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泥鳅是重要经济养殖鱼类,但是关于温度对泥鳅的受精卵卵裂研究还没有详细报道.本研究通过观察泥鳅的胚胎发育在不同水温(17±0.5)℃、(20±0.5)℃、(23±0.5)℃、(26±0.5)℃、(29±0.5)℃、(32±0.5)℃对卵裂间隔时间(T_0)的影响.结果表明:泥鳅胚胎发育可划分受精卵、卵裂期、原肠胚期、神经胚形成期、器官形成期、出膜期6个阶段.在一定水温范围内,第一次卵裂时间随水温升高而缩短,每升高1℃,约提前3.5min,通过回归分析第一次卵裂时间(y)和水温(x)的关系可以归纳为:y/min=-78.5ln(x/℃)+298.96(R~2=0.99).水温越高,卵裂间隔时间也越短,间隔时间与温度的回归方程为:y/min=44.188-0.002x/℃3+0.142 8x/℃2-3.553 6x/℃(R~2=0.987 1).  相似文献   

2.
白冠长尾雉孵卵行为的无线电遥测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2001年4月至2003年6月,在陕西佛坪县和河南董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对白冠长尾雉(Syrmaticus reevesii)的孵卵行为进行了研究.先后遥测了4只雌性个体,对5窝正在孵卵的雌鸟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白冠长尾雉的平均窝卵数为(8.86±2.11)个,产卵间隔约为24h,产下最后1枚卵即开始孵化,孵化期26~27d;巢温为(34.5±0.1)℃;雌鸟单独孵卵,平均每2.3d离巢1次,平均离巢时间(110±24)min,79%的离巢行为发生于16:00之后;离巢的雌鸟有较固定的取食地.列联表检验表明,天气状况对雌鸟是否离巢觅食有显著影响(χ2=9.089, ν=3, P=0.028).多元线性回归表明,离巢时间早晚与离巢时间长度有显著的线性关系(t=-2.146, P=0.046). 卵质量与孵化时间有极显著的相关性(F=32.03, ν=35, P=0.000).孵化过程中,卵在巢中的位置有明显的变化.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索拟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 mucronatus)的繁殖能力,并对其胚胎发育过程中经历的重要阶段和卵的形态变化进行研究,了解胚胎发育和完成整个生活史所需时间,为进一步研究其生长发育并进行有效防控提供参考。【方法】分别挑取3组180条拟松材线虫雌成虫,观察记录雌虫在25 ℃条件下的产卵情况,每隔2 h统计每组线虫的累积产卵量,直至卵的数量基本不再增加。挑取尚未产卵的拟松材线虫雌虫于载玻片上,待其产卵后,将卵置于蔡司体视显微镜下观察。连续观察胚胎的发育过程并使用照片记录不同发育阶段胚胎的形态变化,记录卵发育至不同阶段所需时间。挑取约200个刚产下的拟松材线虫卵,在25 ℃条件下发育24 h后每隔4 h统计其总孵化率,直至孵化数不再增加,设置3组重复。将刚孵化的2龄幼虫接种于灰葡萄孢(Botrytis cinerea)上,分为3组,每组设置3个重复,分别在接种1、2、3 d后使用贝尔曼漏斗法收集线虫,计算混合龄线虫中每龄期线虫所占比例,计算拟松材线虫胚后发育及完成整个生活史所需时间。【结果】① 在拟松材线虫产卵能力方面,0~10 h拟松材线虫产卵总量增长较快,16 h后产卵量逐渐趋于稳定,28 h内雌虫平均累积产卵12粒/条。② 拟松材线虫的胚胎发育过程主要经历以下几个关键阶段:单胞期、双胞期、3胞期、4胞期、5胞期、8胞期、16胞期、囊胚期、利马豆期、蝌蚪期、蠕虫期、1龄幼虫(J1),至孵化为2龄幼虫(J2)时结束。③ 在胚胎发育前期,第1次卵裂发生的位置存在两种情况,即卵的1/2和1/3处。双胞发育至5胞时也存在两种不同的发育方式,一种是双胞不移动直接分裂成3胞并列排列,另外一种是细胞进行移动,3胞呈三角形排列。通过观察30个卵的第1次卵裂和100个卵双胞的发育过程发现,这些不同的发育方式均是普遍存在的。④ 在25 ℃条件下,拟松材线虫卵的累积孵化率随时间增加而增加,在32 h时达到最高(93.31%),随后逐渐趋于稳定。⑤ 在25 ℃条件下记录了拟松材线虫卵从单胞发育至各个阶段的时间,完成整个胚胎发育过程需要约28 h。2龄幼虫接种于灰葡萄孢3 d后即可获得新的2龄幼虫,因此拟松材线虫完成整个生活史只需要3 d。【结论】对拟松材线虫卵从单胞阶段直至孵化的整个胚胎发育过程进行观察发现,拟松材线虫完成胚胎发育大约需要28 h,完成整个生活史需要3 d。对拟松材线虫产卵能力和卵的孵化率进行统计,收集拟松材线虫卵和2龄幼虫的最佳时间分别为16 h和36 h。拟松材线虫胚胎发育前期,在第1次卵裂期以及由双胞期发育至5胞期的两个过程中均存在两种与同属线虫不同的发育方式。这种现象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
为探明光周期对叉角厉蝽生长发育及繁殖的影响.在温度(26±1)℃,相对湿度(70±7)%的条件下,测定了7组光周期分别为24L∶0D, 16L∶8D, 14L∶10D, 12L∶12D, 10L∶14D, 8L∶16D, 0L∶24D条件下叉角厉蝽的生长发育和繁殖情况.结果表明,光周期对叉角厉蝽生长发育和繁殖有显著的影响.随着光照时间的增加,叉角厉蝽若虫发育历期和产卵前期缩短,若虫存活率、雌雄成虫寿命、产卵次数、产卵量和孵化率先增加后降低.当光周期为0L∶24D时若虫发育历期(19.02 d)和产卵前期最短(8.35 d); 16L∶8D条件下雌雄成虫寿命寿命最长,分别为50.81 d和47.47 d,产卵次数最多(15.76次),产卵量(663.1粒)和孵化率最高(85.77%).综上所述,光周期为16L∶8D时最适合叉角厉蝽生长发育和繁殖.  相似文献   

