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我国居民生活消费碳排放的动态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依据居民最终消费商品和服务情况,估算出2000~2010年中国城乡居民生活消费的直接和间接碳排放,分析了中国居民生活碳排放动的态特征,并采用对数平均权重分解法(LMDI)分解出中国居民生活消费碳排放的主要影响因素。研究结果显示:我国居民生活消费碳排放总体上呈增长趋势,间接碳排放量多于直接碳排放,城镇碳排放总量和人均量均超过农村,且差距越来越大;食品类、居住类、交通和通信类以及文教娱乐用品服务类是居民间接碳排放的主要来源,居住类增长最快;居民消费总量是生活消费碳排放的主要影响因子,其次是居民消费结构和城乡消费比例;技术提升是抑制碳排放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基于投入产出模型的我国房地产业宏观经济效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房地产业的合理定位是有效实施宏观调控和长远规划行业发展的重要前提.本文基于投入产出模型和1997以来的5张投入产出表,测算了我国房地产业的宏观经济效应,其中包括房地产业的产业关联效应,及其对经济增长、就业及物价的影响.研究成果有助于对我国房地产业在国民经济中进行合理定位,也为有效实施房地产调控,促进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提供量化依据.  相似文献   

3.
对房地产业的合理定位是有效实施宏观调控和长远规划行业发展的重要前提. 本文基于投入产出模型和1997以来的5张投入产出表,测算了我国房地产业的宏观经济效应,其中包括房地产业的产 业关联效应,及其对经济增长、就业及物价的影响.研究成果有助于对我国房地产业在国民经济中进行合理定位,也 为有效实施房地产调控,促进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提供量化依据.  相似文献   

4.
几种重要的投入产出乘数和居民部门的作用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对如何以投入产出模型和简单的投入产出乘数为基础 ,计算和分析居民部门诱发的投入产出乘数问题作了探讨 ,提出了以扩展直接消耗系数矩阵计算居民部门诱发乘数的方法 .介绍了产出乘数、居民收入乘数、劳动力乘数等几种重要乘数的概念 ,以及简单乘数和考虑居民消费诱发作用时乘数的计算分析方法 .  相似文献   

5.
将环境污染纳入效率测算框架,运用SBM模型和Luenberger生产率指标综合测度了环境约束下2004~2010年中国110个环保部重点监测城市的经济增长效率、变动趋势及规模特征,并对环境生产率按投入产出因素进行了多重分解。研究发现:2004~2010年样本城市环境技术无效率均值0.347,能源过度使用和污染排放过多是环境技术无效率主要来源;2004~2010年样本城市在环境约束下的生产率年均增长3.8%,生产率增长主要来源于技术进步而非效率改善,大城市环境生产率统计上要高于中小城市;分析期间内污染治理和产出增长促进了环境生产率的改善,而环境技术效率改善趋缓特别是中小城市产出效率下降拖累了生产率增长。  相似文献   

6.
讨论了如下资源配置原则的适用范围:劳动的回报用于消费,固定资本的回报用于投资.指出最优经济增长轨道上的目标设定满足一定条件时,该资源配置原则成立.并且利用资源配置原则讨论税收政策的设计.分别构造了单部门模型以及多部门的非线性投入产出模型,并依此给出了计算税收总量占国民生产总值比例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7.
借助环境投入产出-生命周期分析,对消费者生活方式方法(Consumer Lifestyle Approach,CLA)进行了改进,进而基于改进后的CLA计算了中国八区域城镇居民的嵌入式碳足迹(Embedded Carbon Footprints,ECF),并采用结构分解分析(SDA)估计了各区域技术和消费模式对ECF的影响。研究发现,技术进步起到了较好的减排作用,但消费模式变化的增排效应强于技术进步的减排效应,进而造成总的ECF增加。基于以上分析,作者认为,仅依靠技术进步来减排是不够的,我国还应把消费领域的节能作为"节能减排"一个重要内容。最后,本文根据不同区域的技术和消费模式对ECF影响的差异,给出了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生产函数与Leontief投入产出模型是目前测算技术进步方法的理论基础,但它们必须在满足各自的经济假设下才能成立,导致测算技术进步方法的局限性,在实际应用中存在一系列的问题。本文从产值优化角度探讨技术进步的测算,提出了技术进步产值优化模型分析法。这种新方法没有任何经济假设,不仅能从产出总量上分析技术进步,而且能测算体现技术进步各个因素的作用。在大冶有色金属公司应用的实证研究,说明这是一种行之有效的  相似文献   

