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报业的真正产生在近代 ,戊戌时期出现了第一个女报人裘毓芳和她的《无锡白话报》。受维新思潮影响 ,裘毓芳的报纸显现了强烈的爱国思想 ,极力鼓吹变法 ,传播西学 ,提倡白话 ,并开设新闻专栏。作为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女报人 ,裘毓芳和她的《无锡白话报》在我国报业史上功不可没。  相似文献   

2.
《藏文白话报》作为蒙藏事务局主办的三种白话报之一,宣扬“五族共和”理念;以多种形式发布国家的大政方针及中央政府的对藏政策;关注涉藏机构的变革,及时传达涉藏信息。研究《藏文白话报》与中国西藏的关系,可以更全面、更透彻地了解民国时期西藏社会的变迁,也可为批驳“西藏独立”论提供有力的佐证。  相似文献   

3.
清末民初是中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文化大转型时期,由“文言”(古代汉语)到“白话”(现代汉语)这一社会通用语言的巨变是这一时期的重大事件。白话是开启民智、启蒙大众的重要工具,白话运动是面向大众的政治、思想、宗教、文化等改革运动的产物,特别是外国传教运动和中国报业的勃兴都极大地促进了白话运动及新诗运动,催生了白话和新诗。新诗是多元发生的文体,不仅是政治改革和思想文化大变革的产物,更是语言大变革的产物。白话成为社会通用语言决定了平民文学及平民诗歌的主导地位。白话运动对白话诗运动及新诗革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决定了新诗革命的激进方式和新诗的非艺术地抒发平民情感的功能和无定型诗体与固定诗家语的文体形态,彻底打破了古代汉诗源远流长的两大传统:诗要有体和诗要有“诗家语”。因此新诗革命既是诗的体式的革命,更是诗的语言的革命。  相似文献   

4.
林白水是20世纪初中国著名的报人.<杭州白话报>是林白水报刊生涯的开始,他是该报第一任主笔.但不少相关论著都有差错.林白水在<杭州白话报>所用笔名应为"宣樊子",而非"白话道人".林慰君认为还有其他笔名与文章,非是.林白水在<杭州白话报>时期致力于维新变法、自强自立以及民主自由思想的传播.<杭州白话报>在"开民智"、"鼓民气"的努力中有独特的贡献,其中有林白水不可磨灭的功绩.  相似文献   

5.
白话小说在其崛起过程中,《太平广记》起到了重要作用。作为“说话”行业教育的“教科书”,《太平广记》不仅成为宋元话本最重要的故事来源,为宋元话本的创作提供了宝贵的艺术经验,还对白话小说观念的形成与白话小说的分类产生了有益的帮助,从而多方面、深层次地影响了中国古代白话小说的生成。  相似文献   

6.
汉语史研究的语料需要区分文言与白话,白话为汉语史研究提供了真实可信的材料。汉语白话史的研究意义主要表现在有利于对汉语史进行分类与分阶段研究,以及对汉语语音、词汇、语法等的历史发展做更准确的描写与研究。徐时仪《汉语白话史(第二版)》有三个特点:穷尽性占有语料,对汉语白话的发展历史作了系统的清理;高瞻远瞩,对汉语白话的发展作了理论上的探讨与阐释;宏观与微观相结合,全面的历史考察与细致的个案分析相结合。汉语白话史的研究对于汉语史的研究具有很强的学术意义,《汉语白话史(第二版)》对此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7.
毛新青 《菏泽学院学报》2007,29(1):20-22,68
刘师培是最早提倡“言文合一”的学者之一。他从启蒙教育的立场出发,提出了创办白话报和运用白话文进行教学的主张,以西方传入的进化论作为理论武器,论证了白话入文的历史必然性。他还身体力行,创作了大量的白话文,实际上成为五四时期白话文运动的先声,在中国现代白话文建设之初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在胡适的《尝试集》中,第一编白话旧诗巳有突破旧诗词形式的地方,第二编白话新诗还沾带着旧诗词的痕迹。具体指明并分析了这些突破之处和沾带的痕迹,由此见出新诗究竟是怎样从旧诗词形式中产生出来的。  相似文献   

