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科技园地》2003,(3):24-24
  相似文献   

2.
在同等环境条件下按不同比例混播禾本科牧草无芒雀麦和豆科牧草紫花苜蓿,结合两种牧草各自的生态习性、生活型和生态幅等指标比较两种牧草发芽率、株高和生物量,结果表明,当无芒雀麦和紫花苜蓿的混播比例为20∶20时,其平均生物量最高.  相似文献   

3.
根据1987至1991年大麦不同株高品种混播试验,混播比单播增产极显著,分析增产机理是:大麦生长中后期,混播比单播叶面积指数高、漏光和光反射减少、提高了光能吸收率,光合强度和叶绿素含量,减轻亦霉病,能增穗、增粒、提高干粒重。  相似文献   

4.
披碱草与苜蓿混播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披碱草与草原2号杂花苜蓿不同混播比例的群落性质,高度生长和地上生物量积累动态及混播后地上生产力进行了对比研究,披碱草、苜蓿的高度生长方式不受不同混播比例的影响,其高度生长曲线分别为H=t/(a+bt+ct·t)和H=a+bt+ctt.披碱草、苜蓿的地上生物量积累方式不受不同混播比例的影响,其增长曲线为W=at^b。不同混播比例生物量积累速率不同。茎叶比、叶面积指数在不同的混播群落中数值不同,苜蓿  相似文献   

5.
6.
将科多8青贮玉米与秣食豆按1:1、1:2、1:3的比例进行同行和间行混播,以单作玉米为对照,研究了混播群体中玉米的农艺性状。研究发现,玉米的农艺性状受混播方式和比例影响明显,混播使玉米株高、茎粗和穗位均有增加,其中株高和穗位以A1B2(同行混播1:2比例)最高,而茎粗则以A2B2(间行混播1:2比例)的最高,但与A1B2的差异不显著。结果表明,A1B2是较有利于玉米生长的混播组合。  相似文献   

7.
对披碱草(Elymusdahuricus)与草原2号杂花苜蓿(Medicagovariamarein,Cv,CaoyuanNo.2)不同混播比例的群落性质,高度生长和地上生物量积累动态及混播后地上生产力进行了对比研究,披碱草、苜蓿的高度生长方式不受不同混播比例的影响,其高度生长曲线分别为H=t/(a+bt+ctt)和H=a+bt+ct.披碱草、苜蓿的地上生物量积累方式不受不同混播比例的影响,其增长曲线为W=atb.不同混播比例生物量积累速率不同.茎叶比、叶面积指数在不同的混播群落中数值不同,苜蓿的叶面积指数大于披碱草.混播有利于高产,不同混播群落地上生物量与天然对照具有显著或极显著的差异,其中披碱草与苜蓿地上植株密度比为31(播种量25kg/hm213.9kg/hm2)时产量最高.混播群落粗脂肪、总能量、消化能含量均高于单播群落.综合分析评价,披碱草与苜蓿密度比为31(3小区),为最优化的群落组合.  相似文献   

8.
以紫花苜蓿和无芒雀麦为主建立单、混播栽培草地,研究叶片N、P、K重吸收及生态化学计量特征,揭示陇东黄土高原雨养农区栽培草地N、P、K养分限制及循环利用策略,为栽培草地的合理建植、施肥管理提供理论指导.结果表明:不同牧草配比草地中紫花苜蓿和无芒雀麦叶片养分重吸收效率均为N>P>K.无芒雀麦N、P、K重吸收效率显著高于紫花苜蓿.单、混播下紫花苜蓿养分重吸收效率差异不显著,混播下无芒雀麦养分重吸收效率低于单播.不同牧草配比草地中,紫花苜蓿趋于w(N)∶w(P)>16∶1,无芒雀麦w(N)∶w(P)<14∶1,表明紫花苜蓿与无芒雀麦的生长分别受P、N限制,二者生长均不受K限制.因此,混播草地牧草叶片养分重吸收受混播种类搭配和比例的影响,其中P重吸收效率和混播比例关系最为密切.  相似文献   

9.
不同混播组合草坪质量模糊—回归综合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三因素饱和最优原理和模糊综合评价方法,根据草坪密度、高度、质地、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综合评分等六项指标,对以草地早熟禾为建群种,混播紫羊茅、多年生黑麦草的不同组合绿地草坪质量进行了模糊综合评价和回归成分析,模糊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在供试的11个混播组合中,当草地早熟禾占67%。紫羊茅占17%,多年生黑麦草占16%,总播种量为15.0g/m^2时,这一组合的模糊隶属度值最大,即第11组合为最佳组合,在模糊综合评价的基础上,把握模糊隶属度值作为因变量,建立了二次咽归模型,通过对回归模型进行寻优计算,得到最优解为:X=-0.3499,X2=-0.394,X=0.271,Y-0.7988,即:草地早熟禾占62%,紫羊茅占20%,多年生黑麦草占18%,总播种量为14.5g.m^2,此结果接近于第11组合,与模糊综合评价结果相似,通过模糊-回归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在本试验的生境和管理条件下,在以山地早熟禾为建群种,混播紫羊茅、多年生黑麦草的最佳组合比例是草地早熟禾为9.1-10g/m^2,紫羊茅为2.5-2.6g/m^2,多年生黑麦草为2.5-2.8g/m^2,总播种量为14.5-15.5g/m^2,以这一组合建模的草坪在成坪初期,坪用综合性状最好。  相似文献   

