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70 毫秒
1.
区域复合系统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及其评价方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依据可持续发展理论,把区域复合系统分为资源、环境、经济、社会4个子系统,并根据4个子系统的发展水平及相互之间协调运行对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影响,构建出区域的REES系统运行模式,从而设计出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指标体系结构框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用主成分分析法确定区域各子系统的发展水平,用回归分析法确定各子系统协调发展水平的区域可持续发展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2.
区域可持续发展是建立在社会、经济、资源、环境对人口安全系统的支撑之上,关键是要保持人口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并维持资源、环境对人口发展的持续支撑。基于此,建立了包括以人口子系统为中心的社会经济子系统、资源环境子系统和科技制度子系统的人口安全—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体系框架,并对区域人口安全各系统状态进行因子分析,最后从制度、文化和社会保障等方面提出了人口安全与可持续发展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3.
区域可持续发展观是坚持以人为本,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区域要实现健康快速的发展,必须在可持续发展观的指导下,实现本地区经济、社会、牛态环境的协调发展.笔者基于区域可持续发展理沧,建立省域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TOPSIS法对鲁苏浙粤四省经济子系统、社会子系统和生态环境子系统的状态进行剖析.通过对四省可持续发展系统进行比较研究,找出山东省发展的优势和不足,从而有针对性地从产业结构、对外贸易、城乡基础建设、科教就业、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等层面提出促进山东省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三峡库区秭归县可持续发展水平测度的指标体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县域可持续发展要求县域复合大系统中各子系统内部及各子系统之间实现可持续发展,将复合大系统分解为产业经济子系统、自然资源子系统、生态环境子系统、人口子系统。在确立衡量县域可持续发展标准的基础上,以三峡库区秭归县为例,运用多指标层次法建立了秭归县可持续发展水平测度的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5.
《创新科技》2020,(5):82-92
区域经济发展过程是系统性、动态性与复杂性相结合的整体,运用系统动力学建立模型可直观地剖析地区经济发展的动态性特征,并进一步在特定条件约束下结合地区历史实际情况对区域经济进行科学合理预测。本文以经济、社会以及环境三个子系统为出发点,构建陕西省产业发展复合系统的系统动力学模型,根据陕西省实际特点和发展水平,围绕9个针对陕西省产业发展的指标,并通过赋予变量不同的设定值,运用VENSIM软件对陕西省未来产业发展路径进行定量动态模拟预测,设定5种产业发展方案:维持现状路径、社会优先发展路径、经济优先发展路径、节能环保路径以及综合协调发展路径。通过对不同发展模式比较分析,发现协调发展路径是实现陕西省产业绿色发展的最佳方案。该研究结果旨在强调陕西省发展建设中的全局性,为政府制定绿色、协调以及可持续发展的产业规划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6.
发展绿色经济是区域突破发展瓶颈、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区域绿色经济体系结构是绿色经济体系正常运行的重要基础.区域绿色经济体系是由经济子系统、人和社会子系统、自然子系统构成的开放系统,三个子系统通过彼此间的友好合作以及与区域外系统间通过文化、物质、能量、信息等相互交换和相互作用,实现区域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区域绿色经济体系发展模式是通过改变原有传统经济发展模式轨迹,有效强化经济系统的绿色功能,实现经济社会、人、自然的和谐统一.推动传统区域经济体系向绿色经济体系演化和转变,需要构建绿色发展战略、绿色技术创新、绿色政策支撑体系.广东要实施绿色经济发展战略,实现可持续发展,就要构建广东绿色经济体系,优化和调整经济发展目标,加快广东经济的创新驱动,培育绿色经济发展模式,协调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区域可持续发展评估指标及指标体系构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确定了评估指标的选择原则后,分别对经济子系统评估指标、社会子系统评估指标、环境子系统评估指标和支撑子系统评估指标进行了论述,最后确定了15个经济评估指标,10个社会评估指标,12个环境评估指标和5个支撑评估指标共42个区域可持续发展评估指标,这42个评估指标构成了区域可持续发展评估指标体系,评估指标体系的确定为区域可持续发展评估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生态经济系统是经济子系统、社会子系统、生态环境子系统相耦合的复杂巨系统。本文以模糊推理系统和BP神经网络相结合的自适应神经模糊推理系统(ANFIS)来模拟生态经济系统的功能,进行预测。通过利用1991年-2003年杭州市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中的一系列指标值,确定7个指标,采集1992年-2004年的数据,构建模型,进行训练、检验,建立了以杭州市为代表的基于ANFIS的可持续发展预测控制模型。  相似文献   

9.
基于熵值法的徐州市农业可持续发展评价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构建农业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综合评价了徐州市农业可持续发展状况.结果表明:徐州市农业可持续发展整体水平持续提高,但增幅有减缓趋势;经济子系统呈可持续发展趋势,社会、生态子系统呈非可持续发展态势;经济、社会、生态3个子系统处于非协调发展中.指出从系统整体优化的视角。构建生态、经济、社会3个子系统同步、同向演进、协调发展的农业政策和措施体系,是推进徐州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保证.  相似文献   

