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之一:大脑冷冻试验。20世纪即年代中期,日本三位教授将猫大脑中的血液抽出,注入丙三醇,然后冷冻一夜至6个月。期限到后,猫脑被解冻并抽出丙三醇,重新注入加过温的新鲜猫血。研究人员把大脑灰质与电极接通,再把它们同类似脑电图仪的扫描装置连接起来。通常,脑细胞在缺氧几分钟后即死亡,然而这次奇迹出现了——一扫描指针摆动,也就是说冷冻6个月后刚刚解冻的猫的大脑释放出脑电波,并与冷冻之前释放的没有多大差别。其他科学家用猴脑和狗脑进行了类似实验,结果基本相同。实验表明,经过特殊状态下的长时间贮存,即使是大脑中的神经…  相似文献   

2.
日本东京大学研究小组近日宣称,他们已开发出神经回路的基本制作技术,这一技术有助于科学家了解大脑记忆、思考等功能的原理。  相似文献   

3.
<正>心理是大脑的活动。"心,官之思也"。中国古人认为是心在思想,许多与心理活动相关的汉字,都写作心字旁或心字底,就是明证。心理,其实应该称为"脑理"更科学。现代科学已经证实,大脑才是思维的器官,一切心理活动都是由大脑产生的。"病由心生"、"良心太坏"之类的说法,其实是"脑残",是大脑出了问题。压力是心理问题,是大脑的思维结果。"压力山大"、  相似文献   

4.
提倡科学用脑。大脑像一架高效率的自动化机器,工作到一定时间就会出现疲劳,这是大脑皮层防止过度消耗而发出的信号,提示你应该休息了。如果你经常不顾这个信号,毫无节制地过度用脑,势必使神经细胞能量消耗过多,大脑这架机器过度“磨损”而发生故障,结果往往是欲速而不达,  相似文献   

5.
5.为揭示脑内神经网络开启机遇之门 大脑是人体和动物最精密的器官,人类对于它的探索从未停止过。如何清晰地显示大脑复杂的细胞构成,让更多人对大脑的结构有根本的认知,同时让科学家能更清晰地观测到脑细胞的变化过程,是有待于各国科学家攻克的难题。现在,人类凭借着先进的科学技术.已能深入探知大脑内的神经网络的奥秘。  相似文献   

6.
科学之窗     
大脑不能“三心二意”这是一个众人皆知的事实 :在同一时间处理两件事情要比处理单个事情困难得多。当你期望同时解决两件以上的事情时 ,最可能的结果是想摆脱所有的念头而倒头大睡。是什么原因使得大脑进行多重任务的过程变得如此之难呢 ?持“被动式序列”理论的人认为 ,信息数据必须以排队的方式等候大脑的处理。坚持“主动监控”理论的人则认为 ,大脑可以在同一时间进行并联式信息处理 ,这意味着大脑中必须存在一种复杂的机制来把这两种处理过程分离。而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最近的研究结果支持前一种解释。研究人员进行了包括“大脑多重任务…  相似文献   

7.
动态点击     
《科学24小时》2013,(9):18-19
<正>在一项最新的研究中,美国神经系统科学家利用光线控制神经活跃性,通过激活控制强迫性行为的大脑回路,成功阻止了老鼠的强迫性行为——梳理毛发。研究人员发现,具有强迫性行为的老鼠大脑中,都有一种名为Sapap3的基因,其基因蛋白质代码存在于大脑纹状体神经突触中,该大脑部分与沉溺和重复性行为问题有关。同时,他们发现Sapap3基因具有光敏性,可通过光线进行控制。这项研究结果不仅将有助于科学家研制新型强迫症的治疗方案,还能帮助研究人员识别具有强迫行为信号特征的大脑活跃类型,拥有更精确的时间实现深度大脑刺激。  相似文献   

8.
科学之窗     
科学家揭示大脑怎样恢复和存储记忆大多数人把记忆看作是人生经历的集合 ,因为记忆使我们的人生变得丰富多彩。然而一直以来 ,大脑如何存储和恢复这些记忆对我们仍然保持着神秘。2004年5月7日 ,《科学》杂志发表了一项新的研究发现 :多伦多市儿童医院的科学家宣布 ,他们已经首次确定了大脑中存储和恢复记忆的区域 ,该区域被称为前扣带脑皮质。多伦多大学生理学副教授弗兰克兰说 ,人脑中的海马体可以处理新近的记忆 ,但不能实现永久储存 ,记忆的存储与恢复工作是在前扣带脑皮质里进行的。记忆的形成被认为是与神经细胞之间的突触连接加固的过…  相似文献   

9.
梦的科学     
梦的科学井上昌次郎著刘春阳译从进化史看梦的背景何故做梦?有何作用?对这类问题,只能答以“因为有那样的大脑”。生命在地球上诞生了,并没有什么先验的设计思想和目的。尔后谋求自身的生存乃是最高目的。由此发展出各种生存战略,并适应地表生物圈,经时久远,进化成...  相似文献   

