中通过仿真验证了提出的方法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5.
DC/DC功率变换器是一种强非线性系统,传统的PID控制算法简单,设计容易,但依赖于其线性化小信号模型,且当功率变换器的参数发生变化时,其参数不能兼顾动态性能和静态性能,影响最终的控制效果.针对传统PID控制器的不足,结合模糊控制不需要建立被控对象精确数学模型的特点,以Buck变换器为例,提出一种新的模糊控制和PID控制相结合的方法.当输出的偏差范围较大时,采用模糊控制提高其动态响应速度;反之,切换到PID控制以提高其稳态精度.最后利用MATLAB对系统进行仿真验证.仿真结果表明:模糊-PID复合控制器具有响应速度快、超调量小、稳定性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6.
基于基波分析法(FHA)对LLC谐振变换器进行建模分析,并以此为依据提出一种简化的参数设计方法.该方法根据谐振电路的二端口模型得到归一化工作频率和电压增益的关系,按照规定输入输出的要求确定电压增益后得到谐振工作频率,进而可以得到谐振电路的特性阻抗和谐振腔元件参数.利用Saber软件仿真和硬件实验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表明所设计的变换器可实现开关管的零电压开通和整流二极管的零电流关断,能够降低开关损耗,提高装置效率.  相似文献   

7.
双向AC/DC变换器的坐标变换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坐标变换理论分析,阐述了双向AC/DC变换器的坐标变换控制问题,导出了有关的控制方程。该控制方程不仅融合了电流反馈,而且避免了导数运算,使系统在线控制简单易行,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双向AC/DC功率变换器的一种双闭环控制结构,并从物理概念出发讨论了系统的工作原理。  相似文献   

8.
本文建立了一种升压型DC/DC直流变换器的数学模型,并利用PSpice软件对这种DC/DC变换器进行仿真研究,分析其暂态和稳态的过程及性能。仿真研究表明,当电路元件RL=150Ω,L1=150μH,电路性能很好地满足输出电压的设计要求,从而为实际开关电源电路的设计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9.
将开关电容网络应用于DC-DC变换器,并从能量的角度研究了其效率,得出了一个对各种开关电容变换器的无适用的公式。提出了几种能改善效率的开关电容DC-DC变换器新拓扑结构。计算机仿真和实验结果的均与理论分析一致。  相似文献   

10.
并联DC/DC变换器之间的交互影响给系统的稳定运行和电能质量带来负面影响。基于状态空间平均法建立了升压DC/DC变换器传递函数模型,基于所建立的模型和相对增益矩阵原理,提出了一种并联DC/DC变换器双闭环均流控制回路之间的交互影响的分析方法,能够分析并联DC/DC变换器双闭环控制回路之间的交互影响和系统频率、控制参数之间的关系。基于相对增益矩阵原理分析方法和时域仿真的一致性,验证了该分析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利用大型通用有限元软件ANSYS对一个40 m跨度的单层K8网壳进行了分析。分析包括静力稳定分析和动力稳定分析。静力稳定分析方面有线弹性屈曲分析、几何非线性稳定分析以及双非线性稳定分析。计算了不同的缺陷下网壳的极限荷载因子,分析了网壳的缺陷敏感性,探讨了采用理想弹塑性模型模拟钢材Q235的合理性。动力稳定分析方面有模态分析和瞬态动力分析。针对网壳是否考虑静荷载作用分别进行模态分析,考察了静力荷载产生的应力和变形对结构的自振频率的影响。采用taft波,并分别用比例调幅为0.3 g和0.4 g,再对网壳进行瞬态动力分析,比较其动力响应,得出了对工程结构设计有用的结论。  相似文献   

12.
敏感性分析及其模糊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敏感性分析是一种可行性分析方法。介绍了敏感性分析的一般方法,比较了敏感性分析与灵敏度分析的区别,为克服敏感性分析的局限性,提出了一种敏感性模糊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13.
采用NI公司最新版本Multisim10,进行仿真分析方法的研究,通过实例电路说明其强大的仿真分析功能,并详细介绍了瞬态分析、交流分析、傅立叶分析、参数扫描分析、温度扫描分析、噪声分析、灵敏度分析等多种分析方法,通过仿真实验可直观地得出结果,采用多种仿真分析方法可以提高电路分析的效率,缩短电路设计的周期。  相似文献   

14.
提出了索网分析全过程的6个状态:初始几何态、找形平衡态、弹性平衡态、零应力态、预应力态、荷载态,5个分析过程:找形分析、弹性化分析、预应力分析、逆分析、荷载分析,阐述了各状态参数,论述了各分析过程数学模型.结果表明:索网理想零应力态一般不存在,在结构分析中可采用近似假设零应力态;根据弹性平衡态,采用逆分析法可得到合理近似零应力态.另外,介绍了ANSYS/EASY软件索网分析过程和方法,比较了两者零应力态的数学模型.最后,通过2个索网算例,验证了不同零应力态在预应力分析后的平衡预应力态的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15.
协方差分析的SAS实现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协方差分析是将方差分析和回归分析综合起来的一种统计方法,在科学研究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本文通过苹果树实验数据的方差分析与协方差分析结果差异的比较,探讨了协方差分析方法在果树实验中的应用,同时还阐明了其SAS实施过程。  相似文献   

16.
地质数据库建立中的系统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介绍地质数据库建立过程中的系统分析方法,说明其在数据库建立中的重要性,以推进我国地质数据库的开发。方法 利用系统分析中的业务分析和功能分析,建立实体数据库所需的概念模型、逻辑模型和人机对话的各种功能。结果 科学的系统分析将为进一步建立数据库实体奠定基础。结论 地质数据库建立过程中系统分析是必不可少的步骤,可使地质学家在系统分析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文中提出并强调了在任职培训教学活动中,做好培训需求分析的重要性。通过调研和分析,将需求分析方法归纳为:任务分析法、目标分析法、技能分析法、缺陷分析法以及差距分析法五种具体的分析形式,并给出了其组合应用方式。探讨了基于调研的教学大纲级别和课程级别的需求分析方式,给出了教学大纲的差距统计和知识点的需求以及授课效果反馈示例,并对其应用问题进行了详细分析。初步应用表明:需求分析是一种改进任职培训教学效果的有效形式。  相似文献   

18.
对河北省唐山市某竖井工程施工中井壁漂浮下沉过程中任意断面的环向应变进行了弹性力学分析与有限元数值分析,通过将计算结果与实测数据进行对比,二者均与实测数据吻合较好,弹性力学解答、有限元数值分析结果与实测数据均表明环向应变与下沉深度几乎呈线性关系.有限元数值分析结果和实测数据表明,在此施工阶段中环向应变大于竖向应变.  相似文献   

19.
利用CNKI的《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和《中国引文数据库》,统计了1982-2011年贵州省作者在图情非核心期刊发表论文的情况,并分别从期刊分析、年代分析、地区分析、核心作者分析、高频被引论文分析和高频被引作者分析等方面,揭示了贵州省图书情报学研究的现状。  相似文献   

20.
分组密码中最有效、最常用的分析方法是差分分析,而代数攻击分析也是分析分组密码的分析方法之一,其弱点是轮数越多,方程的数目也会越多,方程求解会更加困难.将两种方法结合起来,弥补了各自的不足与繁琐,分析更为有效.在深入分析SMS4分组密码算法特征的基础上,将差分—代数分析方法结合起来对SMS4分组密码算法进行分析,并通过对20轮的SMS4分组密码进行实证分析,说明了差分—代数分析方法用于分组密码分析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