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少量气胸误诊的原因.方法对11例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少量气胸的患者,分析其临床表现、体征、诊治经过.结果 11例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少量气胸的患者入院时均未诊断自发性气胸,多误诊为急性左心衰竭、重症哮喘、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加重等.结论提高认识,了解气胸的不典型表现,是减少误诊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少量气胸误诊的原因.方法对11例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少量气胸的患者,分析其临床表现、体征、诊治经过.结果 11例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少量气胸的患者入院时均未诊断自发性气胸,多误诊为急性左心衰竭、重症哮喘、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加重等.结论提高认识,了解气胸的不典型表现,是减少误诊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的护理要点。方法:对100例我院呼吸内科2010年6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呼吸道护理、合理氧疗、纠正不良饮食及排便习惯、正确的肺功能训练等。结果:经合理的治疗及护理后,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症状能得到控制或缓解达95%以上。结论: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给予合理的治疗以及护理措施能有效控制呼吸道感染,改善肺心功能,从而控制病情发展;同时能大幅度地降低肺性脑病的发生率,这对于减轻患者痛苦,提高生存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无创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PAP呼吸机)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合并急性左心衰治疗中的效果.方法:61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合并急性左心衰患者,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32例,对照组29例,治疗组使用BiPAP呼吸机加常规药物治疗,对照组仅使用常规药物治疗,观察两组患者在治疗30min至7...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纳洛酮联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并发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06年1月至2008年1月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呼吸内科住院的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并发Ⅱ型呼吸衰竭的患者45例随机分为标准治疗组及对照组,两组均匀给予氧疗、无创正压通气、抗感染、解痉平喘、止咳化痰、纠正酸碱失衡、营养支持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纳洛酮注射剂(0.4mg/支),首剂负荷量0.8mg加入生理盐水20ml中静脉推注,以后给予纳洛酮注射液2mg加入生理盐水100ml中,每日2次,用微量泵24小时持续静脉泵入,24小时纳洛酮总剂量4mg,连用3天。结果治疗组23例患者中20例治疗好转,另外3例因病情无变化或恶化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治疗;对照组22例患者16例治疗好转,6例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治疗组平均住院日、插管率、病死率、住院费用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纳洛酮联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并发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可减少患者的气管插管率,临床疗效确切、安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肺栓塞的诊断方法,分析常见误诊原因,提高对肺栓塞的认识,降低误诊、误治。方法:收集了30例肺栓塞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资料及误诊情况,对误诊原因进行分析。结果:肺栓塞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临床医生,尤其是部分外科医生对该病认识不足,故误诊率高。30例病例误诊肺炎11例,肺结核4例,胸膜炎3例,慢性阻塞性肺病2例,肺心病2例,急性冠脉综合征5例,急性左心衰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1例。结论:肺栓塞早期临床诊断有一定困难,临床医生应提高对病症的认识,对有高危因素患者新近出现气促、胸痛、咯血、呼吸困难和新发肺部浸润影,经治疗症状无缓解,应考虑肺栓塞可能,尽早完善CT肺动脉造影检查,减少误诊、误治。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高原地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合并慢性肺心病抗氧化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高原地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合并慢性肺心病患者118例,所有入组患者随机分为2组,根据不同治疗方案分为:常规治疗加用氨溴索患者59例为对照组,常规治疗加用红景天患者59例为观察组,疗程4周,比较两组患者的肺功能指标、动脉血气指标、血清学指标改变情况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FEV1,FEV1/FVC,PaO2,SOD,GSH,T-AOC均显著升高,两组患者PaCO2,8-isoPGF2α,MDA显著降低;观察组患者FEV1,FEV1/FVC,PaO2,SOD,GSH,T-AOC,治疗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PaCO2,8-isoPGF2α,MDA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红景天与氨溴索均是治疗高原地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合并慢性肺心病的有效药物,红景天的治疗效果更佳,可明显改善患者的肺功能、动脉血气及血清学指标.  相似文献   

8.
