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逻辑哲学存在着两个基本的假设,第一个假设是命题与实在具有对应关系,第二个假设是肯定命题(p)与否定命题(~p)同构,即互为真假.前一个假设产生了一个非常棘手的负(否定)事实问题,而后一个假设本身也还有待证明,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维特根斯坦确立了两个基本原则,即可能性原则和同一意谓原则(p和非p具有同一意谓).本文主要论述了维特根斯坦逻辑哲学两个基本原则产生的背景及其内涵,据此诠释了维特根斯坦所宣称的"我理论的主要特点是:认为p和非p具有同一意谓."这一思想的基本内核,同时指出了这两个基本原则对于哲学划界等问题的重要意义,从新的角度揭示了维特根斯坦逻辑哲学的基本面貌.  相似文献   

2.
由于信息概念在众多学科中都起着重要的作用,不同学科根据其不同的目标和不同的历史背景,分别采取了不同的方式来处理信息概念。根据研究进路的不同,西方信息研究可分为九类:数学进路目的在于为信息的测量提供精确的数学方法,主要有通信的数学理论、计算理论和组合理论;语义进路研究被数学进路所忽视的语义信息,目的在于提出信息的语义内容的测量;逻辑进路则将信息概念应用于逻辑之中,为逻辑研究带来了新的启示;动力学理论则关注信息的因果动力学过程,力图厘清信息与因果过程的关系,为信息研究提供科学基础;信号博弈论则运用合作博弈论的成果,以自然主义的精神来解决信号是如何自发地涌现出来的问题;泛信息主义则将信息视为像物质、能量一样的宇宙的基本性质——信息不是被解释的对象,而是解释其他现象的出发点。符号学进路则跟随皮尔斯符号学的脚步,提出了富有洞见的符号学信息理论;哲学进路则研究信息概念或信息现象的哲学意蕴,主要包含信息的哲学反思和信息哲学作为第一哲学两种观点;跨学科进路认为信息是多层次涌现的复杂现象,应该以跨学科的角度进行研究。虽然不同研究进路中信息概念的涵义不尽相同,但却可以相互借鉴,为信息研究的未来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19世纪的逻辑学处于数学与哲学之间:一方面,数学家在对传统逻辑的改革过程中形成了逻辑代数和数理逻辑;另一方面,哲学探讨热衷于逻辑学的性质、地位、基础等问题,由此形成了心理主义和反心理主义之争。这种状况从各个方面影响了20世纪的逻辑学、心理学和哲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逻辑的"博弈化"是20世纪后半叶开始形成的新颖概念。它是直到目前已有的四种逻辑博弈即语义博弈、模型比较、模型建构和论证与对话博弈的核心概念。文章通过考察范本特姆给出的这四种博弈,从哲学上分析逻辑的"博弈化",给出逻辑的"博弈化"的定义和性质。通过分析逻辑的"博弈化",发现其有以下主要性质:首先,它是与博弈逻辑相反的概念,这使得它模糊了逻辑和博弈的界限,引发了对逻辑的哲学思考;其次,它具有博弈的基本特征,由此它也引发了对博弈的哲学思考;此外,它是围绕语义模型去探讨的,由此还引发了关于"真"的哲学思考。  相似文献   

5.
从逻辑哲学看弗雷格的"真"理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弗雷格的“真”理论主要包括真的范围、性质、表达、本体论地位、真与思想的关系以及真在逻辑中的地位等几个方面的内容,是一个系统的、全面的理论。它不仅直接为创立现代逻辑提供了哲学上的辩护,而且还为意义理论的创立提供了基本的概念和方法。因此,这个理论在弗雷格逻辑哲学中占有核心的地位;整个弗雷格逻辑哲学是围绕这个中心理论展开的。无论是从历史的维度看,还是从蓬勃发展的现实看,弗雷格的“真”理论对于现代逻辑与现代西方哲学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现代逻辑方法是形式化的分析方法,是自莱布尼兹提出对传统逻辑进行形式化改造之后,经弗雷格把逻辑本身变成一个由公理和定理、规则构成的演绎体系的努力,由罗素这位现代符号逻辑的集大成者构筑而日趋成熟的。它体现着自然科学的发展进步,并开辟了哲学研究的新途径,将自然科学的研究成果及方法转换为推进现代哲学发展的新工具。逻辑方法历来都与自然科学、哲学有着密切的联系。在亚里士多德的逻辑体系中,就折射出具有演绎性质的古希腊几何学证明法,是这种关于证明的几何学为亚里士多德逻辑提供了蓝本。同时,早期的逻辑学还与哲学交织…  相似文献   

