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介绍了太阳帆航天器在进行探月飞行时,非理想帆面的推力计算;重点分析了在轨长时间运行时空间环境对帆面光学系数及轨道漂移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太阳帆光学性能的退化对总推力、特征加速度和光压数的演化不可忽视,高精度深空探测轨道的设计要考虑空间环境因素.  相似文献   

2.
基于B/S模式和ASP.NET技术,详细介绍了基于Web的图书管理系统的设计和实现;论述了系统需求分析、系统设计以及数据库设计的相关技术,并对系统进行了运行测试。为基于Web的中小型图书管理系统的设计提供了标准方法和思路。  相似文献   

3.
<正>"嫦娥"1号所用激光高度计设计原理发布"嫦娥"1号(CE-1)卫星激光高度计2007年10月24随CE-1卫星发射升空,11月28日在环月轨道上开机后,获取了共计912万点有效月球三维高层数据,圆满完成探测任务。  相似文献   

4.
张志恒 《科技资讯》2011,(17):107-107,109
结合百万核电汽轮发电机组工程技术设计,对百万核电汽轮机汽水分离再热器系统(GSS)作用、二级再热系统设计、疏水系统设计以及运行工况设计情况进行分析介绍。  相似文献   

5.
北斗导航卫星氢原子钟性能分析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星载原子钟是导航卫星最重要的载荷之一,负责星上时间基准的产生和维持.我国北斗三号导航试验卫星首次配置了23 kg级被动型星载氢原子钟,验证了氢原子钟的空间环境适应性和在轨性能,实现在轨运行误差小于1 ns/d.在北斗三号全球导航卫星系统中,氢原子钟已作为主钟应用至GEO,IGSO和MEO三类导航卫星,对系统的运行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从氢原子钟的机理和性能评估方法出发,比较了铷钟、铯钟和氢钟三类原子钟的性能差异,根据地面和在轨测试数据,给出氢原子钟在轨运行性能评估结果;最后利用卫星遥测数据建模,对氢原子钟健康状况和寿命进行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6.
在轨建造是指在空间轨道或者地外天体上就地取材或者利用携带的材料、组件通过加工、组装形成航天器及其部组件的过程.由于无需经历发射段苛刻的力学环境,不受运载火箭整流罩空间的限制,因此,在轨建造能够有效降低航天器结构的重量,实现百米甚至千米级空间设施的建设.本文首先分析了在轨建造的技术优势和航天领域的工程需求.其次,分析了空间微重力、高真空和极端温度环境下加工过程中材料的受力和运动行为,以及对制件特性的影响;再次,分析了空间超大型结构在轨建造全过程的激励和扰动源、动力学分析与控制的力学问题;最后,梳理了面向在轨建造的空间大型结构设计的力学约束,给出多级空间桁架结构在轨建造的优化设计模型.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一种利用计算机多媒体网络技术设计实现的认知功能测试系统.实验系统充分考虑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特点,以LOTCA成套测验为基础,结合认知心理学理论进行了任务的选取和系统设计.为使其具有良好的网络运行特性,系统制作中还采用了包括Flash、ASP和XML语言等在内的网络开发工具.最后通过功能测试,验证了整个系统的正确性.这种设计将传统的测试系统多媒体化、网络化,可以方便地应用于其他功能测试系统,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8.
文章介绍安凯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出口美国客车项目,满足美国EPA07排放要求的整车排气后处理系统的设计;对后处理系统的布置设计、悬置设计,以及后处理系统的密封测试、振动测试进行了阐述,对满足EPA07排放要求的排气后处理系统设计的几个关键点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9.
设计验证(Design Verification)在数字系统设计中已经非常重要。功能验证成为了现代数字系统设计周期地瓶颈。作为对基于仿真地验证方法改进的一次尝试,介绍了一种基于有限状态机生成测试向量的方法。它有效地提高了状态空间的覆盖率。  相似文献   

10.
随着工艺特征尺寸逐渐趋近于纳米级,SRAM型FPGA越来越容易受到空间辐射环境的影响而导致系统故障.为了提高SRAM型FPGA在空间环境的可靠性,在对Xilinx系列SRAM型FPGA的单粒子效应故障模式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重点介绍了几种抗单粒子翻转方法,并对各种方法的适用范围、使用特点及应用情况等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选用基于SelectMAP接口和用户可自定义的纠检错方式实现对SRAM型FPGA的回读、纠检错和刷新设计;选择动态重配置设计方法实现系统的在线全部和部分重构设计是最为有效的可靠性设计方法.该回读、纠检错、刷新和部分重构设计方法已经在嫦娥五号试验器中得到在轨成功实施与验证.  相似文献   

11.
星载SAR系统在轨飞行前,必须经过严格的测试,以保证其性能达到设计要求.针对这些测试工作量大、需要的测试仪器多、数据记录不全面等问题,介绍了一种通用试验记录仪的设计.它以FPGA为核心可以完成模拟信号采集、模拟信号恢复、辅助数据发送和接收、小容量数据记录、遥测数据和热敏电阻采集等功能.同时采用了USB接口,为上位机自动控制和数据永久保存提供了条件.详细叙述了系统的设计方法,阐述了系统原理、硬件电路设计方法和FPGA软件实现.  相似文献   