9.
在胡适的《尝试集》中,第一编白话旧诗已有突 破旧诗词形式的地方,第二编白话新诗还沾带着旧诗词的痕迹。具体指明并分析了这 些突破之处和沾带的痕迹,由此见出新诗究竟是怎样从旧诗词形式中产生出来的。  相似文献   

10.
用白话写作     
白话是一个人自己的方言,诗人理所当然地用他自己的白话创作。白话和古典之间的界限是很难划分的,但是,白话不仅与古典表达方式之间有很多具体不同,而且也不同于印欧语系的语言。古典诗歌已经背叛了自己的“平民出身”而走向过分雕琢。而白话诗的抒情和叙事技巧大部分都很粗糙。白话诗、自由诗、小诗的发展已经走向末路。在这种背景下,陆志韦推荐了卞之琳、臧克家、陈梦家等人的一些佳作,并且介绍了自己的几首作品的创作意图。  相似文献   

11.
道经是中国古籍的重要组成部分,里面保存了大量的口语词汇,在语言学上有着重要的研究价值。道经中疑难白话语词颇多,是文献解读的一大障碍。文章选取了若干疑难白话词语进行考释,以期对道经文献的解读和研究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2.
陈撷芬是中国近代历史上最早的女报人之一。她于1889年创办了《女报》,后改名为《女学报》。该报从宣传女权到鼓吹革命,为中国女性报刊畅言革命之发轫。笔者从“谁(who)?什么(what)?对谁(whom)说?通过什么渠道(what channel)?取得什么效果(what effect)?”——著名的拉斯韦尔“5W模式”出发,来分析这份女性报刊,使人能够对该报有个比较全面的认识,并希翼现今的报人可以汲取先者之精神——为国人之福祉而走在时代前列发声。  相似文献   

13.
话本小说是中国古代白话短篇小说的独特体制,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艺术特点。在语言上,使用浅显通俗的白话,生动、泼辣、粗犷、生活气息浓厚,富有表现力;在情节上,注重情节敷衍,经常制造悬念,并采用巧合的艺术手法,通过偶然性巧合来加强情节的曲折性、生动性;在人物塑造上,栩栩如生,富有时代气息,生动鲜活而又富有个性。  相似文献   

14.
刊布于明朝嘉靖年间的白话戏文《荔镜记》中,保留了大量的闽南方言词语。本文对此作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5.
在全球化和科技日益增长的信息爆炸时代,为了使中国大学的英语教学与国际接轨,培养出国际化的人才,提高中国学生整体的英文素养,本文引入白话英语这一新概念.通过介绍白话英语及其运动,提倡加强白话写作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地位.这样做对提高中国学生的整体英文水平将有很大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6.
胡适的《白话文学史》显然是一部为“造今日之文学”而“造”出来的“史”。与其说胡适在写史,倒不如说他在表明一种新态度。这种新态度可以叫作“评判的态度”。他评判的正确与否在今天已经昭然,但《白话文学史》的根本意义不在于评判的正误,而在于评判本身所显示出来的文学观念的革新。这点在今天来讲仍然有启发作用。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以清王朝末年到民国初年在西藏、新疆和北京地区创办的民族文字白话报为样本,试图厘清这一时期民族文字报刊的发展轨迹,探究它们对国家民族事务的积极意义,解析其传播模式,确定其在中国民族新闻传播事业历史进程中的应有地位。  相似文献   

18.
清末南方白话报刊小说,大体以开民智、振民气为旨归.,带有鲜明的政治启蒙色彩,与梁启超倡导的小说界革命形成了呼应之势.以白话道人、胡适、黑心等为代表的白话报刊小说作家的积极探索精神,使得此期的部分短篇小说体现出某种先锋意味,在小说创作观念、小说体式乃至主题模式等方面,对五四之后的现代短篇小说创作具有一定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一月五日,至太庙参观“全国木刻联合展览会”,其中多青年艺术家作品.感到他们“似皆深悉农民及工人之生活”(《日记》)。二十六日,在北平女子文理学院讲演,题为《白话与文言》。  相似文献   

20.
安徽最早的民办白话报《安徽俗话报》是陈独秀为家乡安徽创办的革命刊物,对安徽革命运动的发展做了有益的开拓。介绍了《安徽俗话报》的由来、办报宗旨及影响,分析了创办《安徽俗话报》时期的陈独秀的思想倾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