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2 毫秒
1.
阐述了中国电子交易市场现货买卖流动性不对等的特点. 基于固定合约、电子交易市场的期权交易和现货交易三种交易方式,研究了单一生产商、单一零售商和第三方电子交易市场组成的多渠道供应链均衡决策问题,讨论了生产商的固定合约最优定价策略和零售商的多渠道最优采购策略,分析了不对等的现货流动性对供应链均衡策略的影响,并通过数值算例分别讨论了现货买入流动性和现货卖出流动性对参与者行为的影响. 结论表明,现货流动性的提高可以带来供应链整体效益的提升;零售商更偏好现货买入流动性好的市场,并随之减少合约订购量和期初总预定量;而现货卖出 流动性好的市场则对生产商更为有利,会同时抬高生产商的固定合约定价和零售商的合约订购量.  相似文献   

2.
单一市场和组合市场下的“公司加农户”交易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农户和公司在单一市场(即合约市场)和组合市场(即合约与现货市场并存)下的决策行为。通过建立博弈模型,分析和比较了农户和公司在两种市场下的决策特征,发现:在组合市场下的双方交易总量较单一市场有所增加,这表明,组合市场对农户、公司及其顾客都是有益的。组合市场既解决了单一现货市场农产品买卖难的问题,又降低了单一市场下需求和生产的不确定性带来的风险,使得农户、公司和整个农产品供应链的利润都得以提高。  相似文献   

3.
从采购商角度出发,在同时存在现货、长期协议和期权多种采购渠道时,针对随机的现货价格和客户需求,建立了基于效用函数的采购商多阶段组合决策模型。通过数学推导给出了不同情况下最优采购决策所应满足的条件,使用遗传算法进行数值实验,并分析了市场环境对采购决策和收益的影响。在同一阶段,采购商的最优采购决策随着市场风险(现货价格或客户需求的波动程度)的增大表现为:长期协议采购量逐渐减少,通过逐渐增大预留给现货的采购缺口和期权预订量来降低数量风险;而在保持市场风险不变时,由于服从鞅过程的现货价格和客户需求会随着阶段递增逐渐放大风险,因此最优采购决策也表现为类似的变化趋势;相比单一现货采购方式,组合采购方式在不同市场环境都能获得更高和更稳定的收益。  相似文献   

4.
供应链采购管理中的期权合同价值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研究了一个两阶段供应链效率问题,其中零售商可以通过现货市场交易和期权合同购买产品.应用Stackelberg模型分两个阶段分析:第1阶段,零售商确定期权合同的采购决策,供应商进行产量决策;第2阶段,观察到市场实际需求、零售价和现货市场批发价后,零售商进行最优期权合同和现货合同采购组合决策.证明了在现货合同市场中增加了期权合同市场后,供应链可以实现收益共享、风险共担,提高供应链整体效率的目标.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我国上海期货交易所的铜期货不同到期期限的期货合约的价格数据,研究了铜期货价格的期限结构,样本期为2004-09—2012-12.结合Kolb提出的统计量,首先对铜期货市场的现货升水特征进行了统计分析.接下来,结合Gibson等提出的似无关回归分析(SUR)的方法,利用代理变量对现货价格和便利收益率的时间序列性质进行了检验,揭示了现货价格和便利收益率均是均值回转的过程,也说明Schwartz提出的两因子模型适用于拟合我国的铜期货合约价格.因此,本文构建了价格期限结构的两因子模型,并利用状态空间模型和卡尔曼滤波方法进行估计.实证结果揭示了我国铜期货在金融危机之前具有相对稳定的现货升水特征,尤其在2006年之前更为明显;金融危机时期该特征曾发生异常逆转;危机过后较长一段时间铜期货市场无明显特征,近期现货升水特征逐渐恢复但仍很微弱.  相似文献   

6.
股指期货仿真交易与现货相互引导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沪深300股指期货仿真交易数据及沪深300指数为研究样本,在结合定性分析的同时,运用E-G协整检验、G ranger因果分析法对两个市场之间的长期均衡关系进行了研究,并通过使用向量自回归(VAR)模型、向量误差修正(VEC)模型、脉冲响应分析和方差分解等方法,进一步对变量间的相互引导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仿真交易合约与HS300指数之间互为因果引导关系,且期货市场调整到均衡状态的速度要远快于现货市场。同时研究也发现,股指期货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对现货市场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在定价中也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是在价格发现方面总体来说受到现货市场的影响还是占相对主导地位,即我国仿真交易中的股指期货还没有达到成熟期货市场的价格发现水平。  相似文献   