12.
灯光距离调节装置综合性能测试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电动灯光距离调节器 (调光马达 )的性能要求标准 ,介绍了基于虚拟仪器技术构建的调光马达综合性能参数的自动测试解决方案 ,具体分析了测试系统的系统结构、硬件和软件设计 .实际运行结果表明 ,利用虚拟仪器技术进行计算机辅助测试系统设计 ,可以实现测试自动化和简化仪器仪表 ,提高参数测试效率和精度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论述了二浮惯性测量装置(Inertial Measurement Unit,IMU)组合体热控系统设计、试验验证和再设计的过程.首先分析了斜装结构形式和布局,然后基于宇航产品的热设计原则,介绍了二浮陀螺和石英加速度计的热设计情况,试验验证时发现高温段陀螺温升过大,通过更换导热系数更大的陀螺安装板材料等措施,使得陀螺能够稳定工作在最佳精度范围内.最终的试验数据和试验前后标定数据的对比表明,二浮IMU组合体热控系统的设计完全满足整船的技术要求,并为惯性仪表提供良好的温度环境,在保证惯性仪表工作精度的同时,也可大大提高其在轨工作寿命.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一种新型微型飞行器高度计的研制技术.利用微型数字压力传感器和数字信号处理(DSP)串口通迅,读取数字压力传感器中压力、温度值及补偿参数,用软件进行温度补偿和高度计算.介绍了在2种温度、2种压力下校正传感器的灵敏度、零漂等参数的方法及温度补偿原理.实验室测试表明:该高度计的误差小于±5 m,分辨率为1 m.经飞行试验,证实所研制的高度计具有体积小,重量轻,功耗低,精度高,工作可靠等特点.  相似文献   

15.
针对激光引信在实际操作中的复杂性等问题,提出了一种激光引信目标探测识别的仿真软件设计. 该设计以激光近炸引信为应用背景,设计了以周视六象限为发射系统的激光导弹模型. 通过发射激光光束实现对目标的探测,根据不同目标回波反射功率的计算实现对目标的识别,并利用回波功率阈值判断导弹启动位置,完成整个引信动态模拟. 通过对激光引信仿真软件进行功能测试,结果表明模块设计合理,运行正常,测试结果满足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16.
该文介绍了多功能空气源热泵实验系统的工作原理,进行了实验室空调冷负荷及热水量的计算,并对实验测试系统进行了设计。通过本文实验方法,得出了多功能空气源热泵在不同运行模式下机组运行功率、制冷量和COP值。多功能空气源热泵机组制热性能系数和制冷系数分别为3.84和3.25。该实验测试结果表明多功能空气源热泵实验系统设计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7.
"嫦娥"一号卫星激光高度计获取最高精度月球地形模型CLTM-s01《中国科学G辑:物理学.力学.天文学》2008年第11期发表的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平劲松研究员等的论文"基于嫦娥一号卫星激光测高观测的月球地形模型CLTM-s01",报道了首次利用"嫦娥"一号月球探测卫星激光高度计数据获取最高精度月球地形模型。该研究团队利用  相似文献   

18.
针对滚珠直线导轨用于空间机构时的空间环境适应性问题,提出了空间机构用导轨设计方案,经导轨地面试验和产品在轨试验验证,该设计方案可以满足在轨使用要求,实现了导轨在真空、高低温等空间复杂环境下的长寿命应用.以空间站机械臂末端执行器用滚珠直线导轨研制为例,开展了导轨设计,并进行了导轨试验验证,确定了导轨采用滚珠溅射沉积MoS2复合薄膜的固体润滑方案,间隙为0.04~0.05 mm,满足末端执行器在轨工作2 000次以上的使用寿命要求.通过末端导轨试验可知,固体润滑的导轨载荷能力和使用寿命均显著下降,在空间机构用导轨研制过程中,须进行专项寿命试验,以验证导轨能否满足在轨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19.
云南省自动气象站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要介绍了云南省自动气象站监控系统,首先分析了建设现状和系统需求,然后对系统设计和功能的实现做了适当介绍,最后对运行情况进行简明小结.  相似文献   

20.
Symbian OS下的实时交通导航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设计和实现Symbian操作系统下的实时交通导航系统,研究了基于Hilbert分形和最小边界矩形分解的改进R树空间索引结构,提高了空间对象检索效率.利用Symbian的活动对象机制构建了单线程的非抢占式多任务处理方法,保证了系统的运行安全性和效率.基于Symbian Open C技术构建的矢量地图解析引擎具有跨平台特性,基于系统设计和实现方面的关键问题研究,实现了Symbian S60平台下的实时交通导航系统,在多个城市的测试结果表明,该系统的稳定性和实时性均能够满足实用化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