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减压渣油及其酸碱组分中氮化物的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采用碱性氧化铝和高氯酸/冰乙酸改性的酸性氧化铝两步法将减压渣油分成烃、中性分、碱性分和酸性分。用非水电位滴定法,元素分析法及红外光谱法对渣油及其组成中的氮化物进行分析鉴定。结果表明,四种渣油的中性份、碱性份和酸性份中,均以非碱性氮含量最高,弱碱性氮含量最少。  相似文献   

2.
用吸附色谱分离法,根据减压渣油中的酸、碱性组分分布情况,将其分成烃、中性份、碱性份和酸性份,即氮化物的族组成分离,实验结果表明,用碱性氧化铝和酸改性的酸性氧化铝可以将不同渣油分离成四组分。其中,酸性化合物大部分浓集于酸性份中,碱性氮化物大部分浓集于碱性份中,部分非碱性氧化物浓集在中性份中。  相似文献   

3.
用吸附色谱分离法,根据减压渣油中的酸、碱性组分分布情况,将其分成烃、中性份、碱性份和酸性份,即氮化物的族组成分离.实验结果表明,用碱性氧化铝和酸改性的酸性氧化铝可以将不同渣油分离成四组分.其中,酸性化合物大部分浓集于酸性份中,碱性氮化物大部分浓集于碱性份中,部分非碱性氧化物浓集在中性份中.  相似文献   

4.
将大庆、孤岛和单家寺减压渣油用含水4.0%的碱性氧化铝吸附色谱和磷酸改性的硅胶吸附色谱分离为烃组分、中性份、碱性份和酸性份。用非水电位滴定法和元素分析法测出了减渣及其各个组分的酸值、强碱氮含量、弱碱氮含量和非碱氮含量。分析了减渣的酸性化合物、碱性氯化物和非碱性氮化物在各个组分中的分布情况。减渣的酸性化合物几乎都分布于酸性份中,而碱性氯化物60%一70%的分布于碱性份中。用红外光谱法定性分析了各组分中的主要类型的氮化物。  相似文献   

5.
以胜利、孤岛、大庆 3种减压渣油为原料 ,在高压釜反应器中 4 0 5℃、恒温 1h条件下分别进行热转化反应 ,并对原料及热转化后的残渣油 (>5 0 0℃ )进行六组分分离 ,测定了原料、残渣油及其各组分的碱性氮与总氮含量。研究结果表明 ,3种减压渣油中随着组分的加重 ,碱性氮和总氮含量均增大 ,渣油各组分中约有 30 %的氮为碱性氮 ,碱性氮和总氮在渣油胶质、沥青质中含量相差不大。无论是热转化前还是热转化后 ,大多数氮都存在于胶质、沥青质中 ,但热转化后的氮在沥青质中所占比例高于热转化前  相似文献   

6.
减压渣油热转化前后的氮分布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以胜利、孤岛、大庆3种减压渣油为原料,在高压釜反应器中405 ℃、恒温1 h条件下分别进行热转化反应,并对原料及热转化后的残渣油(>500 ℃)进行六组分分离,测定了原料、残渣油及其各组分的碱性氮与总氮含量.研究结果表明,3种减压渣油中随着组分的加重,碱性氮和总氮含量均增大,渣油各组分中约有30%的氮为碱性氮,碱性氮和总氮在渣油胶质、沥青质中含量相差不大.无论是热转化前还是热转化后,大多数氮都存在于胶质、沥青质中,但热转化后的氮在沥青质中所占比例高于热转化前.  相似文献   