5.
温度对拟环纹豹蛛发育和繁殖力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拟环纹豹蛛(Pardosa pseudoannulata)为水稻害虫的重要天敌,在湖北省武汉市以成蛛和幼蛛越冬,一年最多可发生三个世代,以第二代历期为最短,第三代最长.雌蛛历期长于雄蛛.温度对发育历期有较大影响,用二次曲线拟合其关系方程为:y=698.2369—40.8019+0.617x~2,h=0.9850,R=0.9839 δ=5.5281.在32℃时历期取极小值23.36d.全代发育起点温度为10.16℃,有效积温为1171.3日度.温度对产卵间隔、卵袋数、产卵量、幼蛛存活率、成蛛寿命均有较大影响.在25—32℃温度范围内,产卵量和幼蛛存活率高,该蛛有较强的抗高温能力.  相似文献   

6.
自动温度记录技术在斑尾榛鸡产卵孵卵节律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莲花山斑尾榛鸡(Bonasa sewerzowi)的研究结果为例,介绍了利用自动温度记录器技术研究鸟类产卵孵卵节律的方法.研究表明,斑尾榛鸡雌鸟每隔2d产1枚卵,通过分析1只斑尾榛鸡雌鸟整个孵卵期的孵卵节律,发现它平均每天出巢(5.55±0.80)次(4~7次,n=22),平均每次出巢时间为(17.6±6.77)min.雌鸟早晨出巢的时刻平均为6:07±23min,傍晚出巢的回巢时刻平均为19:40±22min,日活动期平均为(812.5±35.1)min.雌鸟出巢的时间长度与环境温度呈正相关(Spearman相关检验,r=0.264,p=0.004),说明斑尾榛鸡在较温暖的天气条件下出巢时间较长.  相似文献   

7.
用采自牡丹江地区的86只(59♀♀,27♂♂)成体中华蟾蜍(Bufo gargarizans)进行两性异形研究.分别测量头体长、头长、头宽等6个形态特征指标并进行检验.结果表明:中华蟾蜍雌性平均头体长为(70.89±1.69)mm(n=59),雄性的平均头体长为(64.34±1.66)mm(n=27),雄性体长明显小于雌性,雌性头体长与雄性头体长的比值为1.102,且两性头体长存在显著差异.雌雄两性的头长、头宽、前臂及手长、后肢长与胫长等形态学特征均与头体长具有显著相关性.两性的胫长存在显著差异,头长、头宽、前臂及手长、后肢长、胫长随体长的生长速率具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8.
蓝点马鲛属暖温性大型中上层经济鱼类,具有高度集群和洄游的习性,广泛分布于中国、日本和朝鲜半岛的亚热带和温带水域,具有十分重要的经济价值。不同温度下蓝点马鲛胚胎发育的速度模型研究是基于产卵量方法的亲鱼资源量和补充资源量评估所必须的资料。本研究对不同水温对蓝点马鲛胚胎发育的影响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用受精卵于2016年春季产卵盛期在宁波象山港经海上人工授精获得,实验用蓝点马鲛卵径范围1.58~1.72 mm,平均直径(1.64±0.03)mm。实验共设置5个温度梯度(12、15、18、21、24℃),于100 L的实验水槽中对不同温度下蓝点马鲛胚胎的发育过程进行了跟踪观察。结果表明,蓝点马鲛胚胎发育速度和温度关系密切,12℃时,胚胎未完成发育,胚胎发育的最高临界水温24℃,最适水温范围是15~21℃,胚胎发育所需时间与水温成负相关关系。不同温度下胚胎不同时期发育所需时间表明Ⅲ期可能是蓝点马鲛胚胎发育的敏感期。  相似文献   