9.
农村基础设施对农业生产率的影响:基于要素投入的视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首先,基于超越对数成本函数和1995-2011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分析灌溉设施、农村公路对农业生产中劳动力、固定资本的替代效应或互补效应;其次,采用增长核算方法将农业全要素生产力(TFP)分解为技术进步、规模经济、灌溉设施的贡献率、农村公路的贡献率四个部分,测算灌溉设施、农村公路对农业生产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灌溉设施、农村公路对劳动力具有互补效应,对固定资本具有替代效应,这两种基础设施能够降低农业生产成本;灌溉设施和农村公路促进了农业生产率增长,且灌溉设施的作用较大.因此,加强灌溉设施、农村公路的建设有利于夯实农业发展的基础,优化农业生产中要素投入结构,提高农业TFP.  相似文献   

10.
我国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贡献的定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索洛的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进行了修正,对综合要素生产率进行了深化分解。基于广义技术进步系统的分布延迟特性,建立了有关的数学模型,并对我国的技术进步进行了测算。近年来我国经济增长中技术进步的贡献约为 16%。  相似文献   

11.
中国工业能耗变动原因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施凤丹 《系统工程》2008,26(4):55-60
通过对数平均D氏分解法(LMDI)将1997年和2002年中国工业能源消费及煤炭消费、石油消费分别分解为产量效应、结构效应和强度效应.研究结果表明,1997~2002年中国工业能耗的增长主要是高耗能重化工业投入产出规模的扩大引起的,工业结构的调整也对其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而工业各部门实际能源强度的降低则大大减缓了能耗总量的增长幅度.根据测算结果,笔者提出重化工业不应该是中国工业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2.
供给侧中国非农就业变动及驱动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产能过剩和结构性供给短缺并存的背景下,我国正积极推进供给侧结构改革,以稳定就业和推动经济长期增长.利用反映加工贸易生产的非竞争型投入产出Ghosh模型,本文从供给侧对2002-2007年和2007-2012年两阶段的非农就业变化进行了结构分解分析,以探讨非农就业变动的驱动因素.整体而言,经济增速的放缓将对非农就业增长造成不小的压力,技术进步使得劳动生产率得以提高,加大了各部门的失业风险.结果还显示,不同生产方式对应的就业变化驱动因素贡献有所不同,对于加工贸易生产比重高的技术密集型部门,进口投入是就业变化的重要影响因素.与此同时,分配结构的调整和部门结构的变化都对就业变化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3.
列结构分解分析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结构分解分析理论基础上,提出和建立了列结构分解分析模型,并给出了有实际经济意义的分解.列结构分解分析能沟通投入产出经济学与新古典经济学的相关研究,为测算包含完全使用的生产要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提供了新方法.  相似文献   

14.
地方政府财政支出相对中央政府对居民消费影响更加直接。本文在对传统消费效用模型拓展的基础上,研究了地方政府投资性支出结构对居民消费水平的影响效应。主要结论:第一,地方政府投资性支出结构对居民消费产生的效应存在差异性,经济建设支出对居民消费产生挤出效应,而社会公共福利支出则表现出显著的挤入效应;第二,地方政府投资性支出对居民消费挤入挤出效应程度表现出显著的城乡差异性,社会公共福利和经济建设支出分别对城镇居民消费的挤入和挤出效应均大于农村居民;第三,农村居民习惯形成因素对当期消费的影响大于城镇居民,此种消费习惯差异加剧了政府支出效应的城乡差异性;第四,居民消费习惯因素削弱了地方政府支出的挤入挤出效应,总体上阻碍了政府通过扩大支出来刺激居民消费的实际效果。  相似文献   