10.
伴随着全球经济增长方式的变化和产业经济结构的调整,以绿色、和谐、可持续为目标的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方式成为世界范围内的主要趋势.发达国家积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下的绿色经济增长方案,意图在保证自然资源永续利用并推进人类福祉提升的过程中追求经济的良性增长和发展,在这一背景下,转变投资发展的格局、创新经济发展的方式成为新形势下实现绿色增长的关键.鉴于在针对制造业绿色增长及其投资动力机制的实践研究成果较少的现状,文章通过以制造业为研究对象,在分析投资政策、投资环境、人口与经济子系统之间存在的相互关联、彼此制约的情形的基础上,构建系统动力学模型运行真实数据,得出我国制造业绿色增长的现实状况.并通过有效调整对策、改善环境等子系统,为制造业绿色增长方式的动力机制提供适宜路径,以期对我国制造业经济持续增长发展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11.
基于系统动力学的区域水环境动态承载力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环境承载力是协调区域经济-社会-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依据,城市是人口最集中、经济活动最频繁的地区,影响城市水环境承载力的因素复杂多变。以西北地区城市宝鸡市为例,将水环境承载力系统分解为水资源、水污染、工业、农业和人口5个子系统,运用系统动力学方法与向量模法相结合,建立了区域水环境承载力的系统动力学仿真模型。通过多个方案仿真,比较优选出适合宝鸡市发展的最佳方案,为地区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2.
采用基于层次分析法区域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价方法,对青浦区的可持续发展进行系统研究.研究表明,青浦区过去15年的发展可以分解为冲高回落和稳步上升2个阶段.前一个阶段对于可持续发展和子系统之间的协调性关注不够,影响了整个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过于关注经济子系统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系统的可持续发展;而这些问题在后一个阶段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改善,使青浦区的可持续发展取得了成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计算陕西省近10年来经济、社会、人口、资源、环境及总系统可持续发展预警值,参照警界划分标准得出各年各系统的预警评价,并预测今后的发展趋势,为宏观调控和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促进生态环境与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协调发展。方法采用层次分析法,建立可持续预警指标体系及预警模型,确定警界划分标准以及相应的警情信号系统,从定量的角度度量陕西省可持续发展状态。结果陕西省总体发展状况逐年提高,但发展水平低,尚处于初级阶段,系统比较脆弱,自我调节能力不强,环境、资源子系统的脆弱性对总系统影响逐渐凸显,必须对发生预警的年份做出反应,否则将威胁系统的运行。结论总系统可持续发展取决于环境、经济、社会各子系统交叉作用的结果,是以人为中心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采用PRESD系统分析的方法和SPSS分析方法南充市农业发展的可持续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农业总体是可发展趋势,三区可持续发展顺序依次为顺庆区〈喜陵区〈高坪区,但三区在农业生产、农业经济、农业生态环境和农村社会四个子系统方面相差很大,发展极不平衡,作者通过对区域PRESD要素进行分析,为制订南充市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和措施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5.
经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环节,城市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地受到资源和环境方面的限制,如何摆脱当前的困境,实现经济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是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研究城市经济-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及框架,利用系统动力学的原理和方法,以重庆为例,通过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将资源、环境、技术等子系统与GDP子系统联系起来,构建了经济-资源-环境系统动力学模型处理由于城市资源耗尽和环境恶化所限制的经济增长问题,同时设定了基础、资源、环境、技术和经济5个情景,对不同情景模拟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单独改变系统中的子系统不能实现重庆的可持续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模式才是重庆可持续发展的优化发展方案。  相似文献   

16.
湖北省经济发展的区域差异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评价区域经济差异是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认识区域系统的一个重要方面.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实质是区域社会、经济、资源、环境4大子系统的动态协调发展.而经济发展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一定阶段内的经济总量、经济发展速度、经济效益、经济发展结构反映了该区域在此时段内的经济发展水平.以湖北省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为研究对象.以地市州为基本的区域单元,对当前区域经济差异性进行了定量和定性分析.  相似文献   

17.
运用多层次因子分析法,对甘肃省所选12个地级市进行可持续经济发展能力的综合评价与对比分析,并以3个子系统的发展能力作为变量,进行聚类分析。根据横向数据的评价分析结果,客观分析了甘肃省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现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改进经济、社会、环境三大系统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对生态经济系统的可持续发展进行评估有利于统筹区域协调发展,为区域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制定提供依据.能值分析是研究区域生态经济系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可持续发展能值指标(EISD)是衡量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新的评价指标.运用能值分析理论,绘制了济南市生态经济系统的能值-货币流图,并建立了相应的能值分析指标体系,计算了2004-2008年济南市的主要能值流值,并分析了济南市生态经济社会、经济、自然3个子系统的主要指标的变化,得出结论:济南市可持续发展能值指标(EISD)呈不断下降趋势,济南市的可持续发展能力逐渐衰退.  相似文献   

19.
为了评价区域可持续发展程度,构建了涉及人口、经济、社会、资源、环境5个子系统71个指标的区域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提出了运用改进的主成分分析法计算各子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水平值,采用回归分析法确立可持续发展协调模型,利用正、负加权海明距离公式对区域的可持续发展综合指数进行计算。用上述方法对大连市区域可持续发展水平进行了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20.
重点对宁东煤炭资源的开发对区域社会带来的影响因素和社会效益贡献进行了分析,指出了宁东煤炭资源走可持续发展的模式,分析了宁东煤矿区环境可持续发展系统和资源、经济与环境子系统的关系,提出了实现宁东煤炭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对策.总结出宁东煤炭资源开发的可持续发展应是矿区在资源的开采过程中,在取得经济效益的同时,也要保持矿区经济得到延续和发展,通过清洁生产和生态工业,建立宁东生态工业园区,最终使矿区走上循环经济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