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有限元软件ANSYS建立了独塔斜拉桥的空间模型,计算了最大双悬臂、最大单悬臂、成桥恒载以及两种荷载组合工况下的线性、几何非线性和双重非线性稳定安全系数,并根据计算结果,评价了建宁大桥的整体稳定性。分析结果为同类型桥梁的空间稳定分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对自行设计的公和双层独塔斜拉桥下部结构进行了空间有限元分析,有限元分析模型中对不同构件采用不同的有限单元,同时对不同单元之间的连接进行了有效的处理,分析结果表明,在桥墩和承台之间设置的薄壁结构,极大改善了承台与群桩的受力状态,在对桩基结构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进行了优化设计;优化后,桩基结构应力分布更趋合理,节省了材料,减少了工程量,也进一步了降低了工程造价。  相似文献   

3.
以浙江省湖州市创业大桥为研究背景,运用有限元分析软件分别建立了全桥的整体杆系模型以及0号块主梁节段的空间实体模型。通过实体单元模型分析了最大悬臂阶段及成桥阶段下0号块的空间应力分布情况,并对实体单元与杆系模型的纵向正应力结果进行了对比,得到应力变化规律。计算结果表明该桥0号块整体以受压为主,应力分布比较均匀,满足设计与规范要求。  相似文献   

4.
独塔斜拉桥参数敏感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对独塔斜拉桥的施工进行监控,通过比较各设计参数在成桥时对主梁挠度、拉索索力和主梁应力的影响,分析了独塔斜拉桥各设计参数的敏感性。得出独塔斜拉桥主要设计参数有:主梁容重值、主梁超方量、拉索索力值;而主梁弹性模量和拉索弹性模量对成桥状态影响不大。通过修正独塔斜拉桥的主要设计参数,同时忽略次要设计参数的影响,对湖北省仙桃汉江大桥的施工进行控制。成桥测试结果表明:拉索索力状况良好,相对误差在5%以内;主梁、主塔应力状况良好。  相似文献   

5.
张士铎 《江西科学》1993,11(3):177-182
通过能量法,假定梁的挠曲线为正弦级数,来推演斜拉索的受力性能.受荷形式为全部或部分均布荷载.该方法对初步设计中估算索力是一个简捷而有效的途径,可供设计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6.
独塔斜拉桥动力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讨索面单元法在结构动力分析中应用的可行性,以我国在高烈度区修建的第一座独塔斜拉桥-兰州银滩黄河大桥为工程背景,用索面单元和“脊梁”模型两种不同的有限元模型对进行了动力特性分析;用索面单元对结构体系和震中距的不同对独塔斜拉桥地震反应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高烈度区独塔斜拉桥地震反应的一些特点。  相似文献   

7.
南京六合新城龙池路跨滁河大桥主桥为100 m+85 m独塔混凝土宽箱梁斜拉桥,结构新颖,受力复杂.介绍该桥结构设计,建立三维空间有限元模型,对其成桥运营状态下主塔及宽箱梁的受力性能进行空间受力分析.结果表明,该桥设计合理,子结构在理论成桥状态下受力良好.  相似文献   

8.
摘要:本文对独塔双索面斜拉桥门形桥塔进行反应谱分析,分别建立斜拉桥桥塔裸塔有限元模型和在全桥分析中的桥塔有限元模型,并计算两模型在E1地震作用下的内力和位移,比较和分析两种模型的内力和位移的异同及分布规律,以及分析两个模型分别在纵桥向、横桥向及竖向地震作用下的内力和位移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独塔斜拉桥的动态特性。用来回跳车、风、锤击等方法测试了系统的自振频率。并进行了综合分析;用锤击法得到系统的传递函数,用动态分析仪进行数据处理获得了系统的各阶阻尼比和模型。并对整桥 特性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10.
建立了基于隐式积分和显式积分的2种有限元模型,对独塔斜拉桥振动台试验中得到的地震响应特性及其破坏模式进行了模拟.然后,利用基于隐式积分的有限元模型,分析了行波效应和索塔梁耦合振动对独塔斜拉桥地震响应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基于隐式积分的有限元模型可以有效地模拟斜拉桥发生破坏前的地震响应特性,而基于显式积分的有限元模型则可用于模拟独塔斜拉桥在地震作用下发生破坏的全过程;由于输入地震波频谱效应以及视波速各异,行波效应对独塔斜拉桥地震响应特性的影响各不相同;在强震作用下,模型会发生索塔梁耦合振动,导致主塔的纵桥向位移响应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独塔部分结构构造和设计方法,在广泛收集国内外已建独塔部分斜拉桥设计资料的基础上,列表给出了典型独塔斜拉桥的跨径布置、结构体系,主梁截面形式、高度、宽度及宽跨比,主塔布置形状、截面形式、塔高及高跨比,拉索索面数、形状、材料,在塔身、主梁上的间距等信息,对独塔部分斜拉桥的结构布置方法、主梁、主塔和拉索的结构构造及设计方法等进行了分析和总结.结果表明:独塔部分斜拉桥双跨布置时,副跨占主跨的比例为0.61.0,多跨布置时,副跨占主跨的比例为0.41.0,多跨布置时,副跨占主跨的比例为0.40.9;适用跨径范围为350.9;适用跨径范围为35170m.主梁等高度布置时,梁高取主跨跨径的1/40170m.主梁等高度布置时,梁高取主跨跨径的1/401/25;变高度布置时,塔根部主梁高度取主跨跨径的1/351/25;变高度布置时,塔根部主梁高度取主跨跨径的1/351/20,桥台处主梁为桥墩处主梁的1/1.81/20,桥台处主梁为桥墩处主梁的1/1.81/1.5.主塔高跨比主要集中在1/51/1.5.主塔高跨比主要集中在1/51/2范围内.独塔部分斜拉桥索面可采用单索面、双索面和三索面形式;梁上的索距为41/2范围内.独塔部分斜拉桥索面可采用单索面、双索面和三索面形式;梁上的索距为46m,塔上索距大小与结构自重、斜拉索索面形状有关.  相似文献   