9.
文章探索大黄鱼胚胎发育受盐度的影响,以指导大黄鱼耐低盐新品种的选育工作.将大黄鱼受精卵置于不同低盐度进行胚胎发育及其对早期苗种进行低盐度耐受性分析,结果显示:在水温24℃,盐度4~28时,受精卵均能完成胚胎发育整个过程,所需时间在31 h 05 min~41 h 35 min之间,在盐度4~8时初孵仔鱼无法成活;随着盐度的降低,完成胚胎发育所需时间变长,孵化率显著降低(P 0. 05)在(9. 4±1. 03)%~(89. 3±1. 12)%之间.大黄鱼早期苗种在不同低盐度的半数死亡时间和平均死亡时间差异性显著(P 0. 05),半数死亡时间在(1. 2±0. 58) h~(249. 6±5. 68) h之间,平均死亡时间在(1. 4±0. 31) h~(254. 2±3. 17) h范围;耐低盐能力表现为30日龄 25日龄 5日龄,在盐度2时,出现极快大量死亡现象.  相似文献   

10.
人工养殖条件下沙塘鳢胚胎发育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研究了沙塘鳢 (Odontobutid obscura)的生长及其繁殖特性 .对人工养殖条件下沙塘鳢自然产卵和人工催产后受精卵的胚胎发育 ,尤其是对卵膜、卵黄囊及胚胎的发育进行了详细观察和描述 .水温 2 0 .5~ 2 4.5℃下 ,胚胎发育约需 3 86h,其中卵裂期 1 2 h,囊胚期 1 1 h,原肠期 1 5 h,而细胞分化与器官形成期需 3 84h.温室内鱼苗培育的成功 ,缩短了孵化期 ,提高了孵化率和成活率 ,为大规模人工繁殖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七彩神仙鱼胚胎及仔鱼发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七彩神仙鱼(Symphysodon aequifasciata)胚胎及仔鱼发育进行了研究,详细描述了发育各期的形态特征和所需时间.结果显示,七彩神仙鱼受精卵为红褐色粘性卵,在(29.0±0.5)℃时,孵化所需时间为52.5h.初孵仔鱼体长(3.52±0.19)mm,体高(1.27±0.07)mm,身体透明,头部粘附在产卵基上,尾部随着水流颤动.仔鱼出膜5d后亲鱼开始"奶子",到第13d基本发育完善.  相似文献   

12.
通过人工繁殖获得团头鲂受精卵,在体视显微镜下对其胚胎和早期仔鱼发育过程进行了连续观察、拍照与测量.结果显示,团头鲂受精卵呈圆球形,具黏性,卵径(1.18±0.09)mm;在水温(21±1)℃条件下,团头鲂胚胎发育从受精到孵化历时39h10min,经历了胚盘形成、卵裂期、囊胚期、原肠胚期、神经胚期、器官形成期和出膜期7个发育阶段;初孵仔鱼体长(3.44±0.29)mm,出膜后第4d仔鱼鳔完全充气,卵黄囊消失;观察时,受精卵至尾鳍出现期胚胎置0.7%生理盐水中,肌肉效应期和后面各时期的胚胎经4%多聚甲醛固定后置3%甲基纤维素中拍照可获得良好效果.该工作为研究团头鲂胚胎早期发育过程提供了实时和动态的图像资料,并为鱼类胚胎发育观察提供了基本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3.
光泽黄颡鱼胚胎发育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光泽黄颡鱼的成熟卵直径约1.57mm,激素催产获得成功,受精卵圆形、橙黄色,遇水膨胀,直径为2.01mm。水温在22-25℃时,胚胎孵化需要52.5h。讨论并比较了该鱼和其它鱼类胚胎发育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
黄海南部、东海北部黄鮟鱇的繁殖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鮟鱇雌鱼初次性成熟体长为293 mm,初次性成熟年龄为1.5龄。繁殖季节为2-5月,以4-5月为盛产期。雌鱼成熟系数在4月达到最大,5月次之,雄鱼成熟系数在5月最大。其绝对繁殖力介于(3.11~14.1)×105粒之间,平均为(6.74±2.87)×105粒,相对繁殖力(F/L)为883~2 153粒/mm,平均为(1 521±581)粒/mm,相对繁殖力(F/W)为181~426粒/g,平均为(264±76)粒/g。对Ⅳ期卵巢132颗卵细胞的直径测定结果显示,卵径范围为1.30~1.76 mm,平均为(1.59±0.19)mm,明显的1个峰值出现在1.575~1.625 mm,占总卵粒数的33.3%,其卵径分布不均匀,应属于一次性产卵类型。  相似文献   

