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翊 《科学大观园》2010,(12):58-59
<正>苏联劳改营曾频传异国恋情1945年8月8日,日本无条件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法西斯轴心国的失败告终。1945年秋,几十万日本战俘陆续被从中国东北押解到苏联境内,开始了漫长的劳役岁月。俄罗斯《莫斯科共青团员报》曾刊文《日本武士的俄国坟墓》说,最初,日本战俘踏上苏联国土的时候,随身携带的行李里藏有橡胶女娃,用于解决本能需求。可是,他们一下火车就遭到了早在车站等候多时的苏联居民的哄抢,因为战后的苏联百姓也非常贫穷。  相似文献   

2.
1939年9月1日,以德国法西斯军队"闪击"波兰为标志,拉开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序幕.德国法西斯军队凭借其大量的坦克、大炮、飞机等现代化武器装备,以突然袭击的手段,连克波兰、丹麦、挪威、荷兰等国,于1940年5月中旬开始向法国大举进攻.法国军队在英国军队的支授配合下,积极进行抵抗.  相似文献   

3.
<正>首战失利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美国向日本宣战,中美英结成反法西斯同盟。1942年1月,美国总统罗斯福委派约瑟夫·史迪威出任盟军中国战区司令蒋介石的参谋长、中印缅距区美军司令。史迪威这位年届花甲,有着四十多年戎马生涯,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美军老将喜上眉梢,他渴望同日本法西斯侵略者  相似文献   

4.
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纳粹阴云终于消散,希特勒、墨索里尼等法西斯巨头均受到应有的惩罚。树倒猢狲散,法西斯巨头的子女头上光环散去,开始低调地过上普通人的生活。他们的去向如何?以怎样的身份过着怎样的生活?英国媒体的一篇报道,终于揭开了法西斯巨头后代们的神秘面纱。  相似文献   

5.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日本和德国两个法西斯国家已呈强弩之末之势。它们急切地想从对方得到各自所需的战略物资,以图最后一击。但两个法西斯国家远隔千里,陆上、水面交通线均受盟军控制,要想交流物资,只有用潜艇建立一条秘密的水下运输线。  相似文献   

6.
70年前的12月5日是莫斯科保卫战的转折点,苏联军队在坚守城池2个多月之后,开始转入大规模反击并击碎法西斯德国军队不可战胜的神话。关于那场艰苦卓绝的战役,一直流传着各种或真或假的说法。不久前,俄《论据与事实》周刊刊文,澄清关于莫斯科战役的五大真相。  相似文献   

7.
<正>1939年3月15日,经过一夜激烈炮火的布拉格街头,突然间响起雄壮美妙的音乐声,市民们的紧张情绪顿时消失,都好奇地跑到街头看热闹。只见一支数百人组成的军乐队演奏着民歌和流行歌曲,用迷人的音乐掩盖战争的气氛,使许多人一时忘掉他们面前是法西斯军队,反抗的情绪大大减轻。等人们醒悟过来时,布拉格的所有街头都已被德国军队占领。在这支军乐队后面则是装甲部队。德国是个热爱音乐的民族,  相似文献   

8.
高宇 《科学大观园》2010,(12):54-55
<正>1941年底,堪称"最窝囊之轴心国成员"的意大利在德国的裹胁下向美国宣战,结果招致美国飞机的猛烈轰炸,连"不朽的罗马"也未能幸免。恼羞成怒的墨索里尼立即责成军方拟订出反击美国的计划,尤其是对美国本土目标实施打击,他吼叫:"我会让罗斯福那瘸子知道,意大利人不是好惹的。"于是,在墨索里尼的严令下,1942年春天,意大利海军、空军之间展开了激烈的"远征美国竞赛"。意大利空军委托比亚乔公司设计远程轰炸机,以期对美国纽约  相似文献   

9.
世界最新技术和发明,80%以上首先应用于军事领域。战胜日本法西斯,也是军事技术与经济实力的比拼  相似文献   

10.
联合国溯源     
于越 《科学大观园》2005,(14):18-19
“联合国”一词最早是美国总统罗斯福发明的。1942年1月1日,美、苏、中、英等26个国家为了建成统一战线,共同打败法西斯强盗,聚会华盛顿,签署发表了一个共同宣言。根据当时美国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提议,称其为《联合国家宣言》,亦可译为《联国宣言》(unitcdNationsDeclaration)。到了1944年8月,英、美、苏三国代表在华盛顿的敦巴顿橡树园举行会议,讨论起草关于建立战后国际组织的具体方  相似文献   

11.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英、法两国为了防止几十亿美元的黄金落入法西斯德国之手,曾经组织了最为秘密的黄金越洋大转移,因而这次行动也给历史上留下了辉煌的一章。英国的"黄金计划"  相似文献   

