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由于诸多历史资料的相继问世,“西藏革命党”事件越来越引起学术界的关注。文章在广泛查阅相关历史资料、吸收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十三世达赖喇嘛的宠臣、爱国人士坚塞·土登贡培参与“西藏革命党”的情况以及“西藏革命党”的主张、组建背景、与国民党的关系、主要活动、如何被取缔等问题进行了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2.
我国是多民族的国家,正确处理民族关系是中国革命和建设取得胜利的重要保证。西藏工作是党的民族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中央三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的政策、方针上阐述厂党在西藏问题上的立场。  相似文献   

3.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与“纲”,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老西藏精神”是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精髓之一,是中国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弘扬“老西藏精神”指引了方向,“老西藏精神”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了西藏经验。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凝聚磅礴精神力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中,大力提倡和弘扬“老西藏精神”,构筑中国精神和中国价值,对西藏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区创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4.
西藏和平解放是中国革命和西藏人民解放史上重大而影响深远的历史事件。西藏和平解放时期,朱德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层的重要成员和中国革命中军事上的主要领导人之一,他参与西藏和平解放的决策,又具体指挥了人民解放军解放西藏的事务。文章主要通过朱德长征时期与藏族活佛建立的友谊及其在西藏和平解放进程中发挥的作用,揭示其个人魅力对西藏和平进程的深远影响,颂扬其对西藏和平解放作出的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是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政治生活中的大事。《决议》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对建国三十二年来党的重大历史事件,特别是“文化大革命”作出了正确的总结,科学地分析了在这些事件中党的指导思想的正确和错误,分析了产生错误的主观因素和社会原因,实事求是地评价了伟大领袖和导师毛泽东同志在中国革命中的历史地位,充分论述了毛泽东思想作为我们党的指导思想的伟大意义。《决议》肯定了三中全会以来逐步确立的适合我国情况  相似文献   

6.
目前党的建设的重大任务,是在执政的理论形态上加快完成“从革命理论到执政理论”的转变,从而为党的转型发展指明方向。“执政理论”的核心内容是处理好党与人民的权力关系,党的“权力认同”模式要从过去的通过革命转向通过不断改革赢得认同与支持;党的“权力基础”则应向整个社会大力拓展;党的“权力运行”模式要实现由集中到民主与法治的转型。新时期党的“执政理论”建构,要以中央提出的“以人为本”为执政主基调,将“以人为本”由重要概念发展成为完整的理论体系。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推行“权力清单制度”,选择法治作为推动执政转型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7.
英人贝尔与达赖"新政"之关系考析--兼论达赖"新政"的性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崇凯 《西藏大学学报》2003,18(2):26-33,68
民国初期(20世纪一二十年代)十三世达赖在西藏实施的“新政”,是西藏近代历史上的重大历史事件。在达赖“新政”的过程中,英国人特别是贝尔在其中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第一手材料,全面、客观地研究分析英人特别是贝尔与达赖“新政”的密切关系,旨在说明达赖“新政”,复杂的政治背景,从而透过现象看清本质,以便对达赖“新政”的性质有一个全面的把握和准确的认识。即达赖的“新政”是在英国支持下为拯救西藏封建农奴制并企图自立割据而进行的一场自上而下的极不彻底的改革,带有浓厚的半殖民地色彩的历史烙印。  相似文献   

8.
西藏地区的民主改革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西藏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第二阶段的历史任务,也是彻底埋葬封建农奴制度的一场伟大革命。这场革命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推翻了封建农奴主阶级的统治,实现了百万农奴翻身解放;变农奴主所有制为劳动农牧民的个体所有制;建立了人民民主的西藏地方自治政权。西藏民主改革的胜利完成,使西藏社会性质发生了质的变化,实现了社会发展的飞跃,开创了西藏历史的新时代,是中国共产党在解决中国民族地区变革方面的巨大成功,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关于民族地区社会改革理论与西藏实践相结合的光辉典范。  相似文献   

9.
西藏位于中国的西南边疆,是中国的西南大门。由于西藏战略地位的重要性,近代以来成为令人瞩目的地方,也成为中外学关注的重要区域之一。尤其是,所谓的“西藏问题”开始于近代,一些侵略分子竭力策动“西藏独立”,一些国际“知名人士”格外注意西藏近代社会的发展和变化。因而,西藏近代史  相似文献   

10.
党在西藏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中,从过程到内容,从理论到实践,都有一些特点。“以特别真诚和尊重西藏民族的感情对待西藏民族”、“根据西藏人民觉悟意愿实际,稳步推进民族区域自治”、“民族、宗教界上层爱国人士发挥了特殊历史作用”、“十分强调给西藏经济发展以支持帮助”、“特别注意保护发展西藏的民族化”、“突出强调维护祖国统一与民族团结”就是其主要表现。  相似文献   

