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麻花秦艽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通过硅胶柱层析及薄层层析方法对甘肃产麻花秦艽(Gentiana straminea Maxim)根醇提物进行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应用核磁共振等光谱方法及与对照品对照鉴定结构分别为龙胆苦苷(gentiopicroside,Ⅰ),熊果酸(ursolic acid,Ⅱ),胡萝卜苷(β-sitoseteryl-3-O-β-D-glucopyranoside, Ⅲ),β-D-葡萄糖乙苷(ethyl-β-D-glucopyranoside, Ⅳ),N-正二十五烷-2-羧基苯甲酰胺(N-pentacosy-2-carboxy-benzoylamide,Ⅴ),乌苏醇(uvaol,Ⅵ)和2'-(邻,间-二羟苯甲酰)獐牙菜苷(2'-(o,m-phenylglycin)sweroside,Ⅶ)。其中化合物Ⅳ为从该属中首次分离得到的化合物,化合物Ⅴ,Ⅵ和Ⅶ为该植物中分离得到的化合物。  相似文献   

2.
采用聚酰胺柱色谱、硅胶柱色谱、D101大孔吸附树脂柱色谱、葡聚糖凝胶柱色谱、薄层制备色谱及高速逆流色谱等方法对丹参叶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并通过波谱数据对化合物进行了结构解析。从丹参叶中分离鉴定了12个化合物,分别为β-胡萝卜苷(1)、咖啡酸(2)、原儿茶醛(3)、β-谷甾醇(4)、丹参素(5)、山柰酚-3-O-β-D-吡喃葡萄糖苷(6)、槲皮素(7)、槲皮素-3-O-β-D-吡喃葡萄糖苷(8)、芦丁(9)、山柰酚(10)、迷迭香酸(11)、丹酚酸B(12)。结论化合物6、7、9、10为首次自本植物中获得,化合物2、3、5为首次自丹参地上部分获得。  相似文献   

3.
继续对山大颜具有抗肿瘤活性的乙酸乙酯部分进行活性成分分离,得到4个三萜及其苷类化合物。采用物理常数对照和现代波谱分析技术及化学方法对其结构进行研究,确定其为:Psychotrianosides G(1)、Ardisianosides D(2)、β-香树脂醇(3)、豆甾醇-3-O-β-D-葡萄糖苷(4)。将化合物2水解得到Cyclamiretin A(5)。化合物1为首次得到的天然产物,首次采用2D NMR技术对其NMR数据进行全归属。所有化合物均首次从九节属中得到。  相似文献   

4.
采用硅胶柱色谱法、Sephadex LH-20柱层析法、反相硅胶柱色谱法进行分离,用质谱法、核磁共振氢谱、核磁共振碳谱法鉴定其化合物结构,从蒙药述达格-4(高良姜、紫硇砂、木香、石菖蒲)中分离得到7个单体化合物,分别为:为β-谷甾醇(1)、高良姜素(2)、山奈素-4′甲醚(3)、二氢高良姜醇(4)、苯甲酸(5)、香草酸(6)、二十烷(7),二十烷为首次从该复方药材中分离得到.鉴定的7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述达格-4有效部位中分离得到,为阐释蒙药述达格-4药效物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桦褐孔菌三萜类化合物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硅胶柱色谱及HPLC等分离方法对桦褐孔菌正己烷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得到7个三萜类化合物。依据波谱数据分析鉴定它们的结构分别为:白桦脂酸(1),白桦醇(2),羽扇豆醇(3),8,24-羊毛甾二烯-3β,21β-二醇(4),3β-羟基-羊毛甾-8,24-二烯-21-醛(5),8,23(E)-二烯羊毛甾-3β,22(R),25-三醇(6),桦褐孔菌醇D(7)。其中化合物7为首次从野生桦褐孔菌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6.
采用硅胶、凝胶等柱色谱方法从壮药青藤仔Jasminum nervosum Lour.的茎中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分别为β-谷甾醇(1)、豆甾醇(2)、β-胡萝卜苷(3)、齐墩果酸(4)、3-乙酰基齐墩果酸(5)、蒲公英赛醇(6)、白桦脂酸(7)、蒲公英赛酮(8)、豆甾醇-3-O-β-D-葡萄糖苷(9)、2α-羟基齐墩果酸(10)。其中化合物5-8和10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松科乔松(Pinus griffithii McClelland)松塔的化学成分.方法:松塔的乙醇冷浸提取浸膏,依次用石油醚、氯仿、乙酸乙酯和正丁醇萃取,分别得到石油醚、氯仿、乙酸乙酯和正丁醇的萃取物.氯仿萃取物用正、反相色谱法,MCI、Pharmadex LH - 20凝胶柱色谱法分离,分离得到3个化合物.结果:分离鉴定了3个化合物,分别为:3,4-二羟基苯甲醛(Ⅰ)、3,4-二羟基苯甲酸(Ⅱ)、β-胡萝卜苷(Ⅲ).结论:化合物Ⅰ~Ⅱ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8.
利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等色谱法从鞭打绣球的95%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部分中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1H NMR、~(13)C NMR鉴定化合物为齐墩果酸(1),β-谷甾醇(2),紫丁香苷(3),苯基β-D-吡喃葡萄糖苷(4),苄基β-D-吡喃葡萄糖苷(5),熊果苷(6),草夹竹桃苷(7),反式肉桂酸(8),顺式肉桂酸(9),丁香醛(10).其中化合物3~7和10为首次从该植物中获得.通过体外α-葡萄糖苷酶抑制模型对以上化合物进行活性筛选,结果显示化合物1和10对α-葡萄糖苷酶活性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IC_(50)值分别为(68.93±6.20)μmol/L、(71.77±6.46)μmol/L.  相似文献   

9.
山荷叶的化学成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体积分数为85%的乙醇回流提取山荷叶(Astilboides tabularis(Hemsl.)Enter)中的化学成分,再利用硅胶柱色谱法分离各化学成分,共得到6种化合物.经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分析鉴定,这6种化合物分别是槲皮苷(1)、山萘酚-3-O-α-L-鼠李糖苷(2)、槲皮素-3-O-β-D-半乳糖苷(3)、没...  相似文献   

10.
采用硅胶柱色谱法对蒙古黄芪花提取物进行分离,结合MS,1 H-NMR等波谱手段鉴定化合物的结构,以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分离化合物的抗氧化能力。共分离鉴定出8种化合物,分别为:(1)金丝桃苷,(2)异槲皮苷,(3)7-甲氧基-山萘酚-3-O-半乳糖苷,(4)7-甲氧基-山萘酚-3-O-葡萄糖苷,(5)7-甲氧基-山萘酚-3-O-(6"-O-丙二酰基)-β-D-葡萄糖苷,(6)紫云英苷,(7)异鼠李素-3-O-β-D-吡喃葡萄糖苷,(8)毛蕊异黄酮。其中化合物(3)(4)(5)(7)为首次从黄芪属中分离得到。测定了黄芪花不同粗提物及纯成分的抗氧化活性,其中金丝桃苷与异槲皮苷抗氧化活性最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