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通过Me6[14]二烯N4分别与高氯酸铜、乙酸然反应合成了标题配合物,并研究它们的红外光谱。  相似文献   

2.
合成了二氢杨梅素铜配合物(DMY-Cu),通过红外光谱、原子吸收法对其进行表征,并采用荧光光谱法研究了二氢杨梅素铜配合物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DMY-Cu的组成为[C15H10O8Cu·H2O]n.激发波长为288nm时,BSA的发射峰位于345nm,DMY-Cu对BSA有较强的荧光猝灭作用,由温度对DMY-Cu与BSA体系荧光猝灭速率的影响和动态猝灭常数(KSU)以及静态猝灭结合常数(KA)的计算得出,DMY-Cu对BSA内源荧光的猝灭机制属于形成BSA-DMY-Cu复合物的静态猝灭,荧光猝灭常数为1.33×105L·mol-1;由反应前后热力学函数△Hθ<0,△Sθ>0推出DMY-Cu与BSA之间的作用力主要是静电作用力,在BSA分子上荧光敏感部位有1个结合位点,结合常数为4.95×105.  相似文献   

3.
一种新型的铜(Ⅱ)西佛碱配合物的合成与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原位生成”合成法,在Cu(ClO5)2.6H2O的存在下,乙酰丙酮在对苯二胺反应,制得了一种新颖的西佛碱配合物的「Cu(H2O)2L」(ClO4)2,并通过元素分析数据及热重,摩尔电导,红外光谱,磁化率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发现乙酰丙酮和二胺生成了“1+2”西佛碱,同时其中的未缩合氨基发生了氧2经反应,生成了亚硝基。  相似文献   

4.
报导了4个Schiff碱配体的Cu(Ⅱ)配合物[(Cu(Ⅱ)(L1)]ClO4(1),[Cu(Ⅱ)(L2)(H2O)]BF4(2),Cu(Ⅱ)2(L3)2(Cl)2(3)和[Cu(Ⅱ)2(L4)(OH)(H2O)](BF4)2(4)的合成和晶体结构以及它们的电子光谱特性,4个配体由醛与胺综合而得,产物未经分离,直接用于合成配合物,以配合物产率计,综合反应的产率不低于60%。通过比较它们的晶体结构参  相似文献   

5.
本文讨论了[Co(H_2NCH_2CH_2NH_2)_3]Cl_3、[Cr(H_2NCH_2CH_2NH_2)_3]Cl_3、[Ti(H_2NCH_2CH_2NH_2)_3]Cl_1和[Fe(H_2NCH_2CH_2NH_2)_3]Cl_2等过渡金属乙二胺配合物的红外光谱及其归属和在空气中的热分解,并且讨论了这些配合物的热稳定性大小。  相似文献   

6.
结合一些研究工作,综述国内外金属-血清白蛋白配合物的结合研究的进展状况和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过渡金属与巯基苯并噻唑及其衍生物的配合物的红外光谱进行了研究,分析了配合物的νC=N、νN-H、νM-N、νM-S、νM-X。结果表明,大多数配合物是通过噻唑环上的氮原子配位,在△νN-H足够大时也可证明次磺酰胺基上的氮原子配位,同时也有分子间氢键形成。  相似文献   

8.
稀土与甘氨酸作用形成固体配合物的研究工作已有许多。但用稀土硝酸盐与甘氨酸作用生成固体配合物的工作尚未见文献报道,而红外光谱的研究也未开展,本工作在水相中制得了La、Ce、Pr、Nd、Sm、Eu、Gd、Tb、Y共9种稀土硝酸盐与甘氨酸固体配合物,测量了配合物的FT-IR光谱,对其主要红外吸收带进行了归属,同时也对配合物配位键性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硝酸稀土丙氨酸固体配合物的红外光谱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0.
合成了钐、铕与氟哌酸根形成的配合物,并研究了它们的红外光谱.  相似文献   

