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徐宝珊 《山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4,8(2):52-56
本文阐述了黄土高原县级范田内农业气候生产潜力估算方法.计算出各自然小区粮食、森林、牧草的生产潜力,分析了温度、水分条件对生产潜力的衰减后的损失率,提出合理利用气候资源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黑龙江省作物气候生产潜力计算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作物生长动态模型,利用温度累积和生长季大于或等于10℃积温计算光合生产潜力,。并提出利用光合作用最适温度和日最高,最低温度,计算温度订正函数及根据水分平衡公式计算水分订正函数,在此基础上利用叠代法计算光合生产潜力,然后然后计算地区气候生产潜力。 相似文献
4.
刘宝耐 《河北省科学院学报》1986,(2)
黑龙港地区有丰富的日照资源和气候条件,适于棉花栽培。根据光能生产潜力、光热生产潜力和气候生产潜力的计算和分析,在1990年皮棉亩产平均达75公斤,2000年达100公斤是完全可能的。 相似文献
5.
我国东南低山丘陵区土地粮食生产潜力研究——以桂林市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东南低山丘陵区资源丰富,历来为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但其粮食生产近年发展缓慢。根据采用趋势潜力与资源潜力相结合的方法,所进行的桂林市土 地粮食生产潜力及其发挥和实现影响因素的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6.
本文采用时间序列分析方法对广东省1978-2010年的粮食作物产量数据进行序列拟合,建立相应的时间序列模型,并以此模型对该列数据进行未来5年的预测,可以为粮食作物产量数据的分析、预测提供一种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7.
利用寿宁县1991—2020年的地面气象观测资料、2020年5月—2021年4月的负氧离子数据、2017—2020年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数据等,通过分析寿宁县创建“中国天然氧吧”的气候生态资源条件,主要包括气候背景及适宜性、负氧离子、环境空气质量、植被覆盖及地表水质状况、旅游资源。结果表明,寿宁县四季分明、夏无酷暑,气候舒适时长长达10个月,年均负氧离子浓度2129个/cm3,森林覆盖率71.97%,境内断面水质达到Ⅱ类标准,水质达标率为100%,年均AQI指数44.6,全年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占比99.5%。综合评价认为,寿宁县生态规划引领,生态环境优良,资源禀赋独特,符合“中国天然氧吧”的创建要求。 相似文献
8.
吴永礼 《国外科技新书评介》2008,(11)
本书为《地区气候研究》系列丛书第1卷。近几十年来,卫星信息和信息技术在气候研究中的应用,地区气候模型的发展,大陆尺度的地表面能源/水平衡实验的实现等其他先进方法极大地促进世界各地的地区气候研究的发展。本书汇集最近10年来中国地区气候研究的进展,重点介绍用这些先进技术来研究中国气候的物理和动力学特性后所取得的成果。 相似文献
9.
作物生产潜力指数是耕地分等评价体系中的重要参数,《农用地质量分等规程》(GB/T 28407-2012)中给出了全国各县级行政区指定作物的光温生产潜力指数和气候生产潜力指数,并规定光温生产潜力指数适用于水田和灌溉条件充分满足的水浇地,气候生产潜力指数适用于无灌溉条件的旱地,对于灌溉条件不能充分满足作物生长需要的水浇地,可以按灌溉保证率对作物光温生产潜力指数和气候生产潜力指数进行内插获得作物生产潜力指数,或在农用地质量分等因素中,合理确定灌溉保证率的权重,在农用地分等实际工作中普遍采用了后一种测算方法。本文为了验证两种方法计算结果的差异性,以河北省为例,基于灌溉保证率与粮食产量调查数据,以标准耕作制度二级区为单位测算生产潜力折算系数,并采用折算后的生产潜力重新评价全省耕地等别,与原等别评价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等别变化。研究结果表明,采用该方法测算的耕地等别与原等别评价结果总体分布趋势一致。 相似文献
10.
根据烟台地区光、热、水等气候资源实况,运用FAO等提供的生产潜力估算方法,认真分析了当地小麦、玉米不同栽培技术体系的生产潜力,进而对两个作物合理组配的4种一年二作技术体系作出评价:(1)晚播“独秆”小麦—套种晚熟玉米光温生产潜力最大,气候生产潜力也较高,目前宜作为高产攻关的二作技术体系;(2)中茬“中播”小麦—晚套中熟玉米气候生产潜力最高,稳产性好,宜作为当地大面积推广应用的主要二作技术体系;(3)晚播“独秆”小麦—平播中熟玉米气候生产潜力较高,水热综合满足状况良好,适合在产量水平较低、而机械化水平较高的条件下推广应用;(4)早茬“精播”小麦—早套中熟玉米气候生产潜力最低,稳产性差,应尽快用其它二作技术体系予以更替。 相似文献
11.
