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将纳米粒子均匀分散于萃取荆中,在萃取阶段将其加入到超高相对分子质量聚乙烯(UHMWPE)纤维中,对其进行改性。通过表面扫描电镜(SEM),萃取液粘度和冻胶纤维萃取除油率的测定,研究了纳米粒子在UHMWPE冻胶纤维中的分散情况及纳米粒子的加入对冻胶纤维萃取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萃取过程中,纳米粒子可以扩散进入冻胶纤维中并可在冻胶纤维中达到纳米级均匀分散;纳米粒子的加入使萃取剂粘度增加,对UHMWPE冻胶纤维的萃取速率变慢。  相似文献   

2.
将乙酰丙酮、环乙酮、氯仿按一定比例混合成萃取溶剂,可以在酸性介质中有效地萃取Fe~(3+),然后将有机萃取液直接吸入火焰进行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实验证明,该方法有较好的精密度和准确度。  相似文献   

3.
研究用2-氨基苯并噻唑(简写ABT)为萃取剂对把的萃取性能,萃合物的结构和萃取机理,实验表明在pH2.0用乙酸丁酯能定量萃取钯,而铂、铑、铱的萃取率小于5%。酸性硫脲溶液可将钯定量反萃。斜率法、吸收光谱说明萃合物为PdCl_2(ABT)_2,红外光谱说明萃取剂ABT是杂环氮与钯配位,环外氨基氮和杂环硫原子不参与配位。常见贱金属离子和铂族金属离子不干扰,方法具有较高的选择性。  相似文献   

4.
萃取精馏法制备纳米钛白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硫酸法钛白生产过程的中间产品TiOSO4液为原料,采用萃取等方法将TiO2转为有机物溶胶,再将此溶胶蒸馏制成纳米TiO2粉体。以D2EHPA为萃取剂,最佳萃取工艺条件为:D2EHPA浓度25%,O/A=1:5,萃取时间10min。最终产品纳米TiO2通过煅烧温度达到物相的晶形转变,其纳米TiO2膏体粒子粒径为20nm。  相似文献   

5.
从糠醛废水中回收醋酸工艺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萃取法对糠醛废水中含有的醋酸进行回收,萃取剂用有机胺,调节剂和稀释剂混配而成,质量分数分别为45%,25%,30%,用蒸馏的方法将萃取相的醋酸蒸出,糠醛废水经萃取处理后,达到国家三级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6.
本文将自行合成的室温固化的聚丙烯酸酯(polyacrylate(s),简写为PA)涂膜后用于饮用水深度处理,并利用固相微萃取与气相色谱联用技术(SPME-GC)评价其涂层对饮用水中的氯仿的萃取效率,发现萃取50min,萃取效率就可达到50%。说明室温条件下固化的聚丙烯酸酯对水中的有机物氯仿有较佳的萃取效果。  相似文献   

