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4 毫秒
1.
在教育领域改革的背景下,职业学校应当积极进行课程改革,尤其是在校本教材开发方面。通过了企业、社会用人需求调研,结合职业教育经验,积极进行校本教材开发,使校本教材有效应用于职业教育教学中,培养更多优秀人才,并促进职业院校更好发展。职业学校应科学、合理的进行校本教材开发,提高其灵活性、机动性,使之立足于本校现有专业,满足人才培养需要,提高职业学校教学水平。  相似文献   

2.
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应当是:以全面素质教育为核心,以就业上岗能力培养为重点,以技能训练为特色。这就要求作为教育活动核心的教师,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促进自身的专业化发展。教师专业素质的提高,可以加快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步伐,而课改也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新的锻炼机会并促进教师的专业拓展,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是实现职业学校课程改革的催化剂。  相似文献   

3.
吴旭 《科技咨询导报》2009,(33):191-192
中等职业教育的教学改革已经进入实质性阶段,如何建立一个科学、有效的教学评价体系以保障改革成效是中等职业教育目前应该致力研究和解决的首要问题。建立完善职业学校专业技能课课堂教学评价有利于提高专业技能教学质量,有利于促进职业教育评价理论与实践的发展,有助于深化中等职业教育专业技能课程改革。  相似文献   

4.
高职教育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俊珺 《科技资讯》2010,(21):213-213
高职职业技术教育就其本质而言就是就业教育。工学结合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实行工学结合既是遵循职业教育发展规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需要,又是有效促进学生就业的需要;既是减轻学生经济负担,扩大职业教育规模的需要,又是满足社会需求,促进经济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5.
张若锋 《科技信息》2011,(32):415-415
实现学历教育体系与职业培训体系的接轨,构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相互融通、相互衔接的终身教育体系,以此推动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提高全体劳动者的综合文化素质和职业素质。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国际地位的显著提高,我国社会发展对高素质专业性技能人才的需求变得越发的迫切。职业导向视阈下职业教育的实训不仅可以满足当代社会发展的需要、缓解当前社会存在的就业压力问题还可以促进高校未来的生存与发展、对高职教育的可持续性发展、以及学生正确就业观的形成具有重要的意义。探究职业导向视阈下职业教育的实训研究,有利于我们在这个过程中更好地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促进职业教育的发展。为此,笔者从职业导向与职业教育这两个含义入手,对在职业导向视阈下进行职业教育实训研究的必要性、重要性以及当前我国职业教育发展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最后对职业导向视阈下进行职业教育实训研究的方案提出了几点个人建议。  相似文献   

7.
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明确指出:职业教育是国家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劳动就业的重要途径。国家发展职业教育,推进职业教育改革,提高职业教育质量,建立、健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社会进步需要的职业教育制度。因此,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不仅是教育改革的基本出路,而且也是提高劳动者素质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美国社会转型时期的职业教育管理体制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在20世纪60年代和90年代这两个重要的社会转型时期.为了满足社会经济发展时职业技术人才的需求,对职业教育管理体制进行了重大的改革.他们通过不断完善职业教育立法、增加职业教育投入、规范资金管理模式和设置统一的国家职业教育研究机构等措施,加强联邦政府对职业教育的统筹管理,形成了较为完善的职业教育管理体制,促进了职业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其成功经验对我国社会转型时期的职业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9.
“职业资格证书”符合职业教育办学特色,能有效促进学校教育质量提高,是我国人力资源开发的一项战略措施、职业教育改革不断向前发展的关键。对于提高劳动者素质、促进劳动力市场建设、促进经济快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不断改革和加强职业教育,是建设高技能人才队伍的重要途径.通过做好三篇文章,提高江西职业教育知名度和信誉度;做强三大产业,开拓江西职业教育市场;搭建三个平台,提高江西职业教育的质量和水平;可以促进江西职业教育健康、稳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