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范乔  刘宏迪  孙彤  赫荣乔 《科学通报》1999,44(6):637-642
将hNGFB基因插入甲醇营养性酵母P .pastoris分泌表达载体pHIL S1和E .coli表达载体pET 15b中 ,相应转化P .pastorisGS115 (Mut+,His- )和E .coliBL2 1(DE3 ) .在不含组氨酸平板上生长的酵母转化子通过PCR进一步筛选阳性克隆 ,P .pastoris重组菌株的蛋白电泳表明发酵液中有特异表达带 ,扫描分析占细胞外泌总蛋白的 14 .4% ,Westernblotting证实该分泌蛋白具有hNGF的免疫活性 .E .coli重组菌株在IPTG的诱导下表达融合蛋白 .电泳扫描分析表达的融合蛋白占细胞总蛋白量的 10 .3 % ,Westernblotting检测表明具有免疫活性 .  相似文献   

2.
蛋白相互作用是指细胞内蛋白-蛋白间的物理相互作用, 通过酵母双杂交系统和基于质谱的蛋白吸附沉淀技术, 在酵母细胞中获得了大规模的蛋白相互作用数据. 收集了文献报道的共2617个酵母蛋白的11855条相互作用. 通过分析酵母细胞的大规模基因表达谱数据, 获得不同基因间表达的相关性. 蛋白复合物数据也可以获得, 并能转换成蛋白两两关系数据. 综合分析蛋白复合物、蛋白相互作用数据和基因表达数据可以发现三者之间的相关性. 结果显示, 有相互作用或表达谱相似的蛋白都比随机抽取的蛋白同属一蛋白复合物的几率高; 并且, 有相互作用且表达谱相似的蛋白同属一蛋白复合物的几率更高. 这一研究表明, 对现有的大规模蛋白复合物数据、蛋白相互作用数据和基因表达谱数据进行整合、分析, 可以揭示它们之间的关联性, 并且有助于获得这些数据蕴含的公共信息. 这种研究方法对于其他的大规模数据, 如蛋白组数据、表达谱数据、蛋白的细胞定位数据和表型数据的综合分析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李丽娟  任飞  魏鹏程  陈其军  陈珈  王学臣 《科学通报》2011,56(30):2486-2498
水孔蛋白(aquaporin, AQP)广泛参与植物的各种生理活动, 但还有许多调控机制未被发现. 为进一步对其调控因子进行研究, 运用酵母双杂交筛选拟南芥液泡膜水孔蛋白TIP1;1(tonoplast intrinsic protein, TIP)的互作子, 这是拟南芥中第一个被发现的液泡膜上具有高度水转运活性的蛋白. 以AtTIP1;1 为诱饵, 筛选得到一个新的TIPs 结合蛋白, 并在酵母和植物细胞中验证了这种结合. 该蛋白被命名为AtSM34, 编码一个含309 个氨基酸的多肽, 预测分子量为34 kD, 具有1 个单独的MYB/SANT 样结构域. AtSM34 启动子融合GUS 组织化学染色分析显示, 其表达主要位于花、茎和叶中, 尤其是维管束组织, 并且响应渗透胁迫. AtSM34 定位于内质网, 截断分析显示其N 端(1~83 位氨基酸)对于其定位至关重要. 过表达AtSM34 导致转基因植物对外源甘露醇、山梨醇及脱落酸更加敏感, 表现为萌发延迟. 进一步研究发现,AtSM34 也可与AtTIP1;2 和AtTIP2;1 结合, 这2 个TIP 蛋白对液泡渗透调节发挥着重要作用,并在种子萌发阶段大量表达. 这暗示着AtSM34 可能通过影响水孔蛋白基因的表达, 参与种子萌发早期阶段的渗透胁迫响应.  相似文献   

4.
何元政  包雷  刘定干 《科学通报》2000,45(21):2293-2296
酵母三杂交系统是新近发展起来的一个分析RNA结合蛋白的有力工具,然而在利用该系统筛库过程中,常会遇到大量假阳克隆,将克隆颜色鉴定与5-氟乳清酸负性筛选相结合,运用到酵母杂交系统的筛库过程中,极大地提高了筛库的效率和对假阳性克隆的鉴别,并已实现了对重要的RNA结合蛋白的筛选,这一改进将大大方便该系统在分析RNA与蛋白的相互作用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5.
血小板生成素(thrombopoietin, TPO)是调节血小板生成最主要的细胞因子, 它的生物学效应由其受体c-Mpl介导. 用酵母双杂合系统(two-hybrid system)筛选了与c-Mpl膜内部分相互作用的蛋白质. 在5×106个转化子中, 得到48个阳性克隆. 测序结果表明, 其中一个是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SGK (serum and glucocorticoid-inducible kinase)的部分编码序列(编码第246位氨基酸至C末端, 包括3′端非编码区); 另一个为14-3-3 theta亚型蛋白的部分编码序列(编码第67位氨基酸至C末端, 包括3′端非编码区). 体外GST-Pulldown分析和免疫共沉淀进一步证实了c-Mpl与它们的相互作用. 通过系列缺失研究发现两个蛋白与c-Mpl相互作用的区域都在523~554 aa范围内. 用酵母双杂合系统进一步研究SGK和14-3-3蛋白之间的关系, 发现两者可能直接相互作用. SGK和14-3-3蛋白可能与TPO/MPL信号传导过程中的丝氨酸/苏氨酸磷酸化有关.  相似文献   