11.
PVAc-稀土配合物的红外光谱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聚醋酸乙烯酯(PVAc)为配体,分别与稀土三氯化物LnCl3(Ln=Y、Pr、Nd、Sm、Eu、Gd、Tb、Dy、Er、Tm、Yb)在四氢呋喃中进行配位反应,合成了11种聚醋酸乙烯酯稀土配合物[用通式PVAc-Ln(III)表示],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在4 000~400 cm-1范围对PVAc-Ln(III)进行红外光谱测试,对各个谱图中主要吸收峰作了经验归属及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稀土离子与PVAc配位后,CH3COO中羰基的特征吸收峰vC=O向高波数方向移动2~12 cm-1,而酯基C-O的吸收峰vC-O向低波数方向移动2~8 cm-1,且峰的强度发生较大的变化.PVAc分子中CH3COO酯基氧提供电子与金属离子形成配位键,且溶剂四氢呋喃参与了配位.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等离子点附近Cd(Ⅱ)-HSA或-BSA体系的紫外光谱,与生理pH时的谱图相比较,Cd(Ⅱ)-BSA的250nm附近谱带普启蒙消失,而290nm谱带及Cd(Ⅱ)-HSA光谱基本不变。这一光谱结果差异进一步支持了Cd(Ⅱ)离子在HSA或BSA中最可能的结合位置在7对相邻的二硫桥处,金属中心为四面体型Cds4结构的推断。用配位微环境的差异对结果进行较深入的讨论。  相似文献   

13.
14.
报道了8种2-[(取代苯胺基)羰基]苯甲酸与Sm(Ⅲ)配合物Sm(P)3.3H2O[其中P=2-(COO)C6H4CONHC6H5-nXn,X=H,2-Cl,4Br,2-CH3,3-NO2,2-OCH3,2,4-二氯,3-OH,n=1,2]的合成,并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电子反射光谱、热重分析进行了表征。结果证明了配位是通过羰酸羟基原子和酰胺羰基氧原子进行的,含3分子配位水。  相似文献   

15.
本文报道了二苯并十八冠六聚钼钨杂多酸超分子配合物的晶体结构与紫外可见光谱分析.  相似文献   

16.
等离子点pH(5.4)条件下,用平衡透析法和紫外光谱、荧光光谱、共振散射光谱研究了Ag(Ⅰ)与人血清白蛋白(bovine serum albumin,简称BSA)的结合.Scatchard图分析表明,Ag(Ⅰ)在HSA或BSA中有强弱两类结合部位,通过计算机拟合获得结合的逐级稳定常数值.紫外扫描发现Ag(Ⅰ)与HSA或BSA的结合存在滞后效应,表明Ag(Ⅰ)与HSA或BSA的结合可能诱导蛋白质构象发生缓慢变化(A~B),测得并讨论了这一构象变化的速度常数和活化参数.通过Ag(Ⅰ)-HSA和Ag(Ⅰ)-BSA体系的紫外光谱,推测Ag(Ⅰ)与血清白蛋白中的硫结合形成直线型或近似直线型的配合物.利用荧光猝灭法计算出Ag(Ⅰ)-HSA和Ag(Ⅰ)-BSA体系的Stern-Volmer 常数和双分子猝灭速率常数.共振散射光谱结果分析表明Ag(Ⅰ)的结合可使白蛋白分子趋于聚集.  相似文献   

17.
高连周  张廉奉 《河南科学》1999,17(4):365-369
室温下,在配体存在下,通过氧化加成反应合成了双核铜配合物「Cu(C6H5COO)2(L)」2,L=C5H5(NO(1),4-methylpyridine(2),2,6-bimethylpyrdine(3),「Cu(C6H5COO)4(dppe)」(4),dppe=双二苯基膦乙烷,以元素分析、电导,热重-差热分析、红外光谱,磁图二色性等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并经X-射线单晶结构分析,确定了配合物(1)  相似文献   

18.
测定了配位体PMBP(1-苯基-3-甲基-4-苯基酰基吡唑酮-5)及它与Sm形成的配合物的红外和Raman光谱。对低波数的谱峰进行了比较合理的指认,同时利用简正频率的公式计算了配合物内螯合环的结构参数(键长和键角)。  相似文献   

19.
利用金属盐与5,10,15,20-四(3-甲氧基-4-羟基苯基)卟啉反应,合成了该金属的卟啉配合物,根据元素分析,紫外可见光谱,傅立叶红外光谱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对该化合物进行了结构表征。  相似文献   

20.
本文在非水溶剂中合成了无水苯甲酸铜 ( ) .X-射线粉末衍射表明其晶体结构属单斜晶系 ,空间群为 P2 1 / C,晶胞参数 :a=1.0 96 1nm,b=1.2 2 15 nm,c=2 .0 35 8nm,β=90 .82°,V=0 .2 72 5 nm3 ,Z=4.用日本岛津 IR- 435型红外光谱仪测定其红外吸收光谱 ,并对各吸收带进行分析和归属 ,讨论了羧基与金属离子的配位情况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