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香菇是好气性真菌,其生长活动需要有充足的氧气,才能保证自身的活力而增强代谢能力,形成旺盛的生长机制。若营养生长长期缺氧,就会阻碍菌丝体呼吸代谢的正常进行,抑制香菇菌丝体的发育,诱导杂菌发生而造成香菇烂棒。因此,对袋栽香菇实施刺孔增氧技术措施,可大大增强菌丝体的生长活力和代谢能力,促进菌丝体对营养物质的分解转化和吸收利用。但在刺孔增氧时温度、通风环境调控不当,也会受害虫杂菌侵染、发生黄水和高温烧菌等因素而造成香菇烂棒。为此笔者经过多年摸索总结出一套刺孔培菌技术,供广大袋栽香菇种植户参考。一、控温查…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袋栽香菇发展很快。但袋栽香菇的畸形菇发生率较高,严重影响香菇的产量和品质。因此在袋料栽培中,要针对畸形菇的产生原因,及时采取相应措施。(1)大脚菇对于高温型品种,如菇出菌较迟,出菇时遇低温影响,易形成大脚菇。防止措施主要是根据选用的品种对温度的要求,合理安排栽培季节。(2)空心柄菇菌筒失水严重,空气湿度偏低,气温偏高,导致幼菇脱水而空心。防止措施是每采光一潮菇后及时浸水处理,一方面可补充菌筒的水分损失,另一方面,又可刺激菇营形成。(3)螺盖菇只有如田螺盖大的菌盖。高温型品种生理尚未成熟而又…  相似文献   

3.
袋栽香菇具有生产周期短、投资小、见效快的特点,是发展山区经济,实现科技扶贫的好项目.淳安县已于1993年开始推广袋栽香菇,当年共种装栽香菇48万袋;1994年发展到130万袋,产菇910吨,产值达273万元;1995年袋栽香菇达181万袋,遍布全县18个乡镇几个村576户农户,产菇1448吨,产值达380.1万元.香菇生产呈“稳步发展”态势.“500万袋香菇技术推广”被列入市重大科技推广项目.现将该县香菇发展的主要做法介绍如下:1.建立健全香菇生产服务体系.建立一支素质良好、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科技服务队伍,是做好香菇生产各项工作、促进…  相似文献   

4.
为了分析覆土栽培、菌袋栽培和菌棒栽培三种栽培模式对灰树花出菇时间、单朵质量和生物转化率的影响,以覆土栽培、菌袋栽培和菌棒栽培模式为试验变量,分析试验变量对灰树花出菇时间及总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栽培模式对产量影响很大,覆土栽培模式产量最高,生物转化率达64.7%,但损耗较大;菌棒栽培模式产品形状最好、损耗最小.  相似文献   

5.
杂菌污染是袋栽香菇生产中的一大害,预防和杜绝杂菌的污染是制袋期的一个关键环节,把握好这个环节对提高成品率、降低成本,达到优质高产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香菇代料栽培新技术,包括香菇菌袋生产:拌料、装袋、灭菌、接种、培养、发菌管理;栽培出菇:菌袋进棚、催蕾、出菇管理、采收。创新点:①制菌袋中运用无公害保水膜。②拌料时使用无公害防霉剂。③接种消毒选用了甲洁星消毒剂。  相似文献   

7.
冬季室内平菇堆袋发菌,是指在冬季将拌好的培养料装入大量的平菇栽培袋中,不经灭菌(即生料)而接入平菇栽培种,然后将其堆积在室内发菌的一种新方法。该方法属于生料发菌,其特点是:①生料本身杂菌量大,发菌污染率高;②大量生料堆袋发菌,可产生发酵热,在春秋正常季节生产,容易造成“烧料”,生产受到损失。此研究可克服杂菌污染和“烧料”问题,并能在冬季充分利用发酵热,节省冬季发菌需外加热源的费  相似文献   

8.
猪肚菇属中温偏高温型菌类,子实体生长发育适宜温度为23~32℃。根据漳州地区的气候条件,栽培的形式以大棚规模化墙式叠排袋栽生产。培养料的处理方式为室外淋水预处理、混合堆制发酵和常压蒸汽灭菌。接种后的栽培袋在24~28℃进行发菌培养,一般经30d左右菌丝可长满袋。为了使猪肚菇子实体原基分化较快形成菇蕾,昼夜需有8℃以上的温差刺激,菇蕾形成后,为了提高菇品质量,菇棚温度最好保持在23~32℃,菇棚内的相对湿度保持在85%~90%,合理通风和光照,有利于子实体生长发育,生物转化率高且稳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病害是发展平菇生产的一个限制因素。因此识别病害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防治就是平菇生产中的一个重要内容。笔者经实地考察及查阅有关资料对平菇栽培中常见的病害及防治谈一下自己的看法,供参考。在平菇生产中常有许多病害发生,不仅严重影响产量和质量,而且有时会导致生产失败。常见的病害有非生理性病害和生理性病害。一、非生理性病害:即通常所说的杂菌污染和竞争性杂菌病害。常见的杂茵有:木霉:主要有康氏木霉(Trichoderma Koning)和绿色木霉(Trichoderima viride)1.症状:子实体受害后,先在菌柄一侧出现微褐色的水渍状病斑,然后扩展到菌盖。轻者菌柄、菌羔出现斑纹,受害部位腐烂,重者可扩展到整个子实体。这时木霉菌丝象蜘蛛网一样把整个子实体裹住,最后整个菇体腐烂。在制种及代料栽培中,培养基质若受木霉侵染,初期出现灰白色菌落,其菌丝生长极快,短时间内可覆盖食用菌菌丝。菌落中央逐渐转为绿色。进而扩展使整个培养基变成绿色而软腐。可损害整个菌种和造成绝产。  相似文献   

