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虽然撞击点处于太阳的光照面,因而从图像上看,“坦普尔1号”彗星表面呈白色,但实际上“坦普尔1号”是一个深黑色的球体,这与科学家以前的观察相一致。但“坦普尔1号”的外形并不像科学家原先认为的那样是个不规则体,而更像一个长条土豆。“深度撞击”传来的高清晰度照片显示,“  相似文献   

2.
3.
浅谈宇宙飞船运行阶段的变轨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宇宙飞船和人造地球卫星问题已成为中学物理教学的一个热点和难点,在这几年的理综试卷里每年都有这类题出现.在往年的试题里有关变轨的题失分较严重,有些学生对此类问题模糊不清,对如何变轨和对接问题往往无从入手,笔者对此问题作一浅谈.  相似文献   

4.
土星之旅     
9年前,由美国宇航局、欧洲空间局和意大利等17个国家和组织斥资32亿美元研制的一艘飞船从地球出发去访问土星。今天,访问还未结束,成果已经斐然,其中还包括一项被誉为“1/4世纪以来最重要的发现”。那么,土星是一颗什么样的星星?为什么要派遣飞船去访问它?飞船最重要的发现又是什么?  相似文献   

5.
6.
有天文学家建议,使用新型太空探测器来寻找外星人建造的飞船。这种观点是不是有些异想天开? 美国宇航局最迟将于2008年6月发射一艘太空探测飞船——“开普勒号”飞船, 一旦升空它将用4年的时间,对大约10万颗恒星进行连续不断的监测。“开普勒号”飞船的目的是寻找围绕这些恒星运转的类地行星(与地球相似的行星)。“开普勒号”的工作原理说起来很简单:当行星从正面经过其所环绕的母恒星时,恒星的亮度会出现暂时性的轻微下降。通过观测这种亮度变化,也许就能找到地外行星。(要知道,  相似文献   

7.
张菊生 《科学之友》2005,(12):87-88
“加加林不是第一位宇航员?说胡话呢吧。”您一定会这么说.但西方人并不这么看。2005年6月,德国某著名报纸在一篇介绍拜科努尔航天发射场的文章中.非常严肃地提到,在加加林乘“东方”号飞船上天之前.苏联就有人在空间轨道上看到了地球!几十年来,这个话题在西方世界经久不衰,甚至还有人拍出了看上去有凭有据的电影。  相似文献   

8.
这非常像一艘太空飞船,实际上它只是在显微镜下看到的一种小小的水藻——硅藻,图片中的影像是其实际大小的4000倍。人类一直都没有停止过对深邃的外太空的不断探索,人们希望了解外星生命的形式。然而,你可曾想过在我们身边就有许多“外星人”——奇异的微生物。这些“外星人”通常被称为“原生生物”或“单细胞生物”。它们能够蛰伏在包囊里,用脚来进食,用眼点来看,甚至还能在沸水里生存。它们通常以细菌为食,没有神经系统,但同样可以有感觉。它们以自体分裂的方式来繁殖,在任何时候都可能死去,但决不会衰老。虽然它们没有我们所知的思维,但…  相似文献   

9.
星球     
《科学之友》2005,(11):14-14
神舟六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国家测绘局公布珠峰新高程为8844.43m,坦普尔1号彗星核心成分为灰尘,宇宙中生命诞生是普遍现象,美国展示2018年登月太空船  相似文献   

10.
海涛 《科学之友》2006,(9):20-21
1965年3月18日,前苏联宇航员阿列克谢·列奥诺夫在距地球100km的太空打开飞船舱门,只身进入茫茫宇宙。这是人类历史上首次太空行走。惊叹于这一壮举的同时,人们很少了解其中的惊险细节。直到40年后,俄罗斯媒体才披露出一些鲜为人知的内幕。前苏联太空行走的计划实施得确实匆忙,  相似文献   

11.
没容我思考.飞船就震颤了一下.警报器的鸣响和红色紧急灯的闪动使我意识到,压力开始外泄,飞船外壁已经被钻破了,它们即将进人飞船。我迅速把太空服的头盔戴上.也把另一顶扣在男孩的头上。我们紧张地巡视着天花板上的破洞。  相似文献   

12.
《大自然探索》2010,(5):4-4
在下面这张最近才发布、由美国“卡西尼号”飞船拍摄的照片中,在土卫二恩克拉多斯那光滑、照亮的边缘,可看见其南极的多个间歇唢泉。2009年11月,“卡西尼号”在又一次飞越土星系统期间拍下了多张照片,这是其中的一张。  相似文献   

13.
朱毅麟 《科学》1992,44(4):15-18
70年代以来,航天高技术进入了以空间站为特征的时代,空间站,大型运载火箭和天地往返运输系统构成了载人航天基础设施的三大支柱,其中天地往返运输系统是为空间站接送人员和物资的必不可少的交通工具。  相似文献   

14.
“幸福灰尘一下子在前面掠过,我身体开始闪闪发光。身边美景也像过眼不忘,旋转飞向你的一方。”这是香港歌星陈慧琳演唱的《幸福灰尘》中的歌词。然而,每天漂浮在空气中的灰尘很少让我们幸福,却不断让我们烦恼,因为这些灰尘让环境变脏,我们不得不动手打扫卫生了。然而,我们不要小看这些尘埃,它们有可能来自太空,科学家会把它们收集起来用于科学研究,甚至可以用来制造新产品和开发新能源。这个时候,肮脏的灰尘就真的变成“幸福的灰尘”了。用飞船收集太空尘埃2006年1月15日,美国的“星尘”号飞船按计划释放出回收舱,装有彗星尘埃样本的回收舱…  相似文献   

15.
木星近照     
2007年2月28日,"新视野"飞船从木星近旁飞过,最接近木星时它距离木星仅为223万千米."新视野"是由美国宇航局发射的,它肩负两项使命:一是借助木星的强大引力进行引力援助(见相关链接"引力援助")试验,以便对今后去冥王星的飞行轨道进行调整;二是通过对木星的试验性观测,检验和校正飞船上的仪器,为2015年探测冥王星及其卫星卡戎做好准备.  相似文献   

16.
刘宗映 《科学》2002,54(6):49-51
北京时间2002年3月25日22点15分,"神舟3号"无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4月1日下午4时51分飞船绕地球运行107圈后,返回舱降落在内蒙古中部的预定区域,飞行试验获得圆满成功.这是神舟号飞船的第三次飞行试验.  相似文献   

17.
邓雷梅 《世界科学》2011,(12):25-26
拜访恒星不仅仅是幻想 没有引擎的星际飞船?这听起来有点像天方夜谭,特别是面对美国宇航局未来不确定的前景,无引擎的星际飞船真是最超乎想象的事情了。  相似文献   

18.
天河之舟     
星际间的距离让人绝望。以我们现在的飞船速度,到最邻近的恒星也要耗时12万年。有没有快速穿梭时空的捷径呢?  相似文献   

19.
1999年11月20日6时30分,我国第一艘载人航天试验飞船——“神舟”号在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新建成的航天发射场,用新型运载火箭发射升空,并进行了预定的空间科学和空间技术试验,于11月21日3时41分在内蒙古中部地区成功着陆。这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  相似文献   

20.
冷剑 《科学之友》2006,(7):21-21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类将能够建造一种高速太空飞船,在几分钟内就能到达月球,到达火星只需2.5h,而到达有11光年之遥的半人马座阿尔法星,也只需80天。2位德国的物理学博士作出了一个在胆的预测,他们认为,只要我们借助于各种力的相互作用,进入不同的空间,这种不可思议的旅行是能够实现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