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正>科学家发现了非常古老的类太阳恒星系统,它在宇宙产生之后不久就诞生了。整个恒星系统包括了5个地球大小的行星,科学家认为它孕育着远比我们的预期还要古老的星球生命。这个类太阳系统中的恒星名为开普勒-444,距离地球17光年,112亿岁。当这个类似太阳的恒星由原始气体和尘埃形成时,宇宙的年龄只是目前的五分之一。2015年1月,英国伯明翰大学的物理和天文学学院博士Tiago Campante领导的星震学科  相似文献   

2.
正银河系到底有多"重"?一个国际团队日前报告说,他们利用美国航天局哈勃太空望远镜和欧洲航天局"盖亚"探测器对银河系进行了迄今最精确的"称重",认为银河系质量大约相当于1.5万亿个太阳质量。美国太空望远镜科学研究所、欧洲南方天文台等机构研究人员在新一期美国《天体物理学杂志》上报告说,在银河系总质量中,约2000亿颗恒星以及银河系中心一个超大质量的黑洞仅占很小的比例,  相似文献   

3.
晓龙 《科学大观园》2011,(14):72-72
科学家或许正在类似我们的太阳的恒星周围寻找类地行星,但一项新研究指出,也许寻找能支持生命存在的行星的最佳地点是名叫白矮星的垂死恒星。事实上,我们星系里超过90%的恒星(包括我们的太阳),最终都将变成白矮星。这些冷却恒星的质量一般是我们的太阳的40%到90%,但是体积只有地球那么大,它们像类似太阳的恒星一样普遍。  相似文献   

4.
<正>要想在拥有超过一颗恒星的环境中形成一颗行星是项巨大的挑战。尽管在我们的太阳系中,所有的行星都围绕太阳这颗恒星运行,但在太阳系之外的部分系外行星就没有这么幸运了,它们有些围绕两颗甚至是更多数量的恒星运行。为此,研究人员们希望弄清楚这种多恒星环境对行星究竟会造成何种影响,幸运的是现今发现了两例绝佳的研究对  相似文献   

5.
<正>伽马射线暴是宇宙中最剧烈的爆炸,由濒死的巨恒星坍缩爆炸所形成。自20世纪60年代末首次被发现以来,就令天文学家着迷不已。而今,科学家成功抓拍到了伽马射线暴的详细过程。这场剧烈爆炸在几秒内释放的能量相当于太阳100亿年释放的能量总和。据记录此次射线暴的团队称,它的亮度即使在相隔100亿  相似文献   

6.
正大多数星系中央都存在一个超大质量黑洞,那里密度极高,质量能达到太阳的数十亿倍。而近日,科学家就发现恒星在超大质量黑洞的猛烈“狂风”中形成证据。研究者认为这一发现将帮助我们理解星系演化的过程。科学家利用欧洲南方天文台(ESO)的甚大望远镜进行观测,揭示了恒星在超大质量黑洞的强烈喷流之中形成的过程。超大质量黑洞时常会抛射出大量物质,而这些物质组成了星系的核心。  相似文献   

7.
姜琪 《科学大观园》2011,(18):69-70
科学家或许正在类似我们太阳的恒星周围寻找类地行星,但一项新研究指出,也许寻找能支持生命存在的行星的最佳地点是名叫白矮星的垂死恒星。事实上,我们星系里超过90%的恒星  相似文献   

8.
对于绝大多数偶然抬头望星空的人来说,夜空给人的感觉似乎是亘古不变的.但是仔细看的话就会发现,我们的银河系正经历着宇宙生与死的循环.天文学家估计,这里每年总共会生产出5个太阳质量的新恒星.但是这一生产效率也许很快就会被提高.  相似文献   

9.
对于绝大多数偶然抬头望星空的人来说,夜空给人的感觉似乎是亘古不变的。但是仔细看的话就会发现,我们的银河系正经历着宇宙生与死的循环。天文学家估计,这里每年总共会生产出5个太阳质量的新恒星。但是这一生产效率也许很快就会被提高。  相似文献   

10.
赵亚 《科学大观园》2010,(22):72-73
揭开银河系的秘密 古代哲学家早就开始思考银河的本质了,但由于缺乏科学依据,这种思考往往只是一些主观臆想,如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是第一个正确认识银河本质的,他猜想银河由无数恒星构成,只是因为这些恒星太暗、太密而无法加以分辨,结果表现为一条模糊的光带。  相似文献   