7.
重瓦斯油及其窄馏分加氢反应性能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Athabasca油砂沥青重瓦斯油以及不同馏程范围的窄馏分的物化性质进行了考察。结果显示,随着馏分沸程的增加,硫、氮等杂原子含量以及碱性氮和非碱性氮含量的增加。各种不同馏程范围馏分以及窄馏分的加氢精制反应性能表明,馏分中的氮化物含量,尤其是非碱性氮化物的含量,与其脱氮反应性能有密切关系。随着馏分终馏点的增加或者随着窄馏分馏程的变重,加氢脱硫和加氢脱氮转化率以及碱性氮和非碱性氮转化率均有所降低,其中非碱性氮的转化率下降幅度较大。由窄馏分的加氢反应性能考察可知,各类化合物的易脱除顺序为:含硫化合物,碱性氮化物,非碱性氮化物。  相似文献   

8.
为了能够准确测定深色油品中的碱性氮含量,对石油产品中碱性氮的测定方法进行了阐述和对比。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新方法的探究,用电位滴定法测定汽油、柴油、渣油油品中碱性氮含量。通过以手动滴定为基础,用电位滴定法测定了几种深色油品的碱性氮含量,结果显示试验数据准确,重复性良好,满足SH/T0162中的误差范围的要求,可以作为SH/T0162之外的另一种可供选择的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9.
详细介绍了利用一种新的铁四氮杂卟啉作为催化剂活化氧降解水中染料如酸性品红、甲基橙、罗丹明B(RhB)和有毒有机分子对硝基苯甲酸(NBA)的初步研究结果。用紫外可见光谱(UV—Vis)、高效液相色谱(HFLC)和红外光谱(FRIR)检测表明:铁四氮杂卟啉/H2O2体系有很好的氧化性,能使酸性品红、甲基橙褪色,但氧化效率下降较快.发现了铁四氮杂卟啉/O2体系有很好的氧化性能且效率高,此体系能使有毒有机分子对硝基苯甲酸NBA氧化开环,氧化率达85%,在酸性、中性和碱性环境中都具有一定的氧化性,7h内,在中性和酸性水中罗丹明B降解近20%,尤其在碱性水中的降解达52%。  相似文献   

10.
运用溶剂沉淀法和中性氧化铝柱液固吸附色谱法将2种渣油分离为饱和分、芳香分、胶质和沥青质4个组分,运用密度法分析这些组分的结构参数;以氢化芳烃9,10-二氢蒽(DHA)为分子探针测定渣油组分在380 ℃和430 ℃时的受热夺氢能力.结果表明:同一种渣油的组分组成和结构具有较大差异,不同渣油的相同组分组成和结构也存在一定差别;不同组分的受热夺氢能力按沥青质、胶质、饱和分、芳香分的顺序呈现降低的趋势;渣油夺氢抑制指数HAS随着受热温度的升高而增大,而在同一温度下,不同渣油的HAS也有差别;HAS与混炼焦化的抑焦行为正相关.  相似文献   

11.
健康与养生     
健康包括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健康需要养生。养生包括合理饮食、清除污染、坚持锻炼、心理健康、戒烟少酒、慎用药物。一、合理饮食(一)饮食酸碱平衡人的体质分酸性体质、碱性体质和中性体质三类。中性体质的人,体液为中性,即pH值为7.2~7.4之间,属健康人、正常人。当体液偏酸(pH值在7.2以下),是酸性体质;偏碱(pH值在7.4以上),是碱性体质。体质偏酸、偏碱都不好。一般情况下偏酸性的人多。酸性体质的人,易患秃头、高血压、糖尿病、肾脏病、脑溢血等症。碱性体质的人,不会秃头,但头发硬易发白,易患胃溃疡、喘息、癌症、抽风等病…  相似文献   

12.
对Athabasca油砂沥青重瓦斯油以及不同馏程范围的窄馏分的物化性质进行了考察。结果显示 ,随着馏分沸程的增加 ,硫、氮等杂原子含量以及碱性氮和非碱性氮含量的增加。各种不同馏程范围馏分以及窄馏分的加氢精制反应性能表明 ,馏分中的氮化物含量 ,尤其是非碱性氮化物的含量 ,与其脱氮反应性能有密切关系。随着馏分终馏点的增加或者随着窄馏分馏程的变重 ,加氢脱硫和加氢脱氮转化率以及碱性氮和非碱性氮转化率均有所降低 ,其中非碱性氮的转化率下降幅度较大。由窄馏分的加氢反应性能考察可知 ,各类化合物的易脱除顺序为 :含硫化合物 ,碱性氮化物 ,非碱性氮化物  相似文献   