10.
11.
运用三因素饱和最优设计原理和灰色局势评价方法 ,对以草地早熟禾为建群种 ,混播紫羊茅、多年生黑麦草的绿地草坪组合方案进行了灰色—回归最优分析 .结果表明 ,当草地早熟禾占 6 2 %,紫羊茅占 2 0 %,多年生黑麦草占 18%,总播种量为 15 5 g/m2 时为最优组合  相似文献   

12.
刈割与品种对白三叶/多年生黑麦草混播种群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刈割频率与品种对白三叶/多年生黑麦草混播种群生长动态及种间相容性的影响,刈割频率效应主要表现在夏季,高频率刈割明显提高了草群中白三叶组分比例,而对黑麦草具有抑制作用,尽管3个白三叶供试品种对高频率刈割的反应存在着差异,虽然春,秋季刈割频率效应不显著,但其变化趋势仍是,高频率刈割白三叶组分比例高于低频率刈割。白三叶品种对春,夏,秋各季混播草地组分种群生长动态部产生了极显著的影响,两种刈割频率下  相似文献   

13.
2003年引进牧草品种17个,豆科14个(国外品种9个,国内品种5个)禾本科3个,建川地试验田93亩,大田试验观察410亩,围栏设施7000m,筛选适应延安栽培推广的牧草品种。通过三年试验研究,陕北地区在引进豆科牧草特别是多年生豆科牧草不仅要考虑地上部分生物量的多少,还应着重考虑抗寒,耐旱性能,所引品种要适应当地自然气候,以利生长发育,提高使用年限。在参试的国外品种中,三得利(Sandili).巨人(Ameristand)和国内品种保丰(Baofeng)应作为北部地区首选品种。国外品种WL-323.金皇后(GoldenEmpress).苜蓿王(Emperor),国内选育品种益苜1号,益苜2号,在土壤,气候和水肥条件相对较好的地域适当选择。游客(Eureka)品种其四项指标(越冬率,产草量,粗蛋白,茎叶比)均处于劣势.不宜选择。在禾本科参试牧草品种中应首选科多玉米,并应在水肥条件较好的地域栽培。  相似文献   

14.
为了提高毛叶苕子的种子产量,本文通过毛叶苕子单播、燕麦和毛叶苕子混播、燕麦和毛叶苕子间作、小麦和毛叶苕子混播、小麦和毛叶苕子间作、油菜和毛叶苕子混播、油菜和毛叶苕子间作等7个种植模式,研究不同种植模式对毛叶苕子种子产量及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麦与毛叶苕子间作处理与毛叶苕子单播处理相比显著提高了毛叶苕子产量(54.44%);与毛叶苕子单播处理相比,油菜与毛叶苕子混播处理显著提高了土壤中有机质含量(15.50%)、速效钾含量(40.93%)。本研究结果可为青海地区毛叶苕子繁种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为了筛选适合川西北高寒牧区生态条件、并具有较好经济效益的牧草混播组合型式,于1976—1982年在若尔盖县海拔3510米的打更沟牧场和海拔3473米的向东牧场进行了牧草混播组合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一、材料与方法(一)供试牧草种类1.一年生牧草有燕麦(Arena SatiVaL.)和油菜〔(Brassica Campestris L.rar.oleitera DC.)收获籽实后茎杆作饲料〕  相似文献   

16.
17.
通过对新建植的放牧型扁穗牛鞭草混播草地在超载条件下连续4年的植被调查分析,探讨了该草地的放牧演替规律,结果表明,采用扁穗牛鞭草+狗牙根.+百喜草+苇状羊茅+多年生黑麦草+白三叶混播组合,可建立扁穗牛鞭草+狗牙根-百喜草-白三叶型草地,该草地超载利用多年,植物群落稳定,生产力高,耐牧性好,可作为我国温暖湿润气候区放牧型人工草地的适宜类型.  相似文献   

18.
不同混播方式下苜蓿+无芒雀麦人工草地生产力动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6-2007年在地处西辽河平原的内蒙古民族大学试验农场。对不同混播方式下紫花苜蓿+无芒雀麦人工草地生产力动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紫花苜蓿的株高混播低于单播,而无芒雀麦株高则混播高于单播.返青期同行混播、间行混播生产力均高于单播苜蓿和单播无芒雀麦;苜蓿进入现蕾期之后混播生产力低于单播苜蓿而高于单播无芒雀麦,间行混播生产力高于同行混播.生长前期无芒雀麦的组分比例间行混播高于同行混播,生长后期二者组分比例趋于一致.间行混播种间干扰大于种内干扰出现的时期晚于同行混播,同行混播下无芒雀麦的竞争力总体上高于间行混播下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19.
施肥对绿洲区苜蓿与无芒雀麦混播草地生产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特定施肥水平(N225kg/hm^2、P150kg/hm^2)T,对建植第3年不同比例(5:5、6:4、7:3)混播草地中苜蓿和无芒雀麦的株高、产草量、茎叶比及产草量变异系数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施肥对7:3混播草地中苜蓿和无芒雀麦株高、产草量促进作用最大。各比例混播草地年产草量施肥组和对照组差异极显著(P〈0.01)。7:3混播草地中,苜蓿和无芒雀麦的茎叶比施肥组均低于对照组,但5:5和6:4混播草地中,施肥组和对照组茎叶比无明显规律。7:3施肥组产草量变异系数最小。7:3建植的混播草地施肥组表现出较高的生产性能,可以获得优质高产的饲草。  相似文献   

20.
通过在太原一长治高速公路榆社段对3种混播绿化组合对公路边坡防护效益的试验研究,对边坡绿化混播草的护坡效果测定,找出了最佳防护边坡的混播组合,达到了护坡美化的效果,为类似立地条件下高速公路边坡绿化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