11.
正日前,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披露,依托我国自主研制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郭守敬望远镜(LAMOST),国家天文台刘继峰、张昊彤研究团队发现了一颗迄今为止质量最大的恒星级黑洞。这颗70倍太阳质量的黑洞远超理论预言的质量上限,颠覆了人们对恒星级黑洞形成的认知,有望推动恒星演化和黑洞形成理论的革新。北京时间2019年11月28日凌晨,  相似文献   

12.
<正>近期科学家们发现在大约39光年外存在一个温度适宜,但质量稍大于地球的所谓"超级地球",它围绕一颗质量比太阳稍小的恒星运行。这颗行星的直径约是地球的1.4倍,但质量是地球的7倍,这一特点暗示其可能由岩石构成,并且有着很大的金属内核。这个超级地球编号LHS1140b可能是天文学家们搜寻地外生命最佳的候选目的地之一。取得这项发现的国际研究组  相似文献   

13.
正美国科学家发现体积与太阳相当的超快恒星,速度超过每小时160万千米,能够摆脱银河系的引力束缚。科学家曾认为这群超快恒星来自于银河新中心,但事实证明并非如此。科学家希望对这些恒星进行进一步观测,以揭开超快恒星背后的弹射机制。银河系拥有巨大而壮观的炽  相似文献   

14.
正哈勃望远镜的观测数据显示,银河系中央的超大质量黑洞已有近600万年不曾"进食"了。该黑洞在上次"用餐"时吞下了大量气体,结果打了一个大大的"嗝",吐出了相当于200万颗太阳质量的巨大"气泡"。从此就再也没有享受过这样的"美餐",只是时不时来点"零食"塞牙缝。但从上次大餐后,黑洞中的物质仍在不断外涌,在银河系中央上下翻腾涌动,其中还包含以每小时320万千米的时速在气泡间劲吹的"冷气"。NASA的费米伽马射线太空望远镜于2010  相似文献   

15.
<正>美国宇航局在总部召开发布会,宣布在一颗近距离小质量恒星的周围发现多达7颗大小与地球接近的系外行星,并且这几颗行星相互之间的距离很近,基本都位于该恒星周围的宜居带范围内,因此理论上都有可能存在大气和海洋,从而让人对其是否可能存在生命的可能性充满遐想。这项发现表明,小型岩石行星系统可能是相当普遍存在的,或许这将成为在银河系中搜寻外星生命的最佳目的地。系外行星是指围绕其他恒星(而不是太阳)运行的行星。这  相似文献   

16.
太阳帆是一个美妙而直观的概念。太阳和其他诸多恒星一样,每时每刻都向外辐射出巨量的光子以及强大的带电粒子流,这种从太阳发出的辐射和粒子流就犹如大海中一股强劲的风,对围绕太阳运行的天体造成不小的压力。这些太阳风造成彗星的尾巴永远是背离太阳的。另外强劲太阳风也正不断让缺乏磁场保护的金星损失大气。然而,太阳风就像地球上大海中的海风一样,可以让我们扬帆远航。尽管听上去"太阳帆"这个词多半出现在科幻作品中,但实际上这  相似文献   

17.
<正>据英国《每日邮报》网站报道,船底η星云中含有银河系中最为巨大也最为明亮的恒星之一,它的质量至少是太阳的90倍以上。《科学美国人》杂志报道"简单来说,船底η星云是一个即将结束中央核聚变反应并发  相似文献   

18.
正最近一项研究表明:与中型黑洞近距离接触可以使死去的恒星暂时得到复活。天文学家们通过进行计算机模拟实验来探究,当一颗内部核聚变已停止的恒星尸体,如白矮星,经过一个中等质量黑洞(质量是太阳的1000到10000倍)附近时会发生些什么。研究人员确定,黑洞强大的引力可以极大地拉伸和扭曲白矮星原  相似文献   

19.
<正>从2017年9月初太阳活动区爆发了X级耀斑后,太阳便开始稳定地产生耀斑。这是目前所处周期中记录到的最强的一次耀斑爆发——强度达到了X9.3级,尽管听上去有点吓人,但科学家称这是恒星的正常现象,无需担忧。太阳耀斑是在太阳磁场活动期过后爆发的强烈辐射,尽管地球大气层可挡住大部分有害射线,但辐射仍会干扰GPS、无线电和通信信号,在靠近极地的地  相似文献   

20.
晨风 《科学大观园》2013,(22):68-69
一个国际天文学家小组近期发现了一颗奇特的年轻恒星,它并没有围绕任何恒星运行。这颗自由运动的行星编号为PSOJ318.5-22,距离地球仅有大约80光年,质量也仅相当于木星的6倍左右。其年龄据估计仅有大约1200万年,对于一颗行星来说这是非常年轻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