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科技新讯     
法国百年的传奇发明在北京中国国家博物馆“法国时尚100年”展览上,220这是展出的1900年路易·雷诺制造的A型无马载人车这是展出的1935年建造完成的诺曼底号客轮模型展览会上,工作人员向观众介绍巴黎蓬皮杜中心建造过程展览会上,一名学生在拍摄展品余件作品向中国公众展示了法国人民100年来的智慧和设计历史的精华。该次展览是法国文化年开幕系列活动的重要展览之一。——新华网这是由加布里埃勒·夏奈尔制造和设计的法国著名的5号香水这是《法国时尚100年》的跑车设计展品这是《法国时尚100年》的“马具和佩饰”科技新讯GRANDGARDENO…  相似文献   

2.
<正>法国画家让·奥古斯特·多米尼克·安格尔,公元780年8月29日生于蒙托邦。父亲约瑟夫·安格尔是蒙托榜皇家美术院院士,母亲是皇宫假发师的女儿。自小父亲就培养他对艺术的兴趣,1791年安格尔被父亲送到图卢兹美术学院学习。1797年17岁时到巴黎,投到雅克·路易·大卫的门下。经过大卫和意大利古典传统的教育,安格尔对古典法则的理解更为深刻。当达维特流亡比利时之后,他便成  相似文献   

3.
<正>对于还没有机会出国看画展的观众来说,在上海开幕的"印象派大师·莫奈"特展是一次全方位了解莫奈的绝佳机会。由巴黎马摩丹-莫奈美术馆提供的55件展品,涵盖了他一生各个时期的创作及私人收藏。1883年莫奈搬到了位于巴黎西面的吉维尼,这里正好是爱普特河流入塞纳河之前的分叉处,漫山遍野的草地上开满了鲜花,周围环绕着白杨树林,而密布农田和葡萄园而显得春意盎然。莫奈更为这里增添了一份诗意,不仅留下了一座精美的"莫奈花园",更为后人留下了他一生中  相似文献   

4.
正1622-1625油画394cm×295cm现藏于巴黎卢浮宫《玛丽·美第奇生平》共21幅,而这幅《玛丽·美第奇与亨利四世的婚礼》是其中的第五幅。皇后玛丽在画的左侧,由意大利宫廷侍者簇拥着。她那曳地锦缎礼服的后襟被一个天使般的小女孩提着,色彩充分表现了这件礼服的质感。玛丽的背后有一家族代表高举十字权杖,以显示其门庭高贵,这个十字权杖使观者注意到了玛丽头上的皇冠。亨利四世全副盛装参加婚礼,正在给玛丽载上  相似文献   

5.
<正>1850年油彩147cm×113cm巴黎国家美术学校藏《泽诺比亚在阿拉斯河边被牧羊人发现》取自圣经中宗教故事的作品——贫苦的牧羊人在阿拉斯河岸发现了奄奄一息的泽诺比亚,他们把她救起。这幅作品画家运用浪漫主义手法,将几个牧羊人描绘得勇武健壮,他们或全身裸体,或半裸,或披衣等,与娇美柔弱的泽诺比亚形成对比。  相似文献   

6.
《科学大观园》2013,(18):81
1850年布油彩147cm×113cm巴黎国家美术学校藏这是一幅取自圣经中宗教故事的作品:贫苦的牧羊人在阿拉斯河岸,发现了奄奄一息的泽诺比亚,他们把她救起。画家运用浪漫主义手法,将几个牧羊人描绘得勇武健壮。他们或全身裸体,或半裸,或披衣等,与娇美柔弱的泽诺比亚形成对比。色彩上以冷暖对比,构图上是动静对比,表现了浪漫主义手法下的宗教故事所焕发出的诗意。《牧羊人在阿拉斯河岸发现泽诺比亚》属于宗教历史风俗画。具有深厚古典写实造型功力的布格  相似文献   