13.
测定了辽河油田杜 84稠油化学官能团四组分 (酸性分、碱性分、两性分、中性分 )与极性四组分 (饱和分、芳香分、胶质和沥青质 )的zeta(ζ)电势 ,考察了水相pH值、盐度等因素对 ζ电势的影响。结果表明 ,官能团各组分间 ζ电势绝对值的差别较明显 ,其中酸性分最高 ,两性分最低、碱性分和中性分居中。酸性分在 pH =11时 ζ电势绝对值达到最高 ,其他组分的 ζ电势在 pH =12时达到最高。极性四组分 ζ电势绝对值差别不大 ,各组分 ζ电势绝对值都随着pH值升高而升高。在盐度为 1g/L左右时 ,各组分的 ζ电势绝对值都有一个极大值 ,总趋势是 ,各组分 ζ电势绝对值基本上随着盐浓度的增加而减小。碱性条件下 (pH =11~ 12 )水包稠油乳状液中起稳定作用的官能团组分主要是酸性分和极性四组分中的沥青质。水相的碱性条件有利于水包稠油乳状液的稳定 ,盐在特定浓度下具有一定的稳定水包稠油乳状液的作用。但从总体趋势看 ,盐含量的增加会破坏乳状液的稳定性。用离子交换色谱分离得到的官能团组分更能揭示稠油中界面活性组分的内在本质。  相似文献   

14.
稠油组分油水界面zeta电势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测定了辽河油田杜-84稠油化学官能团四组分(酸性分、碱性分、两性分、中性分)与极性四组分(饱和分、芳香分、胶质和沥青质)的zeta(ξ)电势,考察了水相pH值、盐度等因素对ξ电势的影响。结果表明,官能团各组分间ξ电势绝对值的差别较明显,其中酸性分最高,两性分最低、碱性分和中性分居中。酸性分在pH=1l时ξ电势绝对值达到最高,其他组分的ξ电势在pH=12时达到最高。极性四组分ξ电势绝对值差别不大,各组分ξ电势绝对值都随着pH值升高而升高。在盐度为lg/L左右时,各组分的ξ电势绝对值都有一个极大值,总趋势是,各组分ξ电势绝对值基本上随着盐浓度的增加而减小。碱性条件下(pH=ll~12)水包稠油乳状液中起稳定作用的官能团组分主要是酸性分和极性四组分中的沥青质。水相的碱性条件有利于水包稠油乳状液的稳定,盐在特定浓度下具有一定的稳定水包稠油乳状液的作用。但从总体趋势看,盐含量的增加会破坏乳状液的稳定性。用离子交换色谱分离得到的官能团组分更能揭示稠油中界面活性组分的内在本质。  相似文献   

15.
四氮杂卟啉铁(II)催化降解水中有机污染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详细介绍了利用一种新的铁四氮杂卟啉作为催化剂活化氧降解水中染料如酸性品红、甲基橙、罗丹明 B( Rh B)和有毒有机分子对硝基苯甲酸 ( NBA)的初步研究结果 .用紫外可见光谱 ( U V- Vis)、高效液相色谱 ( HPL C)和红外光谱 ( FRIR)检测表明 :铁四氮杂卟啉 / H2 O2 体系有很好的氧化性 ,能使酸性品红、甲基橙褪色 ,但氧化效率下降较快 .发现了铁四氮杂卟啉 / O2 体系有很好的氧化性能且效率高 ,此体系能使有毒有机分子对硝基苯甲酸 NBA氧化开环 ,氧化率达 85 % ,在酸性、中性和碱性环境中都具有一定的氧化性 .7h内 ,在中性和酸性水中罗丹明 B降解近2 0 % ,尤其在碱性水中的降解达 5 2 % .  相似文献   