12.
斜拉桥静力非线性分析及其索力调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编制了适合斜拉桥计算的平面杆系线性与非线性分析的程序,探讨了单塔密索斜拉桥缆索的非线性与大位移(小应变)几何非线性,并应用稳定张拉力法与加一对力法研究了斜拉桥恒载索力调整以及索施工阶段张拉力的计算.同时对上述各项均作了线性与非线性分析的比较,从中得出有价值的结论.  相似文献   

13.
大跨度斜拉桥非线性静力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能量变分原理导出了索 -塔 -梁耦合作用下斜拉桥面内稳定的计算公式 ,并采用Newton -Raphson方法对所建立的非线性方程组进行求解 .以青洲闽江大桥为例将本文程序与ANSYS程序的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 .研究发现这种方法具有良好的收敛性 ,简单快捷 ,适于在小型计算机上应用  相似文献   

14.
独塔混凝土斜拉桥的静力特性主要包括主梁受力及变形、支座反力、主塔受力及变形、拉索受力。通过改变主梁恒载重量、拉索倾角、无索区长度等结构参数,分析结构参数变化对结构受力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恒载重量增加会使拉索索力呈现线性增加趋势,斜拉索倾角增大对结构的受力有利,但需要考虑主塔高度增大带来的施工难度;无索区长度的增大对结构受力不利。在设计中需要考虑受力和施工的综合影响。  相似文献   

15.
协作体系斜拉桥是一种较为新颖的斜拉桥结构形式。对于工程中常见的独塔不对称协作体系,从主跨无索区长度及主梁的高跨比着手,分析协作体系斜拉桥索、塔、梁的受力及变形状态,对上述设计参数提出合理的取值范围。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独塔斜拉桥水滴形钢结构主塔在成桥状态下的力学特性。以安徽涡河三桥为工程实例,通过有限元计算分析,得到了水滴形钢结构主塔的位移及应力分布、三角形隔板及凹槽的局部应力以及主塔中应力最大部位的应力分布等力学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在成桥状态下,主塔的变形以竖向变形为主,其整体变形较小,主塔刚度较大,截面设计合理;主塔的正应力、剪应力均以竖向为主,顺桥向和横桥向均较小,主塔主要处于受压状态;主塔第一主应力较小,第三主应力较大,Mises应力的变化规律与第三主应力较为一致;三角形隔板、凹槽以及主塔应力最大部位的应力值,在材料的容许应力范围内并具有适当的安全储备。  相似文献   

17.
以独塔单索面混凝土斜拉桥为研究对象,通过建立有限元模型,对其进行动力特性分析,并给出该桥的前10阶频率和振型。在此基础上,研究了质量变化、主梁竖向刚度、主梁横向刚度、塔柱刚度、斜拉索参数单一变化对结构动力特性的影响,并对其影响规律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为同类桥的动力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周小伍 《工程与建设》2010,24(3):341-342,363
结合马鞍山长江右汉斜拉桥的工程设计实例,采用桥梁有限元分析软件Midas,考虑结构大位移特性建立动力计算模型,来分析三塔斜拉桥的几何非线性地震反应。分析了三塔斜拉桥的动力特性及在EL-Centro波作用下的时程响应,比较了结构设置铅芯抗震橡胶支座的振动响应。  相似文献   

19.
以某独塔斜拉桥为例,研究其在3种不同减震措施下结构的不同反应,探析地震作用下最适用于该结构的减震措施,提出了单独使用铅芯橡胶支座、单独使用粘滞阻尼器以及混合减震装置3种不同的减震措施,并分别研究了3种不同装置的减震效果。研究结果表明,3种减震措施均能达到减震、耗能的效果,混合减震装置能进一步降低结构的地震响应,具体应用时,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0.
斜拉桥主梁悬浇施工中主要承受的外荷载为挂篮施工荷载。文章结合某在建独塔斜拉桥挂篮施工过程,采用 Midas/civil有限元软件模拟,探讨3种不同自重的挂篮方案对主梁施工状态的影响,详细对比不同挂篮荷载时主梁的应力和变形;结果证明,可为同类斜拉桥悬浇施工挂篮荷载设计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