11.
"红色文化教育"所特有的文化传播、自我教育、政治思想教育和宣传等功能,在高校的学生党建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四川文理学院地处川陕革命根据地老区,有着深厚的红色文化底蕴。如何利用"红色文化"资源优势,有力推进和创新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四川文理学院作出了有益的尝试,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通过跨文化的方法,对汉藏族大学生在字形相似性判断方面进行对比,结果发现:(1)藏族大学生对汉字对字形相似性判断平均评定等级数低于汉族大学生平均评定等级数;(2)在高频汉字对中,藏族男大学生对汉字对字形相似性判断平均评定等级数低于汉族及藏族女大学生平均评定等级数;(3)在低频汉字对中,藏族男大学生对汉字对字形相似性判断平均等级数低于汉族男大学生平均评定等级数,其他两两间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3.
藏传佛教寺院中的祭祀性舞蹈"羌姆"。大约在公元8世纪由莲花生大师在主持修筑桑耶寺的过程及开光仪式中所创。藏族传统寺院法舞"羌姆"从"金刚舞"的传入,在西藏发展了几千年,积极地改革形态,充分吸收苯教仪轨和民间舞蹈形式,使"羌姆"更加民族化,与当地文化接壤,集中反映了藏族人民的审美情趣和风俗习惯。它以绚丽的形象宣扬着佛教教理,扩大佛教的影响力。而这绚丽的形象,无论是古朴的舞蹈、诡异的面具,还是华丽的服饰都是藏族文化审美意识、审美理想的体现。  相似文献   

14.
北江工农军是在1924年国共合作革命方针的指引和工农运动的推动下,产生、发展和壮大起来的。国民党右派发动“4·15”反革命政变后,北江工农军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为了保存革命实力北上武汉,并随国民革命军南下参加八一南昌起义,谱写了中国革命史上光辉的一页。  相似文献   

15.
毛泽东是我们党和国家民族工作的主要开拓者,尤其是对西藏民族工作付出甚巨。毛泽东在西藏和平解放时期的主要历史贡献是及时确定进军和经营西藏的战略决策;精心指导签订和平解放西藏“十七条协议”;提出并切实执行慎重稳进的西藏工作方针,为争取西藏和平改革尽了最大努力,对马克思主义民族学做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16.
藏族民间文化是藏族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实践中,不断创造和积累并延续继承下来的优秀文化遗产。是藏族历史渊源、生活习惯、风俗观念、宗教信仰、语言文学、文学艺术、生产技术等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特征的总称,是民族个性特征的重要表现,积淀了藏族各个历史时期的社会发展因素。继承和发展民族民阎优秀传统文化,也是保持藏族民间文化特色和多样性的保障。“道”是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遮部县旺藏、尼傲一带盛行的一种藏族传统节日,意即欢庆。主要是为祭祀神灵、欢庚丰收而过的节日。  相似文献   

17.
"平民政权"是中国共产党在1923年"三大"期间提出的政权主张的新提法,之后一直出现与二、三十年代中共中央的文件、宣言、报告、决议中。这一口号,既延续了"二大"所提出的"由一个或数个革命的党派共同执政"的政权观点,也为稍后中国共产党"革命民众联合政权"、"建立一个工农小资产阶级独裁制"以及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政权方案提供了一个总体思路。在中国上世纪20年代复杂多变的历史背景下,它在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内涵。文章追寻这一思想的产生、发展和演变的轨迹,为进一步研究中共早期政权思想提供更为广阔的思路。  相似文献   

18.
红色资源是我们党和国家宝贵的精神财富。百色红色资源丰富、载体多样、利用方便,是优质高等教育资源。将百色红色资源引入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以下简称"概论")课教学中,让学生了解百色红色精神、体验百色红色精神、传播百色红色精神,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无疑具有强烈的吸引力、感染力、说服力和震撼力,对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增强教学实效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大法宝。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语境下,统一战线,科学发展观,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新的三大法宝。新的“三大法宝”是对中国革命时期“三大法宝”的继承和超越,是时代的要求,是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必然。运用新的“三大法宝”需要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与中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和创新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20.
许广智 《西藏大学学报》2006,21(1):11-17,42
改革开放以来,在党和国家对藏学研究事业的高度重视下,我国的藏学研究事业取得了历史性的进步,在藏学研究的各个领域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全国先后建立了一批具有现代研究水平的科研机构,为藏学研究事业的进步和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西藏大学中国藏学研究所,作为国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百所重点研究基地,即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