10.
袋栽黑木耳以周期短、见效快等特点,近年来发展较快。由于黑木耳生活力较弱、抗病害能力比平菇、香菇等食用菌差,杂菌污染较严重,直接影响了其效益和持续发展,污染使原料、人力、财力等造成了浪费和损失。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根据其污染成因,筛选了具有防污、助长、快速发酵、广谱高效、无臭、无腐蚀、无刺激性气味,并有生物和化学防治双重作用的生化型防治添加剂“生料快速发酵防治助长剂”拌入培  相似文献   

11.
李建麟 《科技资讯》2012,(31):241-241
杏鲍菇属中偏低温型菌类,子实体生长发育最适温度为13℃~18℃。栽培的形式和培养料的处理方式很多,但以控温熟料袋栽成功率最高。在杏鲍菇子实体原基分化与形成菇蕾阶段,以控温控湿进行周年栽培管理,可促使出菇早、子实体发生整齐、管理方便,生物转化率高且稳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平香菇栽培方式和生长条件。试验证明,平香菇属中低温型菇,菌丝生长最适温度为24℃,子实体生长最适温度为20℃左右;用以木屑为主的栽培料进行瓶栽或袋栽,生物转化率为112%。平香菇风味介于平菇和香菇之间,可在北方地区进行人工大面积栽培,但其遗传性不稳定。  相似文献   

13.
塑料棚内袋栽平菇,不论什么季节,棚内都要有适合它生长的条件。出菇期的条件是:温度,夜间为10—12℃;白天为15—18℃;空气相对湿度为85—95%;空气要求新鲜流通;散射光亮度以能看清报纸五号字体为最低限度;培养料内水分为55—65%,手控有湿润感。出菇期在没有病虫害的情况下,如果出菇不正常,必是某个条件不适,可用下法查找:1.将湿度表放在菌块附  相似文献   

14.
香菇地沟栽培,在选用适应性强的Cro2菌株,确定棉籽壳和木屑培养料的合理配方与发酵处理,调节发菌、转色、出菇的综合管理,生物学效率为70%以上,为露地栽培香菇提供了可行的栽培技术,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杨大林 《今日科技》1999,(11):10-10
利用锯木屑、棉籽壳、玉米芯、稻麦草等多种原料袋栽香菇,可以说是我国香菇发展史上的一场新的技术革命。它不仅可以使森林资源免遭破坏,而且可以充分利用多种农、林副产品资源加速香菇生产的发展,使香菇生产从山区走下平原,走向集约化生产。在代料袋栽香菇中,应重点注意把好八大技术环节:  相似文献   

16.
灵芝代料栽培生产中, 污染多以霉菌为主,实验对污染的菌袋做了如下处理:菌丝生长前期污染严重的,其培养料做发酵处理、中、后期污染的(菌丝长至袋长的1/3以上)进行脱袋覆土 ,结果表明:经发酵处理的培养料,能用于平菇的生产,且菌丝较在正常料中恢复得快,生长健壮,覆土处理的能有效抑制杂菌蔓延。  相似文献   

17.
袋栽金针菇,以棉籽壳为培养料,选用优良菌株(日本株),在低温(10℃左右)、黑暗(光照度1勒克司)和二氧化碳含量较高(0.114~0.152%)的配合管理务件,可以培养出优质菇,生物学效率为80%左右,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8.
花香菇的生成机理及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花香菇是香菇生长发育到幼菇阶段在强光、干燥、低温的环境条件下,菌盖囊皮细胞与菌盖内细胞发育失衡而形成的,要培育出优质花菇,关键是在幼菇发育阶段控制调整温度、湿度、光照和空气。  相似文献   

19.
金针菇栽培方法很多,目前有段木栽培,瓶栽、袋栽、盆栽、箱栽、室内床栽和室外阳畦栽培等。能栽培金针菇的培养料种类很多,如木屑、棉籽壳、细米糠、甘蔗渣、甜菜废丝、稻草、麦桔等。该技术的关键是:低温,接种量大,分层接种和用菌种覆盖料面。而控温主要是掌握栽培季节,生料栽培时间不易早,一般要室温稳定在匕℃以下即10月至到年3月进行。本文现就其栽培管理技术介绍如下:1栽培场所选择条件稍差的地下室、半地下室、人防地道、有遮光设备的家庭住房均可作为栽培场所。2选用高产菌种高产菌种适应性强、菌丝扩展速度快。出菇早、转…  相似文献   

20.
《辽宁科技参考》2005,(9):30-32
全县22个乡镇、4万户农民从事菌业生产,现已推广香菇、花香菇、滑菇、木耳、草菇等20多个品种,且品种不断更新。2001年以来,引进香菇新品种10余个,引进平菇4万袋,草菇1万袋,同时推广反季栽培技术,实现了一年四季生产食用菌,使菇农增加100余万元的收入,经济效益显著。目前,全县食用菌年接种量为2200万盘(袋),总产量达2.6万吨,实现产值1.2亿元,实现利税3500万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