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甘肃地区中强地震活动的时空特点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研究了甘肃地区中强地震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980-2001年,甘肃地区5级以上地震主要分布在祁连山地震带,地震的频发时段集中在6-10月;中强地震活动的分区特征显著,表现为周期性及成组性.  相似文献   

2.
黄土易损性与地震黄土滑坡关系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1995年甘肃省永登发生的5.8级地震,触发了150多处滑坡,为了分析地震区黄土滑坡灾害的成因,通过对地震滑坡区域内黄土的基本物理力学性质和动力特性的试验,研究了黄土的相关性质与易损性关系,并对地震引起黄土滑坡的原因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表明,黄土易损性与地震黄土滑坡有密切关系.易损性大的黄土,地震引发滑坡灾害严重.  相似文献   

3.
将孕震系统看作是一个自组织临界系统,中强地震发生前在一定区域内的地震具有长程关联的特征,可以用地震空间相关长度增长来表示.在2003年10月25日甘肃山丹-民乐6.1级地震前,研究了甘肃及邻区几个区域的空间相关长度增长的现象,得到了3个地震危险区.按照发震危险性的大小它们是:门源地区、天祝-古浪地区和天水地区,山丹-民乐6.1级地震发生在地震危险性最大的地区,即门源地区.表明地震空间相关长度分析对中强地震的发震地点的预测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河南科技》2008,(6):1
<正>2008年5月12日14点28分,中国四川省汶川县发生里氏8.0级强烈地震。第一时间,温家宝总理赶赴灾难现场;第一时间,武警官兵紧急集合开赴灾区;第一时间,白衣天使匆匆上路;第一时间,新闻媒体工作者现身一线;第一时间,全国人民的目光聚焦四川……地震,又一次在中国大地划下清晰的伤痕!  相似文献   

5.
从中等地震震源机制解,地震活动的空间分布和时间分布等方面研究了甘肃九甸峡水库库区及邻近地区的地壳应力场和地震活动特征.其结果为估计九甸峡水库蓄水后发生诱发地震的可能性和可能的最大震级提供了基础依据.  相似文献   

6.
永登5.8级地震的震害与环境工程地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论述了永登5.8级地震灾害与滑坡的主要特征,以及自然环境,地质构造、岩土性质等对灾害的影响和控制。提出了环境工程地质是震害预测预报的基础;地震滞后滑坡将是震中区今后长期内的主要灾害。  相似文献   

7.
5·12四川汶川特大地震,波及甘肃省10个市州70个县区的941个乡镇受灾,引起了滑坡、崩塌、泥石流等次生地质灾害频发,已使365人遇难,10158人受伤,紧急转移安置179.7万人。据甘肃地震局评估,地震造成直接经济损失442.8亿元,受灾范围之广、破坏之大、损失之重、重建之难,在我省历史上都是罕见的,是仅次于四川的第二大灾区。灾情发生后,甘肃省科学院迅速反应、紧急动员,主动与陇南灾区联系,地质自然灾害防治研究所迅速成立了抗震救灾工作专家组,按照省抗震救灾总指挥部决策部署,积极开展了地震次生灾害应急救灾工作。院领导亲赴陇南灾区指导工作,看望奋战在抗震救灾第一线的我院专业技术人员,目前这项工作已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8月19日,陇南市副市长杨全社、陇南市国土资源局局长李祥等一行代表陇南市抗震救灾指挥部向我院送来了“灾害无情人有情,危难时刻见真情”锦旗。院长窦新生、党委书记马琦明及有关处室负责同志和地质自然灾害防治研究所负责人参加了赠旗仪式。杨全社副市长代表陇南人民衷心感谢我院科技人员在抗震救灾中给予陇南人民的无私援助,对我院科技人员在重建家园中所做的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他说,5·12地震发生后,甘肃省科学院广大...  相似文献   

8.
2013年7月22日上午7时45分,甘肃岷县、漳县交界处,北纬34.5度,东径104.2度发生6.6级地震,震源深度20km。地震造成95人死亡,5人失踪,800余人受伤,紧急转移安置3.16万人。这次灾情发生10分钟后,省科技厅立即成立了甘肃省科技厅地震抢险救灾专家组赴灾区进行抢险救灾。其中,我院地质自然灾害防治研究所所长王得楷为地震抢险救灾专家组副组长。根据  相似文献   

9.
2004年12月26日,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附近发生8.7级地震,这场世纪大浩劫,几乎将苏门答腊岛附近的米拉务城夷为平地,当地约三分之一的居民在灾难中死亡。俯瞰从班达亚齐至米拉务长达250公里的海滩,呈现在眼前的景象令人感到可怕和不可思议。海啸犹如风卷残云,在瞬间摧毁了那里的一切,所有城镇和村庄都无一幸免。  相似文献   