6.
酵母三杂交系统是新近发展起来的一个分析RNA结合蛋白的有力工具, 然而在利用该系统筛库过程中, 常会遇到大量假阳性克隆. 将克隆颜色鉴定与5-氟乳清酸负性筛选相结合, 运用到酵母三杂交系统的筛库过程中, 极大地提高了筛库的效率和对假阳性克隆的鉴别, 并已实现了对重要的RNA结合蛋白的筛选. 这一改进将大大方便该系统在分析RNA与蛋白的相互作用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人新基因nelin及其心肌表达产物Nelin蛋白的生物特性, 并寻找能够与其发生相互作用的蛋白质, 对Nelin蛋白的全长及其部分结构域进行了肌动蛋白结合共沉淀实验, 并在真核细胞内进行了免疫荧光共定位实验. 结果发现, 在体外共沉淀和细胞内共定位实验中Nelin均表现出同肌动蛋白相结合的能力. 进一步采用酵母双杂交的方法将Nelin与人心脏cDNA文库进行杂交筛选, 得到了3个阳性克隆分别为细丝蛋白(Filamin)C亚型、肌联蛋白(Titin)N2B亚型和α胰蛋白酶抑制物重链前体 (ITIH). 通过免疫共沉淀实验, 验证了Nelin能够同Filamin的羧基末端免疫球蛋白样结构发生相互作用. 通过上述实验证明了Nelin为一个新的肌动蛋白结合蛋白, 并且能够同Filamin相结合. 由此推论新基因nelin的心肌表达产物Nelin是一个细胞骨架相关蛋白并且很可能作为一个膜-细胞骨架连接蛋白, 起到了参与细胞黏着斑形成的过程.  相似文献   

8.
张雷  刁丰秋  杨志攀  黄美娟  吴乃虎 《科学通报》2001,46(14):1190-1195
培养基中蔗糖浓度的变化可以调控胡萝卜体细胞胚根的发育进程。为了分析在此过程中蔗糖的转运与体细胞胚根发育的相关性。利用RT-PCR获得胡萝卜蔗糖转运蛋白基因的探针,筛选蔗糖调控状态下的胡萝卜体细胞胚的cDNA文库,分离到蔗糖转运蛋白基因家族的一个新成员的全长cDNA,命名cSUT基因(GenBank注册号为AB036758)。对该基因的编码蛋白进行结构分析表明,其具有典型的12个跨膜结构域。在酵母中的表达分析证明,cSUT基因的编码蛋白有转运蔗糖的功能,转运活性受pH值影响较大,Km为9mmol/L,且对蔗糖的运输具有专一性,Northern杂交结果显示其主要在根部表达,且在蔗糖调控与解调控的胡卜体细胞胚发育的不同时相存在显著表达差异,推测cSUT基因与蔗糖的信号转导以及胚根的发育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在巴西固氮螺菌中, 氧和铵是调节固氮基因表达的主要环境因子, 即高浓度的氧和铵抑制固氮作用. NifA蛋白(nifA基因的产物)是所有固氮基因(nif基因)的转录激活蛋白. 目前, 在该菌中, 氧和铵对NifA蛋白的表达和活性的调节机制仍然不清楚. 本研究从巴西固氮螺菌中克隆到编码含有PAS结构域蛋白的org35全基因, 将根据org35的核苷酸序列推测的Org35蛋白氨基酸序列在NCBI网上进行同源性比较, 结果表明, Org35蛋白属于杂合双组分调节系统, 包括3个结构域, 即N-端PAS结构、中间组氨酸激酶结构域(HPK)和C-端响应调节蛋白结构域(RR). 并通过酵母双杂交系统证明了Org35蛋白与NifA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是由PAS结构域介导的.  相似文献   