7.
将超临界流体萃取仪的萃取池中填装固体吸附剂Carhotrap和CarhotrapC作为采样管,分别吸附气相和液相挥发性有机过氧化物,然后置于超临界流体萃取仪中,以甲醇为改性剂,用超临界流体CO2进行萃取。结果表明,在较低的超临界流体温度(35℃)和较高的压力(40MPa)下,对于非极性和极性较弱的有机过氧化物均有较高的回收率,满足定量分析的要求。有机过氧化物在超临界流体萃取过程中未发现明显的分解现象,控制较低的萃取温度,采用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富集痕量热不稳定化合物是一种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用返滴定法测定了柴达木盆地部分岩心中的总有机酸含量,考察了萃取溶剂、煮沸时间、滴定方式等因素对测定结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岩心颗粒越小,萃取率越高,实验中可将岩心研磨至37μm(400目)。体积比为3:7的苯—乙醇混合溶剂的萃取效果好于乙醇、氯仿—乙醇。加热煮沸时间对有机酸的测定结果影响不大,加热煮沸5min即可达到萃取平衡。柴达木盆地有机酸的酸值波动较大,为0.1954—0.2336mmol/g。与直接滴定法相比较,返滴定法测定具有萃取率高、终点易观察、结果重复性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9.
本文研究了含萃取剂的聚酰胺微胶囊的制备,并将微胶囊用于从含酚水相中萃取苯酚,探讨了各种条件对萃取效率的影响。所得结论对于微胶囊处理工业含酚废水技术的应用提供了有利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
用AOT/异辛烷反胶团系统萃取了添加不同浓度镁离子的猪心提取液中的细胞包素C.其结果为:添加0.025mol/LMg2+的萃取率E.R,(ExtractRatio)为96.5%(氧化型和还原型平均值).添加0.3mol/LMg2+的萃取率为28.3%。萃取后水相的吸收光谱中,还原型细胞色素C在520nm、550nm的吸收峰值消失。120nm的吸收峰值显著降低。萃取有机相的吸收光谱中,还原型细胞包素C在420nm、520nm和550nm处的特征吸收峰值显著。经反萃取后水相的吸收光谱与提取液以及萃取有机相的吸收光谱相同。说明添WMg2+后,经AOT/异辛烷萃取和反萃取过程能将细胞包素C从猪心提取液中萃取分离出来。  相似文献   

11.
螺旋霉素发酵滤液提取过程工艺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为进行工艺改造,研究了螺旋霉素发酵滤液提取过程中的萃取、反萃取工艺特性,考察了温度、酸度等诸因素对萃取和反萃取分配系数的影响,通过实验得到萃取、反萃取过程的最佳平衡酸度和最佳温度范围。萃取过程的相应值为pH9~10和25~35℃,反萃取过程的相应值为pH在3.5左右和15~25℃。在此基础上,从萃取机理出发推导并建立了描述萃取、反萃取过程分配系数的数学模型。并利用以上实验数据在计算机上进行回归,得到半经验数学方程,求得萃取过程的标准焓变为74.88kJ/mol,反萃取过程的标准焓变为-18.78kJ/mol。  相似文献   

12.
银杏叶黄酮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条件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正交实验研究,对超临界流体萃取银杏叶黄酮类化合物的工艺进行了优化设计.实验结果表明影响萃取得率的各因素强烈程度的顺序由大到小为:夹带剂浓度、萃取压力、萃取温度;在流量为35kg/h,萃取时间为2h的条件下,最佳萃取实验工艺条件为:萃取压力15MPa,乙醇浓度为90%,萃取温度为55℃,此时,黄酮类化合物萃取得率较理想。  相似文献   

13.
针对煤液化油渣如何高效萃取的问题,选择脂肪烃、芳烃、含氧化合物和模拟焦化苯等不同性质的萃取剂对煤液化油渣进行萃取,考察了萃取剂的溶解度参数和极性参数对煤液化油渣萃取物收率和萃取物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萃取剂溶解度和极性参数的增加,萃取物收率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萃取剂溶解度参数对煤液化油渣萃取效果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其与可萃取组分溶解度参数的匹配上,萃取剂极性参数对萃取效果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其对煤液化油渣缔合结构的破坏作用。当萃取剂和萃取物的溶解度参数相近时,具有较好的萃取效果,并且它们的萃取物以多环芳烃为主。而极性参数较大的萃取剂更易破坏煤液化油渣的缔合结构,进而导致丙酮、乙醇和甲醇萃取物的N和S元素含量较高。模拟焦化苯是一种萃取煤液化油渣的良好溶剂,对煤液化油渣的萃取物收率可达50%以上。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三烷基氧膦对酒石酸溶液的萃取和反萃取条件,对温度、初始PH、萃取剂浓度和被萃液浓度影响因素进行了讨论。确定了萃取过程的最佳工艺条件,研究了萃取及反萃取过程的热效应,并根据实验确定的平衡等温线计算了萃取和反萃取过程的理论级数。  相似文献   