本文主要论述了陆气相互作用研究在人类生存环境与发展区域经济中的重要意义与研究现状,在原有的研究基础上,针对人口密度大的低丘红壤区,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加剧,季节性干旱日趋严重等状况,而提出了红壤地区陆气耦合动力学模式,详细描述了陆气耦合动力学模式的特点,该模式研究了大气湍流的作用与耦合效应,并将它应用于我国江西鹰潭红壤生态系统的水热输运研究,揭示红壤地区水热交换规律,同时,介绍了当地的气候概况和野外观察情况,最后,利用本模式对江西鹰潭中国科学院红壤生态试验站地区陆气水热交换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模拟结果与测量值吻合较好,可为研究局地生态环境和发展农业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我国东南低山丘陵区土地粮食生产潜力研究──以桂林市为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东南低山丘陵区资源丰富,历来为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但其粮食生产近年发展缓慢.根据采用趋势潜力与资源潜力相结合的方法,所进行的桂林市土地粮食生产潜力及其发挥和实现影响因素的研究结果,该区粮食生产潜力较大,但目前发挥和实现程度低.为促进粮食生产潜力的发挥.并保证其持续发展.今后应大力改造中产田.提高土地质量和耕地灌溉保证率.加强粮食生产的物化投入,保证活劳动投入的需要,并同时注意协调化肥的投入结构. 相似文献
13.
降低建筑能耗是当前我国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关键,是必须要遵循的可持续发展原则.通过对夏热冬冷地区气候特征的认识,从建筑的外部自然条件论述夏热冬冷地区小城镇住宅区规划与气候适应性设计,总结出该地区住宅区气候适应性设计策略. 相似文献
14.
15.
N、P肥对红壤酶活性和呼吸强度的影响——以江西上饶地区土壤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室内模拟田间试验条件,研究了N、P肥对红壤呼吸强度和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施N肥脲酶、酸性磷酸酶,脱氢酶活性下降;施P肥脲酶、脱氢酶活性下降,酸性磷酸酶活性轻微上升;N、P肥对过氧化氢酶的活性影响很小。施肥引起了土壤呼吸强度的变化。鉴于取土田块施肥以无机肥为主,采用有机、无机肥配施,将更有利于土壤生态环境向良性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6.
红壤丘陵区土地利用变化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影响——以长沙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熊鹰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36(10)
在地理信息系统的支持下,应用Costanza提出的生态服务价值计算方法,参照中国陆地生态系统单位服务价值系数,研究分析了红壤丘陵典型区域长沙市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1996~2004年长沙市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净损失6.016×107元,大面积的林地、耕地转化为生态价值系数较低的建设用地是其减少的主要原因.生态系统单项服务功能价值均呈下降趋势,其中土壤形成和保护、水源涵养、废物处理、气候调节价值减幅较大.由于该区生态服务价值呈下降趋势,需采取积极的生态保护措施,以维护区域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 相似文献
17.
根据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分析计算了邵阳水平面各墙壁的日照时数、直达辐射量、建筑物阴影、各向墙壁日照时间和冬夏盛行风向等.分析表明,邵阳房屋最佳朝向在正南偏东偏西各15°的范围内,不宜朝西、朝北(东北);起居室、办公室、会议室等,宜安排在南向房间内,楼道、厨房、厕所等,宜安排在北向房间中. 相似文献
18.
中国乡村人居环境的气候舒适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乡村人居环境质量的高低,与所在地域气候舒适度密切相关,气候舒适度直接影响到人们的工作,生活及居住,人体的气候舒适度与所处环境的温度,相对湿度,风速及光照等条件有关,中国乡村人居环境的气候舒适指数有明显的区域差异。 相似文献
19.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6):918-922
以碳酸钙含量为指标表征黄土高原区气候变迁,为重建气候变化时间序列及现阶段解析气候变化特征提供借鉴。对西安少陵塬剖面、宝鸡市北坡塬的马家塬剖面、西安蓝田剖面黄土地层中的碳酸钙含量运用气量法进行测定。少陵塬剖面CaCO_3百分含量远低于马家塬剖面CaCO_3百分含量。马家塬剖面出现了最大峰值,CaCO_3百分含量平均值也达到了整个剖面的最大值9.17%。说明CaCO_3在L2上部是宝鸡剖面的沉积多于少陵塬剖面,也可间接反映CaCO_3在少陵塬淋溶沉积较宝鸡剖面深。少陵塬剖面CaCO_3的迁移深度(5.6m)远大于蓝田剖面的CaCO_3迁移深度(4.4m),反映了这一时期少陵塬较蓝田雨季降水量多且持续时间长。CaCO_3层淀积厚度蓝田剖面比少陵塬剖面厚0.05m。少陵塬CaCO_3层平均含量为12.4%,蓝田CaCO_3层平均含量为38.7%。将少陵塬和蓝田剖面晚更新世时期末次间冰期碳酸钙的淀积深度与现代土壤碳酸钙淀积深度对比,可以得出,晚更新世间冰期年均温在15~18℃,降水量为750~1000mm。总体上看在晚更新世时期,关中平原地区降雨量自西向东呈减少趋势。 相似文献
20.
农业实践是泰奥弗拉斯特最重要的植物知识来源,也是其最重视的研究主题之一。许多现代学者高度评价了他对粮食作物的研究,甚至将其对谷类和豆类的分类等同于植物分类学中单/双子叶植物类群的划分。文本分析显示出,古今植物研究在方法、对象、目的以及技术手段上存在诸多差异,不宜进行直接对比,部分对泰奥弗拉斯特的学术评价也需要修正。但不能否认,泰奥弗拉斯特对粮食作物的研究为植物分类学的发展与单/双子叶植物类群概念的提出奠定了重要经验基础。本文旨在全面分析泰奥弗拉斯特对粮食作物的研究,展现农业实践对古代植物研究的贡献,并重新评价这一案例的科学史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