探究观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合并Ⅱ型呼吸衰竭运用BiPAP无创呼吸机治疗的临床效果。回顾性分析兰州市城关区人民医院收治的46例确诊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给予BiPAP无创呼吸机治疗,观察治疗效果。治疗后43例(93.48%)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CTA评分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pH、PaO_2SaO_2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PaCO_2显著下降,前后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3例(6.52%)患者经无创呼吸机治疗3h及6h后病情加重,需行气管插管,复查血气分析可见PaO_2、PaCO_2、SaO_2升高,转为有创呼吸机治疗后均好转出院。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合并Ⅱ型呼吸衰竭运用BiPAP无创呼吸机治疗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咳嗽、咳痰、胸闷、气喘等症状,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1例巨大肺大疱诊疗经过,探讨巨大肺大疱与自发性气胸的鉴别方法。方法回顾分析武汉市江夏区第一人民医院呼吸内科2016年12月收治的1例巨大肺大疱病例的临床资料、治疗经过。结果1例巨大肺大疱患者,发病后出现呼吸困难、咳嗽,低氧血症,胸部CT室危急值回报左侧气胸,经过胸外科会诊并没有立即胸腔闭式引流,阅CT见透光区考虑巨大肺大疱压缩肺组织所致,不是自发性气胸,患者呼吸困难考虑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所致。结论巨大肺大疱合并肺部感染,易出现胸闷气急等症状,且胸片上与气胸不易区别,极易误诊导致误治。巨大肺大疱与气胸有时鉴别有一定难度,需要一定的经验,通过个案查阅相关文献,了解两者鉴别要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贫血患者与炎症的关系。方法根据贫血标准对273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进行调查,对其中合并贫血的COPD患者(贫血组)40例和非贫血的COPD患者(非贫血组)40例为研究对象。常规行肺功能(FEV1%)检查,测定血清细胞因子白细胞介质IL-6、IL-8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流式细胞仪检测CD4+、CD8+T细胞,并计算其相关性。结果贫血组患者的炎症指标IL-6、IL-8、TNF-α水平高于非贫血组(P<0.05),CD4+/CD8+T细胞比例低于非贫血组(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COPD患者合并贫血可能与炎症相关。  相似文献   

11.
观察社区慢性病管理模式配合辩证施护在慢性阻塞性肺病中应用的临床护理效果。观察广元市中医院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100例的临床护理效果,将100例COPD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两组各50例。观察组采用慢性病管理模式配合辩证施护进行临床护理,而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进行护理。对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数据采用SPSS19.0进行分析处理。观察组的中医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之间的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社区慢性病管理模式结合辩证施护能够较理想地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依从性,促进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可必特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AECOPD)的疗效。方法60例AECOPD随机分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治疗组给予常规抗感染、祛痰、氨茶碱解痉、抗心衰、扩血管等综合治疗外,加用可必特氧气雾化吸入2.5ml/次,3次/d,并同时予静脉用甲基强的松40~80mg,1~3次/d,总疗程度7d。结果治疗组FEV1平均增加0.2L,对照组FEV1平均增加0.07L。治疗组中26例PaCO2下降及PaO2上升20mmHg,对照组中只有6例。治疗组中住院天数10d,对照组15d。结论可必特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AECOPD)的疗效好,与对照组相比FEV1及肺功能有显著差别P<0.01,且缩短住院天数,无副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可必特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AECOPD)的疗效.方法 60例AECOPD随机分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治疗组给予常规抗感染、祛痰、氨茶碱解痉、抗心衰、扩血管等综合治疗外,加用可必特氧气雾化吸入2.5 ml/次,3次/d,并同时予静脉用甲基强的松40~80 mg,1~3次/d,总疗程度7 d.结果 治疗组FEV1平均增加0.2 L,对照组FEV1平均增加0.07 L.治疗组中26例PaCO2下降及PaO2上升20 mmHg,对照组中只有6例.治疗组中住院天数10 d,对照组15 d.结论 可必特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AECOPD)的疗效好,与对照组相比FEV1及肺功能有显著差别P<0.01,且缩短住院天数,无副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煤工尘肺合并自发性气胸的临床特征及诊治方法。方法回顾分析我院近2年诊治的30例煤工尘肺合并自发性气胸的临床资料。结果以缓慢起病者居多(60.0%),气胸症状及体征多不典型;以开放性(或称交通性,50.0%)、闭合性(或称单纯性,36.6%)为多见,同时双侧气胸发生率高(20.0%),并发皮下气肿(33.3%)、纵隔气肿(26.2%)、呼吸性酸中毒(30.0%);确诊28例,误诊2例(误诊率6.6%);治愈26例,死亡4例(死亡率13.3%)。结论煤工尘肺合并自发性气胸患者临床表现不典型,心肺功能多较差,对积极的剖胸或胸腔镜手术耐受性差;误诊率及病死率高,应引起医务人员的重视。  相似文献   

15.
