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2.
混凝土箱梁温度分布观测与研究   总被引:39,自引:2,他引:39  
结合南京长江第二大桥北汊桥悬臂施工控制,在3个箱梁节段混凝土中埋设了WZP-035铂热敏电阻作为温度测点并分别进行了3个白天的箱梁混凝土现场观测,观测结果表明:太阳辐射作用下,混凝土箱梁沿截面高度的温度分布为非线性分布,对实测的温度及相应温差按最小二乘法进行回归分析,提出了公路桥梁混凝土箱梁温差计算模式:箱梁顶板上边缘最大温差值为20℃,向下至腹板按指数函数分布,而底板下边缘最大温差为1.5℃,并且在200mm高度内按直线变化,沿桥轴线方向不同位置和不同高度的箱梁混凝土温度的观测和研究结果表明,它们具有一致的温度分布形式。  相似文献   

3.
4.
王刚菊 《青年科学》2010,(11):25-25
过去,人们总以为太阳是一颗永远可靠的稳定的恒星。然而,近来获得的观测资料却令科学家们忧心忡忡:太阳原来是一颗忽远忽近,时寒时暖,起源难考、未来莫测的"变星"!  相似文献   

5.
在距离我们几十亿光年的宇宙空间有一类宇宙中最明亮的天体,它们以比太阳明亮万亿倍的光度发出光芒,它们的名字叫做“类星体”。至今已经发现的类星体为数不少,然而奇怪的是,在我们所居住的银河系附近却一个也没有见到。想来,在遥远的过去,银河系附近曾经也应该是有过类星体的。那么,它们跑到哪里去了呢?类星体真可以说是“谜一样的天体”。近年来,随着观测技术的进步,已经逐渐搞清楚了它们的一些情况。本文介绍类星体是怎样的天体以及它们的诞生过程,并探讨了它们为什么会消失。[编者按]  相似文献   

6.
昆明地区春季紫外辐射监测及变化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5台UV仪器的野外观测,获取到昆明2003年4,5月份地面紫外辐照度资料,并在此基础上对不同仪器、波段进行比较分析;在我国首次较全面系统地公布了滇中地区春季以297,312nm和365nm为中心波长的太阳紫外波段测量结果;通过全天观测,获得了同时期该地区紫外辐射的日变化特征;并利用相应时期昆明DOBSON仪测取的臭氧资料、太阳高度角资料与紫外辐射资料对比分析,获得了一些有意义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气象辐射观测是为了获取太阳和地球辐射资料,在地面建立基准辐射观测系统能获得长时间序列的辐射资料,以便能更科学地了解和研究地球气候系统及其变化趋势。本文从测量设备性能指标、辅助设备性能指标和观测场地条件要求3个方面阐述了该系统的评价指标,其中测量设备和辅助设备指标中的不确定度和分辨率是最为关键的两个指标,目的是以期能为政府相关部门建立基准辐射观测系统和相应科研人员深入开展研究此领域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8.
对于多个具有共同特性粒子事件,采用一种统计的数值模拟方法,即将观测事件根据几个指标进行分类排序,并通过寻找每一分组的中值作为特征值,然后将上百个事件转化为几个特征事件进行数值模拟,缩短了数值模拟时间,同时得以考察观测内在的物理规律.并运用此方法对太阳高能粒子峰值强度分别与日冕物质抛射速度以及位置之间的相关性做了研究,最后得出与观测结果相一致的结论.该方法是数值模拟与观测分析研究的最佳结合,弥补了观测结果无法拆分开来考察单因素对事件影响的缺陷,同时也减少了对大量单个事件数值模拟的次数.  相似文献   

9.
陆上植被荧光遥感分析已经发展了30余年,技术层面上日臻成熟,而海洋方面的叶绿素荧光研究正方兴未艾。为了促进卫星遥感手段研究叶绿素荧光的发展,以墨西哥湾东北部水域为研究区,对2014年9月-12月轨道碳观测2号(Orbiting Carbon Observatory–2,OCO-2)提供的L2级叶绿素荧光遥感反演产品进行了分析和评价。本文首先阐述了OCO-2荧光检索的原理和方法。在此基础上,结合表观辐射亮度和纠正参数Ci论述了叶绿素荧光值的变化趋势和波动范围。并进一步对太阳天顶角和观测天顶角等观测几何因素与荧光值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①从数值上看,771 nm波段叶绿素荧光显著大于757 nm波段,而两个波段提取的叶绿素荧光相关性明显,这与地面实际观测得到的结果相一致;②太阳/卫星天顶角和方位角与叶绿素荧光反演结果关系不显著,表明观测几何因素对卫星遥感叶绿素荧光的影响不明显;③提取的叶绿素荧光值偏小,并出现负值,而纠正参数Ci相对恒定,这表明IMAP-DOAS反演算法和传感器探测可能存在一定的系统性误差。通过对以上研究结果的分析,可知利用OCO-2反演叶绿素荧光所得到的产品具有一定的可信度和稳定性,但其反演精度与地面观测数据相比,仍需相关部门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进行比对和验证,以提高其实际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中国西部科技》2012,(10):95-95
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和东京大学的研究小组7日宣布,他们借助“日出”号太阳观测卫星的数据,在地面的实验装置中成功模拟出太阳表面发生的爆发现象。  相似文献   