15.
为了模拟某些经济调控政策对电力消费的影响,基于一般均衡思想,运用多Agent技术建立了经济政策对电力消费影响的政策模拟系统ECMAS.在ECMAS中,根据2005年投入产出表和电力消费数据,将宏观经济生产系统归总的15个行业Agent、政府Agent、居民Agent和市场Agent,各Agent为实现自身的目标,根据外部环境的变化决策动作行为,通过微观个体的行为动作模拟社会经济运行,分析了税收变化、居民消费变化、政府支出变化对电力消费的影响,为电力需求分析预测、电力规划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利用投入产出局部闭模型,给出三种新的计算就业乘数的方法,并以1995年中国6部门投入产出表为例说明新旧计算方法所得结果的对比  相似文献   

17.
中国产业结构调整碳排放效应的多目标遗传算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建立的投入产出多目标优化模型,借助多目标遗传算法NSGA-Ⅱ详细测算分析了中国产业结构调整的碳排放效应,研究思路与算法均不同于因素分解或回归分析模式.得出结论:在保证经济增长与就业水平稳定的前提条件下,合理压缩工业、适度扩张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业等结构性调整仍能比较显著地减少碳排放量,但目前既定的技术水平、所处的工业化阶段会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这种低碳效应的充分发挥;为了充分实现产业结构的“低碳化调整”,需要优化行业内部结构、产品结构与能耗结构,改进生产技术,创新开发与应用节能技术、新能源等方面相互配合、步调一致.  相似文献   

18.
区分内外资企业和贸易方式的非竞争型投入产出模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提出了一种新颖的投入产出模型-区分内外资企业和贸易方式的非竞争型投入产出模型,该模型考虑到中国内资企业和 外资企业在生产技术、消耗结构等方面的重大差异,以及出口中加工贸易和非加工贸易的差异,将国民经济细分为6个部分. 在编制完成的中国2007年42部门区分内外资企业和贸易方式的非竞争型投入产出表基础上,文章分别测算了内资企业和外资企业 对中国经济的贡献,以及两者间的相互诱发作用.  相似文献   

19.
本文基于新构建的区分企业规模的投入产出模型和结构分解分析方法(SDA),从“总量”视角、“效率”视角以及“增量”视角等多重维度,对我国工业行业的大型、中型和小微企业在中国内、外循环中就业效应的相关表现及其驱动因素进行了定量测算和深入分析.结果表明:1) 2007年和2012年,工业行业所有规模类型企业通过内需拉动的就业不仅在总量上均高于外需,且单位内需对就业的拉动程度也高于外需.2)分企业规模类型看,小微企业是内需拉动就业的重要力量,且小微企业单位最终需求(不论是内需还是外需)对就业的拉动程度均高于大型和中型企业.3)对所有规模类型企业而言,就业系数变化是抑制就业增长的主要因素,最终需求规模的变化是拉动就业增长的关键驱动力.本文研究从定量角度论证了“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积极扩大内需对促进中国就业增长,尤其是对保小微企业就业所具有的现实意义,为制定合理有效的就业政策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0.
最终需求对经济拉动效率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本文利用反映加工贸易的非竞争型投入产出模型测算发现2002年到2007年最终需求对中国GDP的拉动效率有所下降,为分析其下降的原因,文章针对区域间投入产出表的特征,提出了一种改进的结构分解分析(SDA)方法. 该方法将列昂惕夫逆矩阵分解为替代效应和制造效应,并分解出了各个区域对拉动效率下降的贡献. 研究发现内资企业国内品增加值率下降和最终使用结构变化是最终需求对GDP拉动效率下降的主要原因,而外资企业产品对进口品的替代则有利于提高最终需求对经济的拉动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