7.
应急物资企业储备模式可有效解决政府储备模式的弊端,而为建立常态化的物资采购与储备合作机制,政企双方需对物资采购定价及储备量进行合理决策.为此,文章在利用供应链契约中的数量柔性契约构建政企合作关系的基础上对该问题展开了研究.在考虑灾害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政企双方可同时参与现货市场及企业存在储备量上限的情形下,文章给出了政企双方各自在灾害事件发生概率、企业储备量上限等因素满足不同条件时的最优决策,并与现货市场紧急采购模式进行了对比分析,证明了企业储备模式可有效降低政府采购成本,提高企业收益,实现双方的合作共赢.最后,文章分析了灾害事件发生概率等因素对双方合作的影响,以为应急物资企业储备模式的建立提供相应的操作策略与指导法则.  相似文献   

8.
利用上证50ETF, 上证红利ETF 和深证100ETF 来复制沪深300指数作为现货, 构建沪深300 股指期货的无套利边界,并对IF1005、IF1006 和IF1007三个主力合约进行了套利机会和结果的分析, 发现:三个主力合约均存在套利机会;与国外股指期货推出初期出现的双边套利机会相比, 沪深300股指期货只有单边套利机会; 与仿真交易数据出现的持续套利机会相比,实际交易数据出现的套利机会逐渐减少;在套利机会较多时获得的利润较少, 而套利机会较少时获得利润较多; 最后根据研究结果提供了相应的投资建议.  相似文献   

9.
考虑到突发事件的极度不确定性,政府和救援组织等应急物资采购方通常会偏好带有柔性采购机制的协议形式.但却导致参与合作的企业面临较大的风险与成本.为指导协议企业降低应急物资需求不确定性的不利影响,本文构建了一个基于数量柔性契约的应急物资供应协议合作模型,依次推导得出现货市场存在情境下的政府常规采购量和柔性采购量最优决策形式,以及协议企业实物储备量与原材料储备量最优决策形式.随后,采用数值仿真和敏感度分析方法,进一步分析了若干系统参数对政企决策和成本收益的影响.研究表明,在一定条件下,数量柔性契约可以实现应急物资供应链协调;政府会借助企业最高能力水平参与物资供应,但企业在制定储备策略时需关注政府仓储能力、灾后采购成本与可获性等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0.
基于存在多个竞争性平台的理论框架,研究了平台的两种排他性合约形式:传统排他性合约和“二选一”合约.区分了优势平台使用这两种排他性合约动机的差异,并分析了不同形式的排他性合约对市场竞争和市场各方参与者收益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平台之间以及卖家之间的差异化程度是决定优势平台提供不同形式排他性合约的动机以及排他性交易对市场参与者产生的影响的核心因素.当平台之间以及卖家之间的差异化程度均较小时,优势平台选择提供传统排他性合约;而卖家之间的差异化程度较大时,优势平台选择提供“二选一”合约.尽管不同形式的排他性交易均会降低消费者剩余和总福利水平,但对其他竞争平台和卖家利润的影响是不确定的.传统排他性合约可以同时降低多个竞争平台的利润,而“二选一”合约则可以同时降低多个卖家的利润.本研究为平台不同形式的排他性交易行为提供了理论解释.  相似文献   

11.
消费者需求不确定性的上升导致企业预测需求成本不断增加,研究了在一类生产并销售生命周期较短产品的柔性供应链中,制造商和零售商之间的期权型订货契约问题。采用三阶段动态优化模型描述零售商的柔性采购策略,然后,解出零售商的最优决策,并在理论上证明了期权契约的有效性。最后,分析了产品生命周期、制造商生产能力和市场信息质量对零售商最优决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基于VaR-GARCH族动态模型的燃料油期货市场风险测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上海燃料油期货市场,基于VaR方法,建立了单个期货合约的VaR-GARCH族动态测量模型。实证结果表明,该模型可以较准确地预测未来价格波动范围,并具有较好的风险预警、风险监控作用。针对燃料油期货的现行保证金比例,本文给出修正后的保证金比例并提出了一种新型的保证金设定模型,该模型结合了国内、外确定期货保证金方法的优点,在有效地控制和规避市场风险的基础上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率。  相似文献   