11.
太阳爆发屡屡给地球造成了重大灾害。让我们一起来欣赏美国宇航局。(NASA)的太阳动力学观测卫星(SDO)所拍摄的太阳照片吧。  相似文献   

12.
李璇 《创新科技》2009,(8):62-63
<正>据说这是一场地球与太阳相守三百多年的美丽邂逅;据说由于它的到来短短几天暴富了长江沿岸的旅游业、餐饮业还有大大小小的天文器材供应商;据说还成全  相似文献   

13.
《中国西部科技》2010,9(5):79-79
<正>[科技日报]日本国立天文台宣布,一个国际联合研究小组利用日本太阳观测卫星"日出号"搭载的可见光磁场望远镜,成功观测到太阳极地地区超过1000高斯的强磁场,磁场强度与太阳黑子相当。  相似文献   

14.
建筑物的变形观测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某综合楼的沉降与倾斜观测实测,说明测小角法是一种观测高层建筑物倾斜变形的快速、有效方法。该法对基准点的要求不高,选点灵活,在建筑物密集区,更具有优越性。同时,讨论变形观测精度与周期的确定办法。在施工阶段,应以建筑物安全为目的,观测精度可取允许偏差量的1/10-1/20,而观测周期应根据荷载的变化确定。当建筑物有危险迹象时,应采用高精度和短周期,以便尽快发现问题,采取必要措施,避免事故发生。  相似文献   

15.
于非 《科技导报(北京)》2009,27(15):122-122
据说,最早被记录下来的日全食发生于夏王朝(公元前2070-公元前1600)第四位君主仲康在位时.从那时算起,人类观测和记录日全食的历史已有4 000年了.不过,在这4 000年的大多数时间里,对日食的观测与"科学"二字几乎不沾边儿,其与"迷信"的关系倒是更为密切,无论古代中国、古巴比伦还是古希腊,概莫能外.  相似文献   

16.
标准太阳模型预言7Be太阳中微子流强为 (3 4 4± 3 4)SNU ,且不依赖核反应7Be(p ,r) 8B截面测量的不确定性 .假如太阳中微子在它们产生后没有发生任何变化 ,且正在运行的太阳中微子测量实验是正确的 ,那么在SuperKamiokande实验上8B太阳中微子流强约为标准太阳模型预言值的 47 3 % ,CNO中微子流强也是标准太阳模型的一半 .对于7Be太阳中微子 ,当其不一致性不超过 1倍或 3倍标准偏差时 ,在镓探测器上7Be太阳中微子只有标准太阳模型预言值的 19 6%或 5 2 6% .  相似文献   

17.
乔天荣 《科技资讯》2006,(30):70-71
结合作业实践,本文简要介绍了高层建筑物变形观测的常用方法,对高层建筑物的沉降原因,沉降观测周期和频率进行了讨论;详细分析了变形观测中常见的问题及其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8.
《科学观察》2009,(3):30-30
中科院云南天文台屈中权研究小组及云南师范大学合作者,测量了2008年8月1日发生在中国的日全食食既后502.5-528.5nm波长范围内太阳闪耀光谱中的线性偏振信号。他们发现了一大组光谱线(特别是由中性铁、中性铜和碳分子形成的光谱线),这些谱线与连续偏振相比具有很高的偏振角度,同时线性偏振光谱比闪耀光谱具有更加丰富的结构信息。根据这些观察结果,他们认为相干散射、散射几何条件及其他一些机制一起共同对高偏振振幅起到重要作用。这些结果将有助于我们加深对太阳上层大气及其发生物理过程的物理条件的理解。  相似文献   

19.
用非平衡态动力学方法 ,研究了太阳的重力场对其内部核反应扩散系统的影响 ,得到了从太阳中心到 0 38太阳半径的核反应区域内 ,重力场的非均匀性将导致核反应扩散系统的非稳定性 ,失稳后所产生的新状态具有时间振荡特性 ,这种性质可以改变太阳中微子的产生率  相似文献   

20.
以日本的古典小说经典《源氏物语》为蓝本,通过分析源氏光君的形象而推论出对源氏的描写具有日本民族的太阳崇拜特征,并把日本民族的太阳女神与东方和西方的太阳神相比较,从比较神话学的角度分析日本民族独特的自然特征、风俗人情和审美趋向等文化、历史成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