10.
Nelin的肌动蛋白结合特性及与其相互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王震 《科学通报》2004,49(21):2173-2177
为了研究人新基因nelin及其心肌表达产物Nelin蛋白的生物特性, 并寻找能够与其发生相互作用的蛋白质, 对Nelin蛋白的全长及其部分结构域进行了肌动蛋白结合共沉淀实验, 并在真核细胞内进行了免疫荧光共定位实验. 结果发现, 在体外共沉淀和细胞内共定位实验中Nelin均表现出同肌动蛋白相结合的能力. 进一步采用酵母双杂交的方法将Nelin与人心脏cDNA文库进行杂交筛选, 得到了3个阳性克隆分别为细丝蛋白(Filamin)C亚型、肌联蛋白(Titin)N2B亚型和a胰蛋白酶抑制物重链前体 (ITIH). 通过免疫共沉淀实验, 验证了Nelin能够同Filamin的羧基末端免疫球蛋白样结构发生相互作用. 通过上述实验证明了Nelin为一个新的肌动蛋白结合蛋白, 并且能够同Filamin相结合. 由此推论新基因nelin的心肌表达产物Nelin是一个细胞骨架相关蛋白并且很可能作为一个膜-细胞骨架连接蛋白, 起到了参与细胞黏着斑形成的过程.  相似文献   

11.
张志谦  林仲翔  王耐勤  韩亚玲 《科学通报》1996,41(16):1501-1504
间隙连接是细胞之间直接交换代谢成分和第二信使物质进行通讯的膜离子通道。最近证明间隙连接蛋白(Connexin,Cx)的多基因家族存在,Cx成员间虽有高度同源的结构序列和相同的推演主结构域,然而表达的间隙连接功能有差别。由于有两种或更多Cx蛋白在一种组织内同时表达,使对各个Cx表达特征的检测复杂化,因此对间隙连接表达的调控和在细胞活动中的作用至今仍有许多未知;用蝾螈卵细胞体外条件下进行的Cx分子工程研究  相似文献   

12.
腺病毒5型E1A(Ad5E1A)作为一个抑癌基因, 由于具有较强抑癌作用及显著的化放疗增敏作用而受到人们的关注. 但由于它能整合到宿主细胞基因组中长期表达, 并能使Rb基因失活, 使动物细胞永生化等而引起人们的担心. 为了避免E1A在基因治疗中存在的问题, 设想以E1A蛋白进行探索. 首先构建了E1A真核表达载体(pPIC9/E1A), 转化毕赤酵母(GS115), 筛选高表达重组菌株. 经摇瓶试验, 甲醇诱导表达3 d后, 分泌型的E1A蛋白经HiTrap Q 和HiTrap SP两步柱层析, 获得了较高纯度的E1A蛋白, 并经SDS-PAGE 和Western blot 鉴定. E1A蛋白经Chariot介导能顺利进入细胞, 并大部分定位在细胞核, 使LN686细胞发生明显的G2/M期阻滞, 体外能显著抑制LN686肿瘤细胞生长. 为利用E1A蛋白在肿瘤治疗中应用的可能性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3.
钝顶螺旋藻C-藻蓝蛋白和异藻蓝蛋白能量传递模型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藻胆蛋白包括藻红蛋白、藻蓝蛋白、藻红蓝蛋白和异藻蓝蛋白4大类,它是由脱辅基蛋白和开链的四吡咯结构的色基通过硫醚键共价交联的,在可见光区域有强烈的吸收并有极高的荧光量子产率。在蓝藻和红藻细胞的类囊体膜上,不同的藻胆蛋白分子组成高度有序的超分子结构——藻胆体,作为光合作用的捕光色素系统。钝顶螺旋藻(Spirulina platensis)的藻胆体主要是由C-藻蓝蛋白(C-phycocyanin CPC)和异藻蓝蛋白(allophycocyanin APC)以及连结蛋白所组成的。  相似文献   

14.
小G 蛋白Ran 在细胞周期调控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佩伟  齐洺  任海云 《科学通报》2011,56(30):2472-2477
Ran(Ras-Related Nuclear Protein)作为小G 蛋白家族的一类, 具有GTP 水解酶的功能, 在细胞内行使“分子开关”的作用. 利用酵母和脊椎动物细胞的研究结果表明, Ran 参与细胞间期的核质运输、细胞分裂前期的纺锤体组装和细胞分裂末期的核膜重建等过程. 虽然在高等植物细胞中, 关于Ran 功能的研究报道还十分有限, 但是近来利用不同模式植物的研究结果表明,在多种植物细胞中, Ran 都参与了与细胞周期进程相关过程的调节. 此外, 也有研究表明Ran还影响生长素信号通路. 因此, Ran 蛋白在动物及植物等不同物种之间的功能具有一定保守性和特异性.  相似文献   