7.
信息哲学于20世纪80年代初到中期首先由中国学者提出并系统建立,弗洛里迪先生在20世纪末到2002年所作的相关研究并不具有建立新学科的首创性意义和价值,并且尚未达到已有相关研究的层次和高度。弗洛里迪先生提出的信息哲学研究纲领并不严谨,其中充满了种种具有逻辑矛盾的杂乱思绪和内容的随意拼凑和组合,很多内容都不具有作为“元哲学”或“第一哲学”所应有的一般抽象性,有些内容则干脆是从某些实用信息科学技术学科中直接平移过来的。信息具有一般本体存在论意义的普遍性品格,只有建立在对此普遍性品格进行本质规定基础上的信息哲学研究纲领才能成为为相关研究开辟道路的“一面旗帜”,而弗洛里迪先生的纲领并不具有这一性质。创立信息哲学的关键并不在于玩弄一些概念拼凑或领域罗列的游戏,而在于具体建构出信息哲学与其他哲学、与已有的种种实用信息科学技术相区别的自身独具的观点、理论、体系和方法。  相似文献   

8.
《自然辩证法研究》2016,(5):107-111
在本体论意义上,实体与信息具有同等的存在优先权。如此,可以将本体论信息定义为主体之外的非实体性存在,具有客观性品质。尚未显现的本体论信息或显现信息在显现之前的存在状态定义为潜存信息,这样便可以解决信息哲学内部的逻辑矛盾,也是理解科学认知行为的前提。科学认知活动是本体论信息向认识论信息转化的过程,科学实验对应本体论信息的编码过程,科学理论建构对应着译码过程。从信息运动的角度分析科学认知行为,对于科学哲学的研究是一种全新的研究进路。  相似文献   

9.
过程哲学的核心观点是将实在看作是相互关系着的过程,这一核心观点可以概括为关系性-过程性原则。过程哲学作为一种思辨哲学,必须表明自身的逻辑必然性。从思辨哲学的自明原则可以分析出关系性原则的逻辑必然性;从怀疑论的逻辑结构的解析中可阐明过程性原则的逻辑必然性。因此在过程哲学中关系性-过程性原则是重要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0.
维特根斯坦在<逻辑哲学论>中提出了新的哲学观,他把对语言逻辑的思考与形而上学的生命伦理的体验结合起来,通过解决何为言说以及言说如何可能的问题划出思想表达即语言的界限,以显示出不能言说的东西或领域,从而告诉人们正确对待世界的方式,因此安顿生命、获得幸福.<逻辑哲学论>虽然关注和解决逻辑哲学问题,但重点却是一本伦理性质的书.维特根斯坦不是在构造理论体系--他对作为理论形式的传统哲学进行了致命的批判,而是在寻找彻底解决一切问题根本方法.  相似文献   

11.
要理解和谐社会理念,必须正确地认识悖论.悖论的历史同逻辑一样久远.悖论同矛盾一样,是客观存在的关系反映.辩证逻辑是认识矛盾性关系的工具,数理逻辑则是处理悖论性关系的工具.在全球化时代,和谐社会必然建立在信息技术基础上.悖论的逻辑地位的确立,为逻辑结构从完全性结构向不完全性结构转型提供了必要的说明.  相似文献   