15.
鲈鲤胚胎发育特征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观察了水温(18±0.5)℃条件下,鲈鲤[Percocypris pingi pingi( T chang )]的胚胎发育特征。结果显示:成熟鲈鲤卵呈球形、桔黄色,为粘性卵,卵径2.2mm,卵膜遇水膨胀后,最大外膜径达3.2-3.8mm。受精卵在水温(18±0.5)℃条件下,受精2h28min后开始第1次卵裂,受精后45h23min开始形成器官,受精后126h28min孵出仔鱼。初孵仔鱼全长为10.4mm,卵黄囊大而侧扁。根据胚胎发育过程的形态特征,可将鲈鲤胚胎发育过程分为受精卵、卵裂、囊胚、原肠胚、神经胚、器官发生和出膜7个连续阶段。32个时期。  相似文献   

16.
为确定实验室条件下长角血蜱的生物学特性,以幼蜱、若蜱、雌性成蜱、雄性成蜱各1只为1组,共30组,分别接种到15只兔的耳朵上,每只兔耳上接种1组,待其饱血脱落后收集并分装于试管中,观察并记录各发育期的时间、吸血前后的体重变化、雌蜱产卵规律、孵化时间等项指标.结果表明:幼蜱、若蜱、雌蜱、雄蜱吸血后比吸血前体重平均增加15....  相似文献   

17.
对采自黑龙江流域野生洛氏经过人工投喂饲料培养后进行雌雄筛选鉴别、人工催产、受精卵制备、孵化和苗种培育的人工繁殖研究.结果表明:繁殖期雌鱼腹柔软膨大呈圆囊形,生殖孔红肿突出较小,雄鱼腹部较小,生殖孔不红肿,但可见突出于身体0.5cm左右的生殖器,雌雄个体全长、体长、头长、吻长、眼径、尾柄长和尾柄高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体重和体高却差异显著(P0.05).在水温12~14℃水体中雌鱼采用HCG+S-GnRH+DOM混合剂一次性注射的方法,注射剂量依次为800IU+20!g+2mg,第8天催产率最高达92.42%,雄鱼采用HCG+S-GnRH混合剂一次性注射的方法,注射剂量依次为600IU+6!g,第6天催产率达到最大值95.19%.洛氏在16~17℃水温下受精170h后,鱼苗开始破膜,受精242h后开始上浮,上浮鱼苗投喂鸡蛋黄3d后放入苗种培育池,70d后完成苗种的培育工作,即可分池饲养.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基于小鼠尸体4 ℃冷藏不同时长后精子的体外受精(IVF)效率,探讨低温冷藏小鼠尸体应用于小鼠运输及意外死亡后品系恢复的可行性。方法 实验组为5月龄C57BL/6 J雄鼠,脱颈处死后4 ℃冷藏24、48、72 h和96 h,取附睾尾精子IVF,对照组为正常5月龄C57BL/6 J雄鼠IVF,统计各组IVF受精率。结果 冷藏24 h后附睾尾精子具备正常受精能力,受精率为73.0%、60.0%和77.0%;48 h 组内差异大,受精率为0%、55.4%和3.2%;72 h受精率极低,受精率为3.2%、0%和1.7%;96 h 精子有活力,但无受精能力。所有受精卵均可发育至2细胞,冷藏24 h组和对照组分别移植受体妊娠率分别为60%和66%,证明4 ℃冷藏对胚胎发育无影响。结论 C57BL/6J鼠经4 ℃冷藏的附睾尾,在24 h内具备稳定的受精率,可用于小鼠运输及特殊情况品系恢复。  相似文献   

19.
《武夷科学》2020,(1):29-36
为深入了解褐圆蚧纯黄蚜小蜂(Aphytis holoxanthus DeBach)个体生长发育状况,采用跟踪观察,应用透射光和直射光拍摄,描述了该蜂的胚胎发育和胚后发育过程。结果表明:在温度(25±1) ℃、相对湿度70%±5%条件下,纯黄蚜小蜂卵期2~3 d。产卵后0~8 h为卵裂和胚盘形成阶段;16~18 h后,形成胚带和胚膜;50~52 h后,胚胎雏形形成;54 h后,胚胎形成,卵壳表面出现裂缝,卵壳从卵端部开始脱至卵柄,1~2 min完成孵化。纯黄蚜小蜂幼虫期约为7 d,蛹期7~8 d,预蛹浅黄色,老熟蛹复眼浅灰色,胸部腹板和腹部腹板大部分暗褐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