12.
西班牙人至今仍遗憾于独裁者佛朗哥的晚逝,不仅仅因为他将西班牙带入内战的深渊及法西斯统治的双重厄运,更因为他令热爱和平的毕加索拒绝把自己的作品放在佛朗哥统治的西班牙。  相似文献   

13.
文智 《科学大观园》2014,(24):54-56
烟草被视为“优等民族”大敌 如今,吸烟对健康的危害早己为人熟知,各国政府从公共卫生角度出发,颁布了形形色色的“禁烟令”。然而,现代意义上的禁烟运动,竟然发轫于臭名昭彰的法西斯德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及战争期间,  相似文献   

14.
爱因斯坦的伟大源于什么?的确值得思考。他生于德国一个贫困的犹太家庭,从小饱经苦难。成名之后,各种荣誉和优厚待遇扑面而来,他依然保持当年穷学生简朴的生活方式,全然不顾别人说他“吝啬鬼”。1933年,为躲避法西斯迫害,他移居美国,普林斯顿大学以当时最高  相似文献   

15.
说到意大利法西斯头目墨索里尼的死,官方历史资料都表明他是死于意大利游击队员之手。不过英国《泰晤士报》援引一份最新的调查报告指出,送墨索里尼归西的不是意大利人,而是由英国秘密特工带领的一支二人小组,而且下达处决墨索里尼指令的不是别人,正是二战时期英国赫赫有名的战时首相邱吉尔!  相似文献   

16.
人们熟知,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纳粹头目莱因哈德·海德里希遭间谍暗杀,死于非命,却很少有人知道,是肉毒杆菌在这次秘密军事行动中立下了奇功,溲得暗杀行动得以圆满完成。菜因哈德·海德里希是法西斯德国的党卫军头目,希特勒的心腹,素以凶狠残忍而闻名。是他制定并实施了杀害犹太人,使犹太人在纳粹统治区绝迹的计划,被称为“刽子手海德里希”。他还通过纳粹保  相似文献   

17.
珍珠港事件促使原子弹研究 1939年,物理学领域里的原子分裂实验就己在德国取得成功,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为逃避德国法西斯迫害而移居美国的一些科学家,其中著名犹太裔物理学家爱因斯坦因纳粹迫害,已于1932年离开德国到美国定居,很多在欧洲工作的犹太裔科学家也陆续逃往美国,担心德国抢先造出原子弹的他们告知美国:德国正在制造原子弹!如果纳粹德国抢先制造出原子弹,那么人类就将面临史无前例的核灾难,因此呼吁美国抓紧研制原子弹,当时军界的一些领导人对这个新生事物不太理解,把他们看作怪人.  相似文献   

18.
前苏联领导人斯大林生前使用替身一事早已不是什么秘密,然而印很少有人知道,替身究竟帮"替"他做过些什么.近来,俄罗斯历史学家多布留哈得出一个惊人的结论:斯大林早于1937年去世,但由于苏联政府府担心这一消息招致时局动荡,于是加以隐瞒,直到1953年才公布了斯大林的死讯.在这16年间,有一个或几个替身在扮演着斯大林,并领导苏联人民战胜了德国法西斯,完成了战后的经济复苏.尽管这只是多布留哈的一家之言,但这种说法还是引起了人们的注意.  相似文献   

19.
二战期间,斯大林一直在克里姆林宫内指挥着反击德国法西斯的卫国战争。在德军飞机的狂轰滥炸之下,克里姆林宫竟然未受任何大的损失,不能不说是个奇迹。日前,刚刚解密的俄罗斯国家档案馆保存了64年的绝密文献揭开了创造这一奇迹的最大功臣:精心伪装。卫国战争爆发一个月后,对德军飞行员来说,克里姆林宫突然从莫斯科神秘消失了,他们经常无法找到目标,完成轰炸任务。当时,克里姆林宫是苏联政府机关所在地,是德国法西斯轰炸莫斯科时最主要的目标。档案中保存了一张德国飞行员执行轰炸任务前必备的目标图片,上面清楚地标明了3个主要目标:克里姆林…  相似文献   

20.
《自然辩证法研究》2017,(8):108-113
弗洛里迪仅仅以熵量多少来评判善恶的伦理原则是建立在简单性和单极化思维方式的基础之上的。如果按照他所制定的对熵的绝对排斥的至善原则来实践的话,那么,在自然界和生物圈领域只能导致运动变化活力的终结,在人的思想和科学发展的领域只能导致僵化和停滞,在社会领域则只能导致法西斯式的专制集权体制。事物的有序化和无序化发展都是有极限的,熵和熵增并不就是绝对的"恶",信息和熵减也并不就是绝对的"善"。一个合理的伦理原则应当把诸如信息和熵、有序和无序、整体性和还原性、确定性和非确定性、决定论和非决定论、目的性和随机性、必然性和偶然性这些看似对立的因素兼容起来,并在这些相关对立因素之间保持某种合理的张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