探究呼吸肌训练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影响。选取2018年8月~2019年8月期间定西市人民医院康复中心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86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对照组43例行常规干预,研究组43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呼吸肌训练。对比肺功能指标与慢性阻塞性肺病评估测试(CAT)评分、复发率。①训练后对照组肺功能指标与训练前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AT评分明显低于训练前(P0.05),训练后研究组肺功能指标明显高于训练前(P0.05),CAT评分明显低于训练前(P0.05),训练后研究组肺功能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CAT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②研究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χ2=6.103,P=0.013)。呼吸肌训练可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病情明显减轻,且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16.
慢性阻塞性肺病是一种以气流受限为特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这种气流受限通常呈进行性进展,不完全可逆。患者会逐渐丧失劳动能力甚至生活自理能力,生活质量明显下降,给患者及家庭带来严重的心理负担、经济负担及护理负担。如何做好COPD患者的健康教育工作对提高患者的自我保健意识、延缓疾病的进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观察老年人肺部感染合并多器官功能衰竭血小板的变化及其变化对治疗的指导意义。选择肺部感染多器官功能衰竭患者34例,年龄≥65岁。其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部感染8例,肺心病合并肺部感染10例,慢性心功能衰竭合并肺部感染9例,单纯重症肺部感染7例。34例患者中,血小板均不同程度减少,其中18例(52.9%)发生DIC,早期给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16例临床治愈。慢性心功能衰竭和有肺基础病的老年人合并肺部感染易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甚至DIC发生,多器官功能衰竭时血小板减少,早期应用低分子肝素钙可预防DIC,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8.
评价在普通病房应用无创正压通气(NIPPV)治疗急性加重期慢性阻塞性肺病(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2008年3月-2010年12月兰州大学第二医院呼吸内科收治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93例,分为A组(常规治疗+NIPPV)47例,B组(常规治疗)46例,动态观察两组治疗前、后90m in、6、24、48h及1周后血气分析,以及治疗前后心率、呼吸、意识及咳嗽、咳痰、呼吸困难的变化情况,统计两组需要气管插管及气管切开的例数。A组患者治疗后90m in、6、24、48h及1周后血气分析,与B组患者相比较,pH、PaO2、PaCO2均得到明显的改善,A组患者咳嗽、咳痰、呼吸困难的症状明显改善,呼吸频率和心率均明显下降,B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不明显,两组在临床好转率、气管插管率和气管切开率方面差异均有显著性。双水平正压通气(B iPAP)呼吸机在治疗AE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患者时,能缓解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改善了呼吸功能,减少了并发症;可作为此类呼吸衰竭患者的一线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受慢性阻塞性肺病影响的呼吸道内气固流动特性,建立了基于Weibel模型的5~8级三维肺部模型.气相采用标准k-ε湍流模型,颗粒相采用离散颗粒模型.三级呼吸道内模拟的气固流动特性与实验结果进行了对比验证.在呼吸强度为30,60和90 L/min条件下,模拟了稳态、非稳态吸气时第7级内侧呼吸道受慢性阻塞性肺病影响收缩...  相似文献   

20.
观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行早期肺康复治疗的效果。将甘肃省第三人民医院接收的83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41例,观察组4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早期肺康复治疗12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肺功能(FEV1、FVC、FEV1%)、活动能力(6MWD)及生活质量(CAT)评分变化。治疗前后两组患者FEV1、FVC、FEV1%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6MWD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6MWD均显著变长(P0.05),且观察组患者6MWD显著长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CAT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CAT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CAT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行早期肺康复治疗可明显改善患者活动耐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