7.
正1622-1625年布面油画394cm x 727cm巴黎卢浮宫藏法国王室的传统是国王要在兰斯大教堂加冕才具有正当性(比如圣女贞德帮助查理七世加冕),而王后的加冕则要在圣德尼教堂举行。1610年,玛丽同丈夫来到了位于巴黎北部的圣德尼教堂接受加冕。画面中几位红衣大主教在为玛丽加冕,王子等王公贵族出席了加冕礼,国王亨利四世在后面高处的讲坛上观看这一幕,天上的胜利女神倾倒金币祝福  相似文献   

8.
1805~1807年油画610cm×931cm现藏巴黎卢浮宫《拿破仑一世加冕大典》(以下简称《加冕》)是达维特忠实记录1804年12月2日在巴黎圣母院隆重举行的国王加冕仪式的一幅油画杰作。为了巩固帝位,这位皇帝极其傲慢地让罗马教皇庇护七世亲自来巴黎为他加冕,目的是借教皇在宗教上的巨大号召力,让法国人民以至欧洲人民承认他的"合法地位"。在加冕时,拿破仑拒绝跪在教皇前让庇护七世加冕,而是把皇冠拿过来自己戴上。达维特为避免这一事实,煞费苦心地选用皇帝给皇后加冕的后半截场面。这样,既在画面上突出了拿破仑的中心位置  相似文献   

9.
<正>虽然拥有着世界级的歌剧院,但作为世界艺术之都的巴黎一直缺少可以和维也纳金色大厅、柏林爱乐厅、阿姆斯特丹音乐厅等相媲美的世界级音乐厅。这对艺术之都的巴黎而言,无疑是个缺憾。于是2015年1月14日,巴黎爱乐音乐厅正式启用。堪称世界顶尖的巴黎爱乐音乐厅的设计出自法国著名设计师让·努维尔之手,这也是目前世界上最昂贵的音乐厅,设计和施  相似文献   

10.
<正>在伦敦泰特现代美术馆,一位戴着黑框眼镜、留着点络腮胡的瘦削男子走近马克·罗斯科巨大的壁画《栗色上的黑色》前,迅速掏出刷子在画布一角用耐久墨水涂上"黄色主义的潜在作品"几个字,再签上自己的大名,然后淡定地走开。所有这一切只发  相似文献   

11.
艺术鉴赏     
《科学大观园》2009,(6):F0003-F0003
保岁·高更是法国后印象派画家、雕塑家、陶艺家及版画家。1848年生于巴黎,早年在海轮上工作,后又到法国海军服务,23岁当上了股票经纪人,1873年高更开始绘画,并收藏印象派画家作品。高更早期的绘画带有实验性,也很拘瑾,令人联想起在巴比松画派影响下毕沙罗的作品。1903年逝于马克萨斯群岛的法都·伊瓦。塞尚、梵高、高更合称“后印象派三杰”。  相似文献   

12.
艺术鉴赏     
《科学大观园》2012,(10):81
《岩间圣母》1508年油画189.5cm×119.5cm现藏伦敦国立美术馆《岩间圣母》是为米兰的圣弗朗切斯科教堂的礼拜堂作的祭坛画。是达·芬奇居住在意大利北部的城市米兰时,受到米兰圣弗朗西斯科大教堂的委托在大教堂的礼拜堂中创作了这幅《岩间圣母》。该作品取材于圣经,讲的是东方博士预言希律王的儿子夭折,圣母玛利亚在听到这个消息后,为了避免灾难的发生,就带着耶稣和施洗者约翰逃到了埃及的故事。圣母玛利亚被安排在了画面的中央,她右手扶婴孩圣约翰,左手下  相似文献   

13.
艺术鉴赏     
《基督显圣》1839年布油画54.8cm×74.5cm俄罗斯国立特列季亚科夫画廊亚历山大·伊凡诺夫(1806-1858),俄罗斯画家,新古典主义绘画的代表人物之一。亚历山大·伊凡诺夫生于彼得堡,父亲是学院派历史画家。11岁时入皇家美术学院幼儿班。幼年和青年时代,经历了1812年的卫国战争和1825年的十二月党人起义,深受当时进步思想的感染。1827年,他展出了轰动彼得堡的名作《约瑟夫在狱中为犯人详梦》,获大金质奖章,并准予公费出国留学。1831年前往意大利罗马进修,直到1857年才返回祖国。  相似文献   