12.
社会技术在马克思技术哲学中的地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技术哲学与普遍哲学之间存在着内在的逻辑一致性,通过普遍哲学的观念可以有效地理解技术概念.对于马克思也是如此.当前马克思技术哲学的工程主义、批判主义的叙事方式都将这种性质给予了展示.这些叙事方式将技术给予了自然主义的理解,即自然技术的概念.这是"人与自然"、"物质资料的生产"概念推演的必然结果.但是,在马克思普遍哲学中还包含着具有同样地位的概念:"人与人"、"人自身的产生"的概念.建立在这个概念之上的技术应该是社会性的,它所包含的可能性并没有被注意到."社会技术"原则的提出力图揭示出这种可能性,体现出二者之间的内在的逻辑一致性.  相似文献   

13.
特殊性与普遍性,是哲学讨论中的基本范畴。然而不论是亚里士多德逻辑,还是西方中世纪形成的传统逻辑,都未能对"普遍性"做出清晰的逻辑刻画。现代逻辑奠基人弗雷格的研究表明,在自然语言中关于普遍性的表达是没有个体词的,而要揭示普遍性的深层逻辑结构,必须诉诸对个体词的分析,普遍性需要借助个体词来表达。只有认清个体词的逻辑性质,才能认清普遍性的性质,也才能更深刻地表达普遍性。  相似文献   

14.
牛顿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中提出的"哲学中的推理规则",不仅浓缩了牛顿时代有关科学方法论的许多内容,而且还蕴涵着在此之后有关"科学发现的逻辑"问题的历史变化的思想根源,甚至这一规则也可以作为今天"复活发现逻辑"的一个典型的科学史范例.  相似文献   

15.
无穷小量的命运及对数学发展动力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近代力学的需要催生了无穷小量.历史上的数学家对无穷小量作了各种解读,试图论证它存在的合法性,以使微积分严密化,都没有成功.在19世纪末的数学公理化运动中,极限取代了无穷小量成为微积分的基础.无穷小量的曲折历史使人们认识到:数学有效性并不必须由其真理性来保证,数学家的信仰是数学发展的精神动力.近代数学家经历了从信仰上帝到信仰自然再到信仰数学内部的逻辑美的过程,数学家的任务也经历了从解决上帝、自然和数学三者之间的矛盾到解决自然和数学两者之间的矛盾,再到解决数学内部的矛盾过程.哥德尔不完备性定理抽走了数学家的逻辑美信仰,数学界出现了信仰危机.  相似文献   

16.
制定和完善工程伦理规范已成为提高工程职业化水平和工程师道德素养的迫切需要。本文以巴伦西亚(Valencia)工业工程师官方协会制定伦理规范为案例,指出逻辑解释学方法成为制定工程伦理规范的重要方法;适合境域并系统明确、结构稳定而灵活,也成为制定工程伦理规范的基本标准。  相似文献   

17.
在文[1]中,刘春生先生断言"投票悖论是一种典型的逻辑悖论",但在其论证中却存在着约定前提含义不明和一些逻辑错误.另一方面,由于"投票"悖论只是人类社会生活中发生的真实现象的一种反映,所以它不构成逻辑悖论.  相似文献   

18.
This paper proposes a measure of spatial homogeneity for sets of d-dimensional points based on nearest neighbor distances. Tests for spatial uniformity are examined which assess the tendency of the entire data set to aggregate and evaluate the character of individual clusters. The sizes and powers of three statistical tests of uniformity against aggregation, regularity, and unimodality are studied to determine robustness. The paper also studies the effects of normalization and incorrect prior information. A percentile frame sampling procedure is proposed that does not require a sampling window but is superior to a toroidal frame and to buffer zone sampling in particular situations. Examples test two data sets for homogeneity and search the results of a hierarchical clustering for homogeneous clusters.This work was partially supported by NSF Grant ECS-8300204.  相似文献   

19.
从"善良意志"的先验性和属人性,到"人是目的"的"普遍的道德法则",再到动物只具有"对象性价值"和伦理学的排他性,这便是康德环境哲学的逻辑进路;把康德视为人类中心主义的奠基者而对其口诛笔伐,这是对康德哲学的形而上学误解;事实上,康德是非人类中心主义的极力反对者,却不一定是人类中心主义的积极倡导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