10.
5&#183;12汶川地震引发了崩塌、滑坡、泥石流和地裂缝等次生地质灾害.经过对武都区地质灾害应急排查,确定地质灾害隐患点516处,其中由地震引发新的灾害占87.8%.通过运用GIS技术手段对灾害点综合分析,发现这次地震在武都区造成的灾害具有一定的规律性.通过灾害点具体现象和理论相结合分析了3种灾害特点的成因,为以后抗震减灾提供一些技术参考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根据对历史地震资料的分析研究,得出陕西甘肃宁夏三省(区)的强震活动特点是:①强震活动在时间上具有明显的不均匀性,即高潮期与低潮期的交替;②大震前中小地震分布的特点:地震空区分布、条带状分布、密集分布;③震中迁移;④强震活动的成带性;⑤大震的重复性。通过对地震活动特点和规律的探索,就能宏观判断目前地震活动的态势,从而预测未来几年至几十年的地震活动趋势。  相似文献   

12.
地震微分区主要是研究一些区域发生强地震的损害性震动及其破坏性地震的性能.依据目标地震,衰减,土体和岩石性质、地质构造、地面建模、增强、基岩和地表震动等方面进行了探讨,通过数据处理、建模、绘图和运行,研究了识别地震强度下地震衰减的规律;对土体状况进行分类;确定由目标地震引起的基岩上和地表峰值加速度.最后,提出了合理的地震灾害对策和地震工程学的方法,为评估和减轻未来地震灾害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3.
5·12汶川地震引发了崩塌、滑坡、泥石流和地裂缝等次生地质灾害.经过对武都区地质灾害应急排查,确定地质灾害隐患点516处,其中由地震引发新的灾害占87.8%.通过运用GIS技术手段对灾害点综合分析,发现这次地震在武都区造成的灾害具有一定的规律性.通过灾害点具体现象和理论相结合分析了3种灾害特点的成因,为以后抗震减灾提供一些技术参考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基于汶川地震什邡震区建筑应急评估工作,重点介绍什邡市砖混结构的震害现象,根据这类房屋的震害特征和破坏模式,对其受力机理和破坏原因进行了初步理论分析,并为震后相应建筑物的修复、加固、重建工作提出一系列意见和建议,供相关研究和设计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15.
FRP加固钢筋混凝土柱在经历地震荷载作用后的残余性能,对于已建桥梁的加固具有重要意义,而这方面的研究基本上处于空白.此试验制作了8根大比例的钢筋混凝土桥柱模型,采用GFRP和CFRP两种材料对试验柱进行了加固,在轴压比为0.2的恒定轴压力下进行拟静力试验,外包FRP加固层的材料类型和水平延性率是试验的主要参数.5根试验柱在经历有限的地震作用后进行长期轴压试验.受损伤试验柱的长期荷载试验表明:FRP加固柱的徐变变形远小于对比柱的徐变变形;带损伤的加固柱在长期荷载作用下的变形发展与加固柱的损伤程度和FRP的弹性模量密切相关;变形量与损伤程度和加固材料的弹性模量有关,并与持荷大小有关.在试验条件下,带损伤的加固柱长期轴向变形呈稳定态势,并可以用修正现有混凝土徐变计算公式推算.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甘肃小城镇地震成灾机制的特点、抗震能力的调查与综合分析,认为自然环境、社会经济、城镇基础设施、民众文化素质等,是甘肃小城镇地震成灾机制的主要元素,也是做好甘肃小城镇防震减灾的关键.为小城镇综合防震减灾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中国强地震的小波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先进的小波分析数学工具,对中国1900年-1996年的强震活动情况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认识,波波分析能很好地分离和描述不同尺度的扰动,它对序列的突变也很好地分辨。中国强震活动普通存在2-4a的短周期,在西北区和华北区还存在着16a周期,预计21世纪前半段强震活动偏弱。  相似文献   

18.
"5.12"汶川8.0级地震后,如何高精度快速提取灾害背景特征参数成为遥感技术在地震应急工作中应用研究的关键.随着高分辨率遥感影像的发展,传统基于像元的分类技术已不能满足需求,引入面向对象的信息提取技术,充分挖掘影像对象的纹理、形状和相互关系等信息,能够有效的提高震害的分类速度与精度.本文通过获取北川县城及附近震前震后的福卫二号影像,对北川县城震前震后的土地覆被变化进行面向对象方法的快速提取.研究表明,面向对象分类方法精度高,Kappa系数远大于传统的监督分类方法,提取速度快,能满足提取速度8小时以内的要求.  相似文献   

19.
防震减灾网站建设的目的是为了使人们了解在地震中正确的逃生手段与方法,并将一些优秀的防震减灾的教学资源以网站的形式向外开放,实现共享。防震减灾网站设计不仅直接影响防震减灾信息资源的共享,同时也是防震减灾建设工作的重要内容。在网上调研等方式的基础上,分析了目前防震减灾网站建设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网站的设计原则,并结合认知学习理论与虚拟现实技术进行了系统归纳,较系统地给出了防震减灾网站设计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