14.
莫奈的花园     
蒂姆 《科学大观园》2010,(12):36-37
<正>巴黎是物质与艺术的天堂,但和所有大都会一样过于喧闹。当地人经常建议外国人住够一周后,坐50分钟的火车,到吉维尼去散个步。他们说那里是活的艺术品——只有到了吉维尼才理解莫奈为什么能画出仙境般的池塘,也只有去过莫奈花园,才算是一次完整的巴黎之行。吉维尼位于巴黎正西方向70公里的上诺曼底省,在塞纳河谷的一个小山坡上,本是法国很无足轻重的小村子,就因为这里有一座"法国最伟大艺术家"的花园,让小村庄整  相似文献   

15.
<正>一个9岁的小女孩给奥巴马写了—封信,问总统先生为什么美元上没有女性,这件小事最终竟然演变成一场社会运动。在信的最后,小女孩索菲娅还列举了几个她认为应该可以印在货币上的著名女性的名字。2015年2月,在她和父母几乎要忘了这件事的时候,索菲娅意外地收到了奥巴马的回信,上面还有奥巴马的亲笔签名。奥巴马在信里向她表示了感谢,同时表示:"我会继续努力工  相似文献   

16.
正1876年油彩260cm×180cm威廉斯敦斯特林和弗朗辛·克拉克艺术学院收藏这是一幅运用古典主义造型,表现浪漫主义欢乐激情,并充满形式美感的作品。作品中,画家阿道夫·威廉·布格罗描绘了美丽的仙女们与森林之神在跳舞、嬉戏,塑造了充满诗意的神话人物形象,相互关系被刻划得维妙维肖。在森林幽暗的背景前,仙女们被画家以  相似文献   

17.
礼物     
这是一个50多年前发生在加拿大的感人肺腑的故事。 1945年某日,12岁的鲁本·厄尔从纽芬兰岛罗伯茨湾一家商店经过时,橱窗里的一件商品使他怦然心动。可对这个孩子来说,这件标价5加元的东西实在是太贵了,因为这笔钱相当于他们全家人一周的开支。向爸爸马克·厄尔要吧,不行,他捕鱼挣的钱全部都交给  相似文献   

18.
《瓯中物产卷》与《异鱼图》是赵之谦绘制的两件"博物画"。这两件作品的题材和形式都较为特殊,画中诸种海洋生物,有的是画家写生得来,有的则完全是想象出的形象。作为清末的著名文人画家,赵之谦巧妙地将文人画的经典样式和技巧融入图谱性的博物画之中,创作出中国艺术史上殊为罕见的作品。  相似文献   

19.
1518-1520年板油彩405cm×278cm梵蒂冈美术馆《基督显圣》又名《基督变容图》,是拉斐尔应红衣主教朱利奥·美第奇邀请,为法国纳博纳教堂绘制的祭坛画,也是拉斐尔临终前的最后一幅杰作。内容取材于《马太福音》:耶稣带着彼得、雅各和约翰暗暗地上了高山,突然间就在他们的面前变了形象,脸面明亮如日头,  相似文献   

20.
<正>1622-1625年布面油画394cm×727cm巴黎卢浮宫藏《众神聚会》是《玛丽·德·美第奇的一生》24幅组画中的第十二幅。这幅画是为了纪念玛丽摄政,并为了促进王国的长期和平,而与欧洲其它王室通婚计划而绘制的。画的意境比较难理解,人物都是希腊及罗马神话中的男神和女神。大概是想表达玛丽在摄政初期,希望国家治理的各个方面能顺利进行。据说玛丽最大的愿望是通过王室联姻促进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