15.
从黑稻秆中提取黑米色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pH=2的条件下,用乙醇-水作溶剂从黑稻秆中萃取黑米色素.研究了萃取溶剂、温度、萃取时间对黑米色素的萃取效率的影响,并对萃取产物进行了表征.实验结果表明,在温度为70℃,用60%的乙醇水溶液萃取60min的萃取效果最好,萃取率为3.59%.这种萃取黑米色素的工艺简单,无毒害,无污染.  相似文献   

16.
超临界CO2萃取蛋黄油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技术,在比较温和的实验条件下,从蛋黄粉中分离出蛋黄油。系统研究了萃取压力、萃取温度和萃取时间等因素对萃取率的影响,并以丙酮为夹带剂,对夹带剂及其加入量对萃取效果的影响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7.
以绿竹叶为原料,进行了利用超临界CO2萃取技术从绿竹叶中萃取叶绿素的实验研究。考察了萃取压力、萃取温度、萃取时间、夹带剂(无水乙醇)用量、原料粉碎度对叶绿素收率的影响,得到了在本研究范围内最优实验条件:萃取温度323K、萃取压力24MPa,夹带剂(无水乙醇)体积分数6%、原料粉碎粒度为60目、萃取时间100?min。在此条件下,叶绿素收率为3.23‰,且重复性较好。  相似文献   

18.
超临界CO2萃取毛竹叶中的叶绿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毛竹叶为原料,利用超临界CO2萃取技术从毛竹叶中萃取叶绿素。主要考察了萃取压力、萃取温度、萃取时间、CO2流量、夹带剂(无水乙醇)用量、原料粉碎度对叶绿素收率的影响,得到本研究范围内最优实验条件:萃取温度323K、萃取压力27MPa,夹带剂(无水乙醇)体积分数10%、CO2流速为60g/h、原料粉碎粒度为60目、萃取时间80min,在此条件下,叶绿素收率为3.53‰,且重复性较好。  相似文献   

19.
选择水、氯苯作为正、反向萃取剂来分离丙酮-甲醇共沸物系,规定原料液进料流率为540 kmol/h,进料温度为320 K,各塔的操作压力均为101.325 kPa,通过Aspen Plus进行流程模拟,得到摩尔分数为99.5%的产品。以最小全年总费用(TAC)为目标、序贯迭代搜索法为优化方法对不同萃取剂下的各塔进行灵敏度分析,规定塔顶轻组分摩尔分数为99.5%、摩尔回收率为99.99%,得到的优化结果显示:正向萃取中萃取精馏塔的理论塔板数、原料进料位置和萃取剂进料位置分别为76块、64块和45块,萃取剂回收塔的理论塔板数、进料位置分别为25块、14块;反向萃取中萃取精馏塔的理论塔板数、原料进料位置和萃取剂进料位置分别为52块、40块和24块,萃取剂回收塔的理论塔板数、进料位置分别为25块、7块。通过TAC计算表算出两种萃取剂下工艺流程所需的经济费用,结果为正向萃取流程费用26 658 942.69元/a,反向萃取流程费用25 466 172.02元/a。  相似文献   

20.
在半连续实验装置上,以水为溶剂对大雁褐煤进行了超临界萃取实验。考察了压力、终温对萃取过程产率及产品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用水萃取褐煤在合适条件下,可得到高的转化率及萃取物产率;萃取压力增加,转化率和萃取物产率增加;萃取终温增加,转化率增加,但增加量主要为气体和轻油组分。在超临界条件下,萃取物主要馏分为予沥青烯。萃取过程中气体产率约为20%,其主要组分为CO2;经萃取后的褐煤(约占原煤50%),具有比原煤高的碳含量,低挥发分及氧含量,几乎不含水,可作为气化或燃烧的原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