10.
科学之窗     
140个与记忆有关的基因美国科学家最近利用能同时观察上千个基因的新技术 ,找到了 1 0 0多个与记忆有关的基因。然后给大鼠大脑注射一种生长因子 ,从而增加了它们的学习能力。第一作者、美国马里兰州布兰奇特洛克菲勒神经科学研究所的塞巴斯蒂安·卡瓦拉罗 (SebastianCaval laro)博士说 ,现代神经科学最伟大的目标之一是要发现人类的大脑是如何编码、贮存和检索的机制 ,虽然科学家已知道记忆贮存与基因有关 ,但要找到是哪些基因曾经非常困难 ,过去 ,研究人员通过让大鼠学习穿越迷宫时发现在海马回有基因被激活 ,但这种方…  相似文献   

11.
科学信息     
1.轴突树和皮质结构在现代计算机设计中,重要的环节是把安排组元的“配线”控制到最低限度。大部分哺乳动物的大脑也是“配线”工作的。两者之间重要的不同点在于“配线”型式相异,大脑使用叫做轴突树的分支结构进行“配线”,本文讨论评价了计及这种轴突树分支支配数的大脑皮质有效“配线”法。  相似文献   

12.
科学之窗     
手机辐射让大脑兴奋目前,手机已成为许多人必不可少的通讯工具,全球已有20亿人拥有手机。但使用手机到底会对人体产生何种影响?这个存在普遍争议的问题一直没有得到有效的证实。最近,科学家对这个问题的研究取得了新的进展。意大利的研究人员通过实验发现,手机信号会刺激大脑并  相似文献   

13.
美国《时代》周刊近日公布了2008年度十大科学发现,欧洲大型强子对撞机位居榜首。中国神七航天员太空漫步跻身榜单。  相似文献   

14.
国际权威杂志《科学》去年底推出专刊——《年度突破》,公布了该杂志评选出的2008年度十大科学突破。在上榜的10项重大科学突破中,生命科学领域占据了半壁江山——  相似文献   

15.
<正>过去一年里,科学界可谓是悲喜交加:干细胞研究风云再起、宇宙引力波真假之争、商业航天事业遭遇重大挫折。然而,探测器登陆彗星、人类起源新发现,以及破解大脑计划的进展,还是让我们有理由来庆贺2014年取得的科学成就。以下是《自然》杂志评选出的2014年十大科学事件。进军太空有喜有忧2014年,亚洲国家竞相飞向太空。印度空间研究组织(ISRO)的火星探测器成功进入火星轨道,成为亚洲第一个成功抵达火星的探测器。日本发射了  相似文献   

16.
科学发现     
《科学之友》2008,(5):13
你或许听说过,一些人的鼻子有感知危险的特异功能。美国西北大学最新研究表明,人类的鼻子确实能嗅出危险,人的大脑嗅觉区能建立糟糕经历与当时气味间的联系。因此当麻烦或危险再次临近时,鼻子能立刻闻出这种气味,并发出避开危险的"警报"。  相似文献   

17.
美国《科学》杂志评出的1999年世界十大科学成果依次是:1.美同科学家发现,取向人胚胎或骨髓的手缈胞可用于培育不同的人体细胞、组织和器官,这有望成为移植器官的新来源。2.科学家完成了对3种微生物基因序列的测定,并测出了三分之一的人类基因组序列,其中包括完全破译了人体第22对染色体的遗传密码。3.科学家将费米子冷却到接近绝对零度.从而使原子呈现出波而不是单个粒子的性质。4.科学家绘制出了第一张核糖体结构图c5.天文学家发现了一些新的太阳系外行星,使得人类发现的太阳系外行星总数达到约30颗,并有科学家声称首次探测…  相似文献   

18.
自1945年以来的这段时期,在了解海洋方面取得了巨大的进展。仅举数例加以说明:海洋学的知识引出了关于板块结构论的令人信服的证据,海底的发现为生物学界开辟了新的领域,并且使对埃尔尼诺海流进行预测开始成为可能。科学界可以利用在电子学、材料科学和仪器仪表领域的技术革命以及对流体力学、化学和生物学的基础科学知识的增加,来大大推进对这一极为复杂而有趣的系统如何运作的了解。回顾过去,可以明显看出,大多数的进展都在50年代初期发生在开始由海军研究局(ONR),后来由新的国家科学基金会(NSF)联合资助的被好奇心驱动的…  相似文献   

19.
笑的科学     
查理·卓别林说过,“假若一天没有笑,这一天就算是白过了。”今天的科学似乎正在证明卓别林对于笑的推崇的正确性。人们发现笑不仅给人带来愉悦,还使我们感觉更加健康,然而对于笑,我们的认识却并不是很深入,科学家刚刚使我们开始理解笑与大脑的关系,也就是说,我们刚刚开始明白,  相似文献   

20.
科学之窗     
《世界科学》2005,(9):47-48
《路透社韩国汉城》-世界首只克隆狗问世;英国《自然》杂志-大脑中的地图;美国《科学》杂志-新的二氧化硅晶体;美国《化学与生物学》杂志-高分子纳米材料的合成;美国《科学美国人》网站-纸张也有“指纹”;美国《斯坦福日报》-质疑“莫扎特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