16.
采用内源荧光光谱、总自由巯基定量、非还原和还原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以及原子力显微镜(AFM)等方法探究了pH值对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HMW-GS)1Dx5的N端结构域(1Dx5-N)聚集体形成的影响规律.结果显示:与酸性和碱性条件下相比,中性(pH=7.0)条件下,1Dx5-N的荧光最大发射波长发生了蓝移,表明中性条件下1Dx5-N聚集程度增加;与酸性和碱性处理条件相比,中性条件下1Dx5-N的总自由巯基含量降低,且形成了更多的二聚体和高聚体,表明中性环境更有利于1Dx5-N的聚集,且分子间二硫键对聚集体的形成发挥了重要作用;中性条件下形成了颗粒直径相对较大的聚集体,进一步证明了中性条件更有利于1Dx5-N的聚集.从而从分子层面证明了中性条件下进行面制品加工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7.
以我国常见浮水植物槐叶萍(Salvinia natans L.)为研究对象,在Hoagland培养液的基础上模拟生活污水中NH4^+-N和NO3^--N的浓度以及pH,研究了培养条件对槐叶萍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完全硝态氮培养液和混合培养液中,槐叶萍在碱性条件下比在酸性条件下生长良好;在完全硝态氮培养液和混合培养液中比在完全氨态氮培养液中生长良好;pH=10的完全硝态氮培养液中槐叶萍的绝对生长率(AGR)和相对生长率(RGR)最大,叶绿素含量最高,Ca/Cb值最大;在完全氨态氮培养液中,无论酸性还是碱性环境均不利于槐叶萍的生长.  相似文献   

18.
黄岩波  肖莉  郭春 《甘肃科技》2003,19(2):15-16
利用静态混合器的强大分散作用,以10%NaH2PO4酸性水溶液为工作液,与碳四原料进行中和反应,脱除原料碱性氮,满足四聚丙烯工艺中催化剂对反应原料中碱性氮杂质的要求。  相似文献   

19.
为了探讨茶园土壤有机氮组分随植茶年限的变化,以金华市汤溪镇茶园为例,选取不同种植年限(10 a,20 a,30 a和40 a)的茶园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Bremner酸解法对土壤中有机氮各组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植茶年限的增长,茶园土壤全氮和有机氮各组分含量均呈增长趋势,与荒地相比较,植茶10 a,20 a,30 a和40 a全氮含量分别增长了139.02%,212.19%,248.78%和269.98%;氨态氮、氨基酸态氮、氨基糖态氮、未知态氮和非酸性氮的含量增幅为176.47%~281.57%,133.28%~253.42%,140.55%~246.82%,190.17%~263.55%和160.80%~303.63%;有机氮各组分占全氮比例的大小也随着植茶年限的延长发生变化,氨态氮、氨基酸态氮和未知态氮占全氮比例分别由20.94%,23.42%,22.32%下降至19.11%,22.47%,18.40%;氨基糖态氮的比例保持稳定;非酸性氮比例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20.
将催化裂化柴油中常见的硫化物、氮化物按一定方式添加到催化裂化柴油基础油及其模拟基础油中,将催化裂化柴油中常见的酸性化合物添加到碱洗后的脱酸柴油中,考察了这些化合物对柴油安定性的影响.研究表明,催化裂化柴油中的非碱性氮化物单独存在时可使柴油颜色变深;酸性化合物、碱性氮化物单独存在对柴油的安定性影响不大.若在非碱性氮化物、碱性氮化物、酸性硫化物或其它酸性化合物等并存的条件下,由于酸性化合物、碱性氮化物具有催速作用,柴油的安定性变得更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