13.
本文设计了存在外部市场的二级农产品供应链,对农产品销货补货渠道进行分析,提出一种考虑外部市场的成本-收入共享合同.研究结果表明,供应商通过与加工企业共享丰收年超出订单量的额外收入,能有效激励加工企业增加订单量,提高双方利润;增添加工企业从外部市场进行补货的渠道能有效缓解供应商欠收的经济压力;考虑外部市场的成本-收入共享...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一类由农户与公司构成的“公司+农户”型订单农业经营模式下的农产品供应链,其中农户在考虑产出不确定性以及订单价格的基础上确定农产品的生产量,公司拥有农产品的批发定价权,并在产出与需求双重不确定性情形下确定农产品的订单价格和零售价格. 对比分析了供应链集中决策与分散决策下公司和农户的最优决策行为. 研究结果表明,在订单农业经营模式下公司可以通过主导地位从中获取绝大部分的收益,而且实践中普遍存在的“保底收购,随行就市”价格机制无法防止公司在市场行情不好时的机会主义行为. 为此,引入一种基于Nash协商的收益共享契约机制来协调公司与农户之间的利益. 实施该契约机制不仅可以实现“公司+农户”型订单农业供应链的完美协调,还能带来社会福利的增加.  相似文献   

15.
运用收益管理原理方法,研究了联盟条件下班轮公司舱位互换与分配问题,构建了综合考虑班轮联盟多条航线、不同种类和不同尺寸的集装箱等因素的舱位互换与分配随机优化共赢模型,运用机会约束方法加以求解,算例分析验证了模型和算法的适用性和有效性,结果表明舱位互换与分配优化可以明显地提高班轮联盟的总收益,联盟内舱位互换与分配数量及其总收益与合同客户需求量呈负相关、与现货市场需求量呈正相关,从而可为班轮公司制定舱位互换与分配策略提供科学的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6.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he impact of a secondary market, where retailers can buy and sell excessinventories, on the supply chain. We develop a two-period model with a single manufacturer and tworetailers.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first period the retailers order and receive products from themanufacturer, but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second period, they can trade surplus products betweenthemselves in the secondary market. We investigate the impact of the correlated dependence ofretailers' demand on both the quantity effect and the allocation effect under the secondary market.Lastly,we study potential strategies for the manufacturer to increase sales with the existence of thesecondary market.  相似文献   

17.
事前非对称信息条件下带免赔期的保险契约模型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改善信息不对称对保险市场交易效率的影响, 分投保人为两种和两种以上风险类型建立了带免赔期的保险契约模型, 指出可以用免赔期甄别投保人的风险类型. 带免赔期的保险合同是指投保人在签约初的一定时长内, 如果投保人发生风险, 则保险公司不予以赔偿; 如果顺利渡过该时长, 则一直到保险期末, 保险公司通过给付事后补偿金的方式提供一个较高效用的保险合同. 投保人的风险越高越害怕免赔期, 因此所建模型满足斯彭斯-莫里斯分离条件. 证明指出最优时带免赔期的保险契约不比传统部分保险契约差, 并给出了前者是后者严格帕累托改进的充分条件. 以一个算例说明存在最优时带免赔期的保险契约是传统部分保险契约和带低赔期保险契约严格帕累托改进情形.  相似文献   

18.
惯性购买市场中的品牌竞争扩散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引入反映惯性购买市场对新产品(新品牌)扩散阻滞作用的一组系数,对Bass模型进行差异性柔化,并运用马尔柯夫链的方法对顾客期望状态转移概率进行估计,建立了惯性购买市场中更新换代产品的品牌竞争扩散模型.  相似文献   

19.
为了甄别产品质量信息,以产品试用期T为决策变量,从买者的角度出发,设计了一个满足参与约束与激励相容约束的交易契约。现实中生产高质量产品的那些企业会接受该机制,生产低质量产品的企业会退出交易而不会以次充好,模仿高质量企业,因为那样做无利可图。该契约还可保证非对称信息下买卖双方交易的总期望剩余较对称信息情况没有改变,并且它全部被买者获得,卖者期望利润为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