15.
麻疹病毒绒猴细胞受体基因的克隆及功能鉴定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李凌云  刘鑫  张鹏  齐义鹏  程明 《科学通报》2002,47(16):1217-1225
血凝素基因(ha)突变的麻疹病毒株失去了感染其敏感宿主Vero细胞的能力,但可以感染绒猴-B类淋巴母细胞系B95a,推测在B95a细胞上有这类麻疹病毒毒株的新的受体分子,为此,采用酵母双杂交系统,从B95a细胞cDNA文库中筛选,克隆了一个上述麻疹病毒血凝素蛋白(Ha蛋白)的相互作用蛋白基因-bip(b-lymphoblastoid interaction protein of marmoset),该基因cDNA全长1540个碱基对,包含1101个碱基对的可读框,推测编码337个氨基酸组成的蛋白(Bip),推导的氨基酸一级结构表明;Bip蛋白含有一个疏水跨膜区和一个疏水引导压,缺失突变体研究表明,Bip蛋白跨膜区缺失不影响Bip蛋白与Ha蛋白的相互作用,在麻疹病毒非允许细胞CHO(中国仓鼠卵巢细胞)中表达 bip基因,结果证明CHO/Bip 由非允许细胞变成了对上述麻疹病毒敏感的允许细胞,即表达有Bip蛋白的CHO细胞可以被麻疹病毒吸附,感染,证明bip是位于绒猴-B类淋巴母细胞中的麻疹病毒新的细胞受体基因。  相似文献   

16.
白芷细胞外ECBP21全长cDNA克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ECBP21是从白芷悬浮培养细胞外检测并纯化的一种依赖钙的钙调素结合蛋白。利用RT-PCR和5‘-RACE方法,获得其cDNA全长。ECBP21 cDNA全长947bp,编码216个氨基酸,其中N端1-25氨基酸为信号肽,26-216氨基酸为成熟蛋白肽段,而且26-45氨基酸序列与纯化ECBP21N末端测序结果完全一致。将此cDNA成熟蛋白编码区核苷酸片段导入pET-28b( )表达载体中,并在大肠杆菌表达系统中诱导表达,经CaM-Gel overlay检测证实表达蛋白具有Ca^2 依赖的钙调素结合特征,从而进一步证实了cDNA克隆的正确性。这为进一步用分子生物学方法研究植物细胞外多肽ECBP21的生物学功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正>美国研究人员最近声称,他们生产出了全世界第一个素食奶酪(而不是奶酪替代品)。令人更不可思议的是,在素食奶酪制作过程中竟然掺杂了人类的DNA。研究人员将酵母与天然牛奶蛋白基因序列相融合,就形成了适合素食主义者吃的"全"牛奶蛋白。另外,由于奶酪蛋白中相关的DNA大多来自人类基因组,这就意味着若食用这种奶酪时,人们出现过敏反应的机会将减少。研究人员开心地表  相似文献   

18.
丝状真菌瑞氏木霉(Trichoderma reesei)具有很强的分泌纤维素酶的能力.近年来,利用基因工程的手段对瑞氏木霉进行遗传改造,构建高效表达载体,产生具有新性状的重组菌株,用以过量表达同源和异源蛋白的研究取得了新的进展.本文就在瑞氏木霉分泌重组蛋白的机理、表达调控及应用等研究方面的分子生物学最新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9.
利用酵母双杂合系统研究了巴西固氮螺菌(Azospirillum brasielense)NifA与P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 结果表明: P蛋白能和完整NifA蛋白自身或其N-端结构域特异结合, 不能与NifA的中间或C-端结构域相互作用; 与P 蛋白高度同源的Pz蛋白(即GlnK)也不能与NifA结合. 将编码P蛋白的glnB基因进行移码突变后, 突变的P蛋白失去了与NifA蛋白结合的功能. 这说明NifA确实可与P蛋白特异地结合, 但它们之间相互作用的机制尚待进一步研究分析.  相似文献   

20.
JWA蛋白在细胞内与α-微管蛋白的共定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探讨了JWA在细胞内的分布特征, 特别是在有丝分裂过程中的动态变化及与α-微管蛋白的关系. 用免疫共沉淀方法研究JWA与α-微管蛋白的相关性; 用基因转染技术研究JWA蛋白高表达后JWA蛋白和α-微管蛋白的相互关系; 用荧光显微镜技术研究低温处理、药物阻滞细胞周期、JWA反义寡核苷酸处理的PC12细胞JWA蛋白和α-微管蛋白的相互作用; 分别用流式细胞仪分析和激光共聚焦技术检测PC12细胞的各细胞周期蛋白在细胞内的分布. JWA作为一种新的微管相关蛋白, 在微管动力学变化过程和细胞周期不同阶段与α-微管蛋白分